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广东中华诗词之乡”兴宁诗歌创作拾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7-7 13:2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人辈出 薪火相传
          ——“广东中华诗词之乡”兴宁诗歌创作拾零
    说起兴宁诗歌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宋朝罗孟郊开诗歌之风的先声,著有《罗学士诗集》;明朝有张天赋的《叶冈诗集》、何南凤的《讱堂诗稿》等;清朝吴熙乾的《战马诗》、胡曦的《湛此心斋诗集》等;民国何天炯的《无赫斋诗草》等。可见兴宁诗人辈出,代代相传。
   20152月,兴宁市获评“广东中华诗词之乡”这一荣誉称号,实至名归。客家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罗香林依宋明以来兴宁先贤诗集,撷其精英,编成《兴宁二十五家诗选》(以诗人有集者为限)。兴宁诗人辈出,代代相传。
          宋代:罗孟郊开读诗之风
    罗孟郊(10921153),字耕甫,号休休,兴宁城南罗岭人。其父罗居敬,官居福建汀州知府。罗孟郊因早年丧父,后随母返兴宁,年十五居乡校(中秀才),至二十岁结庐罗岭,读书、讲学,开兴宁读诗书之风。宣和五年癸卯领乡荐,翌年(1124),成进士(第三名及第),历官太学博士、翰林学士。他力主抗金,不畏权奸,敢于直言,后追封为礼部尚书。
孟郊桑梓情浓,在京中供职时曾作《京中怀归》诗:
     一自题名后,思归何日归?
     虽然著宫锦,不及舞斑衣。
     故里桑榆晚,他乡雨雪霏。
     庭前停玉轸,目送雁南飞。
此诗语言质朴,直抒胸臆,中间两联用对比手法,显得形象生动,思家乡之情,念慈母之意,溢于言表,感人至深。
          明代:祝允明诗教化民
    至明朝,随着闽赣客家人不断迁入兴宁,促进了兴宁生产、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明正德十年——十五年(15151520)任兴宁县令,政绩斐然,在六年任期内,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力捕盗匪,主持编写《正德兴宁县志》——客地区现存最早的县志。这位“著有诗文集六十卷,杂著百余卷,字画无数”的县令,善用诗、书、帖开启民智,引导民风,将一个民风刁蛮的穷僻小城,改造成“岭之南,彬彬向风矣”的文化之乡。
   1517年,邑侯祝允明曾与荣归故里的兴宁人、时任浙江都御史的王天与及诸士大夫同游和山岩,诗意盎然,写下《游和山麻石岩诗》:
       山和人亦和,乘暇集鸣珂。
       陟岭美未得,到岩奇转多。
            ……
       物穰用亦俭,地危心不颇。
       民风都似此,吾为你陈歌。
    邑诗人张天赋则有《游和山岩次枝山祝公韵》:
       逐时维清和,追踪柴玉珂。
       去路何辞远,抚景偏喜多。
       ……
       宝鼎固莫动,王道平不颇,
      我歌安止此,将为太平歌。
    自祝允明任兴宁县令后,兴宁诗风丕振,在明朝出现了不少名诗人。传世的诗集有:《王员外诗集》(王琏)、《叶冈诗集》(张天赋)、《问字草堂诗》(胡霙)、《讱堂诗稿》(何南凤)等。
          清代:胡曦开新诗先河
    客家人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清代在兴宁县,除官立学校外,私设的书馆遍布城乡各地,所谓户弦诵读,重视诗教。且成名后的诗人还设馆授徒,如,陈炳章曾授胡曦,张花谷则是胡曦的门生,正所谓代代相传。清朝是兴宁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诗人,刊印的诗集有:《玉峰诗抄》(曾荣科)、《小匡庐诗抄》(石娥啸)、《鲁亭诗集》(罗学旦)、《修园诗集》(罗之濯)、《松亭诗集》(罗清英)、《自怡诗》(陈有懿)、《战马诗》(吴熙乾)、《阆苑诗》(陈一峰)、《若穑有秋堂诗》(陈文勋)、《秋梦诗集》(曾士梅)、《毋自欺斋诗集》(陈其藻)、《启蛰斋诗选》(陈崟)、《湛此心斋诗集》(胡曦)、《长铗归来诗选》(傅兆麟)、《弓园诗集》(胡锡候)等。
    在清代诗人中,胡曦可谓其中的杰出代表。胡曦(18441907),字晓岑,号壶园,兴宁兴城镇大巷里人。张伯涛先生在1963年,将其收藏的胡曦的《湛此心斋诗集》手稿寄给苏州大学的钱仲联教授,并要求其作跋。古典文学研究家钱仲联撰文《岭南新派诗人胡曦》,并于196643日在香港《大公报》发表。他在文中说:“晓岑于同治十三年作的《火轮船歌》,写当时的新东西,融合时事,笔力奇伟恣肆;比遵宪,于光绪十六年作的《今离别》要早十六个年头。晓岑可算是遵宪早年作新派诗的同路人,而且是先行者。”他还录晓岑的《感事寄怀黄子公度尚羁日本差次》诗八首,并说:“有推倒一时豪杰之概,新名词驱于笔端,这种淋漓大笔,颇近丘逢甲的《岭云海日楼诗》。”黄遵宪、丘逢甲和胡曦被誉为晚清嘉应三大诗人。
    兴宁是山歌之乡,写竹枝词之风在当地颇为盛行,而鼎盛时期则在清中后期至民初,诗人胡曦乃此中好手,著有《竹枝杂咏一百首》,现录二首以赏:
           其一
      采茶三月阿侬忙,鹿子山前路许长。
      归晚好风吹不断,歌声一片水萝塘。
           其二
      一程来往百花洲,柳月屏风画舫游。
      蝴蝶推蓬蝴蝶会,箫声吹落倚云楼。
           民国:花谷杂诗誉诗坛
    进入民国,废除科举,提倡西学,实行新学制。新文化运动后,提倡白话文,写白话诗,格律诗受到冲击。这段时期刊印的诗集有:《山庐诗集》(罗师杨)、《无尽庐诗集》(肖整文)、《无赫斋诗草》(何天炯)、《宁水杂诗百首》(张花谷)等。
   张花谷(18781966),名毅公,别字警镛,又号南邨,兴宁坜陂三渡桥人。他是胡晓岑先生的高足,1898年考取秀才。他的诗学有宗承,初宗杜甫、李牧,晚年喜爱陆放翁和元遗山的诗,经名师指点,深得诗教之妙。现录民国37(1948)刊行的《宁水杂诗百首》中的二首以赏:
       十样银罗百步香,夜深谁惜露沾裳?
       归来阿母床头坐,泪洒灯前说故乡!
这首诗说的是抗战后期,各沦陷区的女子流落我邑,迫于生计当女招待者不乏其人。这些人承欢卖俏,为人不齿,然而在诗人眼中,却另有看法,寄以深切的同情。
       名山素与名贤重,争取千秋不等闲。
       惆怅霍山留不住,相思空有白云还。
这是一首他遥望霍山(兴宁、龙川交界的名山,两县争执所属,卒归龙川),即景生情的怀古诗。
            建国后至“文革”结束:
    诗坛寂寞唱山歌:
    这段时期,文人不敢搦管写诗,生怕扣帽子,诗坛寂寞,山歌倒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1951年华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农民诗人巫敬谦山歌集》。巫敬谦系兴宁罗浮人,他写了一首流传很广的山歌:
        想起当日耕田侪,黄连树上挂苦瓜;
        黄连树下埋猪胆,从头苦到脚底下。
   1980年兴宁县文化馆收集、整理、出版了一本兴宁民歌集《宁水风光》,收入新老山歌、歌谣共600多首,深受群众欢迎。
   
              改革开放后:
   
    诗坛重回百花春。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宁诗坛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有宁江诗社编辑出版的《宁江诗词》、罗浮镇阳天诗社编辑出版的《阳天诗刊》、黄槐镇黄槐诗社编辑出版的《康乐诗情》等。这些刊物发行至海内外,得到诗人、词家、读者的好评。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中华诗词之乡,兴宁市文联和教育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诗教活动的文件。上级领导重视,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诗教活动蔚然成风。如,兴宁田家炳中学出版了诗教教材《客家诗词读本》和诗刊《兴宁田家炳中学师生诗词作品选集》。在校园,出现了“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新气象,让诗词写作在年轻的一代中得以传承。   ( 载于《梅州日报》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发表于 2019-7-18 06:48:55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9-7-20 11:23:05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老前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6:40 , Processed in 0.30439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