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7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菩萨蛮·黄鹤楼》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31 16: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1-4-7 23:13 编辑

关键词:九派、一线、铁路、长江、争议、黄鹤、心潮


菩萨蛮·黄鹤楼【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现代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主要写景,下阙主要抒怀,之所以说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的诗论中有‘景语皆情语’之说,先从略。就笔法上来说,这首小令的开头两句是对仗联,‘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属大笔的勾勒;茫茫,旷远貌;沉沉,盛大貌;‘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是视角的转换至眼前;下阙的‘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是联想,联想中先设问,作者自问自答;‘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是抒怀并以此结笔。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这里的九派和一线说的是什么呢?先说派,派的本义是别水也,还有一个说法是一曰分水也,可见派的本义是把一处的水分开成几处,
汉代的 刘向 在《说苑·君道》中说:“ 禹 凿 江 以通於九派,洒五湖而定 东海 。”,就长江的九派而言,唐孟浩然有‘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之说, 皇甫冉则有‘山从建业千峰出,江至浔阳九派分’之说,以此可见九派之派是从一条主流上分出了九条支流的意思;九是个数词,具指它就是九个,泛指则表示很多,九派这个词除了其原始意义和具体所指外后来演变成了个广义词即支流的意思,毛泽东在1959年12月29日致钟学坤的信中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毛泽东除了这首词外还有一首律诗和一首绝句用过九派这个词,这个回信即是对律诗的一个回复,律诗《登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其绝句则是七绝·戏改李攀龙《怀明卿》

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
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怒在叛徒颜。


       这里的一线说的是什么争议可就大了,主要有两派,其一是主张铁路之说,此词于1957年发表于《诗刊》,最早的见于藏克家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解释为京汉铁路,后来注家蜂起,也一致将“沉沉一线穿南北”解释为京汉铁路。粗略地理解,好象也有点道理,横看长江,竖观铁路,心系全国,符合毛泽东的伟大抱负。但此说却未必经得起推敲。其次见于胡乔木,后人多陈陈相因延用此说;直到文革结束, 公木提出了一个新解:全词是写登楼望江,由远而近,不得于此句另指铁路,霍说甚是。公木所谓的霍说,乃是霍玉厚之说,霍玉厚《毛主席诗词讲解斠(jiào)补》手稿解“一线”为“当指眼前的长江而言”,并引敦诚《四松堂集外诗辑》中《和张尧峰登金山》诗“大江一线青潮落”句作证。并说:“穿南北,多指横穿南北,并非指纵横南北而言。”,此是其二主张一线是指长江。


    之所以说此说却未必经得起推敲也是有道理的,首先从这首词的笔法上看,总共才八句,几乎全都是围绕着长江而写,哪有突兀地杂入一个既与题无关又上下无所关联的铁路来之理?所谓诗词是意象的语言,其次从意象上来说,这里的铁路到底隐喻的什么也颇令人费解,所以这里有必要分析一下一线到底所指的什么。


      一线的释义:(1).一根线,亦形容细长如线。 唐 杜甫 《至日遣兴》诗之一:“何人错忆穷愁日,愁日愁随一线长。”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终朝,而一线之溜可以潦石者,一与不一故也。” 元 萨都剌 《鹦鹉曲》:“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新红枕痕浅。” 明 唐寅 《晓起图》诗:“晓鸦无数盘旋处,緑树枝头一线红。” 毛泽东 《菩萨蛮·黄鹤楼》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关事物之间的脉络。《东周列国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学射于 庾公差 , 公差 又学射于 公孙丁 ,三人是一线传授。”《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四年》:“毋竝进君子小人以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论以为皇极,以培养国家一线之脉,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潜虚 《徐节妇传》:“彼公侯将相跨州连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妇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线之绪,而使之復兴,岂不悲哉!”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其学界为螺线形,虽千变万化,殆皆一线所引也。”
(3).形容极其细微。 金 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悮半生。” 清 曹寅 《重题晚研跋后兼伤怀南洲》诗之三:“酒边花外打乖人,劫后刚回一线春。”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若是乎两 汉 之以著述鸣者,惟 江都 龙门 二子,独有心得,为学界放一线光明而已。”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是一线生机,我记好街名厂名就去了。”
(4).第一线。指作战的最前线,亦指从事实际工作的基层。


      一线在古诗中大量地被运用,如‘’爱日新添春一线、青山一线路相通、枕痕一线红生肉、愁如海、情一线‘’等等,可见不同的语境中一线之意的所指是不同的
爱日新添春一线,这一线便是春;
青山一线路相通,这一线便是青山;
枕痕一线红生肉,这一线便是枕痕;
愁如海、情一线,这一线便是情;


      哪么,有没有把长江形容为线的呢?有的,明明白白形容的有‘’回眺长江渐如线、长江如线画天开、如线长江横绕‘’等,运用比喻中的明喻的则有‘’大江一线青潮落、长江一线明、长江大河一线来、一线长江划地流、长江一线吞天远、竹外长江一线微、城下长江一线走、一线长江未易归、一线长江直向东‘’等等,形容其它江河的还有如俯盻湘江一线长、长江大河一线来等,可见以一线形容长江和其它江河在古诗词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以上的诗例都是属于修辞上的明喻。


    明喻,是喻体、本体、比喻词同时出现的比喻,是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基本上不相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用另外的事物来比况某事物能,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而且能被明显地看出来。比喻中的明喻是这么好懂,哪么,比喻中的暗喻又是什么呢“暗喻”,是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是一种隐晦的比喻。通过这两个概念的比较就很容易可以明白了,明喻有明显的本体,暗喻则无明显的本体,哪么,沉沉一线穿南北该属于明喻还是暗喻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16:12: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1-4-1 21:51 编辑

     格律诗词的对仗一般是平仄相对的,但在词与诗并不尽相同,词的对仗更多地体现为修辞上的对偶手法,即可以平对平、仄对仄,比如茫茫对沉沉便是平平对平平,九派对一线则是仄仄对仄仄,什么是平仄以后再学习;对仗的分类很多,大致有29种,常用的则有借对、当句对、隔句对、错综对、流水对等,哪么,‘’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又该属于何种对仗呢?这里先说一下流水对,所谓流水对是指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而是上下相承,两句不能互相脱离,更不能颠倒,在语言结构上有一定的前后秩序。‘’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是否属于流水对呢?粗略地看这两句好象能够单句独立,也好象能前后秩序颠倒,说‘’沉沉一线穿南北、茫茫九派流中国‘’又有和不可呢?这么看的话说这个对仗是流水对的话是不是显得牵强了些呢?

      修辞常常会体现出一种复合的状态,互文跟流水对有个共性也可两句形成一意,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又譬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这两句中“将军角弓”和“都护铁衣”为互文,应理解为“将军和都护(这里代指全体人)的角弓都(僵硬)无法张开,铁甲冷得无法穿上。”才更合理。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实指“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不以己喜,不以己悲”,它们都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回过头来再看看一下‘’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如果把它合起来作一句看的话则是茫茫沉沉的九派一线长江穿流于中国南北之间,省略是古汉语中很常用的语法之一,这里不过省略了虚词于、间,这个意思是不是就很明白了呢?如果说成茫茫沉沉的九派一线铁路穿流于中国南北之间的话,这句话还能通吗?

      可见,仅说‘’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是流水对的话是不太确切的,就算它是流水对也是个不太严格的流水对,结合暗喻、互文修辞去看待的话说它是复合修辞的运用则更为恰切。

3#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16:13: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1-4-7 23:14 编辑

    问题又来了,提出一线是铁路的人说,穿是通义,穿南北是贯通、连接南方北方,而长江的流向是自西向东,方向不对,只有京广铁路才能贯通、连接南方北方;这么说粗看好象还蛮有道理似的,细想却不其然,穿是通义这点不假,但是,中国的文字常常是一字多义的,除本义外还有引申、会意等,这个穿字也是这样,先看一下穿字的释义: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同本义
穿,通也。——《说文》
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何以穿我屋。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穿墉(在墙上打洞);穿着鼻(受人摆布);穿穴(犹穿凿);穿空(犹穿孔);穿胸(胸前穿孔透背)
挖掘;开凿 。如:穿井(掘井);穿掘(挖掘;开凿);穿筑(挖池塘筑假山);穿壁(凿通墙壁);穿墙(墙上凿洞)
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苏轼《念奴娇》
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穿针(阴历七月初七日穿针乞巧);穿心(从中间通过);穿城(穿越城镇)
贯通;贯串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线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穿鼻(用绳索或环贯穿鼻中隔);穿夜(方言。通宵);穿望(切盼。望穿眼睛的意思)
把衣、鞋、袜等套在身体相应部位上 。如:穿插(打扮,穿戴);穿执(穿靴执笏的省称);穿秉(谓穿礼服而执朝笏)
败露;揭穿 。如:穿破(戳穿;败露);穿崩(方言。露馅)
〈名〉
孔;洞 。如:穿弊(即“穿敝”。洞穿;破烂);穿结(谓衣服洞穿和补缀);穿穴(犹钻研)
墓穴 。如:穿中记(古代墓穴中的题志)
〈形〉
透彻;彻底 。如:看穿;说穿
破敝 。如:穿角履(破头的鞋子);穿诀(缺损;破裂)


穿字引申为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在古诗中的运用很多

穿云来自远,激砌流偏驶。
插屋数竿网,穿篱几尺船。
陟磴苔痕滑,穿岩雨脚收
穿径得新苞,令公忆鲈鲙。
穿帘徐入座,巾屦有馀清。
穿过白花篱,忽注僧厨满。
穿林人不见,钟磬却相闻。

     坚持穿是贯穿、连接的问题是此词作于1927年,1927年的中国北有卢汉铁路南有未连通的粤汉铁路,还没有京广铁路,长江上也完全没有铁路桥,这个穿南北还如何贯穿、连接南北呢?并未贯穿、连接而强说贯穿、连接就会有牵强甚至是逻辑错误之嫌;而主张一线是长江说的对这个穿字采用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的释义就能很好地解释穿南北的问题了,穿南北即是穿过、透过南北之间;如果把南方北方比作两扇大门的话,长江这条细线从这两扇大门的空隙中穿过、透过,哪么,这根线的走向不就是东西走向了吗?长江因为事实上是连贯的,故根本不存在不连贯之嫌。
4#
 楼主| 发表于 2021-3-31 16:14: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1-4-1 07:30 编辑

    厘清了基本的字义、词义、句义后全词就容易理解了,释成白话文大意是:

多少大河流贯在中国大地,汇成一线滔滔大江穿过南北之间,向远处眺望,烟雨迷茫,龟山与蛇山隔江对峙紧锁着长江似的。
知道昔日的黄鹤飞去了哪里吗?如今这儿只有些游客过往,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激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

      这样译的话意思和文理就都通顺了,既能首尾呼应,也能前后照应,还能符合毛的自注。至于有人提出龟蛇锁大江有未解之处,其实也没啥难解的,省略是古汉语常用语法,龟蛇欲锁大江不难理解了吧,龟蛇作势欲锁大江,跟毛自注中的大革命失败前夕的创作背景能完全符合,至于长江、龟蛇在这里隐喻的是什么就靠各人自悟而不必求同了。

      以上可见,生出个铁路来不论是从笔法、逻辑还是意象的隐喻上都显得无法自圆其说,国学底蕴深厚如毛伟人者怎会象当今之老干体之流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毫无笔法、逻辑可言?藏克家随意发挥诗人的想象而让后人陈陈相因成市虎之势是藏克家之过,霍玉厚、公木们是否有严密的论证暂不得而知,如无,则是霍玉厚、公木们之过。

       前面说过诗词是意象的语言,即是用意象说话,毛泽东这首词也不例外,这里有几个意象值得留意,九派、一线、烟雨、龟蛇、黄鹤、心潮,这些意象所隐喻的什么一是要结合创作背景二是要结合作者自注去理解,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在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进行了批注,我的几首歪词,发表以后,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心潮: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

       据此可见这首词是作于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之大背景之下的。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大致有几个影响比较大的历史事件,1、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2,412反革命政变。3,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守信仰、初心不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同志惨遭反动军阀绞杀,牺牲时年仅38岁。4,1926年12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特别会议,是党内右倾错误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的标志。因此,当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时,中国共产党不能领导广大人民组织有效的抵抗,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

       这里还有一个要说的是黄鹤,黄鹤是个典故,大意是黄鹤渡人成仙而去,唐朝的崔颢对黄鹤楼和黄鹤这个典故都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对九派、一线、烟雨、龟蛇、黄鹤、心潮这些意象所隐喻的是什么有个基本的认知来了呢?


提问:

1,九派隐喻的是什么?
2,一线隐喻的是什么?
3,烟雨隐喻的是什么?
4,龟蛇隐喻的是什么?
5,黄鹤隐喻的是什么?

      常言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这么一首小令就牵涉到了平仄、章法、修辞、语法、意象、典故等等这些东西来,通过讲解,不知你对古典诗词的博大精深是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2021年3月31日临屏匆匆


5#
发表于 2021-4-6 10:36:1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0:49 , Processed in 0.22926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