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致国光友述采写汉杰公轶事情由
[打印本页]
作者:
范耀文
时间:
2014-11-12 21:27
标题:
致国光友述采写汉杰公轶事情由
致国光友述采写汉杰公轶事情由
将军轶事系情浓,史料珍稀抢救中。
往事烟云云易失,太行战绩绩非空。
多谋多勇精攻寇,不谄不贪独誉雄。
文正遗风公特具,吾曹树榜亦为荣。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11-12 21:59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1-13 00:16 编辑
大埔之范汉杰
http://baike.baidu.com/view/375764.htm?fr=aladdin
,我知道得不多,隐约记得被林彪所部俘,范汉杰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历史的悲剧;1,站错队,忠错人,这是个历史的悲剧;2,遇上战神林彪注定了其个人的悲剧;
因历史观上的分歧,书本上对民国旧将的是非功过的评价往往有较大的出入,至于个人品行,晚辈浅薄,不敢多嘴,期待分享更多范公的事迹;
大埔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来都是个人才辈出之地,问好范社长
作者:
范耀文
时间:
2014-11-12 22:54
谢谢!
作者:
范耀文
时间:
2014-11-12 23:14
范汉杰从军抗日轶事
□范耀文
人物背景:
范汉杰(1896-1976)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人。其父海门系清末宿儒,知书识礼,乐于助人。任小学校长多年,律已严谨,温恭明达,望重乡里。范年少时就读于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常得老师和乡亲们夸赞。他的长兄其通,是同盟会会员,早年随孙中山到檀香山等地筹款和宣传革命,积劳成疾,24岁病逝于星洲;他的堂兄其务,也是同盟会会员,随黄兴参加辛亥武昌起义敢死队,曾任广东省和福建省财政厅长。范从小以仲淹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勉,以两位兄长为榜样,刻苦攻书,立志报效祖国。曾就读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一期黄埔军校毕业,曾赴德国留学。解放战争时在锦州战役被俘,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放弃司令一职投考黄埔
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范汉杰虽从军多年,年龄近30岁,时任桂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及粤军第六路司令,但出于对孙中山的景仰和对革命的憧憬,遂放弃司令一职,毅然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年龄最大的、任过上校职务的学生,隶属学生第四队。在校学习期间,范虚心从头学起,认真参训。当时,黄埔军校开办之初面临财政困难、教官不足,缺少地形学教官,范因出身测量学校,精通数学,因此被学校选派兼任地形学教官。他这种由军官复做学员,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既做学生又做先生,热忱为国家民族作奉献的事迹,当年在军校传为美谈,并深得党代表廖仲恺等军校领导人的赏识。时隔三十多年,周恩来在接见战犯特赦人员时,还能记起当年比他这个老师年纪大的高个子学生范汉杰,说多年不见,还能认出来。
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范汉杰跟其他毕业生一样从头做起,在军中担任排、连、营等职务,参加了讨伐陈炯明、邓本殷的一、二次东征。在随李济深、陈铭枢旅部攻占东江兴宁城时,范从陈炯明战将林虎溃逃留下的文件中,发现林与广州的滇桂友军杨希闵、刘震寰有勾结,遂及时上报情况,经陈铭枢向蒋条陈,迅速回师广州,平定了滇桂杨、刘之乱。
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因范汉杰实战经验丰富,遂被提拔担任第四军第10师第29团团长。范率部攻克平江中洞岭,参加著名的汀泗桥战役,血战竟日;夺取玛瑙岭,攻打贺胜桥,继而围攻武昌城,激战马回岭,累建奇功。北伐战役让四军名声大噪,被誉为“铁军”,范在其中立下汗马功劳,同年10月升任第10师副师长。1927年春宁汉分裂,汉方第一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光鼐投奔南京,范也随之离开武汉转赴南京,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的人。
不遗余力培训抗日干将
1927年8月,范汉杰被调任国军李济深部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任中将高参,得李济深鼎助,被派赴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考察政治和军事。1928年夏取得李之助转赴德国深造三年,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先于德军下级军队实习,然后在回柏林各兵科专门学校步兵、工兵、炮兵、骑兵、辎重兵等五校见学,最后在军事高层学习欧洲战史及对战略、政略与军制的研究,并考察了欧洲各国军事、政治、经济和工业。1931年“九一八”事变,范返国共赴国难,回国不久患吐血症,在休养治疗期间,翻译了《德国步兵小动作》等德军战斗教练小丛书与图解,后来这些书由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印发给全国各军队作为练兵资料。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海军陆战队向驻扎闸北的第十九路军发起进攻,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当时十九路军各将领通电全国,号召全国爱国志士参加抗日战争。在全国群众同仇敌忾之下,范汉杰不顾自己有病在身,毅然前往,全心投入,面对日机狂炸,与驻军坚守废垣应战,激战一周,重创日军,战绩辉煌。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前,范汉杰任第一军副军长兼任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主任,负责召训将校军官,先后培训五百多人。“七七”事变全面抗日,黄埔军校及各校大批招生,范升为军校教育处长,综管全校教育重责,后又兼任第十四期学生总队长。培训期间,他把在德国所学的那套战斗教练方式方法具体施诸黄埔员生,深受学员欢迎。在校两年,范注重洋为中用,把书本知识与实战经验相结合,释心施教,不遗余力,造就军事干部数千名。经他培训的学生,不但增长了军事才能,而且个个精神旺盛,纪律严明。时值国难用人之际,那些受训人员直赴抗日正面战场,及时增添了抗日战争的新血液,对国家抵御外敌作出了一大贡献。
获朱德“太行屏障”赞誉
1937年“八一三”事变,驻上海日军因不断发起挑衅,与中国军队在八字桥一带发生枪战,日军由租界向闸北进攻,淞沪战事爆发。国军组织会战,范汉杰急回第一军赶赴上海参加淞沪战役,组织巷战,攻击虹口、杨树浦、浦东等处敌营,阻击后继敌军,战果丰硕,给入侵日军莫大打击。三个月后第一军撤回河南归德、开封、信阳等地继续抗战,最后移防西安。
1938年秋,范汉杰任27军军长。该军是国民党军精锐部队之一,下辖45师、46师和预8师三个师,其中46师是由军校教导总队改编的精锐部队。27军奉命守备陕西东部的黄河防线,后又北渡黄河,进驻山西晋南太行山区,一方面归第一战区卫立煌指挥,同时也归18集团军(原八路军)朱德总司令节制,配合庞炳勋的40军、孙殿英的新5军,在敌后作战,牵制日军,以阻敌南下。1939~1940年两年中,范率27军在敌占区屡次出击,大小战斗数以百计,歼敌甚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尤以长治、高平、太行山、陵川、壶关之役,斩获特多,战果辉煌,日军为之胆寒。日军在黔驴技穷之际,竟以一个大佐的名字,伪说与范在东京相识,空投信件许以高官劝范投降,范见信后一笑置之,继续指挥部队连续出击,让日军屡屡败北。范所部27军一时威震太行,其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为众人所钦敬。此时,在太行山区联合作战的18集团军朱德总司令带领数人到27军军部慰问,与范共议抗日大计,并赠“太行屏障”锦旗一面,范引以为慰,将此事以号外印发全军,士气为之大振。
破敌阵被称“大胆将军”
1941年春,疯狂的日军抽调关东军入关,加入晋南大扫荡,企图消灭中条山抗日力量,清除后顾之忧。中条山位于晋南豫北交界处,是华北战略要地。早在1938年春,日军占领晋南长治,国军建立中条山游击根据地,日军多次围攻中条山,终未成功,日军称中条山、太行山为“盲肠”,深为畏忌。日军为摆脱兵力被长期牵制,决定重兵出击。大敌当前,国民政府军委会作出反击计划,但因思想不统一,指挥系统繁杂未及实施,给日军以集中围攻的机会。5月7日,日军10万兵力强攻中条山,但经多次围攻均未成功。面对日军的进攻,国军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决定避免与敌正面决战,将晋南守军南撤,令27军向长治方向急进,袭击日军侧背,掩护主力行动,以致27军陷入日军重围。在危急关头,范汉杰独持坚守,集结全军兵力及所有地方团队,主动在晋东南分头出击长治及高平日军,拼死血战,给日军以重创,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但27军将士宁死不降,血战到底,气壮山河。这时,军部已被冲散,范率少数部队杀出重围,随即在黄河南岸收容突围脱险部队,重率各部回驻中条山,使第一战区大军得以安然南渡黄河,退守洛阳,牵制日军无法大举南犯。范在敌众我寡之际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挽狂澜于既倒的大无畏精神,受到最高当局特电嘉奖;其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操一直为国人所钦敬。范在此役中的过人胆识,连凶恶的敌人也深为惧怕,被日本报道称为“大胆将军”。
不久,范汉杰调升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年底,调充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次年,升为第38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第3军、42军和57军三个军,守备陕甘宁边区,继续在太行山区抗击日军。1945年春,范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司令胡宗南),晋升陆军中将。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败退,拟在中国战区打开通道,以利远洋及华南之日军撤回日本本土,集中力量作殊死之战。日军第12军向豫西进犯,对我第一战区展开猛烈攻势,范翊赞胡宗南,以陆空军密切配合,抗拒顽敌于豫西一带,在内乡、淅川、西峡口、重阳店、豆腐店、灵宝、卢氏关诸役,屡挫敌锋,歼敌逾万,粉碎敌军夺取西安、威胁重庆之企图。是年8月,日本投降,范随即和胡宗南到郑州接受日军驻河南司令官的投降。10月,范被国民政府授予胜利勋章。这是范继北伐之后军旅生涯中最光荣的时期,也是他的人生历程中最辉煌的一页。
(2014、7、16发表于《梅州日报》)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11-12 23:39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1-13 07:07 编辑
梅江涛涛,斯人故矣,是非功过,任由人说,不可抹煞的是,范汉杰不顾个人安危、勇御外敌的民族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政治这个东西是把双刃剑也是一团乱麻,谁也难以说个清楚;历史,有时就是个笑话,如黄伯韬、张灵甫、廖耀湘们,这些抗战名将未死于日寇之手倒暴毙于内战之乱;如彭德怀、贺龙、林彪、刘少奇们,他们未死于敌手倒丧命于‘同志’之手。。。
如戴安澜、谢晋元他们就好说了,两党同赞,国人同歌,万世旌表。。。
在民族大义面前,范汉杰不为利所诱、坚持抗战的民族气节也是我们客家精神的一个具体的体现,向所有抵御外侮的勇士致敬
作者:
若兰
时间:
2014-11-12 23:50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1-13 00:28 编辑
大埔之人才辈出,跟大埔的民风淳厚密不可分,曾记得在清稗类钞中就有对大埔妇女盛赞的一段话,清稗类钞虽是野史,但对一时一地的妇女的盛赞也是很罕见的,特辑录过来共享
◆大埔妇女之勤俭◇
我国妇女,向以徒手坐食为世诟病,其实此惟富贵之家耳,若普通人家,则有职业者为多。今姑举广东大埔一邑妇女之特点言之,则因向不缠足,身体硕健,而运动自由,且无施脂粉及插花朵者。而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奉俭约,绝无怠惰骄奢之性,于勤俭二字,当之无愧。
至其职业,则以终日跣足,故田园种植,耕作者十居七八。即以种稻言之,除犁田、插秧必用男子外,凡下种、耘田、施肥、收获等事,多用女子。光、宣间,盛行种烟,[将烟叶制为条丝,每年运往各省及南洋者甚多,为大埔出口货之一宗。]亦多由女子料理。种烟、晒烟等法,往往较男子为优。其余种瓜果、植蔬菜等事,则纯由女子任之。又高陂一带,产陶颇多,其陶器之担运,亦多由女子承其役。各处商店出进货物,或由此市运至彼市,所用挑夫,女子实居其半,其余为人家佣工供杂作者,亦多有之。又有小贩,则寡妇或贫妇为多。又除少数富家妇女外,无不上山樵采者,所采之薪,自用而有余,辄担入市中卖之。居山僻者,多以此为业。又勤于织布,惟所织者多属自用耳。
总之,大埔女子,能自立,能勤俭,而坚苦耐劳诸美德无不备具,故能营各种职业以减轻男子之担负。其中道失夫者,更能不辞劳瘁,养翁姑,教子女,以曲尽为妇之道,甚至有男子不务正业而赖其妻养之者。至若持家务主中馈,犹余事耳。
以管窥豹,也可看出客家妇女之勤俭在历史上都是出了名的
作者:
天涯红叶
时间:
2014-11-13 07:16
作者:
郭而康
时间:
2014-11-13 07:45
学习。
作者:
微尘
时间:
2014-11-13 08:24
好教材,学习!
作者:
guyueqiuyi
时间:
2014-11-13 10:04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4-11-13 20:42
学习
作者:
张展西
时间:
2014-11-14 08:37
作者:
范耀文
时间:
2014-11-14 16:29
范汉杰轶事
传说神秘失踪受遣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南北方战争爆发。27日,以美国军队为主组成“联合国军”介入韩朝战争。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大举北犯,并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于10月1 日越过北纬38度线,继续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和图门江逼进,同时派出飞机轰炸、扫射安东一带。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根据北朝鲜的请求和中国安全的需要,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0月19日,首批志愿军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缉安等地,路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当时,囚禁于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战犯迁移至佳木斯哈尔滨。高级战犯随沈阳兵工厂迁往黑龙江省绥化县,参加农场劳动改造。传说,范汉杰因曾赴德国深造多年,足悉西方作战的那一套,且对训练有本领,又鉴于其是赫赫有名爱国抗日名将,有忠勇多谋、深为人们敬重的大义不屈的精神和胆略,曾被送往朝鲜,协助彭德怀,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参谋部,与军事学院有关军事智囊,共同研究战局,制订作战计划,提出咨询意见。总之,范神秘失踪一段时间后,又于1953年3月回到哈尔滨。
坦荡人生坚持每天日记
凡是能够坚持每天写日记的人,起码是一个珍重人生、对自己负责、做事坦然和办事持之以恒、有条有理的人。曾与范汉杰相处过的人都知道,范长期坚持写日记,且从不中断。一个人在和平顺境时期写写日记还是容易,但在战乱中、在困难曲折的岁月里,在接受改造时期仍坚持写下去就不那么容易做到,这就要有过人的毅力。在特教后,范的同事亲眼看过他写的日记就有三十余本。可惜那些日记,都在1966年8月被“文革”红卫兵抄家清理掉了。但他在后来仍不中断继续写日记,直至终老。
清廉自矢生活俭朴耐劳
范汉杰的一生清廉自矢,生活俭朴,没有贪污腐化劣迹及其他不良行为。据范的侄子说,梓里村现在的“杰庐”建于1943年,当时范是不同意做的。一则他不贪不占身不带钱,财物由勤务人员代管,个人积蓄无多;二则他认为,列强入侵中国,皆因国家贫弱,时值战乱,家庭要勤俭节约资助子女读书,让孩子长大后为国效劳。后来,还是在家的妻子童绩华主意建造此屋。一是她认为随着人口的增加,逸公祠澄怀堂不够居住;二是她有娘家的支持。她的父母在潮州经商,生活比较富裕,她是娘家的唯一亲传,破例从父母处分得一份财产,加上她平时生活节俭,本身有些积蓄。在建筑过程中,因资金不够用,范妻子向丈夫诉苦说物价日涨,钱银贬值,要求多寄点钱用于家计。在丈夫增加寄款后,她从中省出银钱帮贴做屋。因为资金所限,“杰庐”做得不够完善,而且质量较差。
据范汉杰当年任军长时的侍从参谋说,范军长戎马倥偬, 每天清晨仍坚持骑马练操锻炼身体;袜子破了舍不得丢掉,叫勤务卫士代为缝补后继续穿用,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吃苦耐劳的本色;范军长的家中没有悬挂一件字画,也没有一件古董陈列,所多者唯有书籍而已。
1949年春,范汉杰承祧伯房之妻林剑峰由台湾回福州娘家探亲时,驻守福州的李以劻与林彼此见面多次,林曾告诉李,汉杰被俘后,家境困难,一家逃到台湾,家庭积蓄有限,很难维持,儿女众多而且大部分年幼,对此表示痛苦。另据其海外子女回忆,他们童年在家乡的生活仅达温饱,平日粗茶淡饭,咸菜饭是主食,鱼肉水果也只有年节才能尝一次,平日上学走路都是打赤脚,冬日过年才能穿草球鞋。他们在大学(有的在高中)时代生活极度清贫,主要靠在校打工和助学奖学金上学。
又据范汉杰的侄子回忆,他们的父辈都是清官、贫官,解放前夕生活已经十分拮据,他们在校读书时,有的只在大埔同乡子弟半费或免费的学校读书,有的主要靠国民政府作清贫生津贴学费求学,他们都没有在范这位高级将领的身上沾过一点“油水”。
从上述那些生活细节可知,范汉杰的一家并不富裕。范的品行,范的清廉,充分体现了范文正公清廉自矢、勤俭节约的遗风和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爱兵爱民待人心存宽厚
范汉杰治军严明,恩威并济。主持省政,勤政爱民,注重工业,振兴实业,强国强兵,独立卓识。他对上级命令绝对服从,打起仗来勇猛刚强,但平日对待朋友却很谦和友好,爱讲诙谐笑话,对部下对老百姓从不怒责,总是面带笑容,从来没有摆过官架子。抗战期间在防地出巡时,范遇到老年乡民便下马让路,一有空余时间,便找当地老农问问乡情,同情穷人,见贫苦者,常饬卫士送几块钱给他们。每逢长途行军,对落伍士兵关怀备至,从不打骂虐待。
1948年10月15日,范汉杰在锦州战役中被俘,刚被俘时未被解放军发现身份,并入被俘队伍同行,在经过机场向班吉塔方向行进中途休息时,范自思身为方面军指挥官,丧师失地应当由自己承担责任,乃自报身份,请求速死,以免连累部属受到折磨。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范汉杰是一位心存宽厚、和易待人,具有爱兵爱民品德的将军。
不忮求能伸屈无系无私
范汉杰一生抱着贫而不馅、富而不骄的人生观。他从不吹嘘、不拍马、不告状、不强求,对名利看得比较淡薄。1924年当了司令还进入黄埔当学生,毕业后由少尉级从头干起,大丈夫能屈能伸,他做到这一点。
国民党军队中,地方有系,中央也有系,互相结党营私,范汉杰乃中央嫡系,即所谓胡宗南集团的黄陆浙一系(即黄埔、陆大、浙江、第一师,第一师为蒋介石起家部队),陈诚的土木工程系(即陈诚的十一师十八军系统),范本人从未树立过自己的亲信势力,没有个人私心及操纵的部队。他治军严谨,于人事上极少任用亲朋,这在国民党将领中,实属罕见。
“一人当官,鸡犬升天”,这是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都不同程度存在的一种社会陋习和个人的腐败行为,但范汉杰没有这种情况,在腐败的社会环境中出污泥而不染。据梓里乡亲说,范身在高位时,有乡邻乡亲找到他,向他要求讲人情照顾求职,他均婉言谢绝,幽默地对他们说,军队要打仗,这职不好谋,我如果管你管得严,怕日后流血牺牲对不起你的父母;如果讲人情照顾你们,却又影响我指挥打仗。他说明情由后均给足盘缠所费让他们回家。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梓里村没有一个乡邻乡亲因在范手下做事而被牵连的。
1932年,十九路军在淞沪抗战后调福建,范汉杰任十九路军绥靖公署参谋处长及十九路军副参谋长。1933年陈铭枢领导十九路军反蒋,通电成立中华共和国,脱离国民政府另立人民政府。蒋不久以大军将十九路军击败,并将该路军黄埔军校出身军官一律开除学籍并通缉。范是被通缉者之一。在战事逆转时,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因范系黄埔出身,特派他亲至厦门,与蒋军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洽商和谈及处理十九路军之事,因种种原因,范未能达成任务,后来又发觉总部机要科长逃亡将电码失密敌军,范身兼参谋处长,于是被牵连疑为通敌出卖十九路军,这些都非事实。范在闽变失败后心情殊感痛苦。自认为对团体是忠实的,并已尽到最大的努力仍无补时艰,亦属无可奈何。据李以劻说,闽变结束后次年,蒋介石仍记恨于范,经胡宗南、黄杰等多人力保,范才被任少将参议,以观后效。从这事可以看出,如果说范“通敌出卖了十九路军”,他就不会被蒋如此处分。至1959年秋,范得悉国家特赦战犯第一批名单中,原来是有自己的名字的,因民主人士蔡廷锴等反对而搁,蔡的反对理由是十九路军失败归罪于范出卖团体,范闻之大为伤感,认为这是一宗冤案,是一宗难以伸雪的历史冤案。但他对此忍辱不辩,表示出特有的能容海量。事过一年,范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关心下得以特赦。
他的同袍撰文称赞:“君子坦荡荡”,范可以当之无愧!在黄埔出身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中,范算是最突出、最值得纪念的一个。
从事政协文史慎重负责
1960年11月28日,范汉杰在第二批特赦名单中名列第二被特赦。1962年2月21日,范在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室得到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的接见,并与周总理同席共进午餐,深受鼓励。同月,被安排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分配在文史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工作,负责审阅东征、北伐、抗日方面稿件。他的办公地点在赵登禹路32号,住和平里和平街38号三单元三号四楼宿舍,一在城南一在城北,两地相隔约有一小时车程,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还是坚持上班工作。他对写作很慎重,尚能尊重事实,不卑不亢,对历史责任;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有时为了弄清一件事情的时间、地点,反复查找资料,进行核对,常常得到同事们的赞扬。1962-1966年,范审核稿件达数十万字,自撰亲历资料亦有数万字。他担任专员14年之久,其中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之际,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董必武、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文革”期间,范遭受冲击抄家。据说范在红卫兵打砸抢那段时间曾在暗中救护过老干部的子女,他也得到周总理的保护和邓颖超的关照,受到老一辈领导人的尊重。1975年冬,范因哮喘症旧病复发住进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其旅美六儿大洪曾前往探视,其在贵州的胞妹细碧赴京护理在侧。据其外甥女回忆,范术后治疗原见日渐康复的,不料1976年1 月8日周总理逝世,范开始不知消息,直至1月15日全国举行追悼大会,范卧床看见护士臂戴黑纱,关心问其家中有谁不幸,在得知是悼念总理时,他当即悲切过度昏迷不醒,遽然于次日不幸去世。全国政协为范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由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主持,参加干部达100多人,公祭火化后骨灰送八宝山纪念堂。中美建交后,其旅美八儿大胜回国讲学时,申请到范的部分骨灰携去台湾,于1983年与在台逝世的范妻童氏合葬;1996年范妻林氏逝世,范的另一半骨灰亦由大胜回国讲学时申请携去与之合葬于美国。
勉子女苦求学造福社会
范汉杰生前认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富裕,才能成为富强之现代国家。因此他频频勉励各子侄青年,务必认真读书,刻苦求学,多研习物理、农业、医学等自然科学,以科技知识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在他的教育引导下,其子女均能在艰难曲折的环境中刻苦读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其10子2女,个个成才成器,学有专精,成就卓著,连同婿媳,一家获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者10多人,均为科技界之精英才俊。孙辈杰出者更众,播及工、商、农、医、法律、经济、机械、电子、资讯、太空等领域,分布各大洲。在国内者,大潮、大英、大深(过继母舅取名童本深)、大陵、大龙等多从事国家各项经济及文化建设。在国外者,大福、大胜、刘叔慈(大渝夫婿)等,均被国家邀请,回国讲学或赞助国家建设;大英、大匡、大福、大洪、大都、大胜、大渝、叔慈等,均曾被公司派往他国,从事国际工程顾问服务工作,对社会贡献良多。范之理想,在其儿孙身上得以一一实现。
【范大森、童绮云、童绮红、黄志环、范润洲等提供资料,赵宝兰、范大钫、范大谱等口述,范耀文整理】
【参考资料:《中华军事人物大辞典》、《20世纪中国全纪录》、《辽沈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范汉杰的峥嵘岁月与锋镝馀生》(李以劻著)、《范汉杰将军生平》(范大英著)、《遥远的故乡恋情》(范大福著)、《范汉杰先生的家人》(骑奇著)】
作者:
mzxlx
时间:
2014-11-15 10:10
作者:
黎世新
时间:
2014-11-16 17:29
学习!!!谢谢
作者:
zenghanquan
时间:
2014-11-28 07:46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