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5-21 03:02 编辑
“下市话”源自商业暗语添新证 “下市话”是梅江区致力于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近日,致力于挖掘保护工作的传承人杨伟煊在他的家乡下市攀桂坊发现一批华侨信函,其中有关海外向梅州汇款的内容,频频使用“下市话”来传递信息,避免汇款数目和分配情况外泄,为下市话发源于商业暗语增添证据。 杨伟煊发现的这批华侨信件属于下市杨桃墩原居民丘和德的家信。据他介绍,丘和德老人现年八十多岁,收藏的信件是他在印尼经商的父亲和哥哥当年向家乡汇款后写的家信。 记者看到,这些信函寄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其中一封丘和德父亲发出的信内提到:”和德儿:知悉,昨日接来九月寄的信,所云清旋伯到家各事……“杨伟煊解释,信中写到的”清旋伯“在下市话中就是钱的意思,”清旋“是下市话里”钱“的发音。丘和德的父亲从印尼寄回钱款准备购买河唇店铺,为了保守秘密用下市话覆盖了信中涉及资金的内容。 在杨伟煊出示的另外两封信中,丘和德的弟弟用部分下市话写道:“已探悉,捲四之清璇,实是育只清先双甘驳隔容璇,因国良姊丈捲四信时弄错了。“杨伟煊解释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 已探悉,寄之钱,实是一千三百元,因国良姊丈寄信时弄错了“对于不懂梅城客家话以及下市话反切读法的人士来说,无疑是天书,根本无法弄懂其含义,从而起到保密作用,即使信件在半途被人截取私拆,外人也弄不清其核心内容。 记者从信件保存者处了解到,寄信的人在印尼的三宝垄经商,历经两代人,远离家乡多年,在涉及商业机密的情况下,习惯采用下市话保守秘密。杨伟煊表示,这为下市话源自商业暗语提供新的证据,因为下市攀桂坊从清中叶开始,有不少家族参与钱庄、当铺的生意经营,有使用类似这批侨信保密功能的需要。杨伟煊还向记者出示手上抄录的杨桃墩文人杨檀儒为族侄子芸的《叶音字韵便读》所作的序文,显示在清末,攀桂坊人士已在系统梳理下市话。
本文作者刘奕宏
发布者:张维耿
2013-12-24 18:32
“下市话”模仿康熙字典集韵广韵之反切法,用梅县话的反切上下字拼读梅县话的字音,很难说具有独创性。我反而觉得梅县下市的江湖话有其独创性
张维耿
1931年12月生,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教授,1960年6月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近40年,主要担任本科现代汉语和汉语修辞学以及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工作。招收过现代汉语专业修辞学方向和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曾任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副主任、主任十多年。为一至三届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二至四届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学术委员,广东省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出席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著作有《现代汉语修辞学》(与黎运汉合作,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6年版)、《汉语修辞学》(与李圣超合作,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华客文化》(与潘小洛合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客家话词典》(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篇。
张维耿教授也是下市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