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3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上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19 18:3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2-20 06:02 编辑

关于“上尾”
                                          
                                            ——读书札记

    南朝诗人沈约关于律诗的声韵有“四声、八病”之说。四声即平、上、去、入,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其四声者,早已成为定论,而对其提出的八病,由于过于追求完美,将诗韵限制到苛刻的地步,反而对诗词的表情达意造成了严重的束缚。因此,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甚至在科场上也并没有作为诗病而加以限制。现仅举“上尾”一例,试加分析。

    所谓“上尾”是指五、七言律诗中,四个出句(不押韵句)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上、去、入”四声中用了同一个声调。持此论者认为,相邻两个“出句”声调相同是小病,三句相同是大病,四句相同是重病。例如:
储光羲《石壅亭》
遥山起真宇,西向尽花林。
下见宫殿小,上看廊庑深。
苑花落池水,天语闻松音。
君子又知我,焚香期化心。
    这首诗出句的尾字:宇、小、水、我都是上声,形成了每一起句一个“拐弯上挑”,给人以絮烦感。

刘长卿《寻洪尊师不遇》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
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鹤老谁知岁,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这首诗出句的尾字:地、案、岁、见都是去声,形成每个起句都要下沉一下的感觉,读起来不很舒服。

欧阳修《怀嵩楼新末南轩与郡僚小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这首诗出句的不押韵句的尾字:出、角、客都是入声,形成了三个起句都要短而促地往回抽吸一下,有点难受。

    持此论者则要求一、三、五、七句平上去入四声俱全(首句不押韵者三仄声全)则为理想形式。例如: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平)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去)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上)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入)飘然思无群。
清新庾开府,(上)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去)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上)重与细论文。

    由此看来,上尾在声韵上确实不很谐和,影响了诗韵的抑扬顿挫、自然流畅的美感。古代诗家对此都很注意,在唐诗中很少出现严重“上尾”的情况。然而,历代对“上尾”的避忌并未作为一种诗律看待,一般都看做是一些诗人们技巧与风格的反映。能避更好,不避亦可。如果一定要按某些诗论家所要求的要在出句的句脚中平上去入四声俱全,则是过于苛刻,难免造成以辞害意。以致“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钟嵘《诗品》)


作者简介        田 牧 (1940—) ,诗人,词作家。河北承德县人。原名田克志,曾任中学教师,现为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系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承德市作家协会、承德市音乐家协会理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8:3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2-19 18:38 编辑

本篇为诗八病说之一,个人浅见,我们不妨从诗的美学原理上去认识它,古人尚有‘词禁诸条,亦须活看’语,何况今人,勿自戴镣枷而不自知也。

另,田牧先生在他的文集中对诗美的归类为七美,具体是诗歌的音乐美、诗歌的语言美、诗歌的意蕴美、诗歌的境象美、诗歌的神韵美、诗歌的格调美,因是系列文章,篇幅较多,恕不一一转载,有兴趣的诗友可百度本篇题头或点击网址链接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2713474&cid=87#进入360田牧的个人馆藏自行阅读。
3#
发表于 2014-12-19 20:56:34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12-20 10:45:15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12-20 22:30:43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12-29 17:33:12 | 只看该作者
若兰转载此文,有益诗友。一首律诗四个出句都同一仄声,吟诵起来不美,能避免最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2:33:41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2:34:22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2:34:54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22:36:35 | 只看该作者
幸勇 发表于 2014-12-29 17:33
若兰转载此文,有益诗友。一首律诗四个出句都同一仄声,吟诵起来不美,能避免最好。

谢谢幸老支持鼓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 21:26 , Processed in 0.286529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