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11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也谈改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16 19:0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袁枚认为“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随园诗话》卷三);吕本中认为“文字频改,工夫自出”(《诗人玉屑》卷八引《童蒙诗训》);蔡居厚认为“诗语大忌用工太过。盖炼句胜则意必不足,语工而意不足,则诗必弱”(《诗人玉屑》卷六引《蔡宽夫诗话》);钱锺书先生认为“诗文斟酌推敲,恰到好处,不知止而企更好,反致好事坏而前功抛。锦上添花,适成画蛇添足”(《谈艺录补遗》)。吕本中的话是对初学者学习写作诗文说的,蔡、袁、钱三位则是对作家说的,所以,都是对的。

    王安石喜欢改自己的诗,也喜欢改他人的诗,在文学史上是出了名的。钱先生在《宋诗选注·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注中,便指出王安石讲究修辞的事。据说这个“绿”字是经过十多次修改后定下来的,最初是“到”字,后改为“过”字、“入”字、“满”字等。钱先生指出,“绿”字这种用法在唐诗早已屡见,如丘为《题农父庐舍》:“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李白《侍从宜春赋柳》:“东风已绿瀛洲草”等,可见,王安石选定‘绿’字,不会与唐人无关。

    这一则从袁枚分析王安石改字谈起,举引了大量诗例,指出哪些是锦上添花者,哪些是画蛇添足者,均分别作出具体论析,可以为诗文修辞引为鉴戒。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15#
发表于 2014-10-18 10:17:56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00:49:57 | 只看该作者

谢社长
13#
发表于 2014-10-17 23:49:20 | 只看该作者
谢方家!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9:0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0-17 19:25 编辑
秋歌 发表于 2014-10-17 17:50
诗文不厌千回改.


“诗不可不改,不可多改。不改,则心浮;多改,则机窒”;“文字频改,工夫自出”,“诗语大忌用工太过。盖炼句胜则意必不足,语工而意不足,则诗必弱”

有时率性而为的作品,虽或有瑕疵,反见其趣,自然精彩,诗律求其稳、诗语求其工而失其诗趣,反为不美;如何操作、如何把握,须灵活,忌刻板,视具体的情况而定吧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9:03:53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7 19:03:19 | 只看该作者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10-16 21:33
又一份学习好材料,正所谓学海无涯!
谢谢山人!

学海无涯苦作舟,谢谢先生支持
9#
发表于 2014-10-17 17:50:50 | 只看该作者
诗文不厌千回改.
8#
发表于 2014-10-17 07:23:27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10-16 21:33:34 | 只看该作者
又一份学习好材料,正所谓学海无涯!
谢谢山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4 18:01 , Processed in 0.33666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