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71|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设想与同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26 12:1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0-26 12:14 编辑

      这一则主要是论述有性灵的作家与无生命无知觉的山水之间,感情的交流与融合,也就是情与景的关系,作家写景的问题。无论徐靬的“思如水流”,杜甫的“忧若山来”,赵嘏的“愁抵山重叠”,李群玉的“愁量海深浅”,还只是以水流喻思念之久远,以高山重叠喻忧愁之深重,以海之深浅量愁之多少,把不易捉摸的、抽象的思念和忧愁之情,加以夸张和形象,用喻中之景,烘托出一种永无穷尽、沉重深远的艺术境界,这是一种“以山水来就我之性情,非于山水中见其性情”的写法,所以“仅言我心如山水境”。

      刘向《别录》说的“地痒”、“地痛”,孟郊的“踏地恐土痛”等,是作家“设身处地”之词:人民居于地上,如蚤虱养于身上,凿山穿石犹如刺裂己身,所以会有地之痛痒的设想,并不是真的认为“土皮石骨,能知有感”,以己身喻物,虽体异而性通。因为物与我既然相互依存,没有泯灭,那么,“物仍在我身外”,便可面对观赏;物与我之情已契合,那么,物就如同我的情怀,可以互相融合。但物与我终究异体,虽能与我心合,终究不是一回事,正如孔子所说:聪明人乐水,爱活动;仁人乐山,爱沉静。这说明人的性情与自然山水的关联与相通,即于物中能看到自我,或知道“山水境亦自有其心”,有待于我的心为之映发,游山玩水的意义在这里,作家触景生情,情景相发的道理也在这里。

      程本说:“观流水者,与水俱流”,不是说眼睛跟着运动,而是说心在流逝,所以能把“死物看作活,静物看成动”,如朱记室“山开云吐气,风愤浪生花”,是写无生命之物犹如常人,忽然有了生命,山可开合,云能吐气,风竟发怒,浪会生花,使无情者有情,不动者自动,以与有性灵的心互相感发。再如,谢朓《和宋记室省中诗》:“落日飞鸟远,忧来不可极。”太阳已经下山了,可是飞鸟不知道疲倦,飞得更远了,诗人触景生情,一种寂寞忧郁之感到了无法言状的程度。杜甫《江亭》:“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这是诗人目见的江亭之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看云无心出山,鸟倦飞知还,联想到自己的无心出山,终于倦飞知还了,杜甫更是淡然物外,水流不竞,而心也不竞,云不流动,意亦俱迟。谢杜四句皆情景相发,情虽在心,触景而发。对于画家来说,只有“落日飞鸟远”可以入画,而另外几句,只能靠文字表达。文字虽说“水流心不竞”,“忧来不可极”,讲的是“不竞”“不极”,但“心“和“忧”的表达都是充实的。这正如“无极而太极”,从“无极”产生“太极”,“太极”是天地未分以前的一团元气,这个元气是从更早的“无极”来。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奏乐时突然停止是“无声”,“无声”从“有声”来,更可体味,所以“胜有声”,即从“不竞”“不极”中体会列“心”和“忧”感受深切的意思。
   

谈艺录读本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发表于 2014-10-26 19:38: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微尘 于 2014-10-29 08:22 编辑

兰芬心馥!太美!兰姐要我献拙,搜肠刮肚觅出一绝,请斧正并笑吾空空也!清明乡野觅山花,忽遇乌云把日遮。东雨西晴情意现,家山留我赏虹霞。哈哈!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6 20:0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0-26 20:46 编辑
微尘 发表于 2014-10-26 19:38
兰芬心馥!太美!


呵呵,刘社长总是哪么客气,不如来点读后感想更受用
我先来个抛砖引玉,山水之中见其性情,则不若山水来就我性情,后者更显灵动、境界更高;如满园香茶行的诗句‘唤我家山灵秀气,如龙走笔贯长虹’之句,有意无意中便做到了山水来就我性情之境。。。
4#
发表于 2014-10-26 21:08:01 | 只看该作者
又一篇值得收藏学习的好材料!
谢谢山人!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6 23:09:22 | 只看该作者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10-26 21:08
又一篇值得收藏学习的好材料!
谢谢山人!

感谢先生垂注
全篇之中,透着一种‘观水流者,与水俱流’,观山者则‘恍若山来’,观云者则‘云在意俱迟’之‘山水来就我性情’之化境,先生以为如何
6#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6 23:38:00 | 只看该作者

读后感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0-27 06:20 编辑

       全篇之中,透着一种‘观水流者,与水俱流’,观山者则‘恍若山来’,观云者则‘云在意俱迟’之‘山水来就我性情’之化境,话到此处,我倒想起了紫燕双飞在‘咏南台山诗辑’中问过的一句话‘我看青山山看我,如如境界悟成闲。怎么可以这样看的?’,也许在紫燕的心中,人看山是正常的,而山看人则是违反逻辑的,山如何看人呢,这里就涉及到了诗歌中的联想问题,在诗歌中,世上之万事万物皆可以被赋予其人格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不用怀疑,李白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之句,岂非人看山山亦看人乎;稼轩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之句,又岂非人看山山亦看人乎,其联想就更加丰富了,诗人的诗语中流露出的是,我看见的青山是多么地妩媚动人啊,我心头暗暗地想,青山看到我也是这样的感受吧,我和山之间,不论是内在还是外在,几乎是一样的撒;张养浩亦有‘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这就不仅仅是人看山山亦看我了,人与山,还相爱啦,而且是,爱你没商量,爱我没选择

       可见,从诗到词再到曲,山都是可以被赋予其人格意义的,推而广之,其余亦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主观上把自己置身、融入、溶解、熔化于其中,所描之物象,来就我之性情,这就是设想与同感的精髓所在;

      开卷有益,触悟诗心,自话自说,看官莫怪撒
7#
发表于 2014-10-27 08:00:01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22:44:56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10-27 23:42:12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7 23:45:29 | 只看该作者

咋就不留片言只语呢,不知道哥寂寞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6:54 , Processed in 0.24038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