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如何看待【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21-3-2 20:31
标题:
如何看待【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1-3-7 01:56 编辑
关键词:《作文大体》、二四、二九、对避、三连
‘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来自于日本的《作文大体》,其是日人辑录的中文,语当出自于白居易;《作文大体》于编四库全书的那群学者加了序言,《作文大体》并序曰:
夫学问之道,作文为先,若只诵经书,不习诗赋,则所谓书橱子,而如无益矣。辩四声详其义,嘲风月味其理,莫不起自此焉。备绝句联平声,总廿八韵,号曰倭注切韵。于时天庆二年仲春五日也。
《作文大体》第二:
五言诗
凡五言诗者,上句五字,下句五字,合十字成一章之名也。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不知何岁月,得与汝同归。
按:二四不同所指的是一句中之句律,二九对避之所指的是两句中之联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所指的是五言下三字必须规避三连声病,云云当是日人辑其语之说辞-如此如此、如此说、这样说的意思;二四不同所指源于蜂腰,参见: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
,这里的蜂腰病不存在平仄二元之说而当是四声碎用,‘’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上面的这句话和注就说得很明确了,其余也可参见诗例:万
里
人
南
去,三
春
雁
北
飞。里与南、春与北皆二四不同也;不
知
何
岁
月,得
与
汝
同
归。知与岁、与和同亦皆二四不同也;可见二四不同是五言的常态,但是,蜂腰病中还有句平声不为病的说法,这个说法体现在日人的五言作品中也是允许的,参见:
《资父事君》〔真臻韵〕菅三品文时卿
题目。怀忠偏得仁,至孝自成人。
破题。拔白何轻死,含
丹
在
头
亲。
譬喻。王生犹有母,曾子岂非臣。
述怀。若向宫廷论,应知两取生。
《与儿孙诗》[用歌韵。自平声起,付第二字平声定之。]纪纳言长谷雄作
六旬余日少,三
途
苦
时
多。
不义非吾富,儿孙没奈何。
《秋夜月诗》[用清韵]菅三品〔文时〕
病
容
近
秋
思,愁
人
送夜情。
莫言偏待月,多是睡难成。
含丹在头亲和三途苦时多都用于对句也都是二四同平之句,病容近秋思则用于出句也是二四同平之句,可见二四同平之句于日人的理解中无论是用于出句还是对句都是允许的。
接着要说的是二九对避之了,前面已经说过二九对避之所指的是两句中之联律,这个二九对避之所指的是五言第二字与第九字须当相对规避,对避之,相对规避的省文,之,语助词;二九对避之所指源于鹤膝,参见:
鹤膝病者,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九对矣]。七言上句之中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六对矣]。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下三连病者,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念二病者近来不去之。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从这里可见的是所谓二九对避之仍是四声碎用,参见诗例:万
里
人南去,三春雁
北
飞。里与北一上一入也;鹤膝中还特别提到了‘’下三连病者,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的是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是三连病者所指皆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这就无须赘言了,举凡三同平、三同上、三同去、三同入皆属三连病。这里的所谓他声是其它的意思,所指的是平声之外的其它三声,参见: 凡调声者,能调平他声之义也。平声之外,上去入总谓之他声。其余参见其谱:
他他平平他,平平他他平。[以上发句韵]
平平平他他,他他他平平。[以上落句韵]
他他平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韵,以上发句]
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胸句]
他他平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韵,以上腰句]
平平他他平平他,他他平平他他平。[韵,以上落句]
从上可见的是无论是五言还是七言,也无论是四句还是八句的制谱都没有三连的现象。
五言的 ‘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清楚了七言的‘’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又是避下三连病云云。‘’就无须赘述了,惟不同的是‘’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所‘’指的也是句律也是四声碎用,参见诗例:
柳无气力条先动,池有波文冰尽开;
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
无与力、有与文、日与知、风与水皆是二四不同,而无与先、有与尽、日与计、风与时皆是二六对避之、平声非病,平声非病在《文镜秘府论》中蜂腰鹤膝难以分辨并随执用已有所表述,此不赘
。
综上,《作文大体》的声律理论依据仍是初唐的调声术和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论,没有必然的平仄依据,多呈四声碎用之特征,诗体上明显遗齐梁格调。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21-3-4 02:39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3-1-20 20:11 编辑
第五 诗病
凡诗有八病,其尤可避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此四病也。
-------可见作文大体跟元兢的说辞【
已下四病,但须知之,不必须避。】异曲同工。
平头病者,近来不去之。上句第一二字与下句第一二字,同平上去入是也,但第一字同平声不为病也。
---此论
联
律问题,理同换头;
去,人相违之意,不去之是不违它、不违背它的意思
。
上尾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诗第五字与第十字,又七言诗第七字与第十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随四声诗分别之,但发句连韵不为病矣。
---------此论首句用韵问题,首句用韵则不为病,不用韵而同声则是病。随四声诗分别之指的是随着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的诗体分别对待;发句指第一、二句,连韵指第一、二句接着用韵;尤避之,尤含特别、特别注重之意,避之即避免这个病。
病例
诗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如此之类,是其病也。),
又曰:“荡子别倡楼,秋庭夜月华,桂叶侵云长,轻光逐汉斜。”(若以“家”代“楼”,此则无嫌。),按
:
若以“家”代“楼”即
发句连韵,此非病也。
蜂腰病者,近来尤避之。五言七言共每句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四不同矣]。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
-----此亦论句律问题,是特别注重的而应当避免的声病问题,五言第二字与第四字
应该不相同声,这个
不
相同
声
的叫做
二四不同矣,相同的则是蜂腰病了,故天宝集曰:二四不同。病例可参考
“冬节南食稻,春日复北翔”,二四
平声不为病可参考
“闻君爱我甘,窃独自雕饰”
。日人所理解的蜂腰病相类于刘滔的
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
七言第二字与第四字
应该不相同
声
,
这个
不
相同
声
的也叫做
二四不同矣,相同的则是蜂腰病了,故天宝集曰:二四不同
。
平声不为病,但上句云云,这里的二四平声不为病跟文镜秘府论中的主要注重避初腰类似,但上句已指明了只用于出句,但者,只也,云云,如此如此;至于日人之作连对句也不避二四同平则不知是否日人误解或是没注意
。
鹤膝病者,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九对矣]。七言上句之中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同平上去入是也[谓之二六对矣]。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下三连病者,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念二病者近来不去之,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
--------
五言上句第二字与下句第九字是应该不相同
声
,这个
不
相同
声
的叫做二九对,
相同
的才
是应避的鹤膝病,
故天宝集曰:二九对避之;
七言则仅论出句,
第二字与第六字不应该同声,
这个
不
相同
声
的叫做二六对,
相同
的才
是应避的鹤膝病,
句例‘’
今日不知谁计会‘’,日为入,计为去,故白氏文集曰:二六对避之
;‘’
然则他声诗用他声之韵者可避平声。如绝句诗四韵长韵,可准知之耳。‘’说的是不过他声诗【仄声诗】用他声的韵【仄声韵】,可以不论鹤膝病,平声诸如绝句诗、四韵、长韵,依此就可以明白了【按,此段断句有问题而造成索解尤难】;
此五言论句与句之间的联律问题,七言则是论句律问题,下三连病者其它文献罕见,五言七言共每句终三字连同声是也,说明无论平上去入凡三连声均属病,去,人相违之意,不去之是不违、不违背的意思,念,常思也,常思鹤膝和下三连两病近来不违它、不违背它。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指同一首中有【不规则】重字的也属此病,同字,重字之意,同心,暂不知所指;此病跟文镜秘府论中的鹤膝病论的是白脚句末问题有所不同,应予注意。
按 :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这里的同心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应是指诗的白脚句末同声之病,跟王力先生所论的律诗的上尾是相同的,诗例参见:
题慎言法师故房储光羲
精庐不住子(上),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道(上),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岭(上),落月还西方。
日夕虚空里(上),时时闻异香。
石瓮亭储光羲
遥山起真宇(上),西向尽花林。
下见宫殿小(上),上看廊庑深。
苑花落池水(上),天语闻松音。
君子又知我(上),焚香期化心。
日人用同心表述虽奥涩了点,但可谓高明。
以上四病用了两句近来不去之两句近来尤避之均是不违背它和尤其避免它之意,这跟【凡诗有八病,其尤可避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此四病也】的说法是相符的。
越韵病者,是尤可去,谬用相似之韵也,所谓清韵用青字等也。
--------
越者,
逾也,越过,超过的意思,
越韵病即出韵病,原因是误
用邻韵也;是尤可去的去字却是离的意思,可引申为
避免,
是尤可去,这病尤其应远离【即避免】。
越调病者,可去之,文字之数,或有余句,或有不足字、句也。
-
--------越调病之调不是指声调而是指字不足、句不足和多出了句子,属于体裁上的问题,譬如三句半之类,也是应避免的。
按 : 黑体字为抄来的《作文大体》中的诗病,调整了标点符号和重新断句,余为试解。注:天宝集曰:二四不同来自于五言诗,天宝集曰:二四不同,二九对避之。又避下三连病云云。 白氏文集曰:二六对避之来自于七言诗, 白氏文集云:二四不同,二六对避之。又是避下三连病云云。按:二九对避之和二六对避之中的对避之都是相对廻避的省文,二六对避之不应是‘二六对、避之’的断句而是‘二六,对避之’,二九对避之同理。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21-3-4 02:40
【新提醒】大中华诗词论坛
http://www.hksc888.com/thread-460288-1-1.html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21-3-4 11:54
一首之中有同字同心是也,这里的同心如果没理解错的话应是指律诗的白脚句末同声之病,跟王力先生所论的律诗的上尾是相同的,诗例参见:
题慎言法师故房储光羲
精庐不住子(上),自有无生乡。
过客知何道(上),裴回雁子堂。
浮云归故岭(上),落月还西方。
日夕虚空里(上),时时闻异香。
石瓮亭储光羲
遥山起真宇(上),西向尽花林。
下见宫殿小(上),上看廊庑深。
苑花落池水(上),天语闻松音。
君子又知我(上),焚香期化心。
日人用同心表述虽奥涩了点,但可谓高明。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