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9-10-16 07:42 编辑
所谓格律诗,又叫近体诗,它是相对于节奏和押韵的要求都比较宽松的古体诗【古风】而言的,起源于南北朝而兴盛于唐,杜甫是为集大成者,词曲也是格律诗一派。格律诗,顾名思义,当有格律。所谓格律,简单来说,格就是格式,即字、句、段之属也,含对仗等,可以理解为诗歌的结构……律就是音律、节律和韵律,即平平仄仄之属也,限定了平仄和韵脚的使用,故也可理解为诗歌的节奏及其基本规律;律还有另一重意思--法律,可理解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平仄,平仄是在平上去入的基础上分出来的概念,简单来说,长音为平,短音为仄,平声不升不降是为平,上去入三声或为升调或为降调或为塞音调均是不平之音故都是仄声;四声即平上去入之四个调类;现代汉语也有所谓四声,简单地说,汉字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对仗,就是词性相同,上下句平仄相反,对仗分严对和宽对。用韵,即押韵,所谓同韵,简单说就是韵母和声调相同的同一韵部。
我们先借唐代杜甫的《春望》来简析一下古四声、平仄、押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入,破-去,山-平,河-平,在-去,城春-平平,草木--仄仄,深-平、韵。韵脚为深、心、金、簪;
格律诗,分绝句、律诗、词、曲。绝句分为五言绝句(五绝)和七言绝句(七绝),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和排律。词有词谱,曲有曲谱。词本是乐府之变,至近体后则是律之变,曲是词之变,从略。诗之作法记住两句话“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和“平仄交替,句句相对,邻句相粘”。今日只讲七言绝句的一种作法,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式,’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基本格律及其规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其中,这里的一三五字的音调基本上是可以变通的,哪么,我们是否可以看出它的平平仄仄的交替变换的基本规律来呢;
我们仍借唐代杜甫的《春望》来简析一下的节奏,先从音节上分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我们是否看出了近体的语素为单音步为双的基本规律来呢
再从意节上简单分析一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重语素为单音步为双的基本规律之近体,无论其意义节奏如何变化,它的音步规律于句来说都是遵循二、四位置的平仄是交替的,于联来说平仄是相对的,于篇来说平仄则是相粘的。
上面已经说过对仗的基本规则是平仄相对、词性相同,我们再从词性上简单分析一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恨别,花-鸟,溅泪-惊心,当然,粗一点的划分也可说感时对恨别,花溅泪对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家书,连-抵,三月-万金;当然,粗一点的划分也可说家书对烽火,抵万金对连三月;
什么叫排律呢,简单来说就是在律诗的基础上以粘对的形式添加对仗,这样的添加可以无限进行下去,当然,它也跟律诗一样,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但中间的联是要求对仗的;
诗例如杜甫的‘题郑十八著作虔’
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乱后故人双别泪,春深逐客一浮萍。
酒酣懒舞谁相拽,诗罢能吟不复听。
第五桥东流恨水,皇陂岸北结愁亭。
贾生对鵩伤王傅,苏武看羊陷贼庭。
可念此翁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
祢衡实恐遭江夏,方朔虚传是岁星。
穷巷悄然车马绝,案头干死读书萤。
诗,言情,说志,叙事。格律只是基础,重要的是诗味,不是五言七言四句八句就是诗,诗要有诗味。所谓诗味,包括意象情感诗旨诗义。意象,就是诗所表达情感的物质寄托,如柳常说离别,月常说思乡,红豆常说相思。一首诗,不可缺少意象,否则就不稳,显得虚弱。情感,就是想要表达的感情,如说愁,如立志,如别情…诗旨,就是诗的主旨,诗旨,立意要高,比如七绝28字,起句得有境界,或缠绵,或造境,或造思,或造势…诗义,诗的遣词。重在平时积累,意象太多,如梅喻君子,菊喻隐士,松喻诗翁…思乡则柳月雁鱼红豆明月杨柳酒春水之类…爱情则红豆豆蔻青梅鸿雁之类…高洁则梅兰竹菊莲松柏之类…离别则灞桥霜秦淮琴箫剑笛酒柳长亭之类…今天看到一句诗,一瓶秋水能生月,几朵寒梅不著诗。诚然好句,高古空灵,颇值玩味。
诗有六义,曰风、雅、颂,曰赋、比、兴,风雅颂为体,赋比兴为用,简单来说就是风雅颂是诗之格调,赋比兴是诗之作法,其中尤其注重比兴;
沧浪言“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即,初学诗,先要除去或者避免五种俗境。俗体,是相对于正体而言,不可作打油诗,少作步韵唱和诗,从正体入手,当从正道。俗意,一是说平白人知之理,比如说日出东方大家都知道,你就没必要太阳从东方升起了嘛。二是说他人已有之观点,写诗最重要的是说己情己志,应思维创新。忌俗句是说应有些古汉语常识和修辞知识,如互文如倒装如插序,不可作一看即见底,不见颠宕。忌俗字,就是说诗中少用俗字,少用见生活,多用则俗套。俗韵,暂时不细讲,简而言之指典故的选择上。
诗韵分新韵和平水韵,平水韵是宋人依唐人用韵整理出来的韵书,通行至今;
新韵是针对今人写古诗所编的一部诗韵,说白了就是普通话中的韵母相同相近的字都算同一部韵,把韵母相近的字用来押韵,我们叫做通押,但平水韵不讲通押,严格的用韵要求是只押同一韵部的字,宽松一点的话也可以邻韵相协,所谓押韵的道理就一句话,就是让诗词的音读和谐。如东、中、红、逢、钟、农、龙、冬就是属于同一部韵。而在平水韵中东、冬却属于不同韵部。新韵的创作和阅读的基础是普通话,平水韵的创作和阅读的基础是古汉语之音读,两者不可混用;
诗格律最严,词次之,曲最松。词曲韵亦分普通话新韵和古汉语音读的词林正韵,同理,新韵是用普通话创作的,词林正韵是用古汉语音读创作和阅读的,不可混淆;
词林正韵是填词所用的,它合并了的平水韵中的音读比较接近的韵部,较之更为简洁些,当然,宽松一点来说的话,它也可以作为诗韵来看待。。。
作诗,语不可太直,需婉约曲折,极尽缠绵,意,不可太浅,需跌宕起伏,波折而出,脉,不可太露,需平铺瑰丽,严谨苍劲。诗难在起、承、转、合,起,有明起和暗起之说,承,就是承接上句或上联,转,需换事换景于情于志于论,合,需不露痕迹,造成辞尽意不尽的效果…总之,学诗需一步步来,不可激进,遵循规律渐进;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里的不论不是绝对不论,只要不犯孤平、三平尾、三仄脚的话,它是可以不论的,二、四、六的要求是一定要分明的,简单来说,就是四与二反,六又与四反反成与二同;什么叫孤平呢,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诗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读的字,这样的句子就叫孤平;什么是三平尾呢,就是最后的三个字的音读都是平声读的句子就叫三平尾;什么是三仄脚呢,它跟三平尾是一个道理,也就是最后三个字的音读都是仄音字的就叫三仄脚;
‘句句相对’指的是奇句与偶句的平仄是相对的,‘邻句相粘’指的是偶句与下一个奇句的平仄是相似的,如不似则谓之失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