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中华吟诵学会来梅调研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12-1-14 13:49
标题: 中华吟诵学会来梅调研
       2012111日,中华吟诵学会副秘书长朱立侠博士,率唐兆敏(硕士)、吴永鑫、朱丽娅等4人,来梅州调研客家话吟诵古诗词的传承情况。我市廖晓鹏、幸勇、谢梅兴、叶增兴,在市方志办会议室与客人进行了座谈、吟诵和交流。市方志办主任、嘉应诗社副社长丘洪松会见了来访客人。
       吟诵是吟咏和诵读的合称,是中华传统的诵读方式。我国幅员辽阔,民族、民系繁多,各地吟诵语调有差异,但基调都是按照汉语的特点进行的。自先秦至20世纪30年代的3000年中,吟诵在私塾、官学各级教育系统中代代相传。吟诵不但有助于创作和欣赏,而且有助于学习和记忆。中国各民族、海外华人都有吟诵汉诗文的传统。所以,吟诵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能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中华吟诵是汉诗文吟诵最丰厚、最璀璨的部分,是汉诗文吟诵的根。
       中华吟诵学会于2010124日在北京成立。两年来,完成了在东北、西北、北京、江苏、上海、福建、湖南、江西、广州、汕头等地的吟诵调研。调研对象都是古稀、耄耋老人,最老的107岁。这次来梅州各县市主要调研客家话吟诵,包括现场录音、录象、访谈。中华吟诵学会将向联合国申报“中华吟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吟诵学会一行于11日上午来到梅州,录制了幸勇、谢梅兴、叶增兴的古诗词客家话吟诵及谢梅兴、廖晓鹏对200多个指定单词的客家话发音。同时,聆听了廖晓鹏、谢梅兴即兴客家山歌。下午,宾主进行了座谈。朱立侠博士在谈话中,对梅州吟诵传承寄予厚望。他说,中华吟诵的传承与发展,首先要从中小学教育抓起。
       最后,朱立侠博士代表中华吟诵学会聘请幸勇、谢梅兴、叶增兴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吟诵分会(中华吟诵学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并当场发给《聘书》。
                                                                                                (幸勇于金草书室120112

作者: 廖晓鹏    时间: 2012-3-29 14:53
本帖最后由 廖晓鹏 于 2012-4-16 10:21 编辑

2012年寒假梅州客语吟诵采录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  黄辉苑
梅州地区,东连闽西,北接赣南,西毗河源,南邻潮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下辖六县一市一区。客家先民,自西晋避战乱南迁到此,披荆斩棘,历尽艰辛,耕山治水,殷勤创业,使得梅州百业兴盛,文化蔚然,学风徒长,赢得“文化之乡”及“人文秀区”盛誉。客家人来自河洛,自赣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而守其语言不少变。有方言、广雅之字,训诂家失其意义,而客家人犹识古意者;有沈约、刘渊之韵,词章家误其音,而客家人犹存古音者。语言文字合,则通文者多。诗词文赋以中原古音创作,而客人语言,证之周德清《中原音韵》无不合。故以客语吟诵古诗词文,音理天成,以声传情,妙不可言。
客语吟诵小组初初次采录已陶醉于乡音吟诵,201219日至13日,为更好地传承与发扬客语吟诵,于是穿针引线,特邀中华吟诵学会采录小组来梅,泛觅遗音。此次采录梅州诗家有10人之多,包括了梅州五个地区(梅县、五华、兴宁、蕉岭、平远)的吟诵调。今简述之。
19日上午,中华吟诵学会朱立侠老师、唐兆敏、朱立娅、吴永鑫先于兴宁采录。兴宁神山毓秀,地灵人杰,古有探花罗孟郊,神光映读,皇天不负;进士王杞薰,崇文尚武,叱咤疆场。今有罗香林治学,客家经纬,了如指掌;名校一中,育人有方,六十博导五院士,三千教授誉黉堂。以此佳地为起点,首先采录了张长兴老师。
张长兴,69岁中学高级教师,梅州市作协会员,政协委员。著有回忆录《往事如烟》《风雨长河》。幼居兴宁老家,常见老学究摇头晃脑,念念有词,吟诵古文诗词,只是当时未曾注意,一直留有遗憾。曾祖父虽读过私塾,父亲在抗日期间投笔从戎,从小耳濡目染,喜爱文学,自言信而好古,好做学问。其文多写批左的岁月回忆录,情感真挚,敢怒敢言,关怀天下,讽刺时事,有近60万字的报告文学及政论、杂文、散文等。
张长兴老师了解吟诵,言吟诵乃国粹,无论传承困难,抢救为要。其传自儒雅父亲的腔调,如祭文、关雎等,以诵为主,平声押韵处长吟。读书时代甚为动乱,曾苦苦求学,其师也不敢吟。后参加客家文化时空2周年庆典,结识广西歌舞团黄有异老师。黄师祖籍梅州,其父为秀才,家传吟诗调,张师学之,虽有变异,细细聆听,亦可想见一二。至于吟诵之法,张师谓吟诗有大致的腔调,但固定中有变化。依字音及情感起伏决定长短轻重。
下午,吟诵学会工作人员赴五华县采录,五华乃“乾隆金殿点武魁”“百仭石巨万”的刚硬之乡,然蒙老君祠太上老君的眷顾,文风严谨,人才辈出。读今五华诗社社刊《琴江诗苑》,诗词雅训可诵者众,非一般诗社能比,其吟诵传承情况亦甚佳。五华旧称长乐县,乐者乐也,二义一字。长乐县,乐长存。岂独巧乎?
李华香,86岁,幼读私塾,其师为老秀才,五六年间,从《三字经》始,遍读《幼学琼林》《增广贤文》《论语》《古文评注》《大学》《中庸》等。问其吟诵,不能记忆,盖年老舌顿,不便吟诵。请教所学,无论诗词,古文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亦不差一字,倒背如流,朗朗诵来,令人嗟叹。旧学影响之深,所学之牢,活现眼前。
杨子元, 67岁,字怀远,五华县华阳镇人,五华县中医院副院长,广东岭南诗社五华分社副社长,《琴江诗苑》副主编,1968年毕业于梅州卫校医士班,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
杨医生的吟诵得自家传,父亲读过私塾,喜欢吟诗作对,耳濡目染既久,故模仿皆有所得。加之虚心好学,曾请教过父亲吟诵,问父是否为歌,其父曰:非也,唱则不按平仄。采其吟诵,诗能吟七绝和七律,文章亦能流利成吟诵。其吟诵调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张弛自如,格调高雅,极富韵味,功力深厚,技艺圆熟。吟诵自创诗《依步韵和廖惠玲女士“一日思君十二时”原玉》更是如痴如醉,五首七律,一气呵成,情到浓时,潸然泪下。“三秋睹月百千转,一日思君十二时”,真情酸苦,惧吟诗词,然一旦吟成,则感人至甚。作为中医,杨先生喜吟陈修园之《医学实在易》,言其中的汤头歌诀平仄谐畅,现场演绎了里面的《小青龙汤》:“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记要谙,表不解兮心下水,咳而发热句中探。”
杨医生写诗学自高中一位姓温的语文老师,温师教其学习平仄,押韵等诗词音韵的知识。加之堂兄教国文,平时能详加评点。如今自创好诗,成诗时必吟以改之,半闭眼睛,自然而然摇头晃脑。读其诗,颇觉声调清越异常,盖如唐文治先生所言:“文以引声,声足以引文。循环互发,油然不能自己,遮可渐入佳境。宫商克谐,得失自诵,得失自讼,翩其豁然,众妙悠从。”
张洪盛,64岁,五华县卫生局副局长张洪盛,广东岭南诗社五华分社副社长,《琴江诗苑》副主编。
张先生的吟诵学自其叔祖父张宏模,张宏模先生,母亲是为诗人,幼年读过私塾,后读新学,解放前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也是五华县名中医。从小受到叔祖父的耐心教导,张洪盛医生至今还熟悉各种文体的吟诵。出于中医世家,各种汤头歌诀的吟诵更是张口即来,言医瞽必熟汤歌之诀,百中之经。祖辈以吟诵传授歌诀,症状药方剂量都在歌诀之中,便于记忆,不误病人。张医生的吟诵吐字清晰,口劲清朗,抑扬顿挫。听罢给人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之感。
退休后,闲时常作小诗,读其《退休有感(二首)》,悬壶济世心犹存,恰如曹诗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诗之高下,不在乎文辞华丽与否,而在于其情感深厚浅薄,人格愈高,自然文格愈高。“文虽艺术,而人品学问皆寓其中。故凡文之传博大昌明者,必其人之光明磊落者也,文之精深坚卓者,必其人之忠厚笃诚者也。”张洪盛医生心中恒思救死扶伤,落笔成文方能杏苑耕坛之事,其行医时,医德高尚,虽未亲探,亦能从其诗中读出。又音其音翱翔于虚无之表,言外之意,无不传。
五华吟诵传人杨子元、张洪盛老师尚年轻,且功诗词,采录同行者如五华诗社社长古从新等都非常热情,采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众老师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看法:客语吟诵符合平常仄短、平低仄高的规则;吟诵中有非常多衬字,原因一为受山歌影响,二是衬字的使用使得诗文吟诵更为流利,吟者心里更为舒畅。解释中辅之以实例使听者明晓。
111日,在嘉应诗社副社长幸勇和廖晓鹏秘书长的热忱安排下,吟诵学会工作人员前往嘉应诗社,回访客家话吟诵小组于11月份采录的诸位前辈,其日天气寒冷,然诸老先生不顾严峻天气,怀着对吟诵的浓厚兴致,齐聚方志馆,对吟诵绝学传承的担当、支持令人感动。此次采录,详细了解了吟诵传人的教育经历,篇目更多,对各吟诵传人所能吟诵的文体皆了解全面。为进一步研究客家吟诵提供足够语音文本。因诗人情况于《梅州吟诵初次采录报告》已作介绍,现主要补充与吟诵相关采录情况。
幸勇老师再次展示了自己的开门唐诗戴复古的《夏日》,吟时复忆其师潘耀争,潘师出于私塾,其时年方三十岁,能吟各体诗文,当时没有课本,潘师将欲授诗词抄写于黑板上,自吟一句后,让全体学生齐吟。后沧海横流、年代动乱,潘师辍业转行,幸勇老师亦怯不敢吟,幸而幼年习得,已印入脑海,不复忘也,方使客语吟诵,不绝如缕。幸姓“赐姓自周朝”周武王弟偃戍关有功。为表嘉奖,周成王赐其叔偃姓“幸”。幸勇老师追忆宗亲,编选了《历代咏雁门关诗词选》,现场吟诵了傅山《赠顾炎武》,顾炎武矢志不移决心弘扬民族气节及保存故国文物的斗争精神,尽现于吟咏之间。
笔者与幸勇老师同乡,颇感其音与客家山歌调有类似之处。黄遵宪有言“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矢口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为之,反不能而。以人籁易为,天籁难学也。”此乃故乡音,过耳音难忘,客语吟诵得自天籁精髓,恰其价值所在也。
幸老师虽于客语吟诵规则未有探究,据切身体会,能言其梗概,谓客语吟诵平声长而低,仄声短而高。于客语保留古音状况,则举出客语中发读“bRi”乃古音也,恰合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期间采录了其它几首七绝,皆合诗律,浑厚悠远。
谢梅兴老师为梅州平远人,吟诵主要学自高中老师侯安翼,侯师为梅州大埔人,此外乡间的老学究的吟诵也对其吟诵调的形成产生影响,谢老言幼年时代,常有老学究于散步时吟哦,虽无甚文凭,皆饱学之士。谢老师会吟诵的古近体诗、词和文章《岳阳楼记》,吟调大体相同,据谢老师言,能详细记忆学自老师的仅杜甫《登高》一首,其余为自己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之作,细听其吟诗调用于词和文章仍然符合格律,衔接得当,运转自如。此外吟诵时鼻音较重,押鼻音韵尾的字,韵尾拖得长,配合起来古韵无穷。据说东晋谢安的吟诵就有这样的特点,人们为了模仿他而有了“拥鼻吟”。
谈及山歌对吟诵的影响,谢梅兴老师即兴演唱了一段“敢放白鸽敢响铃,敢唱山歌敢大声,哼出山歌大家唱,大家唱来大家听。”正是“粤调歌成字字珠,曼声长吟不模糊”“诗坛多少油腔笔,有此淫思古意无”,优美古朴,意味隽永。
叶增兴老师乃当今梅州最自觉吟诵之人,无师承,先生从小喜爱文学,小时听老前辈吟诵过,待年长因兴趣,随意发挥,自成一家特色吟唱。且笔耕不辍,发文述说自己吟诵的体会。又于雅集之时,吟唱自创诗词。客语吟诵之所以能迅速找到传人,与叶先生在吟唱方面的推广密切相关。先生吟诵虽平仄长短高低并无定法,然入声以短促顿挫处理无一例外,盖先生平时能下功夫考究方言和音韵,对入声字和尖团音能了解入微,方得以纯熟运用。
不敢妄言今后客语吟诵的传承之路无晴无雨,然而能断定吟诵之路已经开辟。回访时,幸勇老师言自客语吟诵课题小组来梅调研后,雅集则邀请诗人吟诵,岂非可喜之萌芽呼?“醉听轻吟如管弦”这是白居易和刘禹锡晚年生活的一部分,若能成为梅州诗人的一部分,则客语吟诵之路会渐行渐宽,吟者会渐众,啸声则愈响也。
112日,腊月寒冬,淫雨霏霏,采录之行进入最后一天,笔者随吟诵学会工作人员到蕉岭县采录。蕉岭世代崇文重教,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蔚起,灿若繁星。嘉应州第一位进士宋代的蓝奎;晚清抗日保台爱国志士、诗人、教育家丘逢甲;当代举世闻名的科学精英、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化学家丘应楠等人士,先后涌现。桂岭诗社社长汤国云先生作了精心安排,百忙之中抽空于蕉岭县老干部活动中心热情迎接,淡香的热茶驱散了严冬的寒意。蕉岭县采录诗家有二:曾祥任、钟洪梅。
曾祥任,88岁,194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蕉岭中学退休语文老师,桂岭诗词联学会理事。生逢战争年代,求学时辗转于蕉岭、广州两地。平时在新学堂就读,周末曾请塾师教古文。曾师言新学老师授诗文,不重读,不教平仄格律,只事解释。殊不知此为文之色,而非文之声,故偏重之讽喻抑扬,含蓄渊雅处,则莫能领悟者。
曾师吟诵自言从儿时说的双音话里领悟到,如长辈不许游泳,友密约时,则唤:“236,12611261”意为:阿任古,去洗身(客家话的游泳)好吗?后在古诗教学中也用“21”“63”两组音来对应平仄,一字一音,问及李白《静夜思》乐谱应如何,则曰:“11632,133326163321632”。曾老选此四音,恰与兴梅山歌的特点相似。兴梅山歌的音调多在四五度内,全曲音列为6123612,多为羽调式。可见吟诵之学,基础之深,内容之广,可探索领域之多也。
钟洪梅,93岁,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人。现为桂岭诗词联学会会员,蕉岭县文化艺术协会会员,桂岭诗社社员,蕉岭县政协名誉委员。钟老人生坎坷,经历丰富。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现华东师大前身)中文系,毕业后做过库长、站长、科长、会计、国民党团长等职。所在军队——第三补给区司令部独立补给团与刘邓大军作战溃败后,被俘,先后劳动改造两次,均为三年,后政策改观,国家对国民党老兵予以赦免,有工作能力的给予工作,丧失工作能力的国家供养,与现工作人员平起平坐。好景不长,极左之年,钟老身受迫害。待到云开雨霁,得以复工复职。妻子已在阶级斗争中死去,儿子嫌弃老人成分不好,不予赡养。苦命老人遂养20多只鸭子,靠卖鸭蛋挣钱为生。幸而国家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老人今天能得到1000多元的救济金。生活艰难,老人心志犹坚,家中墙有字:“勿气馁,勿堕丧,要鼓起勇气实现信念,见诸事实。”
老人幼读私塾两年,师从林果英先生,先生为清朝举人,开馆授徒,教学所用,以吟诵为主。虽只两年,所学甚多,令人慨叹。林师非只学文本,于吟诵之法亦授之儿童。钟老谓吟咏处重在二四两字的平声。以自创诗为例做示范,其诗首句是“晋中华诞不寻常”,为平起律诗。各句的顿挫处必须在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第二句的第四个字,第三句的第二个字,第四句的第四个字,第五句开始按此规律重复一遍。吟诵以文读,如“潦倒新停浊酒杯”之“杯”不以白读之“bī”而必读为“pRi”。平仄于吟诵调颇有讲究,首句是否入韵,腔调有异,如“剑外忽传收蓟北”与“风急天高猿啸哀”。钟老所学,非所有诗文皆吟诵,其标准非常有趣,《离骚》是屈原怎么发牢骚怎么写,故而无调;李白的《将进酒》等歌行体,只要读出其飘脱喝酒之豪情即可,故亦而无调;《大学》等则以直白读更便于记忆,故也无调。钟老还说:吟诵时最后一个字应长一点。听其吟,衬字尤多,对仄声字结尾拖长音起辅助之用,如“此地一为别哦~”“浮云游子意哦~”。除吟诵要领,格律对仗等知识亦在私塾有详细讲明。
采录全程,许多与诗词相关故事,字词之意,诗词鉴赏,人物评价,钟老都一一道来。咏《秋兴》则言凿壁偷光,杜甫诗可医头晕;读《短歌行》则有曹操因诗杀韩复;诵《岳阳楼记》则道“鬼神虽强大,难吞范仲淹”;吟《三字经》则讲孟母三迁以教其子……“一诵而万注,本立而道萌矣。”忆气盛时,书声朗朗,倏忽气已竭,嗟叹口绝吟已久。老人诉说久未接触诗词文赋等经典文本,于所携吟诵参考作品甚为珍惜,言若有此类文本在身边,定纵有笙歌不废吟。于是复念妻子在时,夫妻恩爱,琴瑟和鸣。老人有言“胸中诗书万卷,写不尽天地文章”,对妻情深眷恋亦不能尽也,其诗足以观之:“念年夫妇共艰危,以沫相濡实可悲。今借诗词浇倦态,沉戳抑郁共谁知?”读之怅然。别时承诺定寄赠诗词文本,惟愿老人咏歌诗有味,三复意转精,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梅州客语吟诵之音,今去古已远,其法多不传。今略寻传人,盼可考见古人之诵读余音。特别感谢中华吟诵学会朱老师等来梅采录,感谢彭市长及梅州各诗社社长、社员积极热忱地支持吟诵采录工作。如今,朗然如玉琴之音,吾辈得以学之;客语吟诵之微妙,可以传也,可以侑我醉也。

P1070899.jpg (140.52 KB, 下载次数: 320)

P1070899.jpg

作者: 陈敬开    时间: 2012-6-5 07:05
: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victory: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