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廖晓鹏 于 2015-3-21 19:03 编辑
中国书协会员廖晓鹏努力不懈,追求诗书画印“全能” 不做“写字匠”追求“字外功” 本报记者 曾秋玲
中国传统艺术之诗、书、画、印是相通的。虽说如此,真要做到诗、书、画、印“四绝”,可谓“难于上青天”。廖晓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协篆刻委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数十年来孜孜以求,擅长书法、篆刻,兼习古诗、国画,是个印、书、诗、画“全能型”艺术家。 为伊消得人憔悴 廖晓鹏的老家在兴宁市新圩镇,受伯父“承挥春联”的影响,他从小喜欢书法。“那时候的农村孩子,没条件发展课外兴趣。”但他自有一套,“在兴宁一中读高中时,每逢周末回家,其他同学会带功课回去继续用功。我则空手回家,找来旧报纸照着字帖练字”。 1984年,廖晓鹏考上汕头大学历史系,“可以放怀玩书法了”。1986年,他又开始跟随新调来的刘启林老师学刻印章。“学书法、篆刻,最重要的还是‘师古’,向那些经历史沉淀流传于世的历代名家经典作品学习。”那时,书店、图书馆的有关书籍并不多。有一次,他从大学图书馆借了一本印谱,“如获至宝,反复续借,终究还是‘动了心思’,谎称书弄丢了,赔了4倍的价钱把书‘买’了下来”。 1988年,廖晓鹏大学毕业后进入市方志办工作。“业余时间,只有书法、篆刻。收入本不高,买了书、买了材料,就更紧张了。”毕业8年,他家才买了部电视机。有一次,他到广州出差,“买书太多,拎着回宾馆,勒得手很痛,只好搭的士。回去一清点,糟了,连回家的车票钱都不够了……” 此外,每到一个新地方,他都要拜访当地书法高手。 立志成“家”不为“匠” 1995年起,廖晓鹏的作品先后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览、全国首届隶书作品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艺术大赛,以及由“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主办的第三届篆刻作品评展、首届国际篆刻书法大展、“印证西泠”岭南展,还曾担任“榄菊杯”广东省首届篆刻展评委。 1997年5月,廖晓鹏成为我市第一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大家的传世之作,大都是书写自己的诗词歌赋作品”。廖晓鹏由此悟出:书法家一定要有“字外功”!唯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深厚的文学修养,方能独树一帜,成为大家;没有“字外功”,只会抄写,书法再好,严格而言,也还只是“写字匠”。 廖晓鹏不愿做“写字匠”。早在1994年,他就加入了嘉应诗社,开始学写古诗词。至今,已创作诗词作品400多首。“烟云漫卷总相宜,意在胸中控疾迟。蜀素轻盈蛇走笔,戏称刷字侧生奇。”目前,他正在创作《论书绝句100首》,已完成过半,以上是其中的《咏米南宫》。 上下求索不停歇 行家评论廖晓鹏的篆刻作品写意、古拙、大气磅礴,书法金石味十足、阳刚硬朗、贵秀逸宕,诗词符合韵律、平白晓畅、幽默生动、富含真情实感。而国画往往是诗配画,文人画之类,不过线条富有书法韵味…… 2001年起,廖晓鹏先后出版了书法篆刻诗词作品集5部。至目前,我市经廖晓鹏推荐加入省书协、中国书协的已达六七十人;他1993年创办的梅州印社,现有会员20多人,已有4位会员的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大展。 今年,还将出版《廖晓鹏诗书集》,并将于4月份在东莞举行个人首展《廖晓鹏自作诗词书法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