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21-5-20 01:12
标题: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出自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这简短的一段话一直让我喜欢不已,为什么呢?刘禹锡曰: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所谓大道至简,白居易用了个简单的比喻形象就把诗之要义给高度概括出来了。
      根者,花草树木之根也,树木无根不长,诗无根不作,诗之根即情也;每当回读唐代李绅的《悯农二首》的时候我都仍会为之动容,它其实没有多深多复杂的艺术表现,可我却从中读出的是作者深深的人文关怀,这便是情,这份人文关怀在封建社会的古代显得相当难能可贵,即便在今天都仍很值得大力提倡,当年的李绅如果不是怀着这样一种人文关怀去真情写作的话是很难想象能写出这样传颂千年的作品来的。
       说实话我已经不太喜欢读今人之诗了,为什么?因为今人之诗往往过多地注重技艺而不能直透人心,其缺乏的正是这种博大的人文关怀。
     根情,如果用一个美字去概括的话,我认为应是真情美。

     树木无枝干不立,诗亦如此,这枝干便是苗;每当回读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时候都会讶于这诗为什么会哪么的美,美得令人陶醉,美得令人回味无穷,除了其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所构建境界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它的文辞是哪么地通俗易懂却又显得是哪么具有美的享受。陆机曰:诗,缘情而绮靡。
       苗言,如果也用一个美字去概括的话,我认为应是文辞美。

      声律、节奏是花,树无花不够美,诗无韵无律亦不够美,五言古诗几乎就共一个规律,上二下三,七言是上四下三,很难见到有突破这个基本规律的诗例;鲁迅先生说:‘’诗歌是韵文‘’,是的,所谓无韵不诗,韵是诗的最基本元素,不论古体还是自由体,缺了韵这个基本元素总会感觉象缺了什么一样令人为之遗憾。
      除了节奏、韵之外,抑扬顿挫的美感在格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也许是唐代及其之后多喜欢格律诗词的一个重要因素。

      韩愈曰: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点倒是值得注意的。
      华声,如果仍用一个美字去概括的话,我认为应是音韵美。

     一颗树木有了茁壮的根、坚实的枝干和美丽的花朵就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诗也一样,根壮情真、苗坚言美、华丽声谐是丰硕的果实的基本保障,但最重要的却是其丰富的内涵,这内涵便是其思想性、艺术性的综合体现,而这个体现便是境界,或深远、或浑厚、或通达、或明澈等等,总的来说,诗是要给人以禆益的,白乐天云:为诗义在禆益,言意皆有所为。
      实义,如果还是用一个美字去概括的话,我认为应是境界美。


     真情美、文辞美、音韵美、境界美,四美具则诗美备;《诗人玉屑》云诗说之作,非为能诗者作也;为不能诗者作,而使之能诗。能诗而后能尽吾之说,是亦为能诗者作也。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