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析一首诗 《舟入梅州境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6 13: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析一首诗
舟入梅州境
作者 {清}丘逢甲
悽绝天涯雁叫群,秋江一棹入斜曛。
阴那山色云中现,蓬辣滩声雨里闻。
隔岭树疑孤塔露,得风帆带乱峰奔。
平生去国怀乡感,只合江头醉十分。
    丘逢甲出生于台湾,祖籍梅州嶣岭人。清代进士出身,后返回台湾讲学,{1895年}反对丧权辱国《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曾刺指血书上达朝廷,曾组织义军抗击日本侵略军。同年秋,失败后内渡大陆定居嶣岭。梁启超评其为诗界革命巨子“天下健者”。
    丘逢甲在台湾抗日失败后,于{1895年}秋,内渡大陆。按其《舟次潮州》诗:“抱江城郭夕阳红,百口初还五岭东”。这是其携全家百口初渡到潮州作品,而这一首应是船到梅州之时所作。“悽绝天涯雁叫群,秋江一棹入斜曛”,起笔开篇作者所喧染的景物意象就动人心魄,秋天万物萧瑟,秋江之上,黄昏时候,一叶扁舟。笼罩在天地的落日斜晖之中,所描景色多么旷阔与苍凉。古典诗词中,“斜阳”很多时候有特定意境,是衰败、没落的象征。如辛弃疾,“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在这一片苍凉中听到悽绝的雁叫声划破长空。悽绝,这是作者此时内心外在表现,愁的时候看什么都是愁的,正如晏殊所写:”槛菊愁烟兰泣露“,这是有我之境,以景融情写法。而雁叫群,说明是一只失群的孤雁,作者描写一雁失群的意象只是表面的,真正是在暗喻自己的身世,就如这一只失群的孤雁,喻自己犹如一个被无情抛弃的人。那一群无情的人是指当年的清廷群臣。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朝廷却不采纳刺指血书“抗倭守土”的建议。而自己又无力守土,败弃家园,这份心情是何等的沉痛,是多么的孤独与无助。钱仲联评其诗:“挽满劲弓,吹裂铁笛”,读来真是如此。“阴那山色云中现,蓬辣滩声雨里闻”。这联作者描写的是梅州山水,写船过阴那山与蓬辣滩的情景,阴那山位于梅州雁洋镇,其东南是蓬辣滩的大埔县​。作者看到的阴那山直插云霄,缥缈在云雾若隐若现中,蓬辣滩的滩声夹杂着雨声,这一联写得有声有色。而给人感觉是天上人间都处在一片烟水迷濛之中。“隔岭树疑孤塔露,得风帆带乱峰奔”。作者当时船行走在秋江之上,所以称隔岭,而孤塔掩淹在树林之中露出那么一点塔尖。疑,让人觉得似是而非,若有若无。“得风帆带乱峰奔”。这一句真的称得上神来之笔,帆因得风而快,而作者不说船快,而说是帆带着乱峰在奔走,坐过车或快船的人都知道,快速前进时,感觉身边的景物也是在快速移动的。这一情景,李白形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作者写:“得风帆带乱峰奔”。只一句,写得更有想像力和生动传神。这中间二联仍然是作者所写表面景物,真正会写诗的人,不会为写景而写景,所有的景都是为内心情感服务的。景里必有深意。看作者用词用字,应不难理解。上一联写阴那山缥缈在云雾若隐若现中,蓬辣滩的滩声夹杂着雨声,处在一片迷濛之中。这景象是看不清的,结合下联,疑和乱字,疑也是不清楚或疑惑的,这是作者反映当年所处时代,表达的是看不清这迷一般局势,疑惑这么大好的江山怎么就乱成这样了呢?这是作者所痛心疾首的。“平生去国怀乡感,只合江头醉十分”。去国怀乡,即是离开了国家或故乡,但还是想念的意思。这里去国怀乡是指台湾。可以参考其《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作者带着这样一种痛国失家的心情,渡海回到祖籍梅州,自己的一腔热血,理想抱负,眼看已经落空,愁情难遣啊。想想真应该在这梅江河畔借酒浇愁。用醉来掩盖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而面对祖辈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谁又知道作者当时心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感慨呢!
​                                             古朝榜写于广州2020/07/0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发表于 2021-2-15 14:29:5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1:36 , Processed in 0.253431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