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曹杜荣 于 2016-5-30 20:49 编辑
罗滨诗词的儒家文化精神 ◇曹杜荣 罗滨先生没说过自己是儒家,但他早年所学饱含儒家因素,加上诗人追求真善美,诗作中随处显示出儒家文化精神。他经历了革命战争与和平建设,任凭风云变幻,少年时接受的儒家基因未曾移易,诗中闪耀着心灵情感的光华。儒家文化精神主要有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罗滨诗词中显示的儒家文化精神,主要有三点: 一是爱国情怀 儒家文化陶冶了无数民族英雄与爱国志士。屈原、杜甫、辛弃疾、文天祥、林则徐乃至我们梅州的黄遵宪、丘逢甲等等,留下一系列爱国诗篇。罗滨先生继承了这一传统,以诗词抒情言志。如:《喜看海上大阅兵》的“利剑三支惊敌胆,海疆万里筑雷池”《铁板铜琶又一篇》的“三年游击千秋业,四海升平万代民”《温故知新》的“解放大军齐号令,万船齐发万杆旗”等等。 儒家圣贤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论个人处境之顺逆,皆以社稷苍生为念,先忧后乐。罗滨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正是儒家文化中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是积极乐观 《论语》开篇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种儒家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普遍意识或民族性格。在中国人看来,逆境的极点是顺境开始,黑夜的尽头有曙光出现。罗滨诗词继承了这一传统,以积极入世的精神面对人生。他的诗作没有颓丧、悲观、失望与放弃,充满了乐观与信心。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进取的精神,必胜的信念,希望的田野,以及对这些精神的满腔热情的讴歌。如:《黄河壶口瀑布》的“与时俱进浑无际,一往无前势不休”《游八乡山水库》的“天道酬勤人有志,地缘献宝谷盈仓”《赞浩浩梅江》的“一河两岸人居好,四海三江事业成”等等。 与古圣先贤的艰难困厄相比,罗滨先生的人生之路可谓幸运,但他能深切领悟传统文化的优美高雅与旷达乐观,在诗词中尽情展现,进而施展抱负,弘扬诗教,这正是极可称道之处。 三是力行诗教 “诗教”这一概念,是由孔子提出的,他编的《诗经》,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孔子强调“不学诗,无以言”,目标在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准。罗滨先生认真推行诗词教育,创办百人诗会,扶持青少年学诗,将儒家文化精神中的爱国情怀落实于行动之中,在诗词作品中留下了大量推行诗教的佳句,如:《喜读高吟诗报》的“讲台三尺春风劲,老凤雏凰共和鸣”《百人诗会颂程乡》的“芷湾红杏催新韵,公度豪情壮国音”《诗词之市捷音来》的“今日嘉州歌伴舞,明朝北上夺头魁”等等。 罗滨先生将儒家的道德情操与思想理念融化于作品之中,力行诗教,并致力于人品与诗情的统一、道德与审美的融合、善与美的浑成。儒学复兴的目标在于影响世界,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世界儒学大会肯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治理社会的“黄金规则”。这八个字已被制成牌匾,悬挂在联合国大厅内,成为处理国家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往来的至高准则。如何继承儒学精华创造新时代的民族文化?罗滨先生在这方面作了富有成果的探索,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