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从一片两片三四片为什么是诗说起 [打印本页]

作者: 梅花山人    时间: 2023-1-26 11:11
标题: 从一片两片三四片为什么是诗说起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3-4-12 17:10 编辑

一片两片三四片出自于郑板桥先生的《咏雪》,参看原诗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一片两片三四片为什么是诗?《咏雪》为什么是诗?简单了说即一片两片三四片是形象思维,结句是连类譬喻,这就是艺术的表达,所以也就成了是诗。

《咏雪》这手法并不简单,首联通过作者的细数雪花而描绘出了初雪时的景象,这样的景象即是形象思维。转句是宕开一笔不再细数了,雪花千片万片无数片哗哗哗地落了下来,这样的景象描写跟起承自是不同,描绘的是下雪中场景,而结联极佳,连类譬喻把雪花比作了梅花或者说是把梅花比作了雪花,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的境界或其它审美感受,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之类,能给人们无穷的联想、想象空间,这便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似此等才叫笔力才叫艺术,所以也才是诗。


换个角度来看《咏雪》的艺术思维表达,‘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及‘千片万片无数片’是数字的巧妙应用,数字的不断重复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递进中重复运用数字,这样的重复是艺术重复,艺术重复能起到加深、加强印象的作用,这样的递进不仅构成了语法上的递进且是由初雪到雪片纷飞的景象描绘,从而构成了在重复中表现出雪花初下到雪花纷飞、片片曼舞的姿态而构成了一幅下雪之美景的审美构建,再加上结句的连类譬喻梅花,最终构成了能给人们无穷的联想、想象空间的梅、雪交融的境界

象这样的艺术表达之笔力与境界、意趣又岂能是言尽意尽的流水账式的所谓诗两首能相提并论的


如果想作个比对阅读的话也是可以的,参见诗两首

友人总是把心担,百病缠身过此关。
电话频来微信问,精神依旧语音甜。
未知别个何如症,只报吾身细吐痰。
最是失眠多少日,此时算是复从前。

有说新冠后遗症,稀奇古怪把人缠。
我之右腿钻心痛,网上寻因有点悬。
原是招来带状疱,对医下药始求安。
近闻火化排长队,我在家中慢用餐。

简说三点:1,《咏雪》的形象思维生动、传神,而所谓诗两首仅是浅白的以文为诗。2,《咏雪》有连类譬喻的艺术表达而形成审美感受,而所谓诗两首是白开水、流水账。3,《咏雪》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带给了读者丰富的联想、想象空间,而所谓诗两首言尽意尽。

《咏雪》是用语浅白,所谓诗两首也是用语浅白,当然,要是说用语浅白、取象鄙俗就不能带给读者审美享受的话也不对,《咏雪》与所谓诗两首,这浅白与彼浅白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我们再来看清代郑珍所写的一首诗《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出衙更似居衙苦,愁事堪当异事征。逢树便停村便宿,与牛同寝豕同兴。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任诩东坡渡东海,东川若到看公能。这首的用语、意象不可谓不俗,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序》里说的:“《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在赏析郑珍的诗里,透露出作者所经历的忧患,郑珍写一路上的经历,是写实;写经历中的苦事,从这些苦事中,透露出这一路上人民的贫困生活,那末所谓“尽俗”,含有尽当时世俗贫困生活的意味。写这种世俗生活,用的是当句对,所以说“别饶姿致”了。如首联的“出衙”对“居衙”,相当于“愁事”对“异事”;次联的“逢树”对“(逢)村”,相当于“与牛”对“(与)豕”,又同样省去一个“逢”字和“与”字,又“便停”对“便宿”,相当于“同寝”对“同兴”,一联中有两个当句对,更为突出;三联中“昨宵蚤”对“今宵蚤”,相当于“前路蝇”对“后路蝇”。郑珍之诗用语、意象虽俗但其反映的却是一个时代、时代诗人内心的忧患,所以钱先生盛赞其是“写实尽俗,别饶姿致”。

郑珍的《自沾益出宣威入东川》能够得到钱忠书先生“写实尽俗,别饶姿致”如此的高赞,哪么,同样是写实尽俗的诗两首问题出在了哪里呢?首先是不懂审美境界的构建与传达,其次是艺术思维上的欠缺,第三是篇构上的流水账,第四是表达拙劣,第五是自恋于自己的浅陋之见而不知天下之事系于诗人之心,所以也就无从谈忧患与人文情怀,其它问题就暂且从略了。


综上,可以看出的是诗的审美主要是从品格、境界及意趣上去审视其美感的,品格、境界及意趣虽独立而又是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品格为第一要,境界为第二要,意趣为第三要,意趣换个角度来说即是艺术的思维与表达,这是构成境界和品格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入境界与品格,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审美上的基本要求,如此也才能称得上诗词艺术。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