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中的客家风情记忆/转 在历代客家诗人的作品中,诗人为家乡创作的竹枝词,为后人留下客家风俗民情的历史记忆。 竹枝词的特点是“咏风土”,即表现某一地方的地理及人文景观,风情民俗等,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的认识价值。清朝大埔县举人范彪的《茶阳竹枝词》和同是大埔人举人张对墀的《茶阳竹枝词》为后人保留大埔县客家风情的历史记忆,值得一读。 范彪,大埔人,字炳光,乾隆三十三年(1768)举人,官嘉应州学正。温廷敬辑的《潮州诗萃》辑录范彪《茶阳竹枝词》四首。如其中的“一宵社雨宿家家,苦笋新长蕨正芽。无数山前山后女,筠篮布袋竞相夸”,写出季节、特产和农妇收获的喜悦。还有“入门曾不叹君贫,何事川生逐利频。梦里无缘觅马首,黄昏疏雨最愁人”,写村居妇女嫁入贫困人家的心境,读来令人感叹。范彪的另一首竹枝词“三五人家出远林,竹篱茅舍豆棚阴。儿童几辈书声好,淡泊犹能寄馆金”,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农家生活小景,亲切感人。 同是大埔人的张对墀(1749-1808),字阶登,别字丹崖,天资聪颖。乾隆四十八年(1783)被选为优贡生,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张对墀淹通经史,文名远播,其诗赋入选番禺刘彬华选的《岭南群雅》、凌扬藻选的广东清代诗歌总集的集大成之作《岭海诗钞》。温廷敬辑的《潮州诗萃》录其诗一卷,内有《茶阳竹枝词》五首。 张对墀的《茶阳竹枝词》“蜗角鱼鳞数亩田,合家生计靠年年。朝听社鼓门里响,樽酒肩豚祷蔡仙”,写出当时大埔县山区田园的特点,客家农民的艰辛和日常生活,“樽酒肩豚祷蔡仙”表现了乡民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也是民间信仰和民俗的记录,充满浓郁生活气息。大埔县多山地,有写山间劳作的“阳石峰高雨未开,肩锄带笠上山来。大家种芋宜乘湿,暇日培将百草灰。”描写形象鲜明,带着山区特色。还有写客家妇女勤劳生活的“刚得归宁半月闲,腰镰有伴唤樵山。可怜房里青铜镜,日日从奴照汗颜”,这首竹枝词反映了客家妇女勤劳的优秀品质,从中也看到山区劳作的辛苦。 张对墀和范彪的《茶阳竹枝词》中都写到客家妇女。客家妇女是客家人中一个很重要并且十分有特色的群体,在她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客家人勤俭朴实,善良贤淑,自立自强,坚毅果敢,聪明进取等优秀品质与精神,英国学者爱德尔在他所著的《客家人种志略》称“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 这些竹枝词充满时代特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民间产生强烈反响,它的题材是“大埔特色”、因而读来亲切感人,词句运用俗语、方言,形象生动。这种带着家乡感情和悯农情怀的竹枝词,很容易在受众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用现代语言来说,作者心为民所牵,情为民所系,诗为民所作,于是才有这些深受后人赞赏的作品。 竹枝词是写给平民百姓读的,为了使百姓喜闻乐见,必须选择他们熟悉的生活现象、风物习俗一类的题材,表达出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它又不像史书那样冰冷,而是带着时代的潮汐、诗人的温度,让人读之觉得暖心,成为历史风情的形象写照和珍贵的历史记忆。
竹枝词------客家美食10首 注:淮山,又名雪薯,古称薯蓣。杜甫有诗:“充肠多薯蓣”。
古俗新咏(竹枝词)/转 刘居上,祖籍广东梅县,1941年6月在澳门出生,原中山市作家协会主席,《香山报》社长,退休后定居澳门。已出版诗歌、散文、小说集及其他著作共36种。 年晚煎堆 拌水加糖落力搓,滚油锅里走一回。 世事偏如此物怪,随压随涨是煎堆! 开春利市 初一开年炮乱扔,初二挨家送财神。 初三四五六七日,日日狂兜利市银。 元宵花灯 元宵佳节好观灯,花灯盏盏喻人生: 幡杆灯笼难照近,牛皮灯笼点不明。 土地华诞 二月二烧土地衣,公公婆婆笑嘻嘻。 位卑自有公道在,烦管人间是与非。 清明扫墓 清明恰值艳阳天,一扫愁云步岭巅。 子孝孙贤安乐甚,何劳悲切效啼鹃? 浴佛醉龙 四月初八舞醉龙,银河堤决酒汹汹。 人借龙威拚一醉,龙如人愿傲苍穹。 端午裹粽 猛火风炉大锅蒸,家家裹粽糯香升。 街童奔逐龙舟鼓,佯傻虚应唤归声。 七夕乞巧 捆捆仙秧着意栽,奇珍供满梳妆台。 流星引线穿针眼,巧自勤生乞不来。 鬼节烧衣 中元户户烧街衣,袅袅烟销作蝶飞。 枉耗蔡伦毕生智,黄泉谁见半根丝? 中秋赏月 嫩绿柚皮细剖开,田螺月饼满方枱。 等闲聚饮团圆酒,快请嫦娥下殿来。 重九登高 早起三更攀大尖,步步惊心怕踩偏。 拂晓天门开一线,始知身已在云端。 当头望月 人生几见月当头?欲往观时雨打楼。 明月本非悭吝者,怨谁误我秋复秋! 冬至汤圆 都话立冬大过年,家家户户煮汤圆。 沉浮未必皆天意,水滚何愁不见天。 小年谢灶 灶君精细人精乖,煎饼浇糖哄他来。 铁齿铜牙谁不怕?糖胶封了口难开。 廿八扫除 家家洒扫遍庭厨,送旧迎新庆有余。 争说冬阳热力足,赌徒晒命我晒书。 年终盘点 大鳄过年天外天,小二过年年复年。 老举过年算旧数,阿伯过年饮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