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8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烘托手法【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3 17:3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10-3 17:39 编辑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1、以物烘托人


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这三章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诗人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诗人写道:
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
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2、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
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


3、以物烘托物


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其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
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其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描写出了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使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诗人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6 10:55:3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徐老支持
14#
发表于 2014-10-6 09:55:26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10-5 21:53:50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10-5 21:51:41 | 只看该作者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1:07:3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郭老支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1:07:00 | 只看该作者
微尘 发表于 2014-10-4 23:13
来学习!谢方家!

谢谢诗长临赏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1:06:20 | 只看该作者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10-4 20:59
来学习!
问好山人!

谢过先生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5 21:05:45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10-5 18:20:03 | 只看该作者
拜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 20:43 , Processed in 0.248484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