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36|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朝梅州大事纪略(1644~1911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0 17:0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0 19:20 编辑

顺治元年(1644年)
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称帝,改元顺治。当时程乡等各县仍在南明政权控制之下,政局动荡。
同年,北京及各省陆续设立铸钱局,所铸“顺治通宝”,每文重一钱,此后,梅州各县开始流通清朝钱币。


顺冶二年(1645年)
平远县进士韩元勋奉南明弘光帝(即福王朱由崧)之命,出使琉球,赐一品服俸。
郑成功镇将江龙、罗宏一领导农军占领大埔县城。乡人刘良机聚众起事,占领三河镇。

顺治三年(1646年)
正月,有反清思想的涂武子、钟胜山、吴胜、赖觉、徐发毛等人聚众镇平三圳圩,曾一度攻占镇平县城,杀官吏林煌、傅明刚、监生何启祥。10月,攻陷程乡,占据县城6天,旨在鼓动抗清。6月,镇平赖其肖率众宣传抗清。该部隶属于南明隆武政权张家玉所部之武兴营。
11月,镇平卜应凤、卜应龙兄弟起事,率众干余人复攻程乡县,失败。
同年,吴六奇率兵攻下三河坝,杀刘良机,后又击败江龙,为南明收复大埔县城。
清朝潮州总兵许有信到镇平,在五里径尽杀剃发迎降之官民。
南明唐王隆武帝之监察御史韩元勋及义士谢志良拥众数万占据平远,号召反清。

顺治四年(1647年)
正月,兴宁民众万余,起事反清,破兴宁北厢诸围寨,集结于灌水塘,绵亘数里,围攻护清县衙,相持数月,至3月18日,清惠州总镇黄应杰统兵来援,城围始解。同年,福建晋江人蔡昆瘾接任兴宁知县,其时抗清烽火未熄,里井萧条,蔡上任后抚恤居民,生息休养,民得稍安。
2月,赖其肖以南明桂王永历帝授兵部主事身份,率众据镇平,力主抗清。清军统帅佟养甲遣副使文贵金领兵至镇平长潭一带,两军开战,清兵战败,文贵金在败阵中被杀。反清势力在梅州绵延不断,历时十多年,至顺治十七年二月才停止下来。
同年,清兵入平远,反清复明义士谢志良等潜伏山寨。

顺治五年(1648年)
春,兴宁大旱,斗米千钱。
同年,程乡大饥荒,代理县事林羽仪捐俸并开仓发粮煮粥,救济灾民。
赖其肖率兵援陈子壮,程乡反清志士联合起兵袭广州,事败返回。
吴六奇再次攻占大埔县城,宣布归顺明朝。

顺治六年(1649年)
正月,长乐雨雹、地震。
同年,郑成功镇将江龙袭击大埔县城并再次占领,后在饶平战死。

顺治七年(1650年)
清将尚可喜克潮州。吴六奇降清。从此,大埔归顺清朝。

顺治八年(1651年)
清兵再次攻入平远县,城内民众被屠杀殆尽。文庙祠宇、居民房舍多被焚毁。
5月3日,兴宁县3000余人举事反清,由北门袭破县城,清委派之知县石楚钦、教谕邓吉士、训导许仲羽、典吏潭肇先均被杀,库藏被破。四日,城南义尚围、彭邦琼、李开阳等率乡勇配合清兵围击。五日早,举事队伍被击溃,首领刘世俊被俘,押送惠州后被害。
同年,惠潮巡抚陆振芬与潮镇总兵班志富,统率大队清兵围攻并占领镇平县城。忠于南明的赖其肖不愿降清,城陷之夜向城西北逃去,不知所往。
清廷委派阮国平为大埔知县。

顺治九年(1652年)
反清义士谢志良之子谢上逵与沐寅亮、赖可夫等攻占平远县城,击毙千总刘仁。平远知县胡日增、防守江龙等弃城逃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7:00: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0 17:02 编辑

顺治十年(1653年)
清朝首次在程乡等县举行岁试,试场设在兴宁学宫明伦堂。督学钱朝鼎主考。参试者除兴宁、长乐、程乡、平远、镇平等县外,还有龙川、连平、和平、长宁、永安(紫金)五县士子。


顺治十一年(1654年)
2月,清游击陈储、守备陈奠等领兵进占平远。同年,清藩院会题设平镇营游击,辖兵1000人防守平远、镇平两县。谢上逵等退出平远县城。
同年,程乡县令葛三阳与乡人李士淳(二何)编纂《程乡县志》。

顺治十三年(1656年)
正月,长乐大雪,厚数寸。
5月,清游击陈储率队入五指石,被谢上逵计杀,被杀者还有标将魏和兴、林约等40余人,清兵败,谢上逵等再次据平远。八月,清总兵刘百禄来攻,谢上逵逃离平远北上。

顺治十四年(1657年)
程乡等县正式发行清制钱币,铜钱每十文值一分。

顺治十六年(1659年)
冬,谢上逵由海上潜回,暗中联合程乡等地义兵反清。

顺治十七年(1660年)
2月6日,谢上逵、赖国康、罗一鉴、徐黄毛等率部围攻镇平县城,杀把总叶日高。10日,广闽道派兵加强镇平防务;同时,清朝汀、赣、惠、潮四路驻兵也派队支援平远,谢上逵等只好退守五指石。至7月,因寡不敌众,加上5艘粮船被清兵所截,谢上逵亦被诱杀于潮州。至此,平远反清斗争告一段落。

顺治年间
福建上杭人傅耀祖,工于制摺扇,因打死粮差逃至兴宁,隐居兴宁后街,以制扇为业,其后裔迁居永和榄子围,扇业便在永和一带兴盛起来。

顺治年间(1644~1661年)
李士淳创建先贤书院于程乡攀桂坊。


3#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7:0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0 17:08 编辑

康熙二年(1663年)
长乐知县孙荫光主修《长乐县志》8卷刊刻。


康熙三年(1664年)
福建省平和县大溪里蔡满有军功,将出任惠州协镇。为筹措盘缠,竟绑架绍安县富豪丘满观,索取赎金千元。事为大埔县木窖村民黄伊日、黄伊萃侦悉,乃集乡民20多人,于大埔咸水溪伏击蔡满,尽虏蔡满主仆8人。满妻投诉于饶平总兵吴六奇。知县禹昌允奉命围剿黄伊日等,黄等抗拒官兵不敌,引火自焚。后来,吴六奇改木窖村(今双溪木窖村)为沐教村。

康熙四年(1665年)
7月,长乐大风,倒屋拔木,刮倒城墙数十丈。

康熙七年(1668年)
大埔大水,水浸沿岸土堡,百侯鸣凤楼被冲毁,湖寮土围及民房崩塌无数。

康熙十年(1671年)
程乡县令王仕云修新城,周围城长985丈,高3.6丈,厚2丈。开辟新南门,名文澜门。

康熙十一年(1672年)
正月,大埔下冰雹,雹如小石。
3月,平远大风,飘瓦倒屋,同时下冰雹,雹大如鹅卵。
同年,镇平知县程梦简重修镇平学宫,建大成殿、大成门、泮池、泮桥(即状元桥)。

康熙十二年(1673年)
镇平知县程梦简、举人黄殿楫纂修《镇平县志》8卷。
程乡县令王仕云修《程乡县志》6卷刊刻(现佚)。

康熙十三年(1674年)
3月,镇平大饥,竹笋虽已长实,饥民亦采食之。
同年,潮州镇守史刘进忠叛清,其部一度分驻程乡城内外,居民避居乡下。不久刘部撤出。

康熙十四年(1675年)
南明郑经部入梅州,占据镇平县,至康熙十六年六月退去。

康熙十五年(1676年)
刘进忠部突袭程乡县城。库吏黄梦奎乘机放火焚库,县衙内外堂俱化为灰烬,城厢屋宇多被焚毁。
6月6日,程乡民众始蓄发留辫,归顺清朝。

康熙十六年(1677年)
程乡县饥荒,又值战祸,粮价大涨。代理程乡县事潘继贤煮粥发给灾民,民感其德,特立碑于南门之外,以记其功。

康熙十七年(1678年)
程乡县令王吉人修《程乡县志》,刊刻。

康熙十八年(1679年)
兴宁、长乐、平远饥荒。平远县虫害严重,松树叶都被毛虫食尽,树枯,水稻早晚两造无收。

康熙十九年(1680年)
兴宁知县王纶部,调整明代原设驿铺:北路设罗岗铺、十三都铺;东路设枫枯械铺、江坑铺、铁马铺、古楼铺、径心铺;西路设茅塘铺、中道亭铺。每铺拨兵20名,负责文书传递。

康熙二十年(1681年)
兴宁知县王纶部主修《兴宁县志》8卷,今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兴宁知县李清鋐以“玉壁长松”旌表耆寿老人五人:李学良105岁;罗有瑾103岁;张可奇103岁;陈成良101岁;石秉铖98岁。
平远知县张天培,主修《平远县志》,刊刻。后在康熙二十五年、雍正九年平远知县亦曾主修《平远县志》。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平远新定营制马战守兵615名,其中县城驻防马战步兵102名。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镇平知县蒋弥高建义学馆(课艺斋)于韩祠之侧。并于永镇楼内兴办“桂岭书院”,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长乐知县孙蕙主修《长乐县志》8卷。

康熙三十年(1691年)
程乡县白土堡人熊思联筑公塘共4口,可灌田60余亩。
刘广聪修《程乡县志》8卷。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
镇平知县周傥,将明朝知县胡会宾所建永镇楼改名为镇山楼,内建万寿宫。
程乡县令曹延懿,将老南门四角凌风楼改建为八角楼。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广东乡试,程乡陈鹗荐中解元,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官授翰林院庶吉士。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冬,大埔县恭州村演戏,黄昏时分,有2人被虎拖去。此后,高陂、党溪、大麻、三洲等地均先后发生虎患。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各乡死于虎患者,计80余人。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夏,程乡大饥荒,谷价涨至每石2.2两银,饿殍无数。



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7:0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0 18:20 编辑

康熙四十年(1701年)
6月,大埔洪患,县城茶阳居民被水漂去十分之六七,三河镇店铺被冲毁十分之九,百侯梅潭河南岸所有楼房被淹浸,为大埔开邑以来最大水灾。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夏秋间,长乐大旱,晚造禾苗多被晒死。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程乡丙村黄羌坪四皇山开凿石窟200余米采煤,是梅州有史可查的最早煤窑。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6月,丰顺洪患,沿江田园房舍多被淹没,沙岗朱姓10余人避居屋后柚树下,被淹死。
10~11月,兴宁县两次地震,其声如雷。

康熙五十年(1711年)
镇平县划出白渡归程乡,划出泗水归平远。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清政府颁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法令,实行地丁制度,把丁税摊入田赋中,统一征收地丁税。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程乡等县开始推行地丁银制度,即将丁税并入田亩,摊入地税中,实行地丁合一的税收办法。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夏,程乡大水灾,盐价1市斤涨至400余钱,秋又闹水患,沿江民房、农田淹没甚多。

康熙六十年(1721年)
镇平县令魏燕超上奏朝廷,准县人赴台湾耕作。


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7:00: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0 17:09 编辑

雍正元年(1723年)
7月,大埔大水,水淹至星门,损坏城垣,民居漂毁大半。水位比1701年高出6~7尺。


雍正三年(1725年)
夏、秋,程乡大水灾,每石谷价涨至银2两,每斤盐280钱。
八月中秋夜,大埔百侯、同仁等地突发大水,毁坏店铺民房无数。
嘉应州因民间多溺弃女婴之故,州城及松口、金盘、锦州、雁洋、荷田各堡,曾办有“育婴堂”,以收养遗弃女婴。
兴宁矮岗罗庆辉编印《罗氏通书》风行,以后逐年重编出版,销行之地区逐年扩大。

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7:00: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1 02:11 编辑

乾隆元年(1736年)
平远八尺乡角坑排下村人肖新发、肖雪廷创办大坝炼铁厂。


乾隆三年(1738年)
析海阳县的丰政都和揭阳县、大埔县、嘉应州部分地域置丰顺县,县治定在汤田(今丰良),隶属潮州府。
长乐大丰收,谷价下跌,每石仅值银4.1钱。

乾隆四年(1739年)
兴宁知县施念曾主修县志10卷刊刻,今存。

乾隆六年(1741年)
嘉应州各县春、夏遭旱灾,粮价大涨,知州李匡然开仓平粜。

乾隆七年(1742年)
嘉应州各县,春大旱,至夏不雨,早稻大面积失收。

乾隆九年(1744年)
五月初三日,大洪水冲入大埔县城至学前街石狮盘下,县城至三河一带被淹没店铺、民房19l间。8月17日,百侯、同仁一带大水,淹圮民房1413间。
同年,丰顺知县葛曙,创建学宫于北门外西侧。

乾隆十年(1745年)
大埔知县蔺纂修《大埔县志》12卷首1卷刊刻,今存刻本。
12月,丰顺修建城垣、城楼,加固东门工程,全部竣工。

乾隆十一年(1746年)
嘉应州知州王者辅,创建东山书院(今东山中学)于攀桂坊东山右麓;建含光楼于旧南门外;在城西南筑大榕角(现梅城树湖坪一带)水坝6座,上起渡江津,下至大榕角,以御洪水冲击州城。
同年,丰顺知县葛曙,创修《丰顺县志》8卷首1卷刊刻。

乾隆十五年(1750年)
知州王之正倡修《嘉应州志》12卷刊刻,兼记辖属各县。
知州王之正立“人文秀区”牌于署前街(今义化路)。并改建城内东北隅“双忠书院”为培风书院,祀九贤神主于楼上,定名为九贤祠(九贤即刘元城、文天祥、张曲江、狄武襄、蔡蒙吉、韩昌黎、程曼、周濂溪、王阳明)。程曼,疑为程旼之误--梅花山人注;张曲江,张九龄也;狄武襄,狄青也;周濂溪,周敦颐也;
同年,嘉应州各县大水,大埔县东南城墙崩决,沿河一带冲毁民房无数。长乐大水浸至县署前。丰顺丰溪水溢。淹死16人,塌民房116间。

乾隆十六年(1751年)
8月,程乡地震。

乾隆十七年(1752年)
全国会试、殿考,广东取进士11名,其中嘉应州本属(程乡)占5名,轰动广东全省。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4月,丰顺大雨雪,厚达寸余,是历史上罕见严寒。同年,程乡大旱。


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7:0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0 17:17 编辑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秋,大埔高陂老虎为患,伤30多人。请福建猎人设陷井射杀7头,虎患遂止。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兴宁知县王文徵,于文昌祠后建启蒙堂,招贫穷子弟入学。又于书院设膏火费,资助在学生童。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丰顺县设汤坑巡检司于金鼎寨。
平远坝头设立盐埠,仁居分设子埠。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大埔银溪一带老虎为患,吃掉2人。

乾隆三十年(1765年)
长乐知县丁履仁,在双华军营立封山禁碑“风围水口碑”。
镇平知县夏邕出示禁碑,严禁乡民在东山杨子宫一带上山乱砍林木,以保护水源。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嘉应州各县严重饥荒。知州缪廷机勉励州民赈灾。兴宁知县唐仕谦捐谷千石赈济,镇平县令赵康于城中施粥,各乡五天一次,计口发米赈济。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长乐县华城黄埔人李威光,殿试钦点武科状元。

乾隆四十年(1775年)
6月,嘉应州程乡县大水,淹没田庐人畜无数,为百年所罕见。长乐县大雨大风,洪水大发,从龙村至梓皋沿河房屋多数水浸、倒塌,间有山崩毁民田多处。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5月19日夜,长乐北风大雨,郭田圩店铺民房多数倒塌,死200余人。是年盐贵至每斤380文。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程乡石扇人罗芳伯被西加里曼丹(今属印尼)10万多人拥戴为“大唐总长”。他大力发展当地经济、文化,受到人们称赞和景仰。


8#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7:00: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0 17:20 编辑

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镇平水灾,艾坝堤决300余米,冲毁田园房屋不计其数,陂角、城郊、白马等地尽成泽国。嘉应州守赵康捐俸救济,并从陂角至桃溪坝鸠工筑石长堤。后人称“赵公堤”。
兴宁重修东、西、南三城门。东门外加筑御水长堤。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春,镇平县令周克达移建课艺斋于镇山之麓,改为桂岭书院。后人因此称镇山为桂岭。举人何清风、丘鸣岐,贡生古声扬等积极参与,次年五月,桂岭书院竣工。
同年,兴宁县人周健勇,登武进士,任永宁营守备、陕西渔波路都司。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镇平知县潘承焯重修《镇平县志》6卷。次年,知县吴作哲续修。第三年《镇平县志》木刻本付梓。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平远县府出示禁山牌。凡偷砍山林、竹子、桐子等,违者罚钱千文,捉者赏钱300文。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
广东乡试,程乡梁念祖中解元。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长乐棉洋洛阳围人曾琼诽考取武科进士,钦点、钦授蓝翎侍卫。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
三月初六日,大埔地震,一天三次,岩上村地裂,民房数间陷没。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广东乡试,宋湘(程乡白渡人)中解元。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秋,兴宁蝗灾,水稻歉收。
8月,大埔大水,百侯、同仁等处淹没民房尤多。

乾隆六十年(1795年)
嘉应州各县大饥荒。长乐、大埔大饥,民不聊生,采草根、剥树皮者遍山野,饿死者众。长乐知县周成绍、进士赖鹏种劝富助赈。县城、河子口、洋田、水寨、横陂等地,均设有施粥场。

乾隆期间
民间私铸铜钱甚多,当局改按铜铝各半配铸,致钱价日贱。嘉应州商贾将流通铜钱好次搭配,以千钱为一吊,八二搭配为八二钱,九一搭配为九一钱。


9#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7:0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0 17:23 编辑

嘉庆三年(1798年)
大埔春旱,至立夏后才下雨,米价涨至斗米1400钱。


嘉庆四年(1799年)
宋湘中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

嘉庆五年(1800年)
兴宁叶塘黄惊寨人黄北光,从江西学回编棕技艺,返家开业,艺传全村,始创兴宁编棕业。

嘉庆七年(1802年)
8月,博罗、永安等地天地会起义。11月,兴宁石马温石二,集结会众响应,兴宁知县庄自仪率兵围捕,温等数人被捕,解省遭杀。
同年,全国会试,程乡李仲昭获殿试二甲第一名传胪,是全国会试中式第四名。

嘉庆十年(1805年)
春,陨石坠于兴宁西厢。夏,雷击学宫戟门。冬,地震。

嘉庆十二年(1807年)
10月,嘉应州升格为嘉应府。嘉应府仍辖程乡、兴宁、长乐、平远、镇平五县。
同年,镇平高思乡、白马乡、丰田乡发现金、铝等矿,开采民众数千。惠潮道林天培严厉申禁。

嘉庆十六年(1811年)
兴宁知县仲振履主修《兴宁县志》12卷刊刻,今存。
兴宁重建北城门楼。知县仲振履重修韩苏书院,并改名墨池书院;重修罗探花祠,并以祠设探花书院;又改水口司公馆为养正书院,翌年又改名文峰书院。

嘉庆十七年(1812年)
嘉应府复旧名嘉应州,撤销程乡县。

嘉庆十九年(1814年)
嘉应州地丁税银共3127.2两。遇闰月加征银835.7两。
兴宁于县城东南建文峰塔。


嘉庆二十年(1815年)
兴宁地震,连震三次。
嘉应州属五县户口统计:共2.81户,人口不足20万。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嘉应州天地会员起义。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丰顺县设隍巡检司于隍村。
7、8月,镇平瘟疫流行。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7:0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6-10 18:30 编辑

道光元年至二年(1821~1822年)
历史学家、数学家吴兰珍(嘉应州本属松北乡人),竭尽十年精力著成《南汉纪》5卷。


道光五年(1825年)
秋,兴宁见彗星于正南天空,长四五尺。

道光六年(1826年)
嘉应州大水,为数十年所罕见,出现大饥荒,民众惶惶不可终日,知州金锡畅集绅耆捐赈始安。

道光十年(1830年)
6月,丰顺县令布告禁售鸦片,并公布有关章程39条。
闰7月,丰顺大水,马头山崩,溪水暴涨,淹死群众近百人。

道光十二年(1832年)
秋,长乐严霜,晚稻歉收,谷价每石从2.7两银涨至3800文。知县沈世璜开仓平粜。安流贡生李瀚减半价粜谷2000余石,并施粥2个月。

道光十三年(1833年)
5月27日,大埔大洪水,水浸入城,8昼夜未退。百侯淹塌大土楼3座、店铺100多间、房屋无数,溺死200多人;同仁大水淹塌房屋1000多间,死亡100多人,河岸村落、房屋、人畜多为洪水席卷。

道光十五年(1835年)
镇平三圳圩人吴细妹,往来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蕉岭三圳之间,代华侨带信和钱物,沟通家乡与华侨之间的信息,是该县最早的侨批员即“水客”。

道光十七年(1837年)
大埔高陂人张扬泉开始从暹罗(今泰国)“走水”(水客),是该县第一个侨批员。

道光十九年(1839年)
11月15日,在镇平县大地桥头竖立严禁民众采煤的碑文,文日:“乾隆十三、三十六、四十、四十二年以前,宪陈、曹吴史各任迭经呈请封禁”。据此说明,清乾隆时期镇平大地已有民众采煤。
同年,广东乡试,李载熙(嘉应本属人)中解元,道光三十年(1850)中进士,官授翰林院编修。

道光二十年(1840年)
嘉应州李坑堡(现梅西镇)人凌华盛,倡建镰子角树拦土陂,灌田千余亩(1958年改为浆砌石陂)。
6~7月,兴宁、大埔、长乐、丰顺等县均洪水为灾,房屋、店铺倒塌,田园被毁,损失严重。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长乐知县侯坤元主修、举人温训编纂《长乐县志》10卷,首1卷刊刻。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丰顺人中国近代革新家、藏书家丁日昌等在汤坑倡建蓝田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5:39 , Processed in 0.231784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