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转:中华诗词自身有着无比的魅力 郑欣淼 [打印本页]

作者: 宗旨    时间: 2017-4-29 20:02
标题: 转:中华诗词自身有着无比的魅力 郑欣淼
本帖最后由 宗旨 于 2017-4-29 20:06 编辑

中华诗词自身有着无比的魅力

郑欣淼
中华诗词的力量,首先是由其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从汉语言文字的特征着眼,大小一致的方块字决定了汉语诗歌在视觉上的“整齐美”,汉语单音节的特点觉得了其在听觉上的“整齐美”,汉语音具有的四声现象构成了最基本的音调声律,汉字没有以辅音收尾的现象决定了汉语适合作诗。这些都充分反映在诗词创作上,具有了严格的体例和规范,例如:押韵是中华诗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就有音韵回环、铿锵悦耳的感染力;对仗是语言形式整齐美的最集中体现,因此具有体例严谨、对仗工稳的创造力;其声调讲究平仄交替、四声相间 ,从而产生语言的错综美和顿挫美,进而穿透人心,感人肺俯,因此具有平仄交替、抑扬顿挫的穿透力 。
今年是中华诗词学会成立30周年,最近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专门写了一篇《美哉,中华诗词》的文章以为祝贺,这篇文章对中华诗词的“美”作了极为深刻、全面、准确也是十分精彩的的论述。这篇文章将在《中华诗词》杂志今年第5期刊登,我这里向各位提前披露,让我们共同学习与分享。马凯同志在文章中说:以格律诗为代表的中华诗词,从起源看,它与舞蹈、音乐同源;从功能看,它是心灵的“窗口”,诗言志、诗缘情,大凡好诗好词,无论是婉约还是豪放,都能给人以内心深处的触动;从形式看,它以汉字为载体,把汉字“独体、方块、单音、四声”的独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历经数千年先贤的千锤百炼,成为同时兼有“五美”的诗体,即其不仅具有其他诗体共有的“节奏美”、“音乐美”,而且具有其他诗体中只有个别诗作可以做到的“简洁美”,还具有以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体难以具备的“均齐美”、“对称美”;从内容看,大凡好诗好词,都是真情的流淌,并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足迹,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它如乐,天籁悦耳;它如画,璀璨夺目;它如酒,沁人心脾;它如友,灵犀相通。格律诗是中华民族诗歌百花园中经古常新的一枝,在人类总是要追求美的规律作用下,只要汉字不灭,格律诗这一大美诗体就不会亡。
中国有着丰富的古代诗歌遗产。3000多年前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战国时期的《楚辞》,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诗歌艺术成就的三座高峰。唐朝将近300年诗歌的普及和繁荣,更加诗化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为中华文化增添了诗的意兴和诗的美。宋词以其高度的繁荣与唐诗并称。经过宋代300多年上自朝廷下至市井的歌唱,中国文学有了更为细腻的感觉和表现,中国文化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诗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诗体,如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乐府诗、楚辞体诗以及词、曲等等。但有意思的是,新的诗体产生了,以往的诗体却并没有消失,而仍然存留了下来,不断丰富了诗歌的形式。这就出现了中国诗歌体式独特的运行方式,即各种诗体同时存在于某一时代。因此,一个诗人,他可能既写诗填词,又会写曲,或者尝试其他不同的体式;这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表现方式。
人们常说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不仅是指中国诗歌传统的源远流长,是一条流淌了数千年的诗歌长河,诗歌遗产相当丰厚,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明象征;也可以认为,诗歌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中国诗歌不仅是生活的记录、情感的抒发,还包括了中国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诗意的审美式把握,具有深刻的哲学内容。
正因为如此,中华诗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从清末、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剧变时期。从五四以来,作为传统文化精华的旧体诗词,虽然遭受厄运,但不同于任何一种古典文学样式的是,她仍然在坚守中有所发展,表现出惊人的生命力,在承担现代使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旧体诗创作三中全会以来得到复苏,现在正逐步复兴,并出现了发展的热潮。这首先与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关,它使人们理智地回顾过去,其中包括长期以来对旧体诗人为的简单、粗暴的否定。思想解放了,禁区打破了,人们可以自由地、理直气壮地去创作。 “诗为心声”。许多诗人为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表达心声而选择了旧体诗。几十年来的创作实践,证明这一文学体裁也可随历史前进获得新的生机,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仍然活在中国人的心里,而且能够表达新的社会内容,适应新的读者需要。在信息爆炸的当代,她又伴随着短信、飞信、微信、微博、QQ等等现代传播方式,有了更多的知音和用武之地。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也充分表明中华诗词所具有的穿越千年、凤凰涅槃的生命力。
中华诗词传递着巨大的的精神力量
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诗歌艺术,其最终的功能,就是传达出诗人的审美情趣,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审美观。优秀的古典诗词,不管是写景诗、抒情诗,还是喻理诗、田园诗,都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塑造形象,创设情景,表达感情,具有突出的美感特征,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美、凝练含蓄的语言美、强烈真挚的情感美以及鲜明生动的形象美、悠远深邃的意境美等。例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星随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反映在其中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我们都会有所体会。我这次来到南京,也想起了一些与南京有关的诗词,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首,一是唐人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红花,第一句就概括了江南春景的美好。另一首是唐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寄物咏怀,通过乌衣巷的沧桑之变,抒发了世事多变、荣辱无常的感叹,读起来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余味无穷。这就是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诗歌有着“言志”与“载道”的优秀传统。中国人重视诗歌的审美价值,更注重诗歌的社会功能。从诗骚以来,中国诗歌就形成了“言志”与“载道”的优秀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意志品质的磨练和培育。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反映传统知识分子向往理想人格、追求大丈夫浩然之气的名言佳句,洋溢着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正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即对乡土、国家执著的热爱。热爱祖国壮丽山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国家可以“杀身成仁”。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其爱国情怀感人至深。尽管那时的爱国主义带有某种历史局限性,但在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浸润下,涌现了众多民族英雄,创造了无数惊天地动鬼神的爱国主义业绩,并将这种爱国热忱升华为崇高的道德责任。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一向以爱国主义、民本主义为主旋律,她是中国人的心灵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史。
“诗教”传统是中华诗词功能的重要体现
诗教的作用,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特点和教育功能所决定的。诗词教育重形象、意境、含蓄,易诵易记,以其艺术感染力使人们从阅读、吟诵、鉴赏中,收到震撼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而且是持久的长远的效果。“诗教”传统由来已久,是中华民族持续时间最悠久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中国传统的儒家诗教观,强调通过”诗“的学习来提升人的内在精神,以达到礼义教化和塑造君子高尚人格的目的。“诗教”传统也是不断发展的。除过以儒家为主导的君子人格“诗教”外,还有一条以《诗经》和以后各时代以诗歌为内容的一切教育和美育方式的“诗教”长河,不仅包括“诗教”,也还包括教诗、学诗、写诗、欣赏诗;这是以诗人、诗论家、普通爱好者和民众为主体的“诗教”,是以诗歌、情感、自然、人生和美为内容的广义“诗教”。“诗教”,培养了知书达理又才华横溢的博雅君子,也熏陶出日常生活的风雅情意,更使人们通过诵读、体认、创造,绵延对华夏悠久文明的传承与光大。
在中华诗词创作复兴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持续地认真地学习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方面情况不容乐观。当下,一些人对学习古典诗词怀抱抵拒心态,甚至认为古典诗词诞生于传统社会,不具备现代价值。20149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人类生活并不只是求新,还需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变化,更需要精神的持守。在精神层面,人类以往许多的文化和智慧都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不会被时间切割,不会被空间阻隔,闪耀着道义和智慧的中华古典诗词文化即属此类。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志士仁人,当后人缅怀这些光辉人物时,诗歌往往成为最为耀眼的闪光点。
中国的诗歌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已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形态。今天,作为古代文学中最灿烂的经典,中华诗词在培养审美感受、塑造艺术趣味、陶冶生命情怀等方面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古典诗词的兴发感动,今人仍能获得精神上的提升与慰藉。古典诗词给我们提供着多方面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如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的力量,抵御外侵 、渴望国家统一的力量,陶冶情操、 塑造品格的力量 ,寄情山水 、崇尚自然的力量 、热爱家乡 、报效祖国的力量,鞭挞丑恶 、歌颂正义的力量,也具有遇难而上 、体现人间大爱的力量,等等。
上面我介绍了马凯同志的《美哉,中华诗词》一文,其实,他同时还填了《钗头凤》一词赞颂中华诗词的魅力,文与词相互呼应,相互映照。因此我也要向大家郑重地推荐《钗头凤·美哉中华诗词》这首词:
霓装袖,丝竹奏。泪盈潮涌心扉叩。格工对,律谐配。落寥寥笔,尽收霞蔚。美!美!美!    诗良友,词醇酒。万年难断香传口。真为贵,魂融内。敲平平仄,无穷滋味。醉!醉!醉!
马凯同志的词影响很大,不少人有唱和之作,我也试着和了一首,作为自己学习的体会;这里,我也愿意把拙作《钗头凤·敬和马凯同志》献给大家,希望得到各位的指正。
舒吟袖,黄钟奏,雅风绵远心声叩。千岩对,群芳配,焕然诗国,老枝丰蔚。美!美!美!    平生友,酴醾酒,梦寻清韵烟村口。真情贵,衷肠内,百般思缕,几番回味。醉!醉!醉!


作者: 幸勇    时间: 2017-5-11 20:13

作者: 秋歌    时间: 2017-5-20 09:27

作者: 清茶    时间: 2017-6-3 15:43

作者: 秋歌    时间: 2017-7-11 09:43
谢谢老师精彩分享,期待更多佳作奉献.顺致夏日快乐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