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点评一首五律 [打印本页]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0 12:44
标题: 点评一首五律
本帖最后由 曹杜荣 于 2014-7-10 12:46 编辑

点评一首五律

曹杜荣

      第五届华夏诗词奖获一等奖的十首作品中,吕文芳的五律《访农户》列居其五:
稼穑逢初夏,农时岂可违!

肩扛朝日起,脚踩月光归。

帷幄置新囤,田园换绿衣。

敲盘寻信息,网上有商机。

      此诗让人耳目一新。颔联一“扛”一“踩”,形象地表述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尾联写新农民敲盘上网寻信息找商机,可圈可点。
      至于第五句“帷幄置新囤”,愚以为有瑕疵,孤平了,如将“置”字改为“添”字,或可解决此问题。不知众诗友以为然否。

作者: 幽园居士    时间: 2014-7-10 14:22
曹老师好,这首诗意思的确非常清晰,由于后学才浅,我个人就相当喜欢这样简洁的诗风,不用百度就能基本知道诗中之意。但是帷幄置新囤,这里的帷幄分明是指仓库或者屋内的某个地方,可是帷幄应该是指帐幕,帷幔才是,帷幄也可以理解成室内么?置孤平了,曹老师一添就到位了。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0 14:26
幽园居士 发表于 2014-7-10 14:22
曹老师好,这首诗意思的确非常清晰,由于后学才浅,我个人就相当喜欢这样简洁的诗风,不用百度就能基本知道 ...

谢谢您的呼应!
作者: 小燕子    时间: 2014-7-10 16:04

曹老师好,记得这个坛子里不知哪位说过:”律绝中仄韵脚的诗句,没有犯孤平之说“——我也不知有无理论根据,所以,提出来请教一下,能否就孤平这个问题,为我们后学讲解一下。
作者: mzxlx    时间: 2014-7-10 17:09

作者: 天涯红叶    时间: 2014-7-10 17:17
我从书本上得知: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的句式才会出现孤平。以上句式只能说半拗,不知对否。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0 18:27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0 19:36 编辑

学习

目前孤平的争议很大,一派是启功的两仄夹平论,一派是王力的除一平论,以哪派为准尚无定论;学生个人浅见认为,在不以律害意的情况下,没必要刻意追求格律的标准化--尤其是在白脚句中。。。

个人观点,技术是次要的,艺术才是主要的,古人论诗病之种类繁多,数都数不过来,不是硬伤应以不论为好。。。

学生比较认同幽园居士的观点,此诗以帷幄来代指屋夏的诗伤更甚。。。

个人浅见可能跟老师相左,见谅见谅



作者: 陈敬开    时间: 2014-7-10 21:33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0 14:26
谢谢您的呼应!

“帷幄”应该是运筹帷幄之意。不知对否?
作者: 廖惠玲    时间: 2014-7-10 22:09
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 郭而康    时间: 2014-7-11 07:30
认真学习了!
作者: guyueqiuyi    时间: 2014-7-11 09:15
喜欢这种有益的讨论、交流!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4:09
本帖最后由 曹杜荣 于 2014-7-11 17:01 编辑
小燕子 发表于 2014-7-10 16:04
曹老师好,记得这个坛子里不知哪位说过:”律绝中仄韵脚的诗句,没有犯孤平之说“——我也不知有无理论根 ...

谢谢您提出问题!有一派的说法如君所言,余并不认同。仄仄平平仄写成平仄仄平仄(帷幄置新囤),且对句未出手相救,病定矣!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4:10
mzxlx 发表于 2014-7-10 17:09

谢谢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4:17
本帖最后由 曹杜荣 于 2014-7-11 17:02 编辑
天涯红叶 发表于 2014-7-10 17:17
我从书本上得知: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的句式才会出现孤平。以上句式只能说半拗,不知 ...

谢谢您参与讨论!有一派的说法如君所言,但非定论,余并不认同。仄仄平平仄的句式写成平仄仄平仄(帷幄置新囤),且对句未出手相救,病定矣!如要次句相救,则要求第三字改用平声字,变为平平平仄平。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4:28
若兰 发表于 2014-7-10 18:27
学习

目前孤平的争议很大,一派是启功的两仄夹平论,一派是王力的除 ...

浅见以为,艺术重要,格律不能不要。创作传统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词,要讲究平仄韵律,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有人认为格律束缚了人的思想,要求放宽诗词格律,主张写不讲平仄的格律诗词。其实,适当地有原则地放宽格律要求是可行的,但万万不能无原则地放宽,否则格律诗词就变成散文了。诗词是一门艺术,必须遵循它特有的规律去创作,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艺术是要有一定难度的,没有难度就成不了艺术。闻一多说过:“艺术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歌德则说:“在限制中才能显出能手,只有法则,才能给我们自由。” 对于不会做诗的人来说,格律是个障碍物;对于诗人来说,格律简直是利器。有人把诗词格律比做“缠足”而要求解放,这是不恰当的,因为“缠足”是病态而非艺术。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4:33
陈敬开 发表于 2014-7-10 21:33
“帷幄”应该是运筹帷幄之意。不知对否?

我想应该是名词,与“田园”相对,指室内悬挂的帐幕。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4:34
廖惠玲 发表于 2014-7-10 22:09
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举例供网友参考,非常到位,谢谢!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4:35
郭而康 发表于 2014-7-11 07:30
认真学习了!

谢谢来访!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5:13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7-11 09:15
喜欢这种有益的讨论、交流!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1 15:29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1 15:39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1 14:09
谢谢您提出问题!有一派的说法如君所言,余并不认同。仄仄平平仄写成仄仄仄平仄(帷幄置新囤),出句只有 ...


帷字是平声读,原句的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现是平仄仄平仄,把一三的平仄互换了,故,浅见认为是本句自救,最多算半拗而不是孤平;

如按两仄夹平即孤平论来说的话须另说。。。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1 15:45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1 16:22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1 14:28
浅见以为,艺术重要,格律不能不要。创作传统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词,要讲究平仄韵律,有一定的难度。于是 ...


首先谢谢老师的指教;

孤平论尚无定论,即使在中华诗词网上也吵个不休;个人比较认同王力先生的观点,而对启功先生的两仄夹平论实在不敢认同,太苛了点,如按启功先生的观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简单易记的口诀就会变成废话,格律在线检测的一三五可平可仄的例式也将重写,这对诗学的传承浅见认为殊无益处。。。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6:26
若兰 发表于 2014-7-11 15:29
帷字是平声读,原句的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现是平仄仄平仄,把一三的平仄互换了,故,浅见认为是本句自 ...

帷字是平声,但平仄仄平仄并非本句自救。本句自救是指本该“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不得已用了仄声字,便犯了孤平之症。救的办法是将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以补偿,使全句变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变为“仄仄仄平平仄平”亦如此。此类例子如:
高适《别韦五》:欲归翻旅游。
储嗣宗《赠隐者》:乱山为四邻。
王昌龄《浣纱女》:江上女儿全胜花。
杜甫:《黄草》:黄草峡西船不归。
作者: 客都嘉应子    时间: 2014-7-11 16:29
学习!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6:34
若兰 发表于 2014-7-11 15:45
首先谢谢老师的指教;

孤平论尚无定论,即使在中华诗词网上也吵个不休;个人比较认同王 ...

不断吸取各家所长,比较鉴别,善哉!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1 16:35
客都嘉应子 发表于 2014-7-11 16:29
学习!

互相学吧!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4 15:48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4 15:52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1 16:26
帷字是平声,但平仄仄平仄并非本句自救。本句自救是指本该“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不得已用了仄声字,便 ...


谢谢曹老师细心的解释,获益良多;

正好有一首打油之作求教老师,还望老师不吝赐教

心怀雪月远凡尘,醉得松风境界真;
放浪长街追鹤梦,疏狂瘦酒作山人;

途穷不效哭车辙,室陋亦当安我身;
纵是沧桑欺造化,梅香桂影着杯痕。


不与亦,哭与安,可否作上拗下救之拗救看待,谢谢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4 18:45
若兰 发表于 2014-7-14 15:48
谢谢曹老师细心的解释,获益良多;

正好有一首打油之作求教老师,还望老师不吝赐教

本句自救后,颈联两句均合律,不犯孤平之症,何必隔句相救?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4 18:48
若兰 发表于 2014-7-14 15:48
谢谢曹老师细心的解释,获益良多;

正好有一首打油之作求教老师,还望老师不吝赐教

途穷不效哭车辙,室陋亦当安我身。“途”救了出句、“安”救了对句。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5 01:59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5 03:00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4 18:48
途穷不效哭车辙,室陋亦当安我身。“途”救了出句、“安”救了对句。


通过老师细心的解释好象明白了一些,‘室陋亦当安我身’可跟‘黄草峡西船不归’等同看,属本句自救,但还有些不太明白,我们知道,七言是五言的延续,如‘途穷不效哭车辙’其实是五言‘不效哭车辙’的延续,因不字是入声字,此句甚至可以看作只有车字一个平声读,这跟‘帷幄置新囤’是否属同病甚至是更甚,当然,如按两仄夹平即孤平的论点来说的话,哭车辙是明显的两仄夹一平了,那也就成了孤平了,但按除一平论来说的话,七言之‘途穷不效哭车辙’肯定是不属于孤平的,是否可以理解成七言之五字之出可通过一三字来本句自救,同理,三字之出通过一五字来自救,这种现象其实比较常见,两种观点的差异常常会造成网友之间的岐议,所以,老师对这样的话题的指点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事情;

另,学生的确曾在几个诗教网站看过这样的论点,就是作为绝句的拗体来说,白脚句中可以不论孤平,也可以不论三仄脚,即使是全仄都容许,但一般来说,为不影响音节的和谐,原节点上该平的地方都会以阴入之字代平使用,不知老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如何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5 02:01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5 02:12 编辑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7-11 09:15
喜欢这种有益的讨论、交流!


欢迎参与交流讨论,这对我们这些后学来说意义很大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5 09:55
若兰 发表于 2014-7-15 01:59
通过老师细心的解释好象明白了一些,‘室陋亦当安我身’可跟‘黄草峡西船不归’等同看,属本句自救,但 ...

格律诗中,孤平,拗句,都是病。有的拗而能救,便是拗救。拗而不救,孤平,还说是格律诗,就强人所难了,起码我不认。‘途穷不效哭车辙’因“途穷”连平而不孤,‘帷幄置新囤’因句中没有一处出现连平而得病。赞阁下深入精研的精神。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5 15:27
若兰 发表于 2014-7-15 02:01
欢迎参与交流讨论,这对我们这些后学来说意义很大


作者: 秋歌    时间: 2014-7-15 23:24
这种学习讨论方式非常好,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友谊,还活跃了气氛.顶赞支持.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6 10:48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6 15:21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5 09:55
格律诗中,孤平,拗句,都是病。有的拗而能救,便是拗救。拗而不救,孤平,还说是格律诗,就强人所难了, ...

谢谢老师的不吝赐教,老师的孤平观是比较中庸和科学的,句中有连平即可不算孤平,事实上我们在古诗库中也每每可见这样的句式,此不举例了;

学生想请教一下诗病中的三仄脚和白脚句的全仄现象,昨晚我粗略地看了一下王安石和陆游的诗集,可以发现的是,他们诗中的三仄脚的诗也每有出现,可见他们对三仄脚并不特别忌讳,如需举证学生会在下贴中粘贴。。。

村饮--陆游

醉插江梅老更宜,尤能老树拣繁枝;
假令住世十小劫,应爱此花无厌时。

学生想请教的是,假令住世十小劫,此句可以说是全仄之句,陆游的这首村饮算不算是格律诗,如算,是否可作特拗体看待,如不算,我们可见的是,其起承结句都是很标准的格律句,我们又能把它归在哪类诗体中。。。

此中的令字在平水韵中虽有平声读,但有特别的注--使令,可见令字的平声读并不是普遍使用的

我们可以从古诗论中发现的是,自明朝开始,明人特别注重技术及所谓的诗病之说,包括挤韵撞韵诸说,诗必入典,酬唱之作过多,藏头、回文等等这体哪体的也多,但恰好的是,诗歌史上的诗评也对明诗的垢病最多。。。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6 13:24
秋歌 发表于 2014-7-15 23:24
这种学习讨论方式非常好,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友谊,还活跃了气氛.顶赞支持.

谢谢秋歌支持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6 13:50
若兰 发表于 2014-7-16 10:48
谢谢老师的不吝赐教,老师的孤平观是比较中庸和科学的,句中有连平即可不算孤平, ...

此句与唐朝杜牧的《江南春》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平仄相似,对句第五字易仄为平即救。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6 14:47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6 17:52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6 13:50
此句与唐朝杜牧的《江南春》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平仄相似,对句第五字易仄为平即救。


事实上是前人之此类之诗根本就不去救--如陆诗村饮,就这么一直传唱到现在;

南朝四百八十寺还好说一点,我们知道的是八和十都是入声读而且都是阴入之字,如果按以入代平的观点来说的话,它们也根本就不必去救,当然也不存在三仄脚不三仄脚孤不孤平之说了。。。

如果说唐宋之人并未把入声全部划入仄声的话,在纳兰词中,我们也一样可以找到以入代平的例证,事实上我们不知道入声全部划入仄声的说法始于何时,但李渔词论中的以入代平和以上代平之语却是很明确的,一般的理解是,所谓代也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声,只是把它作平声看罢了。。。


如果我们今天按陆游村饮之诗的体例去投稿格律诗刊诗赛的话可能直接会被判死刑,这就是观点不同所造成的结果,所以,嘉应诗社会员大会提出要加强诗词理论的研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理论的研究,以给我们这些后学释疑和指引航向。。。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6 15:08
若兰 发表于 2014-7-16 14:47
事实上是前人之诗根本就不去救,就这么一直传唱到现在;

南朝四百八十寺还好说一点,我们知道的是八 ...

“八和十都是入声读而且都是阴入之字”  似乎“八”音阴入,“十”音阳入。    正因平仄拗救复杂多变,我们提倡作者写合乎格律基本要求的健康的诗,少与诗病打交道。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6 15:16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6 18:05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6 15:08
“八和十都是入声读而且都是阴入之字”  似乎“八”音阴入,“十”音阳入。    正因平仄拗救复杂多变,我 ...


一般来说,今天被划入平声读的古入声多数是古之阴入之字,十字的音读跟八一样短促低沉,在今天也是平声读,在中原音韵上可以找到它代平使用来作旁证,在数字中,一、七、八、十都是阴入,这个我可以在其它的诗教网上找到证据;

假令住世十小劫,如果我们按以上代平和以入代平的观点再加用假、令之异声读去看待的话,这句的音读其实也是很和谐的,假有入声读,小可作代平看,李渔词论中有云,有些上声跟阳平的分别很小,事实上我们客家话中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如不去对照韵书的话有时很难分辨,故可代平。。。

少与诗病打交道这个观点学生非常赞同,谢谢老师的不吝赐教,献花致敬

作者: 微尘    时间: 2014-7-16 23:35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7 08:20
若兰 发表于 2014-7-16 15:16
一般来说,今天被划入平声读的古入声多数是古之阴入之字,十字的音读跟八一样短促低沉,在今天也是平声 ...

所谓中古音,是指从隋经唐至宋这个历史时期的汉语语音,音调大致为平、上、去、入四个,平与入均未分阴阳。中原音韵是元朝时期才有的。后经近代至现代形成的汉语普通话,也是四个音调(轻声除外)——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入声分阴阳,是大多数地方方言发展的结果,如梅县话、潮州话有阴入、阳入,广州话在阴入、阳入之外,还有中入。现代梅县话有六个声调:1阴平、2阳平、3上声、4去声、5阴入、6阳入。一、七等低入调为阴入,翼、疾等高入调为阳入。“十”,高入调,应为阳入;“湿”,低入调,才是阴入。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7 08:31
若兰 发表于 2014-7-16 15:16
一般来说,今天被划入平声读的古入声多数是古之阴入之字,十字的音读跟八一样短促低沉,在今天也是平声 ...

十字的音读跟八一样短促低沉,在今天也是平声读——十与八发音短塞,都是古入声字。其区别在于,十是高入,发展为现代普通话的阳平;八是低入,发展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7 13:26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7 17:05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7 08:20
所谓中古音,是指从隋经唐至宋这个历史时期的汉语语音,音调大致为平、上、去、入四个,平与入均未分阴阳。 ...


嗯,古入声在现代汉语中被分别派入进四声中了,十确实是阳平;阴入与阳入,通过同音比较法去区别的话还是比较容易辩别它们之间的调值差的,如湿与十,约与药,发与伐,福与复,塔与踏。。。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谢谢老师的指教


学习曹老师严谨的学风和诲人不倦的精神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7 17:18
若兰 发表于 2014-7-17 13:26
嗯,古入声在现代汉语中被分别派入进四声中了,十确实是阳平;阴入与阳入,通过同音比较法去区别的话还 ...

是的,不用谢!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19 11:14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20 23:25 编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我们确实是遗失得太多了,‘诗三百,皆可弦歌以为乐’,清人冯班曰‘古人之诗,皆乐也。文人或不闲音律,所作篇什,不协于丝管,故但谓之诗。诗与乐府从此分区。又乐府须伶人知音律增损,然后合调。’,古诗入乐,或许并不是仅关平仄哪么简单,今天的元曲,仍须分五音六律、阴阳、清浊、轻重,在宋词未失乐谱时,它也讲究这些,易安云‘盖诗文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中华诗学,博大精深,可喜的是,今天我们可以在诗词网上有人对这些音韵的问题在研究探讨。。。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上面这首常建的诗中,算不算近体诗呢,如算,我们随便便可看出诗人并不在意什么孤平、三仄脚、三平尾;如不算,它跟近体诗的粘对、格式可以说几无二致;此诗甚至可能是后人刻意修改成如此接近格律的,宋朝的吴可在藏海诗话中有这么一段话或可证,‘
苏州常熟县破头山有唐常建诗刻,乃是一径遇幽处。盖唐人作拗句,上句既拗,下句亦拗,所以对禅房花木深皆拗故也。其诗近刻,时人常见之。案:欧阳修《诗话》亦作遇幽’,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的是,诗人就是故意这么写的。。。

撇开格律来说,在平仄之外,或许有些东西真的是被遗忘了。。。
七平七仄诗句

  “吐舌万里唾四海。”宋玉《大言赋》“七变入臼米出甲。”纬书“一月普见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佛经“离袿飞髾垂纤罗。”《文选》“梨花梅花参差开。”崔鲁“有客有客字子美。”

一般来说,格律之平仄交替变化是形成音乐美的最重要的因素,然而,在那些全平全仄的诗句中,我们竟不会有颂读的滞涩之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前人论平仄之阴阳、以入代平、以上代平之语。。。


    阳声字多则沈顿,阴声字多则激昂,重阳间一阴,则柔而不靡,重阴间一阳,则高而不危。

  韵上一字最要相发。或竟相贴,相其上下而调之,则铿锵谐畅矣。


  红友极辨”“,是已。”“亦宜辨:可代不可代之作者无论矣。其作者可代,作者断不可以代”“是两端:而之而之


  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为妙。”“韵,则为妙。声韵,韵上应用仄字者,为妙,次之。叠则聱牙,邻则无力。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19 15:38
若兰 发表于 2014-7-19 11:14
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我们确实是遗失得太多了,‘诗三百,皆可弦歌以为乐’,古诗入乐,或许并不是仅关平仄 ...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7-20 21:10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21 01:33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9 15:38


因临时有事,编辑忽然中断,老师见谅;

已重新编辑,我只想说明一点的是,虽说游戏就有游戏的基本规则,诗病诸说,多如牛毛,前人讽之曰‘诗病三百,马病三百八’,有些诗病说是值得商榷的,阴阳、调值、入声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可以拓宽我们对音读节奏和对孤平、三仄脚、三平尾之诗病的认知。。。

近来中华诗词网对格律诗、平水韵和诗病诸说吵得很是热闹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7-20 22:02
若兰 发表于 2014-7-20 21:10
因临时有事,编辑忽然中断,老师见谅;

已重新编辑,我只想说明一点的是,虽说游戏就有游戏的基本规 ...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