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06|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杜荣:罗滨诗词的儒家文化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5-8 15:5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曹杜荣 于 2016-5-8 16:02 编辑

罗滨诗词的儒家文化精神
◇曹杜荣
      十六年前,罗滨先生听说梅县高级中学开展诗教活动,便积极支持,到学校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在“高吟诗报专栏”前仔细阅读,还写了两首七绝勉励师生。2002年3月3日,梅县高级中学成立高吟诗社,罗滨先生出席了成立大会,对校园诗词组织热情赞扬,勖勉有加,充满期待。他在会上展示了亲笔书写的“铿锵桃李”四个大字,点赞志愿学诗的青少年学生。
      后来,我经常诵读罗滨先生的诗作。作者虽然没有标榜自己是儒家,他也不可能有宽松的环境系统研读浩如烟海的儒家典籍,但他早年所学的诗歌饱含儒家文化因素,师长的教诲,加上诗人追求真善美的情性,诗作中自然而然地随处显示儒家文化精神。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代接一代,早已凝成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罗滨先生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诗词则大多写作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之后,任凭风云变幻,少年时便已接受的文化基因却未曾移易,诗中闪耀着心灵情感的光华,具有鲜明的儒家文化特色。
      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揭开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在西方思潮的猛烈冲击下,数千年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不断受挫,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满清王朝的崩溃,一些激进者严厉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诗词亦受株连,被认为是必须抛弃的“封建糟粕”。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阶级斗争为纲,传统文化遭到比“五四”时期更为激烈的批判,“文革”中“横扫四旧”、“批林批孔”、“评法批儒”,儒家的道德伦理和因此形成的社会风俗被摧毁殆尽。然而,中华诗词是一条打不死的“神蛇”,儒家文化的基因依然存在,经数千年陶冶而成的民族心理,不会因为或左或右或西化的思潮而消失。这种儒学建造的文化心理结构,深深存在于中国人的思维情感之中。
      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有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和力行意识,罗滨先生诗词中显示的儒家文化精神,主要有三点:
      一是爱国情怀。
      儒家文化陶冶了无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民族英雄与爱国志士。每当外族入侵、国家动乱之际,爱国情怀表现得分外鲜明强烈。儒家名人屈原、杜甫、辛弃疾、文天祥、夏完淳、林则徐乃至清末黄遵宪、丘逢甲、康有为、梁启超等等,留下一系列爱国诗篇,名垂青史。罗滨先生继承了这一绵延千古的儒家文化精神传统,以诗词抒情言志。如:
      利剑三支惊敌胆,海疆万里筑雷池。(《喜看海上大阅兵》)
      三年游击千秋业,四海升平万代民。(《铁板铜琶又一篇》)
      解放大军齐号令,万船齐发万杆旗。(《温故知新》)
      今日我来频仰望,江山无限水悠悠!(《红军广场》)
      赤帜翻天人世变,江山永固颂豪雄。(《客家围龙颂》)
      今日中华添媚力,国民翘首沐朝阳。(《颂北京奥运会》)
      且问今天枪几许?重机三挺,轻机十数,挥汗真如雨!(《青玉案·忆旧》)
      儒家圣贤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论个人处境之顺逆,皆以社稷苍生为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罗滨诗词中的爱国情怀,正是儒家文化中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是积极乐观。
      《论语》开篇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种儒家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普遍意识或民族性格。在中国人看来,逆境的极点就是顺境开始,黑夜的尽头就有曙光出现。罗滨先生的诗词继承了这一悠远的传统,以积极入世的精神面对人生,当然也以同样的心态面对诗词创作。他的诗作没有颓丧、悲观、失望与放弃,充满了乐观与信心。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进取的精神,必胜的信念,希望的田野,以及对这些精神的满腔热情的讴歌。如:
      与时俱进浑无际,一往无前势不休!(《黄河壶口瀑布》)
      天道酬勤人有志,地缘献宝谷盈仓。(《游八乡山水库》)
      经济腾飞如旭日,文明发达媲雄鹰。(《改革开放30周年感赋》)
      一河两岸人居好,四海三江事业成。(《赞浩浩梅江》)
      博客多情传友谊,邮箱热闹送诗篇。(《诗词上网随感》)
      较之古圣先贤之艰难困厄,罗滨先生的人生之路可谓幸运,但他能深切领悟传统文化的优美高雅与旷达乐观,在诗词中尽情展现,进而施展抱负,弘扬诗教,这正是极可称道之处。
      三是力行诗教。
      “诗教”这一概念,追根溯源,是由儒家学说奠基人孔老夫子最早提出的。他亲自编辑删定“诗三百”,汉代之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尊为六经之首。孔子强调“不学诗,无以言”,目标在于提升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准。这种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的传统教育,到极左时期濒于断绝,学生普遍缺乏诗学修养,社会风气流于鄙俗。罗滨先生作为嘉应诗社社长,认真推行诗词教育,创办百人诗会,扶持青少年学诗,将儒家文化精神中的爱国情怀落实于行动之中,在诗词作品中留下了大量推行诗教的佳句,如:
      讲台三尺春风劲,老凤雏凰共和鸣。(《喜读高吟诗报》)
      兴观群怨诗涵茂,花自芬芳韵自悠。(《红段子大赛颂》)
      今日嘉州歌伴舞,明朝北上夺头魁。(《诗词之市捷音来》)
      老凤雏凰同一曲,百人诗会赋新裁。(《百人诗会颂长乐》)
      芷湾红杏催新韵,公度豪情壮国音。(《百人诗会颂程乡》)
      骚坛夏日旆旗扬,老凤雏凰各奔忙。(《贺平远百人诗会》)
      罗滨先生将儒家的道德情操与思想理念融化于作品之中,力行诗教,并致力于人品与诗情的统一,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融合,善与美的浑成。
      近十多年来不断兴起国学热、儒学热、读经、祭孔,自办书院,创办孔子学院,倡导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重视高雅文化,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儒家思想在民族复兴中的重大价值事实上已被举国上下广泛认同。儒学复兴的目标正在于挽救危局,进而影响世界,为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作出贡献。2007年世界儒学大会的《世界人类责任宣言》,将儒学所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尊奉为社会治理的“黄金规则”。事实证明,儒学的诸多理念具有跨越空间的普适价值与超越时间的恒久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制成牌匾,悬挂在联合国大厅内,成为处理国家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往来的至高准则。如何继承儒学精华创造新时代的民族文化?罗滨先生在这方面作了富有成果的探索,堪称我们学习的榜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1
2#
发表于 2016-5-8 18:23:15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5-8 18:36:42 | 只看该作者
高屋建瓴!条分缕析。高雅!
4#
发表于 2016-5-8 20:36:09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20:38: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20:39:17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20:40:30 | 只看该作者
微尘 发表于 2016-5-8 18:36
高屋建瓴!条分缕析。高雅!

过誉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6-5-8 20:41:05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6-5-9 07:56:37 | 只看该作者

凭感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11:24: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感觉,给我壮胆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05:35 , Processed in 0.24489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