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近体诗的对仗 [打印本页]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2 17:04
标题: 近体诗的对仗
本帖最后由 曹杜荣 于 2015-3-12 17:25 编辑
近体诗的对仗
“近体诗”是格律诗的代用词,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这里重点探讨近体诗的对仗。
古代仪仗队两两相对,对仗由此得名。诗词中对词语、句式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它是把同类或对立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以增加词语表现力。近体诗对仗的意境和语言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诗的艺术水平。
一、律绝的对仗
传统认为,律绝在形式上可以看作律诗的一部分,故律绝又叫做截句,分为“首尾截式”、“中间截式”、“前截式”和“后截式”四种。
1、首尾截式
首尾截式是律绝中最常见的形式,由律诗的首联与尾联组合而成。
我们知道,律诗一般只有中二联在格律上有对仗要求,故首尾截式一般是不对仗的。
2、中间截式
中间截式是把律绝看做由律诗的中二联构成,故而由两组对仗句式组成,如唐•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显而易见,这首诗是由两组对仗句构成,因对仗本身有平仄相对的声律要求,起句必然仄收,故而“两个黄鹂鸣翠柳”句并未入韵。
中间截式在五言律绝中更为多见,如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前截式
前截式的律绝,在形式上可以看做由律诗的首联与颔联构成,故而前截式律绝,起承句不对仗,只有转合句对仗。如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又如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4、后截式
后截式的律绝,在形式上可以看做由律诗的颈联与尾联构成,故而后截式律绝与前截式恰好相反,起承句对仗,转合句不对仗。如宋•李清照《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律绝中运用对仗并非严格的格律约束,但已被前人广泛应用。我们在创作实践中也大可见贤思齐,运用对仗手法,使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以期达到更臻完善的艺术效果。
二、律诗的对仗
律诗中的五律和七律,颔联和颈联分别对仗是格律规范,对仗正格。颔联和颈联处于律诗中间部位,是全诗内容铺陈展叙之处,写得不好,易使诗句散漫松涣。此处用对仗,可确保语言严谨整饬,精练美致。
如唐•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又如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律诗首联是全诗的开头,起诱导读者、引人入胜的作用。在此位置用对仗,如果字句安排不好,诗句就艰涩呆板,直接影响内容表达。所以律诗首联很少用对仗。律诗尾联收束全诗,用散句结尾更显得洒脱灵巧,比用严整工稳的对仗好些。
但也有一些特例,如在颔联和颈联上有其中一联或两联不用对仗,在首联和尾联上有一联或两联都用对仗,全诗各联均用对仗,这些均为律诗对仗变格。
1、通篇对仗
异彩纷呈的唐人作品如王冠一样璀璨夺目,哪一颗是那王冠上的珍珠呢?说法不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盖全唐、崔颢的《黄鹤楼》被称为唐人第一律,声名能与之相匹的大概只有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篇对仗,此体在唐人作品中是不多见的,故而声名远播。值得注意的是,首联虽用对仗手法,但首句亦入韵。值得一提的是,通篇对仗并非格律要求,往往是诗人从修辞角度考虑的结果。
2、通篇不对仗
律诗虽以中二联对仗为显著特征,但亦有突破者,比如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 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 枫叶落纷纷
此例平仄和谐,不可简单归结为古体诗,可看作律诗的特例。《唐诗三百首》中,其亦归结到律诗旗下。此或所谓不可因律害意也。不过此类作品毕竟少见,初学者不宜效法。
3、蜂腰体
所谓蜂腰体,是指律诗中首联、颔联、尾联都没有对仗而只有颈联对仗的诗体,就是所谓蜂腰体,谓之腰细(相对中间两联对仗而言)。如唐•杜荀鹤的《吊李翰林》:
何谓先生死 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 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 声名不傍身
谁移耒阳冢 来此作吟邻
4、偷春体
偷春体,又称“换柱对”,即首、颈两联对仗,这种本该在颔联的对仗,提前换到首联去用的情况,类似于梅花之先春而开,偷取了春色,故名。采用偷春体,有时为回应颔联必对的规则,也可以在颔联使用半对半散的形式。如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娥
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5、前三联对仗
前三联均对仗者,如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一》: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6、扇对
扇对又叫“隔句对”。如唐•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 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 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 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 今夜月明前
此诗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白居易采用这种手法,除表意需求外,或考虑数字对仗——如在本联内对仗,那么就会出现一联10个字中有4个是数字,大大减损诗意。
律诗还包括排律,它按照一般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又叫长律。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由于限制过多,容易显得堆砌呆板,历来极少名篇。
笔者也试写过排律,觉得难度大而不易出彩。试举一例,题《看花毽表演》:
谁能驯飞燕 神将出香山
脚底乾坤大 堂前花鸟娴
来回相变幻 左右舞连环
疾下将挨地 轻挑又转弯
双眸追毽影 满座露童颜
苦练终成巧 高峰任汝攀
通过上边这些例子,我们对近体诗的对仗大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颔联与颈联各自互对是律诗格律的最基本要求。律诗的对仗形式多种多样,在创作实践中,也可以学习使用各种特殊的对仗手法。
三、对仗基本规则
近体诗的格律要求是谁定的,是何时定的,现已难考。就对仗而言,中国楹联学会于2008年10月1日颁布施行的《联律通则》,可资近体诗创作借鉴。其中基本规则有六条:
1、字句对等
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如四川齐斌的五字春联:
马去风犹烈 羊来春更浓
又如江苏卜用可的七字春联:
羊角挑开春序幕 梅花绽出粤精神
【特例】民国四川佚名的《挽袁世凯》:
中国人民万岁 袁 世 凯千古
严格来说,这不是对联,只是作者借之讽刺袁世凯,说他对不起中国人民。“千古”对“万岁”是可以的,但“袁世凯”是三个字,而“中国人民”是四个字,意在说明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2、词性对品
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对品,指词的品类相对。
如清•秦大士《题西湖岳飞坟》: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3、结构对应
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如明•杨继盛《自题》: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特例】句中自对,也称当句对。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成功的句中自对,被认为是工对。初为联者应该知晓这一规则。如当代天津李邦佐题天津水上公园拱桥亭联:
亭边短短长长柳 渡上来来去去船
出句中“短短长长”形容词自对,对句中“来来去去”动词自对。
4、节律对拍
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如清•郑燮的《题焦山别峰庵》: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又如清•刘凤诰的《大明湖小沧浪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声律节奏与语句内容无关,不管句子多长,从头至尾都是每两字为一个音步,遇单字节,在句尾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单位。
语意节奏,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如熊芬题湖北鄂城陶恒公读书堂联:
五六月间/无/暑气 百千年后/有/书声
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不一致的如明•唐寅自题联: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头是百年身
上下联节奏不同,则不能成为对联,如:
新春进新宅 春日喜事多
5、平仄对立
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的字平仄相反。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平仄分别指汉字的平声和仄声,是多种声调二元化的尝试。
◆按中古音分平仄:
平——
平声(中平调)*污
仄——
上声(升 调)*舞
去声(降 调)*务
入声(短 调)*屋
◆按普通话分平仄:
平——
阴平(高平调)*衣
阳平(高升调)*移
仄——
上声(降升调)*椅
去声(降 调)*意
◆按梅县话分平仄
平——
第一声 *衣 *夫 *妻
第二声 *移 *扶 *徐
仄——
第三声 *椅 *府 *取
第四声 *意 *付 *聚
第五声 *一 *福 *七
第六声 *翼 *服 *疾
平仄对立如江西周迪萍的七字春联:
追梦已驰争冠马 踏春再做领头羊
“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也有例外,如1950年战争动员对联: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又如湖南岳麓书院联: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
6、形对意联
形式对举,意义关联,是指上下联之间形式上相对仗、意义上相关联。如郭效仪的《赠病友、赠贪官、给黎民、给自己》:
伤风莫怨天多变 失足休言地不平
又如几种对式:
正对:上下联角度不同,意思互补,内容相似或相关。如中国楹联学会网站联:
撑天拄地两行字 纳古涵今一副联
反对:上下联一正一反,意思互衬,对比尖锐分明。如清•徐氏的杭州岳坟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串对:上下联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又叫流水对。如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两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无情对: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上下联内容越隔得远越好。如:
丑角 美元
明朝中叶 美国里根
我不同他作对 谁来与你买单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莫揩油
四、对仗五忌
1、忌合掌
合掌即上下联同一意思。对联一般字不多,应用有限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在字数不多情况下,如果意思重复,就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要“忌”的道理。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2、忌不规则重字
一副对联中出现两个或多个相同的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如:
国泰民安一岁强一岁 国丰人寿一年胜一年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又如民国•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3、忌三平尾、三仄尾
联句末三字由两个音节组成,一连三个平声字或三个仄声字,音调没有高低变化,显得平板,不和谐。
三平尾如:
一年春作首 万事公为先
三仄尾如:
药医不死病 佛度有缘人
4、忌四言一法
四言一法,是指两联连用时,两联的句式完全相同。如宋•徐玑《春日游张提举园地》的中两联:
山城依曲渚 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 游人爱绿荫
此四句句式雷同,句式无变化,显得平板呆滞。
5、忌同类连叠
同类连叠,是指在相连两联对仗中,将同一类词叠用。如唐•李商隐《马嵬》的中两联: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清•纪昀评:“此诗二联,连用虎、鸡、马、牛,犯复。”所谓犯复,是说上联的虎、鸡属走兽门,下联的马、牛也属走兽门,门类重复,诗意贫乏。
如果同类词都用在同一位置上,那更是诗家之忌了。如唐•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的中两联:
巫峡啼猿数行类 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天远 白帝城边古木疏
清•沈德潜评:“连用四地名,究非律诗所宜。”将巫峡、衡阳、青枫江、白帝城用在诗句开头,尤显句法单调,语意拘束,诗味索然。
作者: 古董 时间: 2015-3-12 19:32
本帖最后由 古董 于 2015-3-12 19:34 编辑
学习!并问候曹老师新年好!
作者: 微尘 时间: 2015-3-12 20:56
认真学习!向校长致敬!
作者: 秋歌 时间: 2015-3-12 23:34
谢谢曹老师,那么快就满足了未参加听课社员们的要求,辛苦了,祝羊年身体棒棒,万事吉祥!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3 07:49
谢谢!古先生新春安顺!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3 07:50
谢谢局座!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3 07:51
谢谢秋歌关注!祝新春安顺!
作者: 张展西 时间: 2015-3-13 11:42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5-3-13 11:59
老师的讲义系统、全面、精致简炼、分析透彻、易学易记,获益良多,献花致敬
作者: 幸勇 时间: 2015-3-13 15:45
曹先生的《近体诗的对仗》一文,在3月10日嘉应诗社学习会上讲演,非常精彩,诗友们反响很好!
作者: mzxlx 时间: 2015-3-13 15:59
曹老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值得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lxh166@126.com 时间: 2015-3-13 22:11
获益良多。谢谢曹老!
作者: 郭而康 时间: 2015-3-14 08:04
作者: 微尘 时间: 2015-3-14 22:52
在下没有前去聆听,遗憾!只得拜读讲稿,但效果不如过肉咀。无奈!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6 11:44
谢谢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6 12:13
抬举了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6 12:14
尽力而已。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6 12:15
供参考罢了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6 12:17
谢谢诗社领导抬爱!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6 12:19
为嘉应诗社做点事罢了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6 12:19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5-3-16 17:27
学生想把老师的美文转介上中华诗词论坛,可好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7 07:36
谢谢版主好意,然东拼西凑之作,不值得转啊!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15-3-17 09:39
老师谦虚,敬佩;
已转介,省去了梅县话的部分,望老师勿怪
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97319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17 17:27
哎哟!
作者: 曹杜荣 时间: 2015-3-20 07:13
谢谢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