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心以应物,意到笔随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3 06:34
标题: 心以应物,意到笔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9-13 06:36 编辑

    这则讲创作的物——意——笔——辞,从观察外物,到形成意境或题旨,到用笔表达,成为文辞。这里根据“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认为看到金针度人的绣法,即学习一些写作法,就可以直抒胸臆来写,来画,只能成为“诗窖子”,像《类说》二六称宋王仁裕作诗万首称诗窖子,即多而不精妙。像绘画的只能成为画匠,即会画而不能成为名家。陆机的《文赋》称:“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称:“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从观察外物到形成一个意,即主旨,意与物之间不免有距离,所谓“意不称物”。有了“意”用文辞来表达,又怕“文不逮意”。从物到意到辞处理得恰好的,称“密则无际”;从物到意到辞有距离的称“疏则千里”。钱先生称“意到而笔未随、气吞而笔未到”,即意能称物,故称“意到”,“辞不逮意”,故称“笔未随”,是文辞的表达不能达意。钱先生又从心物两端分开来讲,从观察物象到形成兴象意境,是心之事。把兴象意境写成文辞,是物之事,即手笔的事。钱先生又引《吕览·精通》里称有人心悲,击磬时发出悲声,是木石应与心。又引轮扁砍轮,得心应手,心应于手。工倕用手代圆规,是“指与物化”,即手指化成圆规。这里指出怎样打破心与手的距离,即打破“文不逮意”的距离。从轮扁砍轮得心应手里,从工倕以指画圆的指与物化里,可以看到轮扁是在长期砍轮的实践中达到得心应手。那末要打破“文不逮意”,光靠懂得一点写作方法是不够的,要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做到得心应手才成。钱先生称“真积力久,学化于才,熟而能巧。”即要积累真实的实践,达到“指与物化”,熟能生巧。所谓王勃的腹稿,文同的胸有成竹,是在胸中打草稿,在胸中做好删削增改,在胸中做好得手应心的工作,才可以立即写出。钱先生又指出:朱熹说的:“身心内外,初无间隔。”先是手不应心,心里想好的兴象意境,手笔写不出来。经过写作的长期实践,做到得心应手,心里想到什么意境,手笔能够如实表达出来,最后心与物化,心和手一致,心怎样想,手怎样写,心的灵巧完全表现在手上。好比名演员的表现,所有灵心妙想,完全表现在肌肉中了。这就是创作达到的很高境界了。但这里还需要心有灵心妙想,要打破“意不称物”问题。刘勰在《神思》里曾讨论这个问题,陆机在《文赋》里也讨论过这些问题,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谈艺录》读本,周振甫  冀勤  编著,文中之钱先生指的是钱钟书先生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3 06:38
流俗以为艺事有敲门砖,鸳鸯绣出,金针可度,只须学得口诀手法,便能成就。此
说洵足为诗窖子、画匠针砭。然矫枉过正,诸凡意到而笔未随、气吞而笔未到之境界,
既忽而不论,且一意排除心手间之扞格,反使浅尝妄作、畏难取巧之徒,得以直书胸臆
为借口。夫艺也者,执心物两端而用厥中。兴象意境,心之事也;所资以驱遣而抒写兴
象意境者,物之事也。物各有性:顺其性而恰有当于吾心;违其性而强以就吾心;其性
有必不可逆,乃折吾心以应物。一艺之成,而三者具焉。自心言之,则生于心者应于手,
出于手者形于物,如《吕览·精通》篇所谓:“心非臂也,臂非椎非石也,悲存乎心,
而木石应之。①”自物言之,则以心就手,以手合物,如《庄子·天道》篇所谓:“得
手应心”②,《达生》篇所谓:“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③”Croce执心弃物④,何其
顾此失彼也。夫大家之能得心应手,正先由于得手应心。技术工夫,习物能应;真积力
久,学化于才,熟而能巧。专恃技巧不成大家,非大家不须技巧也,更非若须技巧即不
成大家也。“画以心不以手”,立说似新,实则王子安“腹稿”⑤、文与可“胸有成竹”
之类⑥,乃不在纸上起草,而在胸中打稿耳。其由尝试以至成功,无乎不同。胸中所位
置安排、删削增改者,亦即纸上之文字笔墨,何尝能超越迹象、废除技巧。纸上起草,
本非全盘由手;胸中打稿,亦岂一切唯心哉。《朱文公集》卷四十五《答杨子直书》之
一云⑦:“身心内外,初无间隔。所谓心者,固主乎内。而凡视听言动出处语默之见于
外者,亦即此心之用,而未尝离也。今于其空虚不用之处,则操而存之;于其流行运用
之实,则弃而不省。此于心之全体,虽得其半,而失其半矣。”高攀尤《困学记》云:
“心不专在方寸,浑身是心。⑧”融澈之论,正可移用。是以G.C.Lichtenberg游英,
睹名伶Garrick演剧⑨,嚬笑运为,无不入妙,叹曰:“此人竟体肌肉中,无处非灵心。”
《梁书·裴子野传》⑩:“或问其为文速者,子野答云:‘人皆成于手,我独成于心’,
虽有见否之殊,其于刊改一也。”此即“画以心而不以手”之好注脚。E.Mach论科学家
推求物理⑾,尝标“经济”为原则,谓不每事实验,而以推想代之,乃所以节省精力。
致知造艺,心同此理尔。(210—212页)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3 06:39
①《吕氏春秋·精通》:“锺子期夜闻击磬者而悲,使人召而问之。”答称母为公
家酿酒,己为公家击磬,不见母三年矣,是故悲,锺子期叹谓“悲存乎心,而木石应之。”
    ②《庄子·天道》:轮扁讲砍木为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
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③《庄子·达生》:“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工倕用手指旋转
画圆胜过圆规,手指化成圆规的巧妙,在于心不停留。
    ④Croce:克罗齐,十九、二十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美学家。他抛弃了先验主义的方法。
    ⑤腹稿:《唐诗纪事》:“[王]勃(字子安)为文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
忽起书之,初不加点,时谓腹稿。”
    ⑥胸有成竹:苏轼《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⑦朱文公:朱熹谥。
    ⑧高拳龙:明代作家,有《高子遗书》十二卷。
    ⑨G.C.Lichtenberg:里希登贝克,十八世纪德国物理学家、讽刺作家。Garrick:
加里克,十八世纪英国戏剧家、演员。
    ⑩《梁书》:唐姚思廉撰,五十六卷。
    ⑾E.Mach:马赫,十九、二十世纪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

作者: 张展西    时间: 2014-9-13 07:05

作者: guyueqiuyi    时间: 2014-9-13 11:17
来学习!
问好山人!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9-13 15:40
学习学习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3 17:22
张展西 发表于 2014-9-13 07:05

谢谢临赏、支持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3 17:23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9-13 11:17
来学习!
问好山人!

先生谦虚,敬佩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3 17:24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9-13 15:40
学习学习

老师谦虚,敬佩,学习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9-13 17:53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4-9-13 17:24
老师谦虚,敬佩,学习


作者: 月明风轻    时间: 2014-9-13 21:12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3 21:20
谢临赏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3 22:50
标题: 创作前的精神准备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9-14 12:42 编辑

东坡《送参寥》有云:“颇怪浮屠人,谁与发豪猛。细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诗法不相妨,此语当更请。”“静了群动”,暗合载之之意,“空纳万境”,明同梦得之言;“咸酸中有至味”,又本司空表圣《与李生论诗书》之旨。东坡《书黄子思诗后》极推表圣论诗,而表圣固沧浪之先河;东坡此篇殊可玩味。

    这里讲创作以前的精神准备和创作时的要求。《荀子·解蔽》:“心何以知?曰:
虚一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
也,然而有所谓静。”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在酝
酿文思时,着重在虚心和宁静。只有虚心,才能采纳不同意见;只有专一,才能专心体
察,看到问题;只有静心,才能看得细致。所以在酝酿文思时,重在虚心和宁静。苏轼
在这里提出:“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即着重虚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心静不浮躁,才能仔细观察。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活
动,吸收了各种各样的境界,才能反映各种新的生活,写出新的境界,才能使诗语妙。
创作时还要求“至味永”。苏轼在《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司空图“论诗曰:“梅止于
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又称:“独韦应物、柳宗
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那末他引司空图所讲的味外味,即
在简古中含有纤秾,在淡泊中含有至味。因为所反映的是新的生活,所写的是新的境界,
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所以虽写得简古淡泊,还是含有至味。这是可以玩味的。
   


《谈艺录》读本,周振甫  冀勤  编著,文中之钱先生指的是钱钟书先生

作者: 小燕子    时间: 2014-9-13 23:51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4 00:07
小燕子 发表于 2014-9-13 23:51

有钱钟书这样的国学大家辩析古诗论,展么
作者: 小燕子    时间: 2014-9-14 18:00
展,系也展!铁过长,看到“眼花鼻蒙”
作者: 微尘    时间: 2014-9-14 22:40
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5 09:41
小燕子 发表于 2014-9-14 18:00
展,系也展!铁过长,看到“眼花鼻蒙”

心爱静,古文和注释部分可唔看就唔长欸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5 09:43
微尘 发表于 2014-9-14 22:40
学习学习再学习!

刘社长谦虚,敬佩敬佩再敬佩,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mzxlx    时间: 2014-9-15 10:49
有识人,热心人。赞!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4-9-17 18:52
mzxlx 发表于 2014-9-15 10:49
有识人,热心人。赞!

谢谢徐老支持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