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8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古韵和新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14 20:5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说古韵新韵
  众所周知,自《新韵》发布以来,我国的古典类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词形成了古韵和新韵同时平行,同时并举的局面。本人认为这种“双轨制”长期存在下去必将造成诗词用韵方面的混乱,后患无穷,应该及早加以统一。
  统向何韵呢?当然是要统一到《新韵》上来!
  这是因为《新韵》的依据是普通话的发音规则,推广普通话是语言方面的基本国策。大家都在说普通话,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都在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是必须统到《新韵》的客观基础。此外,凡是写诗填词其作品绝不是为了自己欣赏,也不是为了给古时候的人和带有地方发音特点的一部分人看,而是要给最广大的读者看。你至今仍用古韵写诗填词,广大读者就无法从中享受诗词给人的音律美感,也就不便于使广大读者所接受所喜爱。试想,非要叫当代讲普通话的人先去学习熟悉《古韵》再来阅读欣赏诗词是件多么痛苦的事!
   至于,专门从事历史古典类诗词研究的学者来说,学习研究古韵是必须的,无可厚非。但这类学者更应率先垂范,发表新作不用《古韵》而用《新韵》。
  《新韵》是在新时代创作古典类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词中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作出推行《新韵》的强制性规范,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在新发表的诗词作品中继续使用《古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1:31:50 | 只看该作者
向各位参加了讨论和阅读了讨论文字的诗友表示衷心的谢意!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1:29: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趣 于 2013-9-16 11:49 编辑

我引起的讨论,我来总结一下。用韵“双轨平行”是现实,这种历史过程多长,谁取代谁谁也说不清。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周期,相信事物总在推新除陈之中。
不再对此问题发表意见。
13#
发表于 2013-9-16 11:1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3-9-16 11:17 编辑

一,我并不是什么文化人,就一小农民;比喻跟骂街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请版主区分开来;二,这样的比喻恰好是从现代汉语学来的:lol;三,我已经说过了,如喻重了请见谅的话,还纠结于此我就不想再论了,反正谁也无法彻底取消古诗韵:)
12#
发表于 2013-9-16 10:52:32 | 只看该作者
学术、理论问题,在研究、探讨过程中各抒己见,这是百家争鸣。但骂街就不雅了。注意用词吧。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0:48: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趣 于 2013-9-16 11:02 编辑

辛亏你也是文化之人,玩弄古典诗词之人,用如此语言和比喻参加讨论是从古韵中学来的吗?!
10#
发表于 2013-9-16 10:4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3-9-16 11:39 编辑

你想斩我的腰,我还想杀你的头呢,这是个比喻句,如闲趣老师觉得比喻得重了,见谅见谅哈;
韵书,它只是对同韵母的文字进行分类整理,这种分类整理也是结合了前期和当时流行的语音而进行的,故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它只是分类整理,并不能全面反映语音音读和地方语音;
至于繁简字的使用问题,还真是争论不断,有个最平常而有趣的现象是,各个姓氏的所挂的灯笼几乎一律拒绝简体,简体的使用也不过就是行政手段的运用罢了;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朗诵古诗词,必须使用普通话朗诵却是不争的实事。这个问题同样是行政命令之事,用普通话能读出古诗词原有和特有的韵味来吗,最简单的,连好些基本的押韵的韵脚都无法读出来,对押入声韵的就更加无法读出来了,因为普通话根本就没有入声,有时,咱们小老百姓确实无奈。。。
满清还强制过汉人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呢,对强迫性的事情,不说也罢。。。
9#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0:39:42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讨论氛围,以后就不要讨论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0:31:0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韵的讨论,怎么就和那你的“腰”,我的“头”联系起来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16 10:29:02 | 只看该作者
各抒己见吗!“你想斩我的腰,我还想杀你的头呢”。此类语言是讨论吗!!??
其实这个命题很简单,就是古典诗词界尤其是格律诗词有无必要统韵。若无必要,同理可证,《平水韵》、《词林正韵》、《新韵》…均无必要,都是“统出无名”。若有统的必要,则是统向何韵的问题,是对统的趋势的把握问题。我们都不是决策者,我呼吁新统,你亦可以呼吁古统呀!你也可呼吁把简体文字书写再统回到繁体呀,假如古人再现,简体字肯定不使他的原创所用之字。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让学生朗诵古诗词,必须使用普通话朗诵却是不争的实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6-15 07:10 , Processed in 0.258748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