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3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押韵八戒及其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8 22:4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4-19 10:49 编辑

押韵八戒和诗之八病说
       最近跟一些网友私下交流,发现一些年龄较大的网友对某些诗词的技术层面的知识不太了解,也不太懂网络搜索,后学山人,虽所知不多,但对网络搜索比较熟一些,故搜出一些整理并转发本网,方便有兴趣的诗友查阅和品悟;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凑韵

    俗亦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用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用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用同义之韵

    一韵中有数字同义者,如六麻之花葩,七阳之芳香,十一尤之忧愁,意义皆同,若一首诗中并押之,未免重复可厌。


    八、戒用字同义异之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诗的八病说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平头: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上尾: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

蜂腰: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

鹤膝: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

大韵:与韵相犯,一联中有与韵同音者

小韵:除韵外,一联中有相犯同音者

旁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同声调者,如田延连

正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不同声调者,如壬荏衽


有关撞韵的说法请参阅诗之八病,叠字、双声和叠韵不在撞韵之列,它们是诗歌修辞的运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2:4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5-21 00:09 编辑

       诗病八说所论不少,先辑录明朝王世贞的诗论提供给网友参考吧

       沈休文所载“八病”,如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以上尾、鹤膝为最忌。休文之拘滞,正与古体

相反,唯近律差有关耳,然亦不免商君之酪。今按“平头”谓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平声,律诗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风”之与“将”,何损其美?“上尾”谓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虽隔韵,何害?律固无是

矣,使同韵如前诗“鸣”之与“城”,又何妨也。“蜂腰”谓第二字与第四字同上去入韵,如老杜“望尽似犹见”,江淹“远与君别者”之

类,近体宜少避之,亦无妨。“鹤膝”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如老杜“水色含君动,朝光接太虚,年侵频怅望”之类,八句俱如

是,则不宜,一字犯亦无妨。五“大韵”,谓重叠相犯,如“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炉”,又“端坐苦愁思,揽衣起西游”,“胡”与

“炉”,“愁”与“游”犯。六“小韵”,十字中自有韵,如“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与“清”犯。七“傍纽”,十字中已有“田”字,

不得着“定量”、“延”字。八“正纽”,十字中已有“壬”字,不得着“衽”“任”。後四病尤无谓,不足道也。

======================================================

有关犯题之说,我能找到的最早出处恐怕是宋朝沈义父的乐府指迷了,复制到这来吧

        炼句下语,最是紧要,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如咏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

「灞岸」等字。又咏书,如曰「银钩空满」,便是书字了,不必更说书字。「玉? 双垂」,便是泪了,不必更说泪。如「绿云缭

绕」,隐然髻发,「困便湘竹」,分明是簟。正不必分晓,如教初学小儿,说破这是甚物事,方见妙处。往往浅学俗流,多不

晓此妙用,指为不分晓,乃欲直捷说破,却是赚人与耍曲矣。如说情,不可太露。

========================================================


另,有关邻句甚至于整首诗不可协同声韵的说法亦见于前人诗论,比如第一句用的工字押韵,第二四六八句就不要用攻、功、公等同声同音字去押韵,基本的原理是这样的押韵会影响到音读的和谐完美,读起来会有点怪的感觉,全诗不押同声同母的基本原理相同。。。

另,还有合音个的说法亦见于李渔词论;

二句合音,词家所忌。何谓合音,如上句之韵为东,下句之韵为冬之类是也。东冬二字,意义虽别,音韵则同,读之既不发调,且有带齿粘喉之病。近人多有犯此者。作诗之法,上二句合音犹曰不可,况下二句之?韵者乎。何谓上二句合音,如律诗中之第三句与第五句,或第五句与第七句煞尾二字,皆用仄韵。若前后同出一音,如意义、气契、斧抚、直质之类,诗中犯此,是犹无名之指,屈而不伸,谓之病夫不可,谓之无恙全人亦不可也。此为相连相并之二句,而言中有隔句者,不在此列。


以上纯是前人诗论,见仁见智,山人不加评论,各自参悟吧,顺便说一下的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还有很多。。。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3:30: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4-26 22:52 编辑

平水韵及客家话

有关平水韵表中的韵母分类问题,我们知道,现代汉语拼音只有23个声母和24个基本韵母,
具体的分类如下

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w y
单韵母:a o e i u ǔ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ǖe er an en in un ǔ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但是,在中古的语音系统中却是不相同的,中古语音系统有为更细致的分类,声母系统基本的就有三十五六个,韵母系统基本的就有四十多个,细致一点的是七十多个和九十多个,更细致的划分高达一百六十多个,据学者研究发现,今天的抚州方言就仍然保留着七十多个韵母;平水韵是宋末年间平水人刘渊根据唐人用韵而整理出来的一部诗词韵书,在平水韵表中,每一个韵部就是一个基本韵母相同或两三个韵母相近的文字的归类,如一东、一董、一送的基本韵母换成现代拼音来说的话是ong,三江、二十二养、三绛的是iang,而七阳、二十三梗的是ang,四支i,五微ei,五歌o,六麻a,十一真in,十二侵im,其余的类推,入声韵的韵尾中带t,p,k,但是,也应留意到平水韵表中的合韵现象,比如恼人的十三元部就把切韵中原分为元魂痕三部的合为了一部,原切韵中的206部被合成了107部平水韵,加上音读的演变现象,这让平水韵中某些韵部的某些字在今天读起来不甚和谐,也让今人有点摸不着北的感觉;中古声母和韵母的具体划分和拼读说实话我也是一知半解的不甚了了,故暂时不一一标注,也许,这些注音工作也只有专家学者才能搞得清楚,说这个话题的用意其实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古今不可混为一谈,平水韵表使用的是中古声母和韵母系统,
这些是基本的常识问题,我们不可不知,但不作过多的研讨,只需要稍微懂得一些即可,这对于撞韵之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对认识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在位】才出现的词林正韵的归类方法的认识具有参考价值;

       哪么,在平水韵出现之前的宋朝及隋唐之人又是用什么进行诗词创作的呢,基本上可以确认的是,用的是切韵、广韵、集韵等官方韵书;在平水韵出现之后仍然采用这些韵书的音读进行创作,在明朝及以后,还可以使用洪武正韵佩文诗韵等官方韵书,平水韵从它的问世直至遗失,它都不是诗词用韵的唯一韵书,从隋朝的切韵始,差不多各朝各代都有其整理的韵书,唐朝有唐朝的韵书,宋朝有宋朝的韵书,明朝有明朝的韵书,清朝有清朝的韵书--就象我们今天使用新华字典一样;平水韵书早就已经遗失,哪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平水韵表又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根据王力教授的古汉语研究而列出来的一些诗词常用字,它跟佩文诗韵几乎相同,大概集了一万多一点的文字,其余的很多文字并未列入其中,哪么,未列入韵表的文字是不是就不可以使用呢,当然不是,我们可以参照同属中古音系的广韵、集韵等反切注音进行运用;当然,隋唐之前和上古的音读就不说了,我们应该对平水韵和平水韵表有个清醒的认知;


     客家话跟平水韵又有什么关系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须先从客家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成因有个大概的了解。。。

      先说客家的所居地吧,客家之发祥地和大本营为武夷山脉和五岭山脉之汀、赣、梅三州,这些地方在古代为蛮荒之地,客家人为避战乱而开垦之,在这样相当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客家跟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所受北方文化的冲击也相对较小,这让我们较多地保留着中古音韵和上古音韵而被称之为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之历史概况【引用】
关于“客家”,史学界一般认为:客家是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由于受到边疆部族的侵扰,客家先民从中原辗转迁到南方。以后,继而再往南、往各地分散迁徙,形成客家散布许多地区的局面。

  中原人民第一次大迁移,是由五胡乱华侵扰割据所引起。为避难,自晋代永嘉以后,中原汉族开始南迁,当时被称为“流人”。逐渐形成了三大支流,最后,远的到达了江西中部南部、福建等地,近的,则仍徘徊于颍水淮水汝水汉水一带。

  第二次南迁,由唐末黄巢起义引起。十几年动乱,中国各地人民都分头迁徙。这次迁徙,远者,少数已达惠、嘉、韶等地,而多数则留居闽汀州,还有赣州东部各地。

  宋时,由于金人元人的入侵,客家人之一部分,再度迁徙。这次由于文天祥等组织人马在闽粤赣山区力抗入侵外族,三省交界处成为双方攻守的重地。于是,先至闽赣的中原氏族再分迁至粤东粤北。而与此同时,流入汀州者也为数日多。

  明末清初,一方面客家内部人口已不断膨胀,另一方面,满洲部族入主中国。在抵抗清的入驻无力之后,民众再次分头迁徙,被迫散居各地。相当一部分人,迁入四川等遭兵火毁灭之地,重新开辟垦殖。是即第四次迁徙,“移湖广,填四川”。

  第五次迁徙,当在清后期。这可以说是一次世界范围的迁徙。人口日多,山区条件差,不足养口。于是,客家人分迁往南至雷州、钦州广州潮汕等地,渡海则出至香港澳门台湾南洋群岛,甚至远至欧美等地。
  
  经过多次的辗转迁徙,客家人始得在各地安身立命,世代繁殖,终至今日成为中华民族一支重要的特殊的民系。【客家之五次迁移说沿用近代兴宁籍学者罗香林的学说】 

      有关客家的形成,学界比较普遍认同的是发端于宋朝南渡的那次人口大迁移之后,但成熟期却是在明末清初,从发端到成熟相隔了好几百年,说明一下的是,客家在成熟之后进入发展期,在康熙年之后,因为民族的大融合,客家话更多地包容和吸收了所在地的原少数民族用语;

      客家话是六朝古音的延续,这个是可以找到佐证的,如清稗类钞之方言类中就有一段话--◆广东有客话◇,广东之南雄州、韶州、连州、惠州、嘉应州五属,及广州之花县、龙门、清远,潮州之大埔、丰顺等县,均操客话。盖土著以其后至,故称其人曰客家,乃遂以其言为客话。其语之节凑句度,较之内地不甚相远,实与六朝音韵相合。。。还有更早的说法是中原官话的遗留,这个可以在汉剧的唱腔用韵中得到旁证;在今天的客家地区,如汀赣之地,仍有自称说的语音为唐音的,这些都比宋金时期才出现的平水韵可早了很多;

       综合客家之历史和地理环境,客家话大量地保留着中古音读和上古音读,学界普遍的认同是客家话跟平水韵音读的吻合率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其余部分或是上古音读的遗留,或是受北方文化的冲击,或是民族语言的融合,或是受外来语言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影响,或是其它因素所致,它们并不跟中古音读的平水韵的音读同步;客家话和其它地方话差不多一个现象,分为文读和白读,一般地认同的是,文读更接近于官话,在用语上相对来说也比较地接近今天的普通话,白读更接近于上古音读,对这些也应该要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因为古今音别,有些古韵中音读比较相近的韵部今天已经合并,如哀韵跟ai合并为ai,阴韵im也合并在了in,但是这些古韵在我们的客家话中却仍然很清晰,这些也应当引起我们的留意。




本帖由梅花山人编辑整理,欢迎批评指正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3:3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4-26 22:58 编辑



      释皎然谓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周以言偷唐人诗云,‘海色晴看近,钟声夜听长’,较原诗只改‘雨’字为‘近’字,‘潮’字为‘长字而已;黄鲁直偷李白诗云,’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较原诗只改’寒烟‘为’家围‘二字,此皆不免蹈偷语之病;初学作诗,脱胎犹非所宜,况剽窃乎,戒之慎之;

      有一个问题要说清楚的是,用前人之某句或稍加修改成自己的句子不可谓之偷,这个在诗歌的修辞上属于借用,也叫化用,可以不用添加引用号或添加任何说明之语,借用前人诗句须把握好度的问题,网友评论诗友诗作时宜慎重待之;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3:31:03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23:31: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5-6 03:11 编辑

中古语音系统的基本说明及其余http://www.docin.com/p-418383099.html
中古声母http://www.docin.com/p-450209838.html
中古韵母http://www.docin.com/p-584779184.html

梅县话拼音方案
是广东省教育部门于1960年9月公布的广东拼音方案之一,以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的梅城口音为标准,以拉丁字母拼写语音,以右上方标数字表示声调
1.字母
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其中r、w不用来拼写梅县话。ê 是字母 e 的变体,用以代表 [ɛ]。
2.声母
声母总数为19个。不以辅音为首的音节,称为零声母。列表如下:
b [p] 波
p [pʰ] 婆
m [m] 摸
f [f] 火
v [v] 窝
d [t] 多
t [tʰ] 拖
n [n] 挪
l [l] 罗
g [k] 哥
k [kʰ] 科
ng [ŋ] 我
h [h] 河
j [ʦi-] 挤
q [ʦʰi-] 妻
x [si-] 西
z [ʦ] 资
c [ʦʰ] 雌
s
注:资 zi1、雌 ci1、思 si1等字的韵母[ɿ]用i表示; [ȵ]与[ŋ]音位相差不多, [ȵ-]后接除外韵母可统一标为[ngi-]。
3.韵母
韵母总数为74个。列表如下:
i [ɿ] 资
i
u
a [a] 阿
ia [ia] 也
ua [ua] 挂
o [ɔ] 哦
io [iɔ] 哟
uo [uɔ] 过
ê [ɛ] 这
iê [iɛ] (撒)
uê [uɛ] 秽
ai [ai] 挨
iai [iai] 椰
uai [uai] 怪
oi [ɔi] 哀
au [au] 凹*
iau [iau] 腰
êu [ɛu] 欧
iu [iu] 有
iui [iui] 锐
ui [ui] 贵
am [am] 庵
iam [iam] 淹
êm [ɛm] 砧
em [əm] 针
im [im] 阴
an [an] 班
ian [ian] 烟
uan [uan] 关
on [ɔn] 安
ion [iɔn] 阮
uon [uɔn] 管
ên [ɛn] 恩
iên [iɛn] 边
uên [uɛn] 耿
en [ən] 真
in [in] 因
iun [iun] 允
un [un] 敦
ang [aŋ] 冷
iang [iaŋ] 影
uang [uaŋ] 矿
ong [ɔŋ] 江
iong [iɔŋ] 央
uong [uɔŋ] 光
iung [iuŋ] 雍
ung [uŋ] 工
ab [ap] 鸭
iab [iap] 叶
êb [ɛp] 粒
eb [əp] 汁
ib [ip] 邑
ad [at] 八
iad [iat] 乙
uad [uat] 刮
od [ɔt] 遏
êd [ɛt] 北
iêd [iɛt] 鳖
uêd [uɛt] 国
ed [ət] 质
id [it] 一
iud [iut] 郁
ud [ut] 骨
ag [ak] 扼
iag [iak] 锡
uag [uak]□
og [ɔk] 恶
iog [iɔk] 约
uog [uɔk] 郭
iug [iuk] 育
ug [uk] 督
m [m] 唔
n [n] 五
注:i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yi、ya、yo、yê、yai、yau、yu、yui、yam、yim、yan、yin、yun、yang、yong、yung、yab、yib、yad、yid、yud、yag、yog、yug;为方便对照,入声字标音的韵尾部可保留IPA[-p][-t][-k]尾部样式,相应地写为-p -t -k样式,而不写成-b -d -g样式。
*凹发音应该为ngiab5[ȵap1],此处似乎借用了普通话的发音。
4.声调
调类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阴入
阳入
调号
1
2
3
4
5
6
调值
44
11
31
53
1
5
拼音
fu1
fu2 *
fu3
fu4
fug5
fug6
例字






*扶的发音还有pu2[pʰu44]。

说明,从梅县话方案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今天已经合并或消失了的古韵母,如哀、庵、针、阴等。。。

声调的类别。
1是阴平,2阳平
3阴上,4阳上
5阴去,6阳去
7阴入 8 阳入
------------------------------
46表示 阳上阳去调混合了。
1,就是读阴平(客家话,赣语都有浊声母上声字读阴平的对应)

声调的不同划分原自于不同的古音韵研究,古人认为,声分阴阳,四声,故8调,如潮汕话,粤语等

梅县话http://baike.baidu.com/view/620185.htm

台湾客家语罗马注音法教材视频http://tieba.baidu.com/p/734830155

7#
发表于 2014-6-6 12:04:36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对某些诗词的技术层面的知识缺乏了解  谢谢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5-5-21 12:58:4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列举106韵的韵目如下:

  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一东 一董 一送 一屋

  二冬 二肿 二宋 二沃

  三江 三讲 三绛 三觉

  四支 四纸 四置

  五微 五尾 五未

  六鱼 六语 六御

  七虞 七麌 七遇

  八齐 八荠 八霁

  -- -- 九泰

  九佳 九蟹 十卦

  十灰 十贿 十一队

  十一真 十一轸 十二震 四质

  十二文 十二吻 十三问 五物

  十三元 十三阮 十四愿 六月

  十四寒 十四旱 十五翰 七曷

  十五删 十五潸 十六谏 八黠

  (以上上平声(注:平声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是因为平声字多,分为两卷;上平声等於平声上卷,下平声等於平声下卷。))

  一先 十六铣 十七霰 九屑

  二萧 十七篠 十八啸

  三肴 十八巧 十九效

  四豪 十九皓 二十号

  五歌 二十哿 二十一个

  六麻 二十一马 二十二禡

  七阳 二十二养 二十三漾 十药

  八庚 二十三梗 二十四敬 十一陌

  九青 二十四迥 二十五径 十二锡

  十蒸 -- -- 十三职

  十一尤 二十五有 二十六宥

  十二侵 二十六寝 二十七沁 十四缉

  十三覃 二十七感 二十八勘 十五合

  十四盐 二十八琰 二十九艳 十六叶

  十五咸 二十九豏 三十陷 十七洽

  (以上下平声)每一韵有哪些常用字,可查阅本书附录《诗韵常用字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判断他人诗作是否‘撞韵’或曰‘韵不入句’,得找到其四声相承的对应关系,否则,未可轻判,以今音套古音尤不可取;

上表是四声相承的对应表,来自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通论,可资参考
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01:20:0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01:25 , Processed in 0.238498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