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诗歌的修辞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3-12-16 20:45
标题: 诗歌的修辞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3-12-17 15:52 编辑

诗歌的修辞
   
       创造诗美,离不开修辞。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诗歌的修辞方式多达上百种,这里择要介绍其中些许: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以彼物比此物,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还有强喻、弱喻、博喻、扩喻、互喻、反喻、回喻、引喻等变化形式。

1,    明喻(有本体、比喻词、喻体的比喻)如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   暗喻(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的比喻)如郑燮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3,     借喻(以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如魏承先的《雪后过土家山寨》:

小桥流水两三家,
屋后房前未有涯。
一片白绸全盖上,
谁家小犬画梅花。

4,     强喻(本体胜过喻体的比喻)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5,    弱喻(本体不及喻体的比喻)如陆游的《题画燕》:

明窗短壁拂蛛丝,
常是江边送客时。
留滞锦城生白发,
不如巢燕有归期。

6,   博喻(用几个喻体反复设喻说明一个本体)如乔吉的《水仙子·重观瀑布》:

天机织罢月梭闲,
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
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
玉龙下山,
晴雪飞滩。

7,     扩喻(扩大形式的比喻)如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8,互喻(本体和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如范云的《别诗》:

洛阳城东西,
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
今来花似雪。

9反喻(从反面设喻否定本体的比喻)如刘希夷的《代白头吟》(节选):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10,回喻(先否定喻体,再引出本体,迂回而设的比喻)如河南荥阳民歌《白云》:

半空一片云,
遮住邙山身。
猛听咩咩叫,
原是羊一群。

11,引喻(喻体引出本体的比喻)如湖南民歌《小妹郎多乱了心》:

天上星多月不明,
塘里鱼多水不清。
地里草多苗不长,
小妹郎多乱了心。

====================================================================

比拟

比拟是故意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的修辞方式。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的如胡梦寒的《夜雨初晴》:

轻轻移动细纱帏,
未露娇颜已带绯。
蕉叶滴残昨夜泪,
花儿已把笑来陪。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的如北朝民歌《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

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如流沙河的《理想》:

理想开花,
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
榆树会有浓阴。
===========================================================

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达方式,分明征和暗征两类。

明征(鲜明象征)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暗征(含蓄象征)如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

起兴

起兴又称“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的表达方式,分借物起兴、见景起兴和譬喻起兴三种。

借物起兴如东北民歌《红豆豆》:

红豆豆,白心心,
我妈给我去说亲。
荣华富贵我不要,
我要嫁个解放军。

见景起兴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譬喻起兴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二):

山桃花红满山头,
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

摹绘。。。。。

摹绘是通过人的感觉来摹写声、色、味、形、态的手法。如寒山的《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

列锦。。。

列锦,又称列景,是由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绘景传情的修辞方式。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示现

示现,就是凭想象把事物写得如见如闻,有追述示现、预言示现、悬想示现三种。

追述示现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预言示现如吴迪的《雪后》:

昨夜寒风瑞雪瓢,
江山好似大冰雕。
何时东望霞光满,
七彩描成万里桥。

悬想示现如王孟端的《无题》:

新花枝胜旧花枝,
从此无心念别离。
可信秦淮今夜月,
有人相对数归期。
==================================================================

物候

物候,是通过景物描写来含蓄地表明时令的修辞方法。如《诗经·采薇》中的四句: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

增动

增动是给词语增强动感,使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立体感的修辞手法。如关振东的《夜宿庐山》:

云生脚底飘轻絮,
天在山中一鉴开。
我欲推窗摘星斗,
松摇月影入楼来。
==============================================

夸张

      夸张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或缩小,借以突出某种特征或品格,鲜明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缩小夸张如毛泽东《七律·长征》的颔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如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六句:

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
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
眼中流血,
心内成灰。
==============================================================

奇设

奇设是近似荒唐的奇特设想,有正设和反设两种。

正设如熊鉴的《七绝》:

能救枯木再回春,
死后何妨再利民。
恨不生心千万颗,
遍施天下丧心人。
反设如满族民歌:
生不丢来死不丢,
除非黄鳝变泥鳅。
要等鸡蛋出鸭崽,
枯枝发芽我才丢。
==========================================================================

偏语

偏语,有意偏离实际,只合情,不合理,看似语言乖僻谬误,实则情感至真至纯。如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

衬托

衬托,又叫映衬,是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如荆轲的《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反衬如白居易的《思妇眉》:

春风摇荡自东来,
折尽樱桃绽尽梅。
惟余思妇愁眉结,
无限春风吹不开。
==========================================================================

衬跌

衬跌,欲擒故纵,蓄势而猛跌,用强烈反差的语意使人产生意外感、新鲜感。如洪源修的《瀑布》:

曳玉披珠傲气生,
居高临下肆横行。
山中吼得天花坠,
流到溪边无半声。

又如田汉的《日落西山》:

日落西山满天霞,
对面山上来了俏冤家,
眉儿弯弯眼儿大,
头上插了一朵小茶花。
哪一个山里没有树?
哪一个田里没有瓜?
哪一个男子心里没有她?
要打鬼子可就顾不了她。
==========================================================================

对比

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比较,叫对比。如曹松的《己亥岁》: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

婉曲

婉曲,就是婉转曲折,用暗示、烘托等方法表达意思。如古鑫泉的《过某干部新居》:

四层华厦压重檐,
半亩庭园山水牵。
疑此琼楼天上落,
闻君从政素清廉。
============================================================

设问

设问是有意地设置问题,有单次设问、连续设问等。

单次设问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连续设问如江苏宜兴民歌《什么弯弯升上天》:

什么弯弯升上天?
什么弯弯分两边?
什么弯弯能割稻?
什么弯弯会种田?
月亮弯弯升上天,
牛角弯弯分两边,
镰刀弯弯能割稻,
双手弯弯会种田。
============================================================================

反问

反问是无疑而问,答案就在问句的反面,有肯定式反问和否定式反问。

肯定式反问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否定式反问如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

排比

用多个机构相同、语气一致的语句成串表达的修辞方式叫排比。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

对偶

对偶要求对称的排列在一起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或相对,分正对、反对、串对等形式。

正对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反对如李商隐《无题》(其一)中的两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串对(又叫流水对,前后意思相关相联,次序不能颠倒)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两句: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

反复

反复是把同一词句连续使用,分连续反复、间隔反复和顶真反复。

连续反复如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间隔反复如《诗经·关雎》(节选):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顶真反复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

回环

回环,是用前一语句的结尾做后一语句的开头,又用后一语句的结尾做前一语句的开头。如陈允平的《江南谣》:

柳絮飞时话别离,
梅花开后待郎归。
梅花开后无消息,
更待明年柳絮飞。
=================================================

迭映

迭映是在句子前后相应位置上,连续用同一词语,表示相同或相反的意义。“迭”是迭用,“映”是对映。如姚燧的《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

拈连

拈连是顺便把适合描述此事物的词语用来描述彼事物,有明式拈连和暗式拈连。

明式拈连如塞克的《二月里来》:

二月里来好春光,
家家户户种田忙。
种瓜的得瓜,
种豆的收豆,
谁种下的仇恨,
他自己遭殃!

暗式拈连如权启庆《忆童年》:

光头赤脚一顽童,
赶捉蜻蜓逐草丛。
彩蝶翩然来凑趣,
扑空抓碎早霞红。
============================================

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感官互通、互换、互用,妙在凭感觉,难以语法、逻辑原理解释。如马雪聪的《乡行趣》:

采笋扶锄上翠微,
山村沃野沐朝晖。
春风为我添诗兴,
拾得莺声一串归。
===================================================================

借代

不直接说事物本名,而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叫借代。借代分旁代和对代。

旁代(用随伴事物代替本体)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对代(部分代全体、特定代普通、抽象代具体等)如杨纪伟的《山村即景》:

山上村姑四季忙,
割完秋色又经商。
桥头支起无欺店,
巧手调羹十里香。
=====================================================================

双关

双关,是借助语音或语义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谐音双关如刘禹锡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语意双关如周明扬的《秃翁自嘲》:

聪明绝顶未成家,
冷暖先知可自夸。
污秽难藏高洁处,
更无小辫让人抓。

                      注---原本文来自曹杜荣先生博客,因原文本稍嫌挤拥,为照顾老年人的阅读,已重新编辑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3-12-16 20:55
现在可知的修辞手法(修辞格)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 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3-12-16 21:03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3-12-18 15:15 编辑

          诗歌中还有双声叠韵的运用,何谓双声叠韵,“行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上句就是叠韵,下句就是双声;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就是双声。也就是同声母的字,就可以构成双声。

        用现代语言解释,汉语拼音的韵母与用此韵母拼音所得的字,就是叠韵。也就是同韵母的字可以构成叠韵。例如杜甫的七言律诗《赠田九判官司梁丘》中的“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其中“嫖姚”二字,它们便构成了叠韵。

        这里应该留意一点的是古今音别,有些今读非双声、叠韵的,在古汉语中却是双声、叠韵,这里举例明月老师诗句中‘寂寞蟾宫添贵客,凄清碧宇增朋俦’的寂寞来说明,寂寞二字在今音读中可谓与双声叠韵风马牛不相干,但它们在古汉语中都是入声字,它们有个共同点是音尾都带t,那么,它们就构成了叠韵,这样的入声韵还可以举汉朝李延年的诗来加强说明,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上面的立、国、得,在现代汉语中你是读不出韵脚来的,但是懂点古音读的人都可以读出它的入声韵来,入声,对我们客家人来说是件很容易就能分辨的事情,这是客家话阅读和创作古诗词的语言优势的又一力证,略过;当然,凄清属双声是毫无疑义的。

诗对中的双声叠韵的运用大约有以下几种

1,双声对双声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这是白居易一首七律中的颔联。寥落liaoluo:稀疏,冷落,寂寞。流离liuli:流转离散。

2,叠韵对叠韵
 
 皓月凝辉,竹影婆娑留画意; 明湖摇翠,桨声欸乃壮诗情。 这是湖北武昌东湖可竹轩对联。婆娑posuo:盘旋舞蹈的样子。欸乃ainai:象声词指摇橹声。

3,双声对叠韵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这是唐代杜甫七律《宿府》颈联。荏苒renran: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萧条xiaotiao:寂寞,冷落,荒凉,凋零,不兴旺

4,双声、叠韵对非双声、叠韵,略;

      使用双声叠韵的手法,能够使诗词有规律的反复所形成的听觉上的审美感受,它不仅可让音韵和谐,而且对意思的表达也有积极作用,1,使声感更强;,2,状物,使物更加生动形象;,3,叙事,使事增加情致;,4,抒情,加重感情浓度。这些好处同样适用于叠字的运用;


         古诗评家曾高赞双声叠韵最是精妙,但也指出了双声叠韵的运用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双声叠韵字,要著意布置,有宜双不宜叠,宜叠不宜双处。重字则既双且叠,尤宜斟酌。如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3-12-16 21:15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3-12-18 14:17 编辑

        在我们的客家山歌中还有虚玄,故意违反自然、人文规律,顺便说一下,借用和变化古人诗句也叫化用,它跟剽窃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

      坐下来啊嫐下来,嫐到两人心花开;嫐到鸡毛沉落水,嫐到石头浮上来;它就是故意违反自然律的运用,与汉朝民歌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还有驳尾的运用,它不仅在山歌中常用,就是在诗词中也常用,如梁武帝的‘江南弄’中的绕红梁就是驳尾

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镂竹眠玉床。婉爱寥亮绕红梁。绕红梁。流月台。驻狂风。郁徘徊。

当然,驳尾还有二驳尾三驳尾和全句驳尾的运用;山歌中还常常会运用到摘句起兴和结句;须说明一点的是,修辞在诗歌中的运用大多都是呈综合性的,没有或者说缺乏修辞的诗,我们即可称之为打油诗;

在词中,还有领字格的运用,这里举例李清照的行香子来说明--

行香子----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正人间天上愁浓,正字,它是一字领全句格,下阙的想也一样,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这里的纵字是一字领三句格,下阙的甚也一样,在诗词中,这种领字格可以说很特别;



          当然,藏头,回文,隐字,析字,拆字,剥皮、镶嵌也构成了诗歌的修辞手法,就个人观点来说,我认为,因此类诗作预设文字在先,而易违反诗学之精神【弘道、养气和尚意】,所以比较容易流入文字游戏的行列,故不宜多玩。也许还有一些是我们不知或是不懂的修辞,诚愿各位给与指点和添加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3-12-16 21:27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5-14 00:37 编辑

浅谈客家山歌的修辞艺术--作者,邱德昌,发表时间2006年8月4日
                                                                                      来源--因不可外链,无法提供,在此诚谢原作者的精彩介绍

     客家山歌是忠实记录客家人劳动、生活与理想的最美最朴素的文艺样式。与中原古风一脉相传,加上独特的客家语言,南方丰富多姿的山区地貌,聪明勤劳、朴质善良的客家人以独有的秉性创造了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早在唐代已盛行,并有赛歌的风俗。其题材多样,形式活泼,有自我陶醉、自我发泄的,有男女调情的,有戏谑式的歌谣,有劝世式的……林林总总,花样很多。

( 一)

       客家源自中原北地,南迁后多居住山区,地域相对封闭,和当地居民敌对情绪亦有关,所以在语言、民性、风俗上一直沿袭中原古风。这就是为什么客家山歌明显地受到《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及“汉乐府民歌”影响的重要原因了。客家山歌语言修辞中继承借鉴了“十五国风”和“汉乐府”的“赋、比、兴”三体。

       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就是直抒胸臆。客家山歌多为直抒豪发之作。因为客家人受中原古风浸染,当时封建意识甚浓,男女授受不亲,平时男女间谈笑的机会太少,所以到了偏僻无人之处便禁不住引吭高歌,或解郁闷,或解疲劳,至于一些多情者,则走在山间河道之间边走边唱,把整个身心寄托自然,把理想、期待溶化山间风光与甜美的山歌之中了。如:

     山歌唔敢肚里藏,有歌唔唱塞肚肠。
     有歌唔唱人会病,华佗摸脉无药方。
     日日唱歌润歌喉,睡觉还靠歌垫头。
     三餐还靠歌送饭,烦闷还靠歌解愁。

客家山歌中有许多是表达客家人对山歌喜爱与追求的,这二首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心中的压抑已久的心声。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客家山歌多半是即兴之作,触景生情,出口成章,顺乎自然,直抒胸臆。黄遵宪把它比作“天籁”,并说:“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矢口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学,天籁难学也。余离家日久,乡音渐忘,辑录此歌,往往搜索枯肠,半日不成,因念级冈头溪尾,肩挑一担,竟日往复,歌声不歇者,何其才之大也”。黄遵宪所折服的正是客家山歌直抒胸臆,浑然天成的语言艺术。

       客家山歌也承袭了《诗经》的“比”体。“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语)”。比,就是比喻,它“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从而使形象更加鲜明。如:

风吹荷叶一掌平,借问阿妹什么名?
再问阿妹姓什么?手扶花树问芳龄?

     妹是好花满园栽,哥是蜜蜂千里来。
     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前一首指青年男子路遇一漂亮女子,产生爱慕,以荷叶、鲜花喻女子姓名及年纪;后一首以花喻女子,以蜜蜂喻男子,抑或以女子拟花,以男子拟蜜蜂,神形俱具!

客家山歌还继承了《诗经》中的“兴”体。“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山歌的开头以吟唱出主题。客家山歌中“兴体”的占了很大部分:

     溪中鸳鸯一对对,花丛蝴蝶一双双。
     阿妹心头恋阿哥,只等阿哥来成双。

先咏溪中鸳鸯之欢喜成双,再咏花丛中翩翩起舞形影不离的蝴蝶,触景生情,天人合一,这便是天籁之声,无迹可求!
客家山歌中大量地使用“赋、比、兴”三体。有些山歌是二者兼用或三者兼用,或以物比人或以人拟物,或大胆直率或含蓄温情,唱起一出出令人叫绝的歌声:

     十八姐嫁三岁郎,朝朝夜夜抱上床。
     惹得老妹心火起,脚尖一踢见阎王。

多么大胆泼辣的客家妹子!面对不幸与无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点燃了内心的仇恨,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一树杨梅半树红,你做男人胆要雄。
     只有男人先开口,女人开口脸会红。

歌中的半红半绿的杨梅,十分贴切地把初恋少女羞涩柔情烘托出来了,先“兴”后“赋”、“兴”中带“比”。

                          (二)

     客家山歌上承的《诗经》、《汉乐府》艺术风格,又巧妙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大量地使用了谐音、叠句、叠音等修辞手段,大大增强了山歌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客家山歌更加生动、缠绵、悠长与婉转。

传说中歌仙刘三妹是开客家山歌之先河者。刘三妹是唐代梅县松口的山歌高手。新埔墟的陈慧根亦精于山歌,载三船山歌与之对唱,刘三妹张嘴便唱:

       河里洗衫刘三妹,借问叔叔哪里来?
       人个山歌从口出,若个山歌船载来?

客家口音中,“从口”与“松口”是一样的,刘三妹巧妙地利用了谐音唱得陈慧根落荒而逃。

     碟子种花园分浅,扁担烧火炭无圆。
     哑子食到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

“圆分”与“缘分”谐音,“圆”与“缘”谐音,意义双关。

客家山歌中的叠句也是常见的,叠句的使用,增加了山歌的节奏与韵律,如:

山中山谷起山坡,山泉山水荫山禾。
山歌山妹往山角,山人山上唱山歌。

四句重叠,唱起来节奏十分欢快强烈。

     野云野雨起野风,野神野鬼住野宫。
     野心野肝野肠肚,野情野义野老公。

     通篇叠一个“野”字,着力讽刺与批评了三心二意的负心郎,又富于幽默色彩。
客家山歌是口语文学,口语是其最重要的特征,客家人创造的客家山歌语言质朴、韵脚自然,大量地使用了叠音,唱起来更见缠绵悠长,九曲回肠:
   
     客家山歌名声扬,首首山歌情义长。
     句句唱出郎心事,字字唱出妹心肠。

    “首首”、“字字”、“句句”等叠字,突出了词的意义,增强了“郎”与“妹”的情意,音乐美感更强:

         天上层天天外天,星上层星七巧星。
         碗上层碗增人口,情上层情更入心。

(三)

       客家山歌的艺术魅力还在于这些山歌中大量地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格如比喻、对比、顶真、回环、双关、排比、夸张等。

     山歌唔唱忘记多,大路唔行草成窝。
     快刀唔磨会生锈,胸膛唔挺背会驼。
     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博喻)。

     要我唱歌我就唱,唱个金鸡对凤凰,
唱个麒麟对狮子,唱个情妹对情郎。

     同哥出门好风光,同湖游船影双双,
     同钻石洞手举手,同数罗汉共烧香。
       这里使用的是排比,表达了客家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
   
想郎想到头晕,火烟上天作为云。
     隔壁砻公作为雷公响,风顶门塔为郎打门。
     “火烟上升作为云”“雷公响”多么极富夸张想象的语言,把等郎妹那焦躁头晕的心态一展无余。
     
合伙造屋好名声,郎造门楼妹造厅。
     两边横屋无树料,问际要桁唔要桁。
     桁是屋顶的横梁。客家人视放屋顶横梁为造房之大事,一点不可含糊。桁与行同音,这里是一语双关,问女方愿不愿往来之意。
   
山歌要唱话要谈,人没两世在凡间。
     人无两世凡间在,花无百日在春山。
     
送哥送到五里亭,送了五里难舍情,
     送了五里情难舍,十分难舍这份情。
     这里用的是“回环”的修辞手法。前后句组成穿梭一样,循环往复形式,使感情十分缠绵、回味。
   
结婚唔要讲排场,节省旅费游苏杭。
     同过断桥桥唔断,同上寒山山唔寒。
     这里用的是顶真手法。

     客家山歌中还善于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鲤鱼跳水水急滩,老蟹上滩难上难。
     别人恋妹甘容易,阿哥恋妹样甘难。
后二句的对比中,通过别人轻而易举恋上情妹和自己孑身一人形成鲜明反差。
   
      好久唔曾到这垅,这垅有兜月月红。
     月月红花月月开,心肝老妹难相逢。

          通过垅上月月红每月开的现实和自己与有情人难以相逢的遭遇相比,一喜一悲,道出作者的无奈与失落,对比艺术达到何其自然,真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客家山歌的修辞格往往不是一种二种,而是综合运用的,这里不再赘述。


作者: 张展西    时间: 2013-12-17 09:24
:victory::victory:
作者: 天涯红叶    时间: 2013-12-17 20:22
:victory::victory::victory:
作者: 秋歌    时间: 2013-12-17 22:49
很好,很有益,山人辛苦了,敬酒三杯.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3-12-18 14:40
秋歌 发表于 2013-12-17 22:49
很好,很有益,山人辛苦了,敬酒三杯.

谢谢支持,有关双声叠韵的帖子似乎可以发客家文化版之客家话栏哦
作者: 秋歌    时间: 2013-12-18 14:42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3-12-18 14:40
谢谢支持,有关双声叠韵的帖子似乎可以发客家文化版之客家话栏哦

请转发过来,让喜欢诗词的人了解一下.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3-12-18 15:19
秋歌 发表于 2013-12-18 14:42
请转发过来,让喜欢诗词的人了解一下.

遵嘱,已发,弘扬客家话,弘扬客家文化,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之机:lol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5-11-18 23:20
应宗旨之约,顶起旧帖,更正一下,领字不是修辞而是句式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