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3-3-25 22:38 编辑
诗例简说形象思维
--兼答如何摆脱老干体的桎梏之问
毛泽东在回复陈毅的信中说‘诗是要讲形象思维的’,有学员问该如何摆脱老干体的桎梏,现即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为例,通过浅鉴一下其笔法以说明形象思维在诗词中的应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鉴赏一首作品第一是审题,这首诗的题目是长征,所表现的即是长征。其次是知人论世,即知道作者和时代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时代背景则是对于红军长征的描写,因为作者和时代背景大家都比较熟悉就不多说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起笔便扣题,不怕难奠定了整首诗的大无畏的革命浪漫主义基调,只等闲表现的是对红军长征途中万水千山的诸多艰难险阻的一种藐视的态度。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紧承着首联的只等闲而着笔,颔联两句都是状景,在景物的描写中运用了譬喻和夸张的复合修辞,细浪是五岭逶迤的譬喻和夸张,泥丸是乌蒙磅礴的譬喻和夸张,跟‘’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道理一样,这样的夸张是把大的事物譬喻成小的事物,也跟客家俗语说的‘天倒下来笠嫲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把大的事物譬喻成小的事物,也都是藐视艰难险阻的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想象一下,这两句是不是象一幅红军长征的动态画卷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颈联仍然是状景,当然,这联跟颔联一样都是对红军长征途中万水千山的诸多艰难险阻的景状描写,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走过了逶迤的五岭,跨过了磅礴的乌蒙山,穿过了险峻陡峭的金沙江,飞越了千古难渡的大渡河。同样想象一下,这两句是不是也象一幅红军长征的动态画卷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千里雪也是状景,这里的状景当然也是对红军长征途中万水千山的诸多艰难险阻的一个景状描写,简了说即是红军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的爬雪山,这里的状景是把感情运用递进手法直接携景入情,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结了前面的诸多景状,尽开颜也回应了首联的不怕难、只等闲的落笔,当然也是对前面五句红军长征途中万水千山的诸多艰难险阻的景状描写的一个总体概括,这个概括即是对于三军都经过、克服了万水千山的诸多艰难险阻之后的一个喜悦的态度、情状。
纵观全诗,格调豁达、浪漫,境界宽广、雄浑,笔法多变,意蕴深厚。
要说形象思维就应先知道什么是形象,形象的意思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具体是对于笼统、抽象而言的,可见形象的关键词是具体,形态或姿态都应是具体的,形象思维也即是具体形态或具体姿态的思维,这样的思维体现在诗词中即是用文字去构建出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简单来说是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感觉能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闻得着、尝得了和触及得到、身体的客观上感觉得了事物都属于是具体的,其中最简单的是带给人们某种画面感,这样的画面感多呈现于景象的描写,所以诗词也常以情、景两端而呈现。
现在要说的是如何摆脱老干体的问题,往简了说,这首诗后六句对景象的描写就象一幅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一样,这就是形象思维,当然,形象思维有多种形式,譬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白描是形象思维,譬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把床前的明月光比喻为地上的寒霜也是形象思维,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而引出送我情的起兴同样也是形象思维,譬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抽象为形象是形象思维,譬如‘歌声春草露’的曲喻是形象思维,诸如此类,象这样的运用景物描写、比喻、起兴的形象思维都能摆脱老干体的标语化、口号化的空洞无物,这是我们在以后的诗词创作中应该悟到的一个方面。
当然,形象思维也有形似和神似之分,景物的描写也要结合情感的表达描写而不能是脱离了主题和感情的为写景而写景,但这些是另外的话题了,总之,形象思维是诗词艺术表达中最常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赋笔的描写景物还是运用比兴及多用其它修辞笔法,多作形象思维的练习都可以说是摆脱老干体一条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