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联创作【教材】成联讲义【二】(整理:白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3 19:2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满园香茶行 于 2015-10-13 19:36 编辑

5、创新
  
  一切文艺作品贵创新。对联合乎格律规范,那是习作阶段的要求。进入创作阶段,从立意到语言,都要有所创新,而不是随大流,人云亦云,陈陈相因。
  
  创新,对事物要有深入的观察、体验、研究,有个人的独特发现。如写山水联,见风来水面,漾起层层波纹,山头有白雪堆积,跟平时不大一样,于是撰联:
  
  水面风来,波纹叠起;  
  山头雪积,面目全殊。
  
  虽然合律,但是平庸,缺乏意味。这是许多人都能写出写出,事实上已屡见不鲜,不算什么创作。真正的创作,则是: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将水、山赋以人性。风吹起的波纹,正如绿水面孔披风吹起的皱纹;平静的不盈不亏的绿水啊,你本来是无忧无虑的,为何此时皱眉,满脸皱纹呢?年年月月青翠欲滴的山峰啊,你本来也是无忧无虑,永远年轻,永不衰老的,为什么现在变成白头老翁了呢?是风,是雪,告诉你们什么不幸消息吗?或是他俩施展了什么魔法,使你皱面、白头吗?作者有如此深入的观察、体验,采用了拟人手法,炼意又炼句,所以写成这副佳联。
  
  创新,要避免程式化。一般文艺作品的构思,很容易受传统思维所限制,很难摆脱某种模式的束缚。尤其是对联,根据出句作对时,往往会被限定在有限的空间之中,创意思维不得自由伸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多角度、全方位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和研究,找出个人的独特发现,选用合适的语言,从而创造新鲜的意象,创立全新的意境。
  
  创新,要求立意构思新,思想感情新,语言新,手法新。对联虽是传统文学样式,现代创作对联,却应当有现代气息、时代精神。文言词语,有生命力的应当继续使用,已经过时的陈旧词语,如“更漏”、“鸿案”等,一般应予摒弃。即使是现代词语,已经用滥了的、唤不起读者美感的,也宜慎用,或者活用。
  
  创新的对联,试举四例:
  
  1.萧髯公泰山绝顶联:
  
  一日无心出;  
  群山不敢高。
  
  写山之高,“星辰近”、“白云低”、“众山小”,这类词语常见,几乎成为一种模式。前人这样写,是创;后人这样写,就是仿。此联别出心裁。因泰山顶上观日出绝佳,由此想到红日在东海平面下,知道到泰山这么高,也就自惭,含羞,懒洋洋地,好像不想出来,不想升空了。下联由杜甫《望岳》诗中化出,根据虽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是起了变化。不再说齐鲁众山小,而是说齐鲁众山见泰山之高,心服口服,再骄傲自大的,也不敢与泰山相比,不敢自夸其高。此联运用了拟人法,虽然此法不新,但用来写泰山,将“日”和“群山”比拟为人,却是新颖,语言新鲜有味。
  
  2.左宗棠题兰州拂云楼联:
  
  积石导流归大海;  
  崆峒倚剑上重霄。
  
  拂云楼,遗址在兰州黄河北岸,明景泰年间所建,楼高三层,可远眺群山,清代是西北官商士绅往来会聚之地。积石山在甘肃青海交界处,距兰州好几十公里。平凉崆峒山距兰州更远,在地面用高倍望远镜都无法看到。可是作者登楼,驰骋想象,似乎见到大禹在西边积石山凿山导河,黄河滚滚滔滔,曲折东流,流过兰州,流归大海。又仿佛见到东方的崆峒山,如长剑倚天,直刺高空。此联立意新,“大海”、“重霄”,一阔大,一高峻,“归”、“上”有力。平凉是左宗棠驻节之地。此联借景抒怀,表现了他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和豪迈气概。
  
  3.陈自如撰的新春联:
  
  旭日行天,喜盖通红大印;  
  神州铺纸,欣签致富合同。
  
  新旧春联很多,适用农村的就有“勤劳门户;福寿人家”,“春丽百花艳;岁新五谷丰”等。此联不落窠臼,从改革开放时期国家农业新政策出发,反映给农村带来的可喜变化,农民情绪昂扬,生产热情高涨,积极承包,奋力奔小康。全新的构思,全新的语言。作者把神州大地比作合同书的纸,把旭日比作签订合同所盖的鲜红大印,这是创造性的联想,比喻新颖。全联新风扑面,喜气充盈。
  
  4.王庆新应香港回归征联:
  
  情系回归线;  
  心催倒计时。
  
  香港回归,洗刷百年奇耻,是中国人民多年艰苦奋斗,国家振兴强盛的结果,是二十世纪全球炎黄子孙密切关注的大喜事。越是临近回归,人们越是盼望。在不少对联中,“还我河山”、“共望团圆”、“喜收明珠”、“玉壶春酒”一类词语常见。此联与众不同,巧借天安门广场香港回归倒计时钟和香港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位置,由此展开联想,结合群众场面,构成对联。使用新词“回归线”、“倒计时”,对得非常工稳;“情系”、“心催”,贴切自然,“系”、“催”堪称“联眼”。此联言约意丰,生动有力地表达了亿万人民盼望香港回归的热烈场面和殷切心情。
  
  由此可见,创,需要作者创造性的思维,善于从现实生发想象。立意构思,比拟、夸张等,都要从模式程式中解脱出来,自出心裁。所写有时看似无理,实为情至。
  
  
四、润色
  
  古来流传许多关于修改诗文的佳话。贾岛的“推敲”,不用说了。齐己的早梅诗,原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说:“‘数枝’不算早,不如改为‘一枝’。”齐己佩服,拜郑谷为“一字师”。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原稿开始是“又到江南岸”,圈去“到”,注说“不好”,改为“过”,又圈去,改为“入”、“满”,这样改了十来个字,才定为“绿”。“绿”字确实好,形容词作动词用,“吹绿了江南岸”,句法新,有形象,言少意多,有韵味。
  写作对联,要勇于修改,勤于修改,乐于修改。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追求至善至美。写作对联,有这种精神,才可以出精品。
  
  有的已成对联,甚至是名联,并不是无瑕可议,并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如酒店联:
  
  铁汉三杯软脚;  
  金刚一盏摇头。
  
  “摇头”一般表示否定,酒不好才摇头。要说酒好,金刚罗汉喝一盏即醉,那就应另换一种说法。
  
  又如成都望江楼联: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仁凉月,予怀浩渺。送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典雅,工致。一“看”一“思”,上下联相配合。“四壁云山、青来剑外”、“一篙春水,绿到江南”,尤富诗情画意,罕见的佳句。问题是本联写月夜登楼远眺的感受,无论将寒星拂拭得怎么明亮,加上清亮的月光,看四野云山,也只是黑糊糊的轮廓,看不到“青”色,上联写得不大合事理。下联说“绿”,多少有点勉强。但由于是写心情,写怀想,还可以说得过去。
  
  因此,我们写作对联,写成之后,最好全面检查,仔细推敲,多加修改。
  
  对于习作者来说,需要按照对联规范要求,从内容到语言,从结构到平仄,加以审视,发现疵病,尽可能予以改正。习作对联,容易出现生硬拼凑,话不顺畅,平仄失调。改,首先要切合主题要求,把话改通顺,力求全面合乎对仗格律;其次是进一步把话写好,力求对联富有情致韵味。
  
  试看一副有疵病的婚联: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莺。
  
  凤凰,雄为凤,雌为凰。“栖双凤”,与结婚无关。“菡萏”(荷花)对“梧桐”,连绵字对,平仄合律,是好的。“并莺”,生造词;而且莺常在树,立在荷上少见。此联有明显的拼凑痕迹,为对仗而对仗。如何改?改“双凤”为“凤凰”当然不可,上联平声落脚大误;改为“凰凤”,又没有如此倒用的成例。全联有这样修改的:
  
  梧桐枝上栖鸾凤;  
  菡萏花前戏鸳鸯。
  
  用“鸾凤”好,包含了雌雄。“戏鸳鸯”也改得好,合乎荷池情景,又切婚姻。只是“鸳”平声,不合。此联内容显得单薄。再如何改,就很难了,需要有较大的改动了。可以考虑改为:
  
  云隐梧桐宿鸾凤;  
  霞飞菡萏戏鸳鸯。
  
  上联用“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变格句式,下联用“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样改,增添了意思,有色彩,多一点喜气。
  
  古人写对联,非常注意同义词的选用,这一点很值得学习:
  
  架长虹于两岸,  
  带二江之双流。
  
  这副题于四川都江堰玉垒关的对联,内容是描写关前岷江上的竹索桥。竹索桥以下,岷江被都江堰工程分为内外两江。这里“岸”、“江”、“流”都是二,又不能都说“二”,于是借助同义词的“两”和“双”来表示。这样就避免了雷同。此联这样用词是特殊情况的产物,不能简单地以“合掌”视之。
  
  里外湖瑞启金牛,池注渊泉,卅里澄波无限好;  古今月光含玉兔,天开图画。一轮霁魄此间多。
  
  金牛,乃杭州西湖别名。这副题于西湖平湖秋月的对联,上联若直接用“西湖”就会与下联的“玉兔”失对。而用“金牛”,则“金”对“玉”,“牛”对“兔”,物类相同,非常工整。
  
  一避雷同,二求工对,选用同义词的目的不外乎此。尽管属于同样的目的,所表现的方面在具体的对联中又常不一致。就拿求工对来说,上面一副在使物类相同,下面两副则非是: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这副对联题于江西南昌滕王阁。江上才人,即王勃。阁中帝子,即元婴。“元婴”和“王勃”都只有两个字,同上联四个字的“落霞孤鹜”与“秋水长天”对不上。这里改说“江上才人”和“阁中帝子”,是为使字数相等,亦表明了人物的属性。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人,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这副对联题于武昌黄鹤楼。青莲,李白号。此处不直言“李白”,又是为取“青莲”之“青”与“黄鹤”之“黄”在颜色上相对。
  
  对联拟出之后,应当仔细琢磨,反复修改,以求提高质量。古人对这一点很注意。清人赵翼《檐曝杂记》云:“金鳌玉蝀桥(原在北京旧清宫西苑太液池上)新修成,桥柱须刻联语。”金在枢直拟句云:
  
  玉宇琼楼天尺五,
  方壶圆峤水中央。
  
  金自以为颇切光景。汪文端改“尺五”为“上下”,联语便作:
  
  玉宇琼楼天上下,
  方壶圆峤水中央。
  
  玉宇琼楼,本是指天上的建筑,此谓皇宫。方壶圆峤,乃海上仙山,此谓太液池中岛屿。金在枢以“天尺五”极言皇宫之高峻巍峨,本已不错了,但总给人以离天还有一点距离的印象。而汪文端改作“天上下”,则皇宫已高入天中无疑。加之“上下”也比“尺五”更能同“中央”相对,这就越改越切合了。
  
  石达开曾为一理发铺题过一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这副对联也是冯云山所题而石达开修改的。冯云山的题联是: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据说,石达开看了以后说道:“对子好是好,但两句都头重脚轻,既吓不退胆小鬼(指怕死的官僚地主)也引不起豪杰之士注意。”这一改,革命者准备向反动腐朽的清王朝宣战的豪迈气概,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白启寰先生在《旧联修改例话》一文中,所谈贵州黄果树观瀑亭联的修改,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该文说: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座落高原,落差高达六十余米,瀑布宽十余米,水势汹涌,从上游的白水河直泻而下,倾入瀑底犀牛潭内。白练高悬,浪花翻滚,“瀑声震天,千里相闻”,景色极为壮观。瀑旁原有一座观瀑亭,亭柱上曾刻楹联一副:“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岩似火,何须薪助焰亦高。”上联写大瀑布,比喻恰切,形容入妙,见者皆能体会其中佳趣。但是下联,陌生的游人却莫名其妙。原来它是描绘白水河上远离瀑布16公里的又一著名古迹“红岩碑”的。那里有古人在山巅红色岩石的峭壁上写下的红褐色大小不等的字迹,现尚存19个,雄浑苍古,形如篆籀,难以辨识,也算得天下一奇。原联用描绘此处特色的词句为对,虽然工巧悉称,但写在观瀑亭里,似有“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感觉,因而留下不够专切的弊病。
  
  该文说:观瀑亭及这副对联,在“史无前例”中均被毁弃。近年重修时,设计者将下联改为:“虹霞似锦,何须机织天生成。”这样一改,全联都在描绘眼前瀑布的奇景壮观,而且以“虹”(谐“红”)对白,谓之借对,在艺术上也增加了一巧。但是若细加推敲,下联后半句的“天”字,尚欠工稳自然,上联语气也不相合,有“天生成”的“三平尾”,格律上亦属声病。
  
  该文认为,如果作这样的修改,就更好一些:“虹霞似绣,何须机织锦生成。”这样上下联语气一贯,“‘棉’和‘花’,‘绣’和‘锦’,均为互文相对,形式、内容都更为工稳确切”。该文的分析是有道理的,但对下联的修改,却犹有可商榷之处。因为这样改,“天”与“花”的问题是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棉”和“花”、“绣”和“锦”固然都成了“互文相对”,但互文部分当可顺读。“棉”和“花”顺读作“棉花”,很自然;“绣”和“锦”顺读为“绣锦”,却很别扭。因平时不说“绣锦”而只说“锦绣”,如“锦绣山河”、“锦绣前程”。而且“绣”、“锈”同音,未见字面只听读音的话,易将“绣”误认为“锈”,故说什么像锦绣一样,在“锦”与“绣”只用一个字时,一般都用“锦”不用“绣”,如“前程似锦”,就不说“前程似绣”。这里说“虹霞似绣”,因“锈”亦红色,更容易引起误解。再说,不管是“绣”还是“锦”,都是机织的,说“何须机织”,又说“锦生成”,也不无矛盾。因此,看来还是保留“虹霞似锦,何须机织天生成”好一些,尽管有“三平尾”毛病。若一定要改,怎么改法更好,那就还须作进一步的研究。
  
  前面的修改,都没有改变原联实质性的内容。清代程含章和阮元对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的修改,情形就不一样了。
  
  程含章改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金马,西峙碧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高人韵士,定当击节讴歌。况栏外树色江声,随地皆诗情画意。更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登斯楼也,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刻心头。把酒临风,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争欲同符天地。至今日离宫别馆,悉化为草木长林。并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夕照。游于浦者,止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一行秋雁,两岸芦花。
  
  从“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之类的文字看,改动部分给十分专制的清王朝点缀了“自由空气”,这是原联所不曾有的。
  
  阮元,字芸台,是清代一个大学者,对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很大。道光初出任云贵总督。认为孙髯翁联于大清王朝有碍,修改更伤筋骨。下面是经过他修改过的对联(修改处用横线标出):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远向,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依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洲,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萍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迹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翁原作的最后两句,阮元本已改作“两行鸿雁,一片沧桑”,后来可能思考再三,到底不如原句,于是又复了原。
  
  阮元的改动,当然不及原联。《中华活页文选》第159期《楹联丛话八则》上,叶笑雪有一段评注说:“孙髯翁原作上下联,虚实对称,而阮元却把上联坐实,用‘金马’对‘楼船’,‘碧鸡’对‘铁柱’,‘盘龙’(即南盘江)对‘玉斧’,‘宝象’对‘革囊’,(按宝象河源出嵩明州西南四十里乌纳山小龙潭,西南流二百三十里入滇池)虽说山川历历分明,但弄得像堆满东西的仓库,无有回旋余地,而尽失空灵。下联‘衬将起苍崖翠壁’句,虽可兴起崇高美,但究竟与此联以空阔为特点的基调不能相一致。其所以未改好的原因,或即在此。”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亦批评阮元所改之联是“死对,点金成铁”。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孙髯翁)上联之‘神骏’指金马,‘灵仪’指碧鸡,‘蜿蜒’指蛇山,‘缟素’指鹤山,皆滇中实境。然用替字,反嫌妆点。且以缟素为鹤,亦似为未。” 梁章钜这样说,当然是想替阮元辩护。梁与阮关系至密,他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但阮元把“神骏”改“金马”之类,还只是就事论事,无关宏旨。真正能看出阮元用心的,还在另外一些地方,孙髯翁的“披襟岸帻”,在阮看来,颇有些放荡不羁,不合正人君子风度,于是改了“凭栏远向”,含含糊糊;与之相应的“何妨选胜登临”,改为“惜抛流水光阴”,也加进了士大夫及时行乐之意。孙髯翁在历数汉唐宋元的英雄业绩之后,说“伟烈丰功”,“都付与苍烟落照”,阮元明白,这是“以正统之汉唐宋元伟烈丰功总归一空”,进而否定大清王朝。于是,他轻轻把“伟烈丰功”四字勾去,换成了“爨长蒙酋”。爨和蒙,本为隋唐时代统治云南的乌、白蛮姓氏,这里泛指云南。长和酋,均谓首领。阮元这“爨长蒙酋”四字,据说是指明末引清兵入关、清康熙年间镇守云南复又反叛、后称帝于湖南衡州(今衡阳)而终于被清所灭的吴三桂等人。与之相应的“断碣残碑”改成“藓迹苔碑”,意谓事过还不太久。而“苍”改为“荒”,无形变作有形,也同这一点相关。阮元在这里玩了个偷梁换柱的把戏,结果,整个长联的主题就完全变了。原联是对整个封建王朝的否定,窜改联却成了对大清王朝的一首颂歌。
  
  阮元以为这么一改,就可以达到他所谓“扶正消逆”的目的,谁知窜改联刚一挂出,“彼都(昆明)人士”立刻大哗,对“爨长蒙酋”一语尤其“啧有烦言”。这倒并非对吴三桂有什么好感,而是认为孙髯翁的原联说出了人们的心里话,不容窜改;把吴三桂之流强加到云南人头上,也是对云南人的侮辱;至于明末清初云南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那就更不容许诬蔑了。为保卫孙髯翁的原联,有人甚至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来讽刺阮元:“软烟袋(谐阮芸台)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由于众怒难犯,阮元不得不将自己的窜改联“旋即撤去”。
  
  对别人的对联进行修改,应当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原联确实有过不去的地方(如用词不当,不合平仄之类)才修改。二是改了确实可以提高原联的质量(如用词更确切,构思更完美等)才改。如果原作过得去,修改后又不能为其增加什么色彩的,最好不要随便改。对语言文学修养高的人的对联进行修改,更不能轻率。因为怎样立意,怎样遣词,乃至怎样运用对仗,一般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疏漏不能说没有,但一定要看准。王力先生在其《汉语诗律学》中说过:“有些对仗,看起来颇像宽对,其实是工对。因为先在出句里用并行语作为颇工的对偶,然后在对句里也用并行语作为颇工的对偶。”所谓“并行语”,即联中自对。本书“对仗”一节讲自对时说过,有人认为昆明大观楼长联中“空阔”对“英雄”不工,其实是没有看到“空”与“阔”正是“并行语”即自对,“英”与“雄”亦然。若从词性上着眼,说“英雄”是名词,“空阔”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也讲得过去。内容也可以改,但最好征得作者的同意,而且要看准问题,如果问题没有看准,就把意见强加给作者,必然会造成流弊,甚至贻笑大方。
  
  
  参考资料:
  《联律通则》中国楹联学会
  《实用楹联写作技巧》
  《巧学对联》
  《人间词话》王国维
  《汉语律诗学》王力
  《中国楹联》陆震宇
  《对联通》余德泉
  《楹联学概论》裴国昌
  《楹联大全》李岫春
  《学习写对联》白化文
  《中国对联大典》谷向阳
  《青少年学对联》熊尚鸿
  《中国对联艺术》苍舒
第二节 成联的写作要求
  一要有针对性:
  比方说,眼前是一座楼阁,你就得从楼阁方面去考虑,并对它的历史情况、地理环境及其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一番了解。孙髯翁所题昆明大观楼长联,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你若题殿宇,就要弄清里面供奉的是英雄还是神道,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一看就知道是写弥勒佛的,原因就在它抓住了弥勒佛总是大肚子、面带笑容这两个特点。你写的若是店铺,就要把握那个店铺属于何种行业。“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这副对联是表现理发铺的,也在于把握了理发的个性。写喜联、寿联和挽联之类也是如此。像李大钊挽孙中山、解组挽谭延闿(见“重言”一节)的对联,就充分显示了他们对所挽对象的深刻认识,这些对联的功效。就不是泛泛而谈者所能收到的。
  二要立意新颖:
  也就是说,要不落俗套。人家讲过千百遍的东西,用得旧了的话语,你再去重复,毫无自己的创见,就叫落俗套。要避免落俗套,就要在确定了所写的对象并对它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之后,再研究一下,别人对此是否讲过话,讲了些什么,是从哪个方面讲的,再从人家没有讲的地方、用人家没有用过的话去写。福州涌泉寺弥勒佛座“日日携空布袋”一联(见前“对仗”一节),《古今滑稽联话》就有这样的评论:“游戏三昧,所谓禅悦文字也。要之作此等联,亦只好如此。夫论道德,既不免于迂;论果报,又不免于诬,且二者皆非佛氏之极则也。舍此必谈空说有矣。而谈空说有,又嫌于陈陈相因,千篇一律也。故欲求新奇,不得不尔。”这段评论,导出了福州涌泉寺这副对联何以要这样写的缘由,而这样写,确实也收到了立意新颖的效果。同是题湖南桃花源秦人古洞,“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与“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立意完全不同。对“世外桃源”的有无,前一副表示肯定,而后一副表示否定。同是讲桃花源乃古人附会之地,“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古今游人忙煞;欲寻彭泽宰,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一副,与上面“说甚神仙”一副,角度又有差别。这是就一个地方而言的。同是讲关云长的英雄业绩,“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一副,讲他在徐州和荆州的两件事;“秉烛岂避嫌,斯夜一心在汉室;华容非报德,此时两眼已无曹”,又讲他从徐州赴许昌途中和赤壁之战中的两件事。同是对关羽的评价,“史册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是终古彝伦师表;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一副,说中国几千年人物,除孔子(文宣)和岳飞(武穆)而外就只有关羽了;而“匹马斩颜良,偏师擒于禁,威武镇三军,爵号亭侯公不忝;徐州降孟德,南郡丧孙权,头颅行万里,封称大帝耻难消”一副,则讲他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也犯过非常严重的错误。这又是就一个人物来说的。不论是说的一个地方,还是讲的一个人物,由于角度不同,这些对联都使人感到新颖。诚然,已有较多高手题写过的地方或者人物,因主要角度已经被占,要做到别具一格,确实不容易。但时代、人情的不同,常常使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只要用心观察,刻意寻求,新颖也是可以做到的。赵曾望在《江南赵氏楹联丛话》中所举的一个自己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他说:“陈柱北拔萃(凤藻)客金陵,眷一妓,号明仙,赠联云:‘明月好同三径夜,仙人常傍五云居。’集句隐恰。尝邀余至其室,谭次索赠。妓出珊瑚笺请书,余即书‘明月好同三径夜’一句,陈讶曰:‘奈何复书旧联?’余曰:‘君常傍者,余乍识面,何敢唐突。’立书下句曰:‘仙台初见五城楼。’陈大笑,为诵汉文帝久不见贾生语者再。”赵曾望与陈柱北,同以一人为题,同要将“明仙”二字嵌于联首,而陈已有联在先,且不俗。赵再作,自然就为难一些。但赵在完全保留陈联上句的情况下,仅于下句异动五字,便新意盎然,这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从赵氏题联我们还可以看出,要立意新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么重要!想象力强不强,写出的对联有时高下十分明显。《坚瓠集》载:“明太祖幸马苑,永乐(成祖朱棣)、建文(惠帝朱允炆)同侍太祖。(太祖)出句云:‘风吹马尾千条线。’建文对:‘雨洒羊毛一片毡。’太祖不悦。永乐对:‘日照龙鳞万点金。’”从对仗来说,建文、永乐的对语都很工整。但两相比较,形象上的美丑,却大为悬殊。这就是二人想象力不同的结果。有鉴于此,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三要反映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指的是一个时代的思想面貌。不同时代,其思想面貌各不相同。封建社会中的儒、释、道,反帝反封建时期的民主思想,建国以来的社会主义精神和道德风尚,对生活在这些时代的作者都不能不发生影响,而在他们所写的对联中,也不能不反映出来。“上天言好事,下地降祯祥”,是写求灶神爷保佑的,包含着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小楼容我静,大地任人忙”,是写隐者的,显示了对尘世生活的漠然态度,宣传的是清静无为的老庄哲学,“三鸟害人鸦鸮鸨,一群卖国鹿獐螬”,骂五四运动时期三个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曹汝霖的,充满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义愤;“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是写而今的革命教师的,表达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这些对联,都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古人说:“联语虽文字小品,而如短言片语中,或取诸身,或取诸物。庄谐杂列,劝惩寓焉。”我们今天作对联,一定要自觉地、充分地反映我们时代革命的、进步的、高尚的东西,即使是娱乐性的,也要健康积极,坚决反对庸俗与低级趣味。
  四要情词贴切:
  贴切,就是恰到好处。马子华先生在《对联漫谈》一文中说:歌颂英雄的要“沉雄”,品评人事的要“端庄”,室内悬挂的要“清雅”,赠送友人的要“精巧”,表示意见的要“婉曲”,追念死者的要“悱恻”,描景状物的要“藻丽”。就一般情况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到具体对象上,还要看情形。袁世凯死后,黄兴写了这样一副挽联;“好算得四十馀年天下英雄,陡起野心,假筹安两字美名,一意进行,居然想学袁公路;公做了八旬三日屋里皇帝,伤哉短命,援快活一时谚语,两相比较,毕竟差胜郭彦威。”杨度也写了这样一副挽联:“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评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误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筹安,指袁世凯之子袁克定1915年8月授意杨度等人发起成立的、鼓吹君主立宪、为袁世凯称帝鸣锣开道的组织筹安会。袁公路,即袁术。东汉末年称帝于安徽寿县,穷奢极欲,涂炭生灵,终被曹操所破,病死。郭彦威,即郭威,后汉时为邺城留守。公元951年,隐帝遇弑,废郭太后自立,称帝于澶州(今河南清丰县南),是为后周。袁世凯挟宣统皇帝退位,与此相仿。差胜,言袁世凯手段更加狡猾。这两幅挽联,并没有“悱恻”。黄兴一副,意在批评袁世凯的卑鄙行径;而杨度一副,则意在反驳袁世凯临死前所叫“杨度误我”之语。为何挽联也表示起批判和反驳来了呢?因为袁世凯是个坏东西,他的死是大快人心的事,不值得同情,而黄兴与杨度同他又有一些未了的公案,只能这样写。这两副挽联这样写,入情入理,既合袁世凯的情况,又合作者的身份和情感,虽不“悱恻”,却是贴切的。如果他们违心地给袁凯歌功颂德,对袁世凯之死表示哀恸,倒反而不贴切了。
  五要符合对联的体式:
  对联的写作,还要符合对联的体式。这些年来的情况是,对表现时代精神一般都比较注意,而对联体式特点,却比较普遍地忽视了。这不能不说多少有些缺陷。对日常用联,特别是工厂农村的一般用联,在对仗平仄上可以不必苛求,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不要艺术性。因为所谓“不必苛求”,完全是出于不得已。应当说,“可以不必苛求”,但还是应当要求。不然的话,老是“下里巴人”,就是单纯地做宣传,那效果也是可以想见的。
  
  清人邹弢在《三借庐笔谈·楹联》中说:“楹联不难于巧织而难于自然,不难于切题而难于超脱”,不管写什么对联,“总须精神团结,不即不离,以清丽之思,运清灵之笔,措辞用典,食古而化,方称妙手”。若将这段话视为在艺术上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并据此努力提高创作境界,这无疑是有好处的。
  
第三节:对联的句式结构
  好的对联结构,读起来朗朗上口,最佳对联结构是采用规范句式按骈骊体四言模式安排句脚的对联结构或是五七言律诗句式或加以结构而成,以下是我们日常习作对联参考的常用结构句式:
  一、每边一句
  4字:彭元瑞京邸春联
  门心皆水
  物我同春
  5字:蜀孟昶题桃符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6字:集《兰亭序》字
  静坐自然有得
  虚怀初若无能
  7字:宋石曼卿对唐李贺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二、每边二句
  44式:李兰卿集句题实学斋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5式:北京颐和园玉带桥
  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
  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
  46式:郭远堂题江苏署中后乐园
  从田间来,愿问我民疾苦
  后天下乐,试观曩哲襟怀
  47式:宋朱熹鸟识玄机联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鱼川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54彭元瑞题浙江学署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
  56式: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
  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11100,110011)
  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00011,001100)
  57式:钱楷题黄鹤楼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11100,1100011)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00011,0011100)
  64式:左宗棠题洞庭君庙
  迢遥旅路三千,我原过客(001100,0011)
  管领重湖八百,君亦书生(110011,1100)
  74式:曾国藩题四川新都桂湖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1100,0011)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0011,1100)
  三、每边三句
  337式:方地山北京寓舍春联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110,110,1100011)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001,001,0011100)
  447式:俞樾寿沈兰舫五十
  共学东湖,同客西湖,坐对腊灯怀旧友(1100,1100,1100011)
  五年迟我,一日先我,互斟春酒祝长生(0011,0*11,0011100)
  454式:阮元题杭州府贡院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1100,-1100,0011)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0011,-0011,1100)
  456式:刘显赓题黄鹤楼
  身在九霄,看月印长江,千斛明珠涌出(1100,-1100,110011)
  眼空万里,望浮云孤岳,半天玉尺平来(0011,-0011,001100)
  457式:丁禹生题潮州园中楼
  如此江山,对海碧天青,万里烟云归咫尺(1100,-1100,1100011)
  莫辞樽酒,值蕉黄荔紫,一楼风雨话生平(0011,-0011,0011100)
  474式:纪昀挽龚匏伯
  地接西清,最难忘枢密院旁,公余茶话(1100,---1100,0011)
  恩深南徼,惜空留昆明池畔,去后棠阴(0011,---0011,1100)
  475式:镇江京江第一楼联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1100,---1100,-1001)
  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0011,---0011,-1100)
  476式:史贻直题黄鹤楼
  一上高楼,缅当年江汉风流,多少千秋人物(1100,-001100,110011)
  双持使节,喜此日荆衡形胜,纵横万里金汤(0011,-110011,001100)
  544式:黄梦楼题扬州府署客厅
  上客尽知名,杜牧诗才,鲍照赋手(11100,1100,0011)
  前贤有遗韵,魏公芍药,永叔荷花(00011,0011,1100)
  546式:钱楷题常熟草圣祠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11100,1100,110011)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00011,0011,001100)
  547式:贺耦庚题苏州白公祠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11100,1100,1100011)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00011,0011,0011100)
  554式:广东武林会馆戏台联
  一阕荔支香,听玉笛吹来,遍传南海(11100,-1100,0011)
  双声杨柳曲,问金尊把处,忆否西湖(00011,-0011,1100)
  557式:江湘岚题扬州二十四桥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11100,-1100,1100011)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00011,-0011,0011100)
  564式:嘉峪关关帝庙
  时雨助王师,直教万里昆仑,争迎马迹(11100,001100,0011)
  春风怀帝力,且喜十年帷幄,重抚刀环(00011,110011,1100)
  567式:曹秉浚题福州南台广东会馆
  客至共欣然,别来珠海烟波,故里关情频问讯(11100,001100,1100011)
  人生如寄耳,话到榕江风月,他乡聚首亦前缘(00011,110011,0011100)
  574式:王子实题金陵胜棋搂
  恨我晚来游,只落得万柄枯荷,一湖秋水(11100,---1100,0011)
  问谁能不朽,除非是六朝儿女,千古英雄(00011,---0011,1100)
  645式:梁启超集宋词句赠徐志摩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001100,1100,00011)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110011,0011,11100)
  647式:太白亭联
  宛然海上三山,藐矣安期,先我亭前探枣实(001100,1100,1100011)
  犹是江城五月,仙乎太白,与君笛里听梅花(110011,0011,0011100)
  657式:宋荦题黄鹤楼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尊,看洲渚千年芳草(001100,-1100,-110011)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110011,-0011,-001100)
  675式:吴山尊题太白楼
  谢宣城何如人,只凭江上五言诗,要先生低首(001100,0011100,00011)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110011,1100011,11100)
  744式:郭沫若题丽江玉泉得月楼
  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0011100,1100,0011)
  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1100*11,0011,1100)
  747式:丁绍周赠扬州平山堂镜妙和尚
  曾从山水窟中来,秋色可人,征袂尚留巫峡雨(0011100,1100,1100011)
  欲向海云深处住,邮程催我,扁舟又问浙江潮(1100011,1100,0011100)
  757式:黄万春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月泉阁
  一湾水曲似月宫,仙境涤尘心,顿起烟霞泉石念(0011-00,11100,1100011)
  五色沙堆成山岳,晴天传逸响,恍闻丝竹管弦声(1100-11,00011,0011100)
  764式:京中庆和园戏楼旧联
  大千春色在眉头,寻遍翠暖珠香,重游瞻部(0011100,--1100,0011)
  五万莺花如梦里,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1100011,--0011,1100)
  774式:彭玉麟题西湖平湖秋月
  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蘋秋老(00-1100,---1100,0011)
  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11-0011,---0011,1100)
  四、每边四句
  4447式:徐潮题鄂藩二堂联
  饮建业水,食武昌鱼,千里驰驱,到处聚观香案吏
  对紫薇花,撤金莲炬,九霄瞻仰,何年却向帝城飞
  (0011,1100,1100,1100011)
  (1100,0011,0011,0011100)
  4467式:吴养涵题太仓公园
  四围疏柳,三径荒苔,人来通海泉旁,古寺夕阳供凭吊
  一曲小桥,半湾流水,地接学山园外,平林烟景足勾留
  (0011,1100,001100,1100101)
  (1100,0011,110011,0011100)
  4474式:费西墉题书室
  酒阑兴倦,事过境迁,祗不忘游过名山,别来旧友
  春去仍归,人老难复,更休诧殿前起草,海外题诗
  4476式:李渔赠程蕉鹿
  世间桃李,尽出公门,何须腊尽始芳菲,满眼无非春色
  天下鱼龙,都归学海,不待时来方变仕,启口即是雷音
  (0011,1100,0011100,110011)
  (1100,0011,1100011,001100)
  4567式:周峋芝题滕王阁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0011,-1100,001100,-110011)
  (1*00,-0011,110011,-001100)
  4664式:汪廷珍题金陵贡院考录遗才
  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或片面偏私,有如江水
  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直到钟山
  (0011,001100,--1100,1001)
  (1100,110011,--0011,1100)
  4767式: 李有棻挽左宗棠
  出将入相,大名与曾李相参,岂知巨任独肩,勋业最高心最苦
  互市扣关,隐患非汉唐可比,太息老成不作,人才弥少事弥坚
  (0011,0011100,001100,1100011)
  (1100,1100011,110011,0011100)
  6467式: 小凤仙挽蔡锷联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110011,1100,001100,1100011)
  (001100,0011,110011,0011100)
第四节 长联的特点
  一、容量大:
  可以包含比一般对联更丰富的内容。对联越长,一般地说内容就越丰富。有人说有的长联简直就像一篇赋,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二、较多地使用排句:
  单大观楼长联,用排句的地方就有两处(上下联各一处)共八句。这就是:“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屈原湘妃祠(?)联中的“焉知他是雾锁吴樯,焉知他是雪消蜀舵,焉知他是益州雀舫,是彭蠡鱼艭”也属这一类。排句便于铺陈,用得好不仅富于节奏感,而且腾挪迭宕,颇有气势。若用得过多过滥,也会显得单调。
  长联在使用排句时,不是杂乱无章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之“东骧”、“西翥”、“北走”、“南翔”,是按方位排句;“汉习”、“唐标”、“宋挥”、“元跨”是按朝代先后排句。仅此一联,排句就有两种方式,足以启发我们在研究和创作时,作进一步的归纳与思考。、
  三、常用自对:
  自对就是当句对,本书“彼此对仗”一节有详述,可参阅。自对多用于长联之中,构成了长联的一大特色。看兰州甘肃举院长联: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梗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铁马金戈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尽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赴于风檐寸晷之中;迭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助波澜。
  在这副长联中,上下两联各有七处地方自对。上联自对的地方是:“继滇黔而踵湘鄂”,“继滇黔”与“踵湘鄂”都是联合结构作宾语。“雄关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这四句都是主谓结构,主语是个名词,谓语是个数量词。“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梗楠。”这两句都是主谓结构,主语部分是一个方位词;谓语部分主要是个动宾结构。“画栋”与“雕梁”,两词都是偏正结构,“偏”的部分是动词作定语。“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这两句都是联合结构,而联合的两项又都是动宾结构。但“今”与“昔”为时间名词自对,“水”与“源”为普通名词自对。“如许经营,几番结撰。”这两句都是偏正结构。下联的自对,所在位置与上联相同,但结构不一样:“列井鬼而指斗牛”,结构与“继滇黔而踵湘鄂”同。但“滇黔”与“湘鄂”是地域名词自对,“井鬼”与“斗牛”则为星宿名词自对。“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这四句也是主谓结构,但谓语是个偏正结构。“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尽眼前兰岭。”这两句都是动宾结构。动词部分是一个后补结构,宾语部分是一个偏正结构。“群山”与“万壑”,两词都是偏正结构,“偏”的部分是数词作定语。“迭嶂层峦”,“惊涛骇浪”。这两句也是联合结构,联合的两项都是偏正结构,但“迭嶂层峦”乃数词性形容词修辞表山的名词,“惊涛骇浪”却为动词性形容词修饰表水的名词。“展开气象,推助波澜。”这两句都是动宾结构。在这副不到两百字的长联中,至少有十四处地方自对,这个特点就够显著了。、
  长联在自对中,不时使用隔句对(即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成都望江楼长联之“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青城山天师洞道观长联之“夜朝群岳,圣灯先列宿柴天;泉喷六时,灵液疑真君唾地”等,皆属此类。有一点应当注意:像昆明大观楼长联之“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因“蟹屿”与“螺洲”、“风鬟”与“雾鬓”、“萍天”与“苇地”、“翠羽”与“丹霞”,句中已经自对,就不能再视为隔句对。
  长联中用自对,既可以使上下联某些地方求对的困难得以避免,也可以使对仗灵活多样,因此,其意义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
  四、喜欢用典:
  应当说在联中适当用典,可以增加对联的深度和色彩。若用典过多,变得晦涩难懂,就有副作用了。可是有些长联作者,似乎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在联中一个接一个地堆砌典故,有的用得很冷僻,有的甚至拐着弯子用,以致有时查到了典故,还难以明白作者的用意。这样的长联在今天就不可能有多少读者。由此看来,长联的喜欢用典,是一大特点,处理得不好的活,也会成为一大缺点。
  五、注重贯气:
  蔡东藩《联对作法》云:“凡句与句相迭,句分而意相连属,或二句或三句乃尽者,谓之节。”又云:“长联必有节奏。即如以四句为一联,亦多分两节。起二句为一节,末二句为一节;或起三句为一节,末句总束为一节。”从“句分而意相连属”一语看,所谓节,就是一层意思。长联因其长,联往往含有两层乃至多层意思。因而也就往往出现两节乃至多节来。但每副长联都有一个主旨,融注于上下联中。这样,不仅上下联之间,而且各层意思之间,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连贯的了。不懂得这一点,就易流于拼凑。而要不流于拼凑,就要注意体现因长联主旨的融汇而产生并贯穿于节与节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全联浑然一体。这个功夫就是所谓贯气。长联若不贯气,必然破碎支离,越长越令人生厌。《清稗类钞》在介绍西湖彭刚直祠长联时说:“长联最难作,盖不难于长而难于一气贯注也。”这确是经验之谈,也说明贯气在长联写作中的重要性,必须倾心尽力去做好它。但是,长联要气贯得好,里面还有一个“势”的问题。有些长联,意思也连贯,但读起来就是平淡无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气而无势。大凡有气无势的长联,节与节之间都只有静止乃至机械的衔接,没有活力。有些长联,读之如高屋建瓴,飞流直下,即使婉转曲折,也能欢然畅通。这是有气又有势者。长联只有做到有气又有势,才能像吕云彪在《楹联作法》中说的“如长江之水,自西而东一泻千里,涌往无阻”,也才能达到林昌彝所说“如悬绳千尺崖,坠而不断;又如骑五花快马,奔山绝涧,一勒便转”(林庆铨《楹联述录》)的上乘境界。为此,除了文字表达的技巧上必须着力而外,长联在酝酿时,就要把起点放高,不仅应于气盛时作之,而且开首的句子,最好就要能给上下联开出一条顺畅的运行之路。这需要作者有比较开阔的艺术构思和比较坚实的底蕴力量。如果没有这种构思和力量,那就还是先写短联为好。
  六、多用领字:
  所谓领字,指用于联中一些句子的开头,单独停顿,起承启、统领等作用的词语。古人没有语法学上的“词”的概念,所以以“字”称之。
  只用一个字的领字叫一字领,用两个字的领字叫二字领,用三个字的领字叫三字领。
  领字长短联都用,但以长联使用最为常见。以昆明大观楼长联为倒,上联一字领有“喜”、“看”、“趁”、“更”;二字领有“何妨”;三字领有“梳裹就”、“点缀些”、“莫辜负”。下联一字领有“叹”、“想”,“尽(儘)”、“便”;二字领有“费尽”;三字领有“卷不及”、“都付与”、“只赢得”。再以兰州甘肃举院长联为例,上联一字领有“继”、“问”、“看”、“齐”;二字领没有;三字领有“莫辜负”。下联一字领有“历”、“知”、“想”、“都”;二字领有“无非”;三字领没有。
  一般说来,上联某个位置用了几个字作领字,下联相应的位置上也要用多少个字作领字,结构才对称。昆明大观楼长联就是如此。但有时候个别地方也有例外。兰州举院长联上联倒数第三句开头用“莫辜负”三字作领字,下联相应的位置上却只用了“无非”两字作领字。严格地说,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尤其在表现出明显不协调时是如此。但是若无明显的不协调,也可以原谅过去,不算大的失误。
  在上文第六点中,曾经谈到长联的每一联都是分节的,而且一节就是一层意思。长联的所谓贯气,就是要使全联的各层意思能自始至终有机地联系起来。要达到这个目的,在写作时就要特别注意各层意思间的过渡与衔接。而过渡与衔接,即上下的承启,除了各层意思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外,对领字正确而巧妙的运用,就是一个关键。
  领字的承启作用,表现是多方面的。或者表示连贯,或者表示递进,或者表示转折,只看语意上的需要。大观楼长联中,上联一个“看”字,就把人们的视线由滇池转向四周;下联一个“想”字,又把人们引入了历史的回顾。除此而外,这两个字还分别表示统领。“看”字统领了东、南、西、北四方,“想”字统领了汉、唐、宋、元四代。“更”字把对滇池美景的描述推进了一层,而“便”字对封建王朝衰败的描述也有深化的作用。
  除了承启、统领之类的作用而外,领字也可以增强联语的节奏感。如“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这几句,由于领字的多少不等,时而二字领,时而一字领,时而又三字领,使联语的节奏呈现出轻重缓急,读起来抑扬有致,流畅自然。
  领字还使对联的句式变得多样化。就以上例来说,若去掉领字,就只剩下“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蟹屿螺洲”、“风鬟雾鬓”,全是一些四字句,不仅不连贯,而且非常单调。而领字一加,句子的字数变为四、六、五、七,一种变化和错综的美就产生了。
  领字有只领一句(或者一个词组)的,如“趁蟹屿螺洲”;有领两句(或者两个词组)的,如武昌黄鹤楼联之“直吞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有领三句(或者三个词组)的,如某地孟子庙联之“能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有领四句(或四个词组)的,如“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有领多句(或者多个词组的)的,如南京妙相庵联之“犹剩得半折磬,一卷经,五更钟,六月凉风,三冬积雪”。其中又以领一句(或者一个词组)、两句(或者两个词组)和四句(或者四个词组)者最为常见。
  领字的平仄,要求比较松宽。像某君挽邹韬奋联之“孤愤韩非,离骚屈子”,从其平仄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自成对应来看,其前面的领字“无非是”是独立于后八字之外的。又“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也是如此。其平仄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也自成对应,其前面的领字“看”也独立于十六字之外。正因为领字一般都是独立于联语正句之外的,其平仄一般也就不受正句的约束。也正因其不受正句的约束,平仄就比较自由,要求就比较松宽了。上般说来,领字的平仄,只要做到与所领的部分交错和谐,上下联彼此对立,就可以了。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批评大观楼长联说:“此联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毛泽东说:“(大观楼长联)从古未有,别具一格,此评不确。”梁章钜对大观楼长联的这个批评虽然错了,但其谓写长联应避免冗长的观点却是应当记取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发表于 2015-11-10 19:00:41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11-13 09:07:52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11-20 20:32:05 | 只看该作者
俺长俺多,学习了,阿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2:20 , Processed in 0.233546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