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 境 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3 18:3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3 18:44 编辑

意  境  论
引子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第一流之作者也”(引自《人间词话》)。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谁不想成为第一流作者,出第一流作品?只要在意境上用力,就可以达到如此高的水平?意境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威力?它的特点、性能又是怎样的?因此本文将作些探索,以期引起文学爱好者共同探讨,共建意境平台,有更多的知音互相交流。

第一部分  意境及其属性和特点

(一)
     《现代汉语词典》说:“意境就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这里指出意境有两个属性,即境界和情调。
     只有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才能谈论意境。文学艺术如戏剧、诗歌、电影、散文、小说、绘画、雕塑、舞蹈等。
     由于文学有形象化的描写,形象化的叙述,形象化的议论,形象化的推理等艺术手段,然而,惟有形象化的描写才出意境。
     本文试着在诗词领域中探讨。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自然景物,形象多么鲜明,使人感到愉悦,有意思,很具吸引力,非常有趣味。王维在《使之塞上》唱叹出的这两句诗,虽经历千年,至今毫不褪色,犹那样逼真,历历如在目前。这就是意境的魅力,让人百读不厌。
     这联诗境界阔大,意境高远,情调蕴籍,只有形象描写,才能表现出如此艺术境界。文学艺术作品以意境为最上,有意境自有境界和情调,自成名句。

(二)

     “境界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以及事物的界限。”(引自《现代汉语词典》)。
     “境非独谓景物。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也。”(引自《人间词话》)。“做大事业、大学问”亦需经过“三个境界”(同上)。由此看来,境界用途广泛,就其本身而言,是理性的,抽象的,不是形象的。
     “写真景物,真感情,才有境界。否则无境界”(引自《人间词话》)。如“大漠孤烟直”是也。大漠孤烟就是此句诗的界限,大、孤、直既是程度,又是情况。有事物,有感情才能谈论境界。景物、感情为本,境界为末。境界不局限在形象描写方面,但形象描写可以表现出境界。

(三)

     意境另一个属性就是情调。何谓情调?“情调就是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或者是不同作家的品格或不同作品的艺术风格”(引自《现代汉语词典》)。我认为情调就是感情的思想性。故有“诗言志”之说,诗有“教化作用”的理论。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即言外之味呢?这要从王维使之塞上说起。公元737年,即唐玄宗开元25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旨出“汉塞”、“属国过居延”、“单车”远赴西北极边之地,去作节度副大使崔希逸的幕僚——这就是叫贬谪,实际被排除出朝庭。来到塞上,面对大漠,“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引自《文心雕龙》、《物色》),王维的思想感情进入“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引自《人间词话》语)。有人曾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这种人就没有将物融进自我的思想感情中。“隔”着一层看物,只源于生活,没有高于生活。如果将大漠比作朝庭——当然寓有不满和讥讽之意,而孤烟则王维自喻,那么,此句可解为“象大漠那样没有栋梁之材的朝庭,却用我如烟样的人物出使汉塞。这样情景交融,景物为我所用,味厚味浓,仅如此意境上尚未用力。王维在大漠孤烟后用全力缀以“直”字——用力之痕迹非常明显,孤傲独立的思想感情就这样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物的品格、风格也寓在其中,味道醇烈异常。形象描写表现出无形的思想感情,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妙极高绝。故千秋万代,王维被誉为第一流作家,此作品亦为第一流也。世俗观念中常见的散乱的疲软的烟,就是这样“直”了起来,“着我之色彩”,表现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若以世俗眼光观日,日自然是圆的。若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品格和风格以及胸怀和情操,此时的日“圆”不正是自我精神状态的写照吗?这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使汉塞的王维,去国怀乡之情,犹如长河之水,翻翻滚滚,而其处境且如落日,其为人处事无论其思想感情,胸怀情操以及修养,作品的风格,用“圆”字表现,最贴切不过的了。历史上的王维就是那样“圆润”的一个人物,无丝毫虚假。“写真景物,真感情”,且表现出思想,这就是情调,才有境界,否则“无境界”矣。一流的作家或作品,情调和境界是相融的。
      意境不等同主题,更不能混同题材。

(四)

     意境“用力”有着痕迹的与不着痕迹之分。“痕迹”的如王维之“大漠孤烟直”,宋朝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意境不着痕迹的,如“长河落日圆”,陶渊明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等。
     有意境自有境界和情调,自成名句。“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人间词话》语),故无意境上的名句:“幼安之佳处,有性情有境界”(同上),故其意境上的名句多多。
     意境有情调和境界自成名句,然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议论推理也能出名句,如毛泽东的“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是也。前者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后者则直抒己见。二者在文学作品中都成警策之句,平分秋色,都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不能混为一谈。就锻炼名句难度而言,意境则比议论、推理“更上一层楼”。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8:4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3 18:41 编辑

第二部分   意境的首创、继承和发展

     意境贵在首创。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的创意。一流作者善于创意,会创意的就是一流作家。首创意境虽经千秋万代不会褪色变味。
     就时代而言,由于“时运交移”、“古今情理”有所变化,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故质文代变”,意境与时俱进(《文心雕龙》)《时序》语);就作家而言,由于物是人非,故意境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继承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承袭、翻新、脱胎、移用。如《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到唐代杜甫承袭之下,有“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潇潇”,只不过语言位置不同而已,到了宋代苏东坡,则有“吏士寂如水,萧萧闻马挝”之意境脱胎。又如屈原的《九章.思美人》:“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到宋代的宋祁,则有《感秋》:“莫就离鸿寄归思,离鸿身世更悠悠”的意境翻新。再看《诗经北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的意境,王维移栽过来,在《齐州送祖三》中说:“解缆君之遥,望君犹伫立。”(以上材料,引自蒋见元的《先秦诗概述》一文)。
     首创的意境有生命力,不但继承与发展,绵延不绝,而且蔚为大观,将文坛点缀得五彩斑斓,绚丽夺目。
3#
 楼主| 发表于 2015-6-3 18:41:19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部分   知  音

     “严沧浪《诗话》谓唐诸人唯在兴趣。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此。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引自《人间词话》)。
     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袁枚的“性情”说,都走“情调”路子,《人间词话》则走“境界”路子,两者都翻不出“意境”手掌。《文心雕龙》在《知音》篇中说得好:“会已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这样,“知音其难哉!”惟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语)的胸怀,大家在同一平台上的创作与欣赏,才不会“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淮南子.氾论训》语)。
     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红楼梦第48回指出三种人。第一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这种人不懂“情调”、不懂“有我之境”,“着我之色彩”的意境,不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方法。
     第二种人:“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这种人对意境不知所以然,还停留在朦胧阶段。
     第三种人:“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指“直”与“圆”),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种人才是真正懂得意境的人,而且肯在意境上用力,品作品言外之味,听作品弦外之响,是一流欣赏者。
     作者和读者都肯在意境上用力,有了共同语言,还会“知音其难哉”?

附:王维《使之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4#
发表于 2015-6-3 22:10:03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种说法,说意在诗中,境在诗外,通常诗人是用诗中之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某一种心境,或喜或愁或怒......而不直述的一种。
5#
发表于 2015-6-6 20:44:34 | 只看该作者
好材料!谢方家若兰之心!请问幽园居士方家:“意在诗中,境在诗外”这精华与上面的意境说:“境界和情调”的关系如何?大胆请教,求恕!亦期解惑。
6#
发表于 2015-6-7 22:26:53 | 只看该作者
微尘 发表于 2015-6-6 20:44
好材料!谢方家若兰之心!请问幽园居士方家:“意在诗中,境在诗外”这精 ...

对于意境,见仁见智吧,个人认为意是作者在主观上思想感情的表述,而境是客观上。这就是通常说的情景交融吧,
7#
发表于 2015-6-14 23:35:09 | 只看该作者
幽园居士 发表于 2015-6-7 22:26
对于意境,见仁见智吧,个人认为意是作者在主观上思想感情的表述,而境是客观上。这就是通常说的情景交融 ...

多谢方家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1:33 , Processed in 0.211413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