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古代诗话中的变体是什么意思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22-9-9 05:12
标题:
古代诗话中的变体是什么意思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2-9-9 11:55 编辑
《诗人玉屑》七言变体条下云:
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如老杜诗云:「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体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此七言律诗之变体也。
何谓变?变,说文曰更也,小爾雅曰易也,正韻曰攺也,可见,变也即是今人所说的改变之意。
何谓体?纪昀曰:“夫体者,例之谓也。声调有例,不可易也。格局有例,已随人变化矣。若诗意则惟人自运,岂有例可拘哉?”,可见,体即是不可易之例。
何谓变体?谓改变原来的体式。《南史·柳恽传》:“初, 恽 父 世隆 弹琴,为士流第一, 恽 每奏其父曲,常感思。复变体备写古曲。” 唐 杨炯 《序》:“尝以 龙朔 初载,文场变体,争构纤微,竞为雕刻。”
到这里就很清楚了,
古代诗话中的变体所指的是改变原来的体式、体例
,《诗人玉屑》里的变体也是这个意思,大致意思是律诗是众共守之的固有定体,但如果想要惊世骇目的话则不妨偶尔改变一下原来的体式、体例,改变一下原来的体式、体例有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的效果。哪么,象齐梁格那些被称作为律诗变体的是不是还属律诗呢?这里的律诗变体按狭义上的律诗来说的话肯定是不能再算是律诗的,它们只能属齐梁格,否则的话,狭义上的律诗和齐梁格就混淆了。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查找都是可以知道所谓变体者说的多是变换体式、体制之意,也即是改变诗体,如清末至民国 · 诸宗元有诗按云:吷庵以五言一篇慰我妇姚怛化之戚引其昔感造词甚悽且约近尝为七言歌诗以洗近体嵬诡卑俳之习因依韵变体答之楞严经所谓譬如饮水冷暖在心可共喻也。
这里的依韵变体即是变换体式、体制之意,其诗是故意违反排律诗中间必须对仗的规则。
《蔡宽夫诗话》律诗体格中指出:文章变态固亡穷尽,然高下工拙亦各系其人才。子美以"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为吴体,以"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为俳谐体,以"江上谁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为新句,虽若为戏,然不害其格力。李义山"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雏鸾",谓之当句有对,固已少贬矣。而唐末有章碣者,乃以八句诗平侧各有一韵,如"东南路尽吴江伴,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雨岸,波涛欺得送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鱼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自号变体,此尤可怪者也。
碣诗虽声律对仗均颇合近体律诗,这已经比有声病、不对仗的齐梁体不知规整了多少,但其出句叶仄韵对句押平韵都是跟近体律诗相违背的,就这样的诗体,前贤对自号变体者也都是深感其怪异的,又何谓之律诗、谓之近体?难不成前人分得清的事到了今天的我们反而成了一塌糊涂了?
《唐才子传》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唐诗变体,始自二公,犹汉人五言诗始自苏武、李陵也。从这里可见的是沈宋的诗体是从苏李的诗体变化而来,如果还要说沈宋的诗体也属于或等同于苏李的诗体的话不觉得很扯蛋吗?
《诗友诗传录》萧亭答:七言律诗,五言八句之变也,唐初始专此体。沈、宋精巧相尚,然六朝馀气犹存。这里的变就更明显了,如果还要说七言律诗也属于或等同于五言八句的话则就绝对是扯蛋了。
同理,把《诗人玉屑》中七言变体【齐梁体或曰齐梁格】仍强要归属狭义律诗【即近体】的话也绝对是扯蛋,
齐梁体是齐梁体,近体是近体,虽有
齐梁体而乱律诗之说,然终究
两者泾渭分明,还是那句话:诗各有体,体各有规。
按:文本虽长,然删繁就简了的话大致也就是加色的部分为重点了。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