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94|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绝鉴赏力的五个层级/格那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8 01:4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6-4-8 02:15 编辑

第一层:不是诗。顺口溜、打油诗、说教诗、滥情诗。


       顺口溜、打油诗容易写,因为它们都有口语化特点,符合我们今天的说话习惯,只要在词句上稍加压缩,押上韵即可。民歌、山歌属于这种类型,张口就来,几句大白话,想到什么说什么。此外,说教诗、滥情诗也是这个类型,或说明一个道理,或表达某种感情,不论有没有诗意。说教诗比较好辨别,干巴巴的几句,就是押韵的论文,极端形式如中医的汤头歌诀,不过借用了七绝的外壳来传播知识。滥情诗辨别麻烦一些,因为情感这东西容易骗人。道理有新旧深浅,最好的如《题西林壁》这种,所写老庄境界,还不是诗,但由于提炼得不错,我们也能接受。情感也有新旧深浅,滥情诗的情感老旧肤浅,如见花知美,睹月思人,都是寻常见惯的,表达上也直来直去,了无新意。总起来说,顺口溜、打油诗、说教诗、滥情诗都只有七绝的外形而没有其内涵,是非诗的要素取代了诗,根子在作者不知诗为何物。诗为何物?这不好说,大致说来就是用诗特有的形式完美表达的某种新经验。由于太笼统,不能一条二款拿来作为衡量的标准,需要自己去学习感悟,逐渐培养出关于它的感觉来。悟性高的人会悟得快一些深一些,悟性差的人会悟得慢一些浅一些,也有终身不悟,至死都写“老干体”的,这是题外话。

1做官当如温家宝,全国人民说他好!经商当如陈光标,自费救人品德高!
                  (顺口溜,道德说教而已。)
2万亩虾塘几户开,满园橙果独家栽。何因能出斯奇迹?唯有春风改革来。
                   (老干体,政治说教而已。)
3柳岸高堤隐百家,甍烟缕上细风斜。何家新妇依门首,弄巧纤云捋乱麻。
                    (伪古典且有语病。)
4喜闻夜雨落沙沙,似见田禾吐壮芽。一派欣欣青绿景,心同农友乐开花。
                    (伪田园,陈词滥调。)
5白扇飘飘入姐房,问姐想郎不想郎?豆角并肩牵小手,桃花却盼彩蝶狂。
                     (山歌体,轻薄。)
6鸟儿酣梦月儿明,犹有夫妻话畎耕。村后坡前那分地,是栽土豆是花生?
                      (民歌体,平淡。)
7银烛金杯映绿纱,空持倾国对流霞。酡颜欲语娇无力,云髻新簪白玉花。
                      (艳体,俗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01:4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6-4-8 02:17 编辑

第二层级:似诗。但有语病,或理有亏欠,或堆砌辞藻,或淡而无味。


       顺口溜、打油诗写多了,自己觉得无趣,别人也不会喝彩,于是就想变。一种变是专找些古色古香的辞藻、典故来装扮,以为一装扮就好了;一种变是词句不按常规处理,进行大幅度跳跃割裂,搞得前言不搭后语。时下网上多有这种诗,你如果说它不好,他会用诗歌不合语法、诗歌思维要跳跃来辩解,这还是不知诗为何物者。要知道真正的好诗都是文从字顺的,并能从通顺中出诗意,这叫本事。不妨拿《唐诗三百首》来印证,看看好诗是不是这样。这说明诗意是一种结构性或整体性的东西,而不是靠辞藻、典故堆积出来的,更不是截断词句联系做出的谜语。用此法衡量,当下很多诗歌都不合格,原因仍然是没有开悟。

1远山投碧水纹平,一树迎春弄晓晴。三月农家耕作早,隔江飘过赶牛声。
                                          (  理短。)
2画艇轻摇荡彩霞,也摇春梦到天涯。东风不耐西湖瘦,一夜吹肥两岸花。

                                    (首联与次联错落。)
3流水高山自古弹,鼓琴不易听尤难。凤凰奚与麒麟合,旷世无胶续断弦。

                                            (  意杂。)
4无情网困有情人,小园花落恨冬深。视频识得郎君面,明眸三更带泪痕。

                                         ( 亏在情理。)
5千行插罢更万行,秧脚整齐云锦张。唱彻山歌日不落,绣花人在水中央。

                                   ( 拼凑辞藻而已。)
6座座小楼藏绿丛,新村邻里乐融融。 东家有酒西家醉,一树桃花两院红。

                                           ( 有巧无奇。)
7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山前花已开。

               (饶节《偶成》。次句抵牾,结构性问题。)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01:4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6-4-8 02:18 编辑

第三层级:好诗。语感建立,且畅达有味。


       到了这一层,一般都觉悟了:词句流畅,意思连贯,不仅如此,还有一定的诗意。看看李白的七绝,那一句不通?哪一首意思不连贯?都是那么流畅自然,好像信手拈来,全不费力,但又诗意十足。写诗到这一步较难跨越,我的经验是要感悟。等你哪天脑子里电光火石一闪,突然悟到就好了,尤其它那节奏、韵律、调子,好像是从你脑子里自然生成的,这时你就进到第三层,即入门了。说穿了这是个语感问题,不仅写诗如此,写小说散文也是如此。没有语感写出来总给人一种磕磕绊绊,拼凑堆砌的印象,有了语感怎么写怎么像。多年前写一篇小说,开头部分我改了四十多遍,越改越不顺,这就是没语感,改不好,后来建立了语感,怎么写怎么像。我们写诗作文有个错觉,以为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了,于是全副精力放在这上面。殊不知意思表达固然重要,但光有这个还不行,诗文是语言的艺术,除了意思外还有节奏、韵律、语调等讲究。学校里老师讲课总是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那文气——节奏感、韵律感、调子却被忽略了。“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是《前赤壁赋》的两句,其虚词使用得出神入化。苏轼为什么用这么多虚词?用这种句式?不用也不影响意思表达,但那文气却不一样,没这个味道了。文体学是专门研究这课题的,可以参阅。


1一别西窗鬓已丝,几回梦里计归期。无端秋色愁如许,又是巴山夜雨时。

         (陈仁德《秋夜》。流畅有味,但在前人句下讨生活。)
2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是令人凄绝处,孤檠长夜雨来时。

(鲁迅《别诸弟》。畅达有味,但力道较弱,可比较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3下面是张祜的两首《杨柳枝》,应该说都是好诗,但第一首仅仅是好诗,就是一般水平,而第二首写法有新意,超越了好诗这一层,这要有一定鉴赏力才能分辨。


a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b凝碧池边敛翠眉,景阳台下绾青丝。那胜妃子朝元阁,玉手和烟弄一枝。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01:4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6-4-8 02:19 编辑

第四层级:巧诗。精巧但含蕴不够深厚。


       写得顺畅且有一定诗意,这叫“好”。在“好”的基础上进一步叫做“精”。“精”就是精当、精巧,有巧思。写到这一层比较难判断了,因为几乎挑不出毛病,意韵畅达,不乏巧妙,且有诗意。不过从文体上还是能看出问题,精巧固然好,如让人觉得精巧就是弄巧了。这与个人气质与审美倾向有关。有些人总在思力上着手,务必巧妙出奇,比较《红楼梦》的“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与张子野的“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前者虽巧但不如后者自然,雕琢痕迹明显。精巧是需要时用才好,仿佛水到渠成,而非刻意为之,最好是不被轻易察觉。王维的辋川诗不用巧,写月就明,写泉就清,写夕阳就照,写花就开落,反而意味无穷,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1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子规》。排比精巧。)
2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比喻新巧,但此外就没有更多东西了,所以单薄,不如其“鹦鹉前头不敢言”。)

3下面三首杨柳枝都巧,且各有巧妙不同,但就诗品而言,仍有高下分别。


a枝斗纤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灞陵桥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韩琮)
b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李商隐)
c带雨和烟手自移,分明看到绿丝丝。行人莫怪成阴早,未遣伤离折一枝。(王闿运)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01:4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6-4-8 11:11 编辑

第五层级:妙诗。境界全出,风格形成。


       境界与风格是写作水平到达高级后才会出现的一种现象,而不是任何作者与诗作都有的,至少在前三个层级不会出现。当下论诗有一种任意拔高的倾向,某人写得来几句顺口溜、打油诗,甚至连语句也没写通,就被视作具有某种风格,说什么“独树一帜”。想一想唐朝的诗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有几人?可知这风格不是人人都有的,多数人连模仿这一关也没过,哪有什么风格?“好、精、绝”是写诗的三个境界,具有风格说明你到了“绝境”,绝境哪有那么容易?首先是技艺要过关,就是前面说的那几层要过,此外是有新意,要创新,这一点特别重要。创新不只是个技巧问题而是修养与素质问题,缘于你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深思与敏悟,这是才华。值得注意的是,在说到某诗时我们说某句好,某句境界全出,但不可忽略整体性要素,这一句须得放进全诗来看,而非孤立无援。问题多出在这里,很多人不是看不到某一句好,而是他不能把这一句与整体联系起来。欣赏七绝,一般说来一二句看功底,三四句看才华,但终归要把它们统合起来,这时你心里很可能会有某种气象、境界之类的感觉(一种精神品质),这就是茵加登的“形上质”。“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到渡头。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司马池《行色》)一二句非常漂亮,但三四句俗笔,不是好诗。如果气象、境界高妙,即便个别地方有问题也无关紧要,怕就怕结构性坍塌。


1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杨凝《送客入蜀》。“秋雨槐花”四字境界全出。)
2相逢之处花茸茸,石壁攒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寒流石上一株松。

(卢仝《喜逢郑三游山》。“寒流石上一株松”笔力不凡,善于造景。)
3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汎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金陵晚望》。前两句俗笔,后两句警策。与司马池《行色》比,可知七绝后两句至要。)
4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韦庄《金陵图》。末句为前三句提供了有力证据,善于造景。)
5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虽有二“不”而不觉重复,虽无警句而神韵自具。)
6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妙在“高高秋月照氏城”以景言情,颇具象征意味。这一句顺口而不溜,可与第一层的真顺口溜比较。)
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语浅情深,婉曲圆转,没有灵感出不了末句。)

最后来个综合练习,看看刘禹锡这九首《浪淘沙》哪首最好?不要骗自己,老老实实去做。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3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4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5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6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7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8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9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之所以选刘禹锡这九首《浪淘沙》做练习,是它的判断难度不大,且有代表性。这组诗里很有些名句美句,但有名句美句不等于整首诗好,就像某人眉目长得好,但是五官比例失调,也不算美人一样,可见这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能力。有人认为第六首最好,这是比较现实的人,喜欢讽喻诗,也有认为第八首最好的,这是理性的人,对哲理感兴趣,还有认为第五首最好的,认为写得美,这是重美感的人。其实,这组诗只有一首最好,就是第四首,其他的都一般。不知你看出来没有?如果没看出来,那得赶紧训练。不论你读过多少书,有多少理论,说起来滔滔不绝还是欲说还休,那都是空的,诗歌鉴赏力最终要落实在这上面,这才是真功夫。


      读了这八个变换式,相信你对诗中运行的那股“气韵”会有所感觉,也大致知道了前后诗句间的距离与张力控制。如果连这都没有感觉,那就没法了,我只能劝你一句:改行吧,干什么都行,就是别写诗了。




6#
发表于 2016-4-8 07:4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宗旨 于 2016-4-8 08:17 编辑


好文。大赏。
知道自己,但很难提高自己,很难改变自己。不说他人说自己,一贯打油惯了,诗友称格律体山歌还得意洋洋,拼拼凑凑玩得欢,还有文字游戏,《富力阁》便是玩弄建筑术语的表现。
7#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09:43: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6-4-8 11:13 编辑
宗旨 发表于 2016-4-8 07:48
好文。大赏。
知道自己,但很难提高自己,很 ...

恁多花花

曹老师以前就发过这方面的理论啊,学诗的五个层次,原文不好找了。

对于初学者来说,别太见真,凑字成句,凑句成篇的现象很常见,知己之短是个好事,不断学习,慢慢提高就是了
格帮主最后的那句话别理哈,谁也不是天生的大诗人,格帮主有时就是个大嘴巴
8#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10:34:38 | 只看该作者
宗旨 发表于 2016-4-8 07:48
好文。大赏。
知道自己,但很难提高自己,很 ...

沧浪云,“曰仙、曰禅,皆诗中本色。惟儒生气象,一毫不得著诗;儒者语言,一字不可入诗”。你能悟出点什么来么
9#
发表于 2016-4-8 18:54:20 | 只看该作者
若兰 发表于 2016-4-8 10:34
沧浪云,“曰仙、曰禅,皆诗中本色。惟儒生气象,一毫不得著诗;儒者语言,一字不可入诗”。你能悟出点什么 ...

请赐教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4-8 20:3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6-4-8 23:42 编辑

赐教不敢,仙者,山人也,往山上跑的人,出世也,不问红尘杂事,不食人间烟火,餐风饮露,浮思天外,岂非与诗重意境一脉相通么,李白有仙气,白发三千丈是也
禅者,物是我,我是物,物我两通,一花得见三千世界,人在三界游,岂非与诗赋物以人格相符乎,谓之禅味也,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也。
惟儒者,入世之思,经世救国之学,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教一套套,一说二千年,你不嫌烦我已烦,我烦他烦大家烦,如何入得诗也,韩愈以文入诗世之所讥是也

故,做个山人,好呀,好呀
嘉应诗社-梅州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社团! -
http://www.mzjyss.com/thread-2815-1-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3 18:33 , Processed in 0.235485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