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标题: 姚生平古诗赏析 二 [打印本页]

作者: 学艺刘郎    时间: 2011-4-18 23:18
标题: 姚生平古诗赏析 二
本帖最后由 学艺刘郎 于 2011-4-19 22:43 编辑

【姚生平简介】

热衷于诗文曲艺创作,2005年其小说《带枷的月亮》

获第二届中国长城文学二等奖,并因同名专辑中的

两百多封情书,获称“二十世纪梅州最炽热的爱情!”


            

咏仙桥飞渡
                                                     
金秋墨客步仙桥,福地石奇翠竹娇。

曲径通幽云里去,青龟朝帝水中漂。

观音半壁恬然笑,飞兽凌空快意遨。

缉得此间灵韵气,直如陶令不摧腰。



【刘郎赏析】法无定法  异曲同撼
      

到过广东梅州蕉岭吗?游览过蕉岭八大景点之一的仙桥飞渡吗?一起来看看网录的资料:在文福镇暗石村仙人寨,有一座古色古香、天然岩石构成的桥,人称“仙人桥”。因桥下有天然溶洞,岩石千奇百怪,加上“仙人造桥”的神奇传说,邑人定为“仙桥飞渡”。
     不过瘾吧?随诗人游览去----
     
金秋时节我漫步仙桥,这安谥之地以怪石嶙峋、青竹多姿而著名啊。踏上弯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深处好象要走到云雾里去,只见黑青的石龟好象为了朝拜心中的天帝正在水中漂伏前进。硕大的观音突兀在石壁的上方好象正在安闲地微笑着,各种石头怪兽当空飞出好象正在欢快地游走。啊,游人要是能够吸取到这秀丽山川孕育出的灵韵气息,一定也就有了和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闭上眼睛,脑海里忽然浮现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怎么会这样的?因为两者有太多的相似:一样秀丽的景观、奇趣的物象,一样优美的文字、传神的笔触,一样见物心喜的愉悦和融于山川的陶醉!
     两者有何不同?
     白诗全篇写景,除了一个“爱”字外,看不到半个感悟之词,但是诗人的喜悦之情、陶醉之意却充盈全诗、跳脱欲出,这种意在言外而又让人心领神会的技法堪称诗歌写作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他的末两句,该束合处反纵放,使他那春天的喜悦绽放得淋漓尽致而又让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姚诗呢?前六句写景,充盈着陶醉山川的喜悦;后两句感悟。其中倒数第二句的收束和末句的用典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先说说末句中的“陶令”。读过初中的人都知道,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歌的开创者,然而他更为人们所推崇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热爱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风骨,因而他成为此后历代文人的精神榜样---唐朝李白就这样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南宋辛弃疾把陶渊明引为知己:“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再到清末诗界革命的旗手、我们身边的黄遵宪,更是从陶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直接取出“人境庐”作为自己居所的名字;现在,又到了姚君这里。
     这样看来,作者由秀丽的山川景致,想到有同样喜爱的陶先贤,显得是那么的自然;由此又想到他那因钟情山水而“缉得”的不屈风骨,也是极其自然;然后再到自身的“直如”,又是极其自然。这许多内在的自然顺承,这种由今而古再由古而今的时间穿梭,这种可以是“我”也可以是其它良知墨客的人物替换,使前面写景的六句骤获活力,使全诗洋溢出一种别样的色彩与非常的深度,最终打造出“直如陶令不摧腰”这引人同感、震撼心灵的强劲力度!
     因此,如果单纯与白诗相比较,我要说:这就是创新,是现代人法古而不泥古的一种创新。正是这种创新,造就了诗歌艺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长久生命力!
【附录】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作者: mzxx    时间: 2011-6-3 10:28
欣赏{:2_36:}
作者: 陈敬开    时间: 2012-1-13 19:32
刘郎兄,好呀!
作者: 咚咚咚    时间: 2014-6-6 12:00
优美的文字、传神的笔触




欢迎光临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http://mzjyss.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