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词调与主旋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27 09: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宋词识谱·词调与主旋律
                                             胡跃荣著《词谱通鉴》前言·名词解释

(因为许多读者都反映《诗词入门》和《诗词写作》太深奥难懂——若读者无问题,作者自然感到欣慰——所以特别提前发布这些文章,以帮助读者。有了这些知识应该就不再有疑难问题了,尤其运用于阅读《精选宋词三百首》必有大收获。)

       11、词牌词式的主旋律

       顾名思义,词牌词式的主旋律就是其诗声词调的主要或根本的声律特征。

      自古以来,汉语诗的语言之语音美一直被概括成诗的声律美,而韵脚是构成语言声律美的关键而基本的要素。所以,诗作为一种特别的文体,其根本的特征形式就是:必要有韵!诗是有声调和音韵节奏的语言模式,诗声其实就是人们在有音韵节奏的语言模式中,对其语音与语调及其节奏相和的感觉。在这个方面,前人的最大成就是将诗声的基本美感总结成了律绝中的平仄声调的跟转关系和两句一韵(除起句通常要直接强化韵脚而入韵之外)的普遍规律。词调则是建立在诗声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其主要创新和发展还是打破了齐式诗模式而产生的句型句式、句法语法,不仅创生了由语音语调所表现的情感色彩,尤其还进一步强化了的声与韵的周期律,实际上是特别强化了带有韵的至少两个及其以上音节结构的语音的重复律,这个在韵脚处重复的语音音节结构就称为宋词牌词式的主旋律。宋词的调是与词式的主旋律相和谐的声律系统。



导读·词调与主旋律

      一个词牌词式的格律相对于一个律绝的格律来说,其句型句式及其语音组合的方式方法和可变性多得无法相比了,词因为有了这丰富多彩的语言与语音声调组合的方式所决定,自然就有了更多的语气、语调、语态的变化,尤其对于宋词长调来说,像律绝这样的格律诗没法与其比对这些组合变化,于是律绝作品便不可能会有宋词作品中的那么丰富的情态、意态及其表现手法。但这些文字组合及其语言形态的组合方式与方法及其可变性依然是有法度而可循的,正是这些有法度而有序的文字及其语言形态的组合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调”。读者可得看明白了,我这里说的“调”根本就没与“配乐”搅到一起,说的是纯粹语言语音的声律系统中的声调,而无关音乐,千万别让人偷梁换柱了,而且还要注意一下几个要点:

      1、不同的调适于表达不同题材和不同的情感。所以,因为有了这些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调,宋词就可以表现悲愤激越,可以表现婉约缠绵,可以表现豪迈洒脱,可以表现调侃笑骂、可以表现虚空宁静而离尘脱俗,可以表现清纯坦荡而童叟无欺,也可以表现凄惨哀绝而痛不欲生。

       2、同一个平仄排列格式可以因为句型句式及其句读组合的方式和变化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调。这里又有三个基本内涵:

       其一,宋词的调是由句型句式及其句读组合方式和变化所形成的语气、语调、语态而表现的情思意态;

       其二,句型句式及其句读组合的方式和变化未必一定要改变句式的平仄结构,句读改变了,调也会不同。如普通七言诗句都是“4、3”结构的句读形式,并且七言诗句不容许作“3、4”句读,而宋词中能作“3、4”结构的句读就是强调句型了,可以表现普通七言诗句所没有的语气语态,于是就有了特殊的调;

       其三,在句型句式及其句读组合的方式和变化中,可以改变句式的平仄结构,但得保持词式的主旋律不变而不至于乱了调。现有的词谱中的“可平可仄”纯粹是主观臆测的无稽之谈!

       3、同一个声律模式因为句型句式及其组合的方式和变化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情调。这里又有两个基本内涵:

      其一是说,同一个词牌格式可表现的内容和风格大都是可以变化的。而要使一个词牌格式可表现的内容和风格基本不变,就得在确定格式即确定平仄结构的同时确定句型句式及其组合次序。换句话说,确定的词牌格式未必能唯一地确定词式中每一句的句型句式,例如一般句式可以写成强调句型,反之亦然。而且,宋词创作中还有创作规范可以用,这些创作规范就可能在保持主旋律不变的条件下相对地调整了句型句式的组合及其次序,例如摊破句法,于是情调就发生了改变;

      其二是说,正因为“同一个声律模式可以通过句型句式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情调”,所以,对同一个声律模式中的某个或某些不关主旋律的诗句采用不同句型句式表现情思意态就可以形成不同的词牌词式,虽然这些词牌词式的主旋律相同而声调相近却不宜混淆,甚至还可以在保持主旋律相同的前提下使声调相远。进而,对同一个声律模式中的某个或某些决定主旋律的诗句采用不同句型句式表现情思意态,自然会构成不同的词牌词式,这些词牌词式因为主旋律不同而声调完全不同,相互间根本就不着调。如此说来,若只会照格式填字就很容易串调。

      进而,也可以从宋词在调的创新上找到诗词渊源,将诗直接和乐而称为词的,通常都没有特定的主旋律,其词调与其诗声是合一的,而人们修改诗式(不再是简单和乐或只是对某诗句简单地添减字腰拆)时,通常都是以修改其声为目的的,使其声具备明显的主旋律,于是就产生了特定的词调。进一步在韵的运用上放开,又有了平仄韵交换制造的特别的调(如《菩萨蛮》、《清平乐》),更放开地运用暗韵、叠韵、叠字、叠句和衬字、衬句已经将互叶的平仄韵相通等方法强化词调成唱腔之后,又产生了宋曲、元曲。

      简而言之,就诗韵词韵而言,诗声只要求韵(脚)的周期性,而词调则对语句的尾声及其韵脚都有周期性要求,即必要体现主旋律。就语句结构而言,诗词都有语句内声调的跟转要求和韵脚的周期律表现,只是词还有更多的语气、语调、语态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也都会由词式主旋律所约束。所以,若词牌词式的主旋律不同就注定了绝不可能是同一个调。

      宋人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强的,那些琳琅满目的词牌词式就是最好的见证。由此可知,宋人对格律诗文化的创新做过许许多多的尝试。无论什么事物,在尝试的过程中总会是失败多于成功,宋词制调的过程自然也是如此,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失败的。于是,只有那些声律效果和文字水平相对比较好的词牌词式才可能被大众所接受,也才可能被人们普遍效法,而其他的则作为自度体被人们搁置或被遗忘。即便是有些自度体因为一些诗论词论而保持下来,也只不过是展现了宋人创新宋词文化的过程而已,未必是留给后人或者是后人需要临摹的东西,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一点,自然都不会将那些被标注了“自度体”的词牌词式作为范式而一成不变地临摹。

      然而,写诗填词的人中间总是有许多人被成名成家所诱惑,却又没能力填好那些广为流传并且有人民群众所公认的、有名作带领的词牌词式,于是就热衷于用猎奇的方式将那些因为人们不喜欢而冷僻的自度体或早已被淘汰的宋词格式翻捡出来,试图以此标榜自己见多识广,殊不知凡事都是物极必反的,这样自我标榜的结果恰恰证明了他的无知,更是证明了他对诗声词调一窍不通,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宋词是什么!更有甚者,一些人自知无能赶上或与前人比肩,于是就通过拉帮结派的手段,刻意从那些旁门杂家中吹捧、制造一些“名家”,试图用标榜“名家”的方式提携或标榜自我,这些作为都严重地污染了人们的视听,于是中华经典传统文化就在这些喧杂声中被污染、被扭曲,于是严重地阻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八百年来,宋词文化也就是这样被污染、被扭曲的,以至于现代人根本就无法认识宋词文化了,甚至使“如何继承和发展宋词文化”都成了人们忌讳谈的话题,即便有谁谈到这个话题,也都会是漫天瞎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05:20 | 只看该作者
选调和选韵--龙榆生

选调须声意相谐 

 填词既称倚声之学,不但它的句度长短,韵位疏密,必须与所用曲调(一般叫做词牌)的节拍恰相适应,就是歌词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起伏变化的不同情感,也得与每一曲调的声情恰相谐会,这样才能取得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使听者受其感染,获致“能移我情”的效果。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就曾说过:“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声与意不相谐”,由于填词者对每一曲调的声容不曾作过深入的体味,尤其在词体逐渐脱离音乐而不复可歌之后,学者只知按着一定格式任意“填”词,尽管平仄声韵一点儿不差,但最主要的各个曲调原有的声情却被弄反了,那当然是很难感动人心的。譬如《六州歌头》,只适宜于抒写苍凉激越的豪迈感情,如果拿来填上缠绵哀婉、抒写儿女柔情的歌词,那就必然要导致“声与意不相谐”的结果。南宋初期的程大昌就曾提到:“《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词林纪事》卷九引《演繁露》)这就说明此一曲调的声情是只适宜于表达激越怀抱的。现存宋人作品以贺铸为最早。南宋初期此词填的最多,也恰恰反映了时代特点。兹举贺铸和张孝祥所作各一阕为例。
  (一)贺作: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
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
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
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剑吼西风。
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东山乐府》
  (二)张作: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于湖居士长短句》
从这个词牌的声韵安排上来谈,它连用了大量的三言短句,一气驱使,旋折而下,构成了它的“繁音促节”,恰宜表达紧张急迫激昂慷慨的壮烈情绪。贺铸掌握了这一特点,选用了音色洪亮的“东钟”韵部,更以平、上、去三声互协,几乎句句押韵,增加了它那“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恰与作者所要发抒的奇情壮采相称,烘托出一种苍凉郁勃的不平之鸣,和元杂剧家关汉卿《不伏老》北曲散套的气派差相仿佛,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张孝祥把这词牌用来抒写个人对南宋初期强敌压境而统治阶级却一味屈辱求和的悲愤感情,改用了清劲的“庚青”韵部,也能显示出本曲的激壮情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他忽略了仄韵部分,对“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是较欠缺的。和辛弃疾同时的韩元吉,也曾选用过这一词牌来表达个人的柔情别绪: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
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
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
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
认蛾眉凝笑,脸薄拂胭脂。
绣户曾窥,恨依依。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
销瘦损,凭谁问?
只花知,泪空垂。
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
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
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
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


——《南涧诗馀》
作者只体会到“繁音促节”适宜表现紧促心情的一面,同时也了解到兼协仄韵是可以增加本调的声容之美,他却选用了“萎而不振”的“支思”和“齐微”两部韵,虽然和他所要表达的感情是颇相适应的,但和本调的原有声情确是截然两回事了。
  唐宋遗谱,在元明之后,几乎全部失传。敦煌发现的唐写本琵琶谱中还保存了若干曲调,而且标明急曲子的有《胡相问》一曲,标明慢曲子的有《西江月》、《心事子》二曲,标明慢曲子和急曲子交替使用的有《倾杯乐》、《伊州》二曲。大抵《倾杯乐》和《伊州》是属于成套的大曲,所以一段慢调,一段急调,更替者演奏,借以表达疾徐变化的不同情感。但这个琵琶谱都是有声无辞的,我们还没有办法拿来说明这些曲调的声情配合的关系。除此以外,就只有姜夔的十七支自度曲,旁缀音谱(并见《白石道人歌曲》);又明人王骥德从文渊阁所藏《乐府浑成》录出小品谱两段(《方诸馆曲律》卷四《杂论》第三十九下),可供探讨。所以,要一一说明唐宋词所用曲调的声情究竟是怎样,是有困难的。但就前人遗作予以参互比较,把每一曲调的句度长短、字音轻重、韵位疏密和它的整体结构弄个明白,也就可以仿佛每一曲调的声容,使“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例如短调中的《破阵子》,是适宜表达激昂情绪的。举辛弃疾所作《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如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稼轩长短句》
我们仔细玩味一下这个调子的声情所以激壮,主要在前后阕的两个七言偶句,正和《满江红》的两个七言偶句性质相近。一般词调内,遇到连用长短相同的句子而作对偶形式的,所有相当地位的字调,如果是平仄相反,那就会显示和婉的声容,相同就要构成拗怒,就等于阴阳不调和,从而演为激越的情调。这关键有显示在句子中间的,也有显示在句末一字的。单就《破阵子》和《满江红》两个曲调,可以窥探出这里面的一些消息。至于苏辛派词人所常使用的《水龙吟》、《念奴娇》、《贺新郎》、《桂枝香》等曲调,所以构成拗怒音节,适宜于表现豪放一类的思想感情,它的关键在于几乎每句都用仄声收脚,而且除《水龙吟》例用上去声韵,声情较为郁勃外,馀如《满江红》、《念奴娇》、《贺新郎》、《桂枝香》等,如果用来抒写激壮情感,就必须选用短促的入声韵,才能情与声会,取得“读之使人慷慨”的效果。《满江红》也可改作平韵,姜夔曾在巢湖用为迎神送神的歌曲。列举如下:
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
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
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
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

神奇处,君试看。
奠淮右,阻江南。
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


——《白石道人歌曲》
作者把许多收脚的字调都改用了平声,就立刻使人感到音节谐婉,富有雍容华贵的情调。此作和岳飞的作品对读,一舒徐而一繁促,风致是绝不相同的了。
  短调小令,那些声韵安排大致接近近体律、绝诗而例用平韵的,有如《忆江南》、《浣溪沙》、《鹧鸪天》、《临江仙》、《浪淘沙》之类,音节都是相当谐婉的,可以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差别只在韵部的适当选用。这里暂不多谈了。
  适宜表达轻柔婉转、往复缠绵情绪的长调的,有如: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
  《木兰花慢》: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
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
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柳永《乐章集》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
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
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十录李清照《漱玉词》
我们只要约略检查一下上面三个长调的声韵组织、平仄安排以及对偶关系,就很清楚地看出它是适宜于表达柔情的。它在结构方面,尽管句度参差,有了许多变化,但在运用声律上,却是牢牢掌握着近体诗的基本法则,从而它所构成的音节也就特别和谐悦耳。当然,由于作者选用各个不同韵部,也就可以表现各类不同情感,然而基本情调确是一致的。
  适宜表现苍凉郁勃情绪的长调的,有如《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见《稼轩长短句》
这个长调的音节用“欲吞还吐”的吞唱式组成。关键在开端就运用一个上三下四的逆挽句式,再加上前后阕又都使用了三言短句,接着一个上三下七的特殊句式,从而呈现着一种低佪往复、掩抑零乱的姿态。韵位安排又是那么忽疏忽密,显示着“欲语情难说出”的哽咽情调,而且必得选用上去声韵部,不能像用入声韵那样可以尽情发泄,使人低吟密咏,大有白居易“幽咽泉流冰下难”(《琵琶行》)之感。填写这长调的作品,最早见于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晁氏琴趣外篇》卷一《东皋寓居》
这情调和辛词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辛词所感更深,情绪也更郁勃。刘熙载说:“辛词所本,即无咎(补之字)《摸鱼儿》‘买陂塘旋栽杨柳’之波澜”(《艺概》卷四《词曲概》),也只是就它的声容态度上来讲的。
  短调小令类似上面这种适宜抒写幽咽情调的,有《蝶恋花》、《青玉案》等,也都得选用上去声韵部。例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六一词》
  又如贺铸的《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东山乐府》
这两个短调所以适宜表达低佪掩抑、哽咽幽怨的感情,是因为全阕除《蝶恋花》的四言句外,整个都用仄声字收脚,这就呈现一种拗怒的声容,也包含欲吞还吐的情调。举一反三,对选调填词,是倚声家所宜细心体验的。
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06:06 | 只看该作者
选韵须细辨声情/龙榆生


  关于不同韵部表现不同情感,也就是掌握第一讲所提到的“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的基本法则来灵活运用,上面也略举例说明过了。
  那么究竟各个韵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呢?词韵是平声和入声独用,上声和去声同用。清初黄周星论曲,有“三仄更须分上去,两平还要辨阴阳”的说法(见黄著《制曲枝语》)。这在填词时也得予以注意,且待第八讲中再为仔细分析。
  词韵的分部,据所传南宋初期菉斐轩刊本《词林韵释》,并以平统上、去,又将入声派入其他三声。有人说是为填写北曲而设。它的韵目如下:
⑴东红 ⑵邦阳 ⑶支时 ⑷齐微 ⑸车夫 
⑹皆来 ⑺真文 ⑻寒间 ⑼鸾端 ⑽先元
⑾萧韶 ⑿和何 ⒀嘉华 ⒁车邪 ⒂清明 
⒃幽游 ⒄金音 ⒅南山 ⒆占炎

把这韵目来和确为北曲而设的《中原音韵》(元高安周德清著)两相比较,还是颇有出入的。周的分部如下:
⑴东钟 ⑵江阳 ⑶支思 ⑷齐微 ⑸鱼模 
⑹皆来 ⑺真文 ⑻寒山 ⑼桓欢 ⑽先天
⑾萧豪 ⑿歌戈 ⒀家麻 ⒁车遮 ⒂庚青 
⒃尤侯 ⒄侵寻 ⒅监咸 ⒆廉纤

  这十九部韵的不同性质,据明人王骥德说:
各韵为声,亦各不同。如“东钟”之洪,“江阳”、“皆来”、“萧豪”之响,“歌戈”、“家麻”之和,韵之最美听者。“寒山”、“桓欢”、“先天”之雅,“庚青”之清,“尤侯”之幽,次之。“齐微”之弱,“鱼模”之混,“真文”之缓,“车遮”之用杂入声,又次之。“支思”之萎而不振,听之令人不爽。至“侵寻”、“监咸”、“廉纤”,开之则非其字,闭之则不宜口吻,勿多用可也。
——《方诸馆曲律》卷三《杂论》第三十九上
他虽是为着唱曲来谈,而且谈得也很笼统,但各韵部的声情不同,确是事实,在填词选韵时也是值得参考的。
  明末沈谦另编《词韵》,也分十九部,但平上去并为十四部,每部拈出平上个一字作为韵目,又别立入声韵五部。全目如下:

⑴东董 ⑵江讲 ⑶支纸 ⑷鱼语 ⑸佳蟹 
⑹真轸 ⑺元阮 ⑻萧筱 ⑼歌哿 ⑽麻马
⑾庚梗 ⑿尤有 ⒀侵寝 ⒁覃感 ⒂屋沃 
⒃觉药 ⒄质陌 ⒅物月 ⒆合洽

  清道光间,吴人戈载又著《词林正韵》,虽比较精密,但也只是把唐韵二百六部合并为平上去十四部、入声五部,基本上还是和沈书相同的。
  语言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韵部也就跟着常有分合,但除《中原音韵》以下的北音系统消灭了入声,和词韵截然殊致外,其他各部还是差别不大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06:43 | 只看该作者
这十九部韵的不同性质,据明人王骥德说:各韵为声,亦各不同。

如“东钟”之洪,   洪        
“江阳”、“皆来”、“萧豪”之响, 响      
  “歌戈”、“家麻”之和,韵之最美听者。和                 
“寒山”、“桓欢”、“先天”之雅,  雅            
“庚青”之清,   清      
  “尤侯”之幽,次之。    幽      
  “齐微”之弱,    弱         
“鱼模”之混,混         
“真文”之缓,    缓   
“车遮”之用杂入声,又次之。   杂                  
“支思”之萎而不振,听之令人不爽。 萎                    

至“侵寻”、“监咸”、“廉纤”,开之则非其字,闭之则不宜口吻,勿多用可也。
——《方诸馆曲律》卷三《杂论》第三十九

山人按:词韵的声情于诗韵的声情是相通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07:3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转介一下宫调声情与词牌声情

一、宫调声情:
宫调声情说,最早是元代燕南芝庵《唱论》提出的“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
共计十七宫调。

仙吕调唱,清新绵邀。
南吕宫唱,感叹伤悲。
中吕官唱,高下闪赚。
黄钟官唱,富贵缠绵。
正宫唱,惆怅雄壮。
道宫唱,飘逸清幽。
大石唱,风流蕴藉。
小石唱,旖旎妩媚。
高平唱,条物晃漾。
般涉唱,拾掇坑堑。
歇指唱,急并虚歇。
商角唱,悲伤宛转。
双调唱,健捷激袅。
商调唱,凄恰怨慕。
角调唱,呜咽悠扬。
宫调唱,典雅沉重。
越调唱,陶写冷笑”。

二、词牌的声情:

1.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激楚。
《釵头凤》声情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激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菩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春伤别,情急调苦。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情调。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情调。
《忆旧游》、《高阳台》忧婉凄抑。
《阮郎归》情急凄苦,凄婉欲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阳台》音调缠绵,适宜表达凄抑情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春》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祝贺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合的只是少数。

2.缠绵婉转类:

《洞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多用于男女相会。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上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情。
《暗香》、《疏影》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木兰花慢》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情。
《桃园忆故人》一般抒发情感,表现友情。
《长相思》多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
《满庭芳》、《凤凰台上忆吹箫》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情绪。
《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感情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情调。
《忆江南》、《浣溪沙》、《浪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3.豪放激壮类:
《永遇乐》激越情感。
《好事近》表达激越不平的情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激越声情。
《水龙吟》激越,表达凄壮郁勃情感。
《清平乐》,上片感情拗怒,下片转为和婉。
《南浦》高昂欢乐,不宜表达凄凉悲伤送别之情。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激昂雄壮情绪。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情调。
《沁园春》、《风流子》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气度。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情感,不宜形容女性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头》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情,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激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情感。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釵头凤》、《更漏子》、《调笑令》、《憾庭秋》、《盐角儿》适宜表达激昂慷慨壮烈情感。
《水调歌头》、《满江红》,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情的思想情感。

4.其他:
《六么》欢快爽利。
《忆余杭》因描写杭州而来,描写风景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荡气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
《江神子》为祀神之乐,宜于庄严。。。
6#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08:1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转介一下比较细致的归类、解释

一、苍凉悲壮

【扬州慢】此姜夔自度曲,入“中吕宫”。其序云:“淳熙丙申至,予过维扬。雪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自碧,暮渐起,戍角悲。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八声甘州】 简称《甘州》。唐边塞曲。
【甘州遍】出于大曲《甘州》,高调。毛文锡《甘州遍》:“美人唱,揭调是《甘州》。”揭调即高调之谓也。
【金人捧露盘】又名《铜人捧露盘引》、《西平》、《西平曲》。唐李贺有《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云:“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乐家取以制曲,故多苍凉楚之音。
【六州歌】程大昌《演繁露》:“《六州歌》,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一百四十三字,前后片各八平韵。又有于平韵外兼叶仄韵者,或同部平仄互叶,或平韵同部、仄韵随时变换,并能增强壮声,有繁弦急管、五音繁会之妙。要以平韵为主,仄韵为副,务使“玄黄律吕,各适物宜”耳。
【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
【西吴曲】《词谱》云:“调见《龙洲集》。”今所传《龙洲词》无之。可能为刘过自度,音节极苍凉楚,一百五字,前片五仄韵,后片四仄韵。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壮,用、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调歌】源于隋炀帝所制《调》,其声韵甚悲切。此调是截取大曲《调》的首章另倚新声而,今存最早作品是北宋前期苏舜钦词。唐人《调》曲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调歌》则调昂扬酣畅,韵味豪放潇洒,适于表现豪放之,故豪放词人多用此调。此调所咏有怀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张孝祥《调歌》自注“凯歌刘恭父。”张镃《调歌》自注:“项平甫大卿索赋武昌凯歌。”
【雨中花】高调。歌声悲壮烈。苏泂《雨中花》词序:“数前,忽闻改之(刘过)去世,怅惆殆不胜言。因忆改之每聚首,歌《雨中花》,悲壮烈,令人歌舞。”金蔡松年《龙》:“别梦江涨雪,记《雨(中)花》,一声云杪。”。
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08:46 | 只看该作者
二、高扬爽朗
  
【渔家傲】高调。晏殊《渔家傲》:“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王之道《渔家傲》:“绝唱新歌仍敏妙,声窈窕,行云遏《渔家傲》。”元许桢《渔家傲》:“从此圭塘时检校,停短棹,柳高唱《渔家傲》。”欧修用《渔家傲》调作鼓子词十二篇,歌唱时用小鼓伴奏。
【龙】清澈嘹亮的笛曲。《文选》卷一八汉马融《长笛赋}:“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后来遂以“龙”比喻笛声。李白《宫中行乐词》;“笛奏龙,箫鸣凤下空。”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采横笛好,泓下亦龙。”苏轼有一首《龙》(楚山修竹如云),就是专门咏笛的。苏轼《菩萨蛮》:“越调变新声,《龙》澈骨清。”则咏《龙》的调声。《龙》为越调,见《片玉集》卷七注。吴文英《龙》自注:“无射商。”其俗名即越调。周邦彦《月下笛》词,亦专门咏笛,结句曰:“黯凝魂,但觉龙万壑,天籁息。”笛曲一般曲调亢爽响亮,与琵琶曲、琴曲、箫曲有所不同。曹冠《汉
宫》:“江城寒管,任龙吹彻何妨。”刘过《临江仙》:“琵琶金凤语,长笛龙。”亦可借以窥其声。
【沁园】仁宗时的都下新声,声甚清美。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八《续记》条:“闻前客肆中唱曲子《沁园》。肆内有补鞋人倾听甚久,顾(崔)中曰:‘此何曲也?其声甚清美。’‘乃都下新声也。’”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09:26 | 只看该作者
三、抑郁凄婉
  
【寿楼】始见于史达祖《梅溪词》,题为“寻服感念”,殆是悼亡之作。一百一字,前后片各六平韵。中多拗句,尤多连用平声之句,声低抑,全作凄音。有用以填寿词者,大误。
【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下片各三平韵。每句并用平收,声低抑。亦有句句叶韵者。
【小重山】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乡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生查子】唐教坊曲。《词谱》引《尊前集》入“双调”。四十字,下片各两仄韵。各家平仄颇有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诗相仿。多抒怨抑之。
【钗凤】 又名《折红英》。六十字,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换叶替。声凄紧。
【祝英台近】又名《祝英台令》、《月底修箫谱》。元高栻词入“越调”,殆是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咏晋之梁祝事。宛转凄抑。忌用入声部韵。
【雨霖铃】唐教坊曲。《乐章集》入“双调”。《乐府杂录》:“《雨霖铃》,明皇自西蜀返,乐人张狐所制。”《碧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漫志》又称:“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一百三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例用入声部韵。
【河传】《碧漫志》卷四引《脞说》云:“《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声韵悲切。”《漫志》又称:“《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凡前段平韵,后仄韵。其一乃今《怨王孙》曲,属‘无射宫’,以此知炀帝所制《河传》,不传已久。然欧永叔修所集词内,河传附‘越调’。亦《怨王孙》曲。今世《河传》乃‘仙吕调’,皆令也。”《金奁集》所收令词并入“南吕宫”,《乐章集》入“仙吕调”。唐宋人所作令词,句豆韵脚,极不一致。
【竹 枝】唐教坊曲名。其声怨咽。元郭茂倩《乐府诗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人九哥,作竹枝新调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按《刘禹锡集》,与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叙云: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但刘白词俱无和声,今以皇甫松、孙光宪词作谱,以有和声也。苏轼《竹枝歌引》:“《竹枝歌》本楚声,幽怨侧怛,若有所深悲者。”晁补之《神引》:“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又《龙》:“《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元张翥《南乡子》词:“唱自凄凉,一曲《孤鸿》顾断肠。恰似《竹枝》哀怨,潇湘,月冷云昏觅断行。”
【饮马歌】《饮马歌》乃女真金之曲,传至南方,用作词调。曹勋《松隐乐府》卷三有《饮马歌》,自注:“此腔自虏中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霜天晓角】声调凄婉。韩元吉《霜天晓角》词序:“饮武将家,有歌《霜天晓角》者,声调凄婉。”按《霜天晓角》也当是笛曲。苏轼《龙》“楚山修竹如云”一词咏笛,其末句:“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苏武令】声韵凄楚。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绍兴,都下盛传《苏武令》一词,声韵凄楚,言是李纲作。”
【何满子】凄哀愤懑。《碧漫志》卷四:何满子,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一曲四词歌八叠,从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元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张祜作孟才人叹云:“偶因歌态咏娇。传唱宫中十二。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孟才人。”其序称:“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左右。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歌一曲,以泄愤。’许之,乃歌一声何满
子,亟,立殒。令医候之,曰:‘脉尚而肠已绝。’[一云肌尚而肠已断。]崩,将徙柩,举之愈重。议者曰:‘非俟才人乎。’命其榇至,乃举。”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10:10 | 只看该作者
四、流丽舒美
  
  【行香子】 双调小令,六十六字,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亦可略加衬字。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词》入“双调”。
  【捣练子】又名《深院月》。例作征怀念征人之词。《太和正音谱》入“双调”。
  【渔歌子】又名《渔夫》。唐教坊曲,入“黄钟宫”。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醉翁操】琴曲,属“正宫”。沈遵创作,苏轼始创为填词。其序云:“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其有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最高楼】南宋后作者较多,兹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八十一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过片错叶二仄韵,体势轻松流美,渐开元人散曲先河。
  【醉妆词】唐孙光宪《北梦琐言》,蜀王衍尝裹小巾,其尖如锥。宫人皆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胭脂夹脸,号醉妆,因作《醉妆词》。
  【柘枝引】唐教坊曲名。《乐府杂录》:健舞曲。《乐苑》:羽调曲。按,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二莲花中,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
  【醉语花】周密填《醉语花》序云:羽调《醉语花》,音韵婉丽,有谱而无辞。连晴,风景韶媚,芳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句。
  【采绿】周密《采绿》词序:“甲子夏,霞翁(杨缵)会社诸友,逃暑于西湖之环碧,琴尊笔研,短葛练巾,放舟于荷深柳密间。舞影歌尘,远谢耳目。酒酣,采莲叶,探题赋词。余得《塞垣》,翁为翻谱数字,短箫按之,音极谐婉,因易今名云。”《采绿》本《塞垣》调,杨缵为改谱数字,以咏荷叶,遂易名《采绿》。
  【剔银灯】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娆。”毛滂《剔银灯》自注:“侑歌者以七急、七拜劝酒。”侑歌劝酒即此调功用。宋词中最早作《剔银灯》调的,沈邈有《剔银灯》二首,为“途次南京忆营张卿”而作。柳永《剔银灯》,亦写邀寻欢。
  【扑蝴蝶】腔调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如《扑蝴蝶》一词,不知谁作。非惟藻丽可喜,其腔调亦自婉美。”
  【解语花】音韵婉丽。周密《解语花》词:“羽调《解语花》,音韵婉丽,有谱而亡其辞。连晴,风景韶媚,芳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句。”
  【梦行云】曲节抑扬可喜。《碧漫志》卷三:“欧永叔云:‘贪看《六么花十八》。’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又四花,共二十二。乐家者流所谓花,盖非其正也。曲节抑扬可喜。”《六么花十八》本舞曲,吴文英度为词调,名《梦行云》。其《梦行云》自注:“即《六么花十八》。”
  【杨柳枝】白居易《杨柳枝》:“《六么》、《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据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盖以其艳丽。
  【六么】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参观【梦行云】、【杨柳枝】条。
  【光好】《碧漫志》载:光好,羯鼓录云:“明皇尤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雨始晴,景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与他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阑。
  【後庭花】後庭花,南史云:“陈後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丽者[一云,采其尤艳丽者。]为曲调,其曲有玉树後庭花。”通典云:“玉树後庭花,堂堂黄鹂留、金钗两臂垂,并陈後主造,恒与宫女学士及朝臣相唱和为诗。太乐令何胥,[一本太乐令有时字。]采其尤轻艳者为此曲。”后世多以此歌后主事,遂渐多幽叹之声。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7 09:10:43 | 只看该作者
五、婉转谐雅
  
  【小重山】宛转绎,其声有琴中韵。李之仪《跋小重山词》:“是谱不传久矣。张先子,始从梨园乐工花新度之,然卒无其词。异时秦观少游,谓其声有琴中韵,将为予写其言者,竟亦不逮。崇宁四年冬,予遇故人贺铸方回,遂传两阕,宛转绎,能到人所不到。从而和者,凡五六篇。”
  
  舒、缓、沉
  
  【诉衷】唐教坊曲。唐庭筠取《离*》“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下片各三平韵。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周美(邦彦)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王词原为小令,或名《忆故人》。五十字,前片二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青玉案】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
  【暗香、红】姜夔自度“仙吕宫”曲。其小序云:“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后张炎用以咏荷花荷叶,更名《红》、《绿意》。
  【长亭怨慢】姜夔自度“中吕宫”曲。其小序云:“予颇喜自制曲,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桓)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之。”
  【翠楼】姜夔自度“双调”曲。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花 犯】 低声唱。刘辰翁《疏影》:“香篝素被,听《花犯》低低,瑶花开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05:41 , Processed in 0.465306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