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商女不知亡国恨,到底在批判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21 11:4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商女不知亡国恨,到底在批判谁?


288 次点击
1 个回复





苏小轼 于 2020/3/21 8:42:50 发布在 凯迪社区> 文化散论

[size=1.35em]杜牧的名作《泊秦淮》堪称怀古诗的范本,怀的是陈朝的古,离杜牧大概三百年。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后两句今天几乎人尽皆知。商女指的是歌女,《后庭花》指的是南朝陈后主的宫廷乐师谱写的曲子中最著名的一首《玉树后庭花》,传说它有这样两句歌词:“ 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当时人们认为这是歌谶,预兆着陈朝的国运“不复久”了。南陈的灭亡太有戏剧性也太必然,《玉树后庭花》这支歌曲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亡国之音,被诗人们反复吟咏,告诫世人居安思危的道理。

这首诗的意思清楚明白,刻画的场景也一样的清楚明白。在六朝相继亡国之地,偶然听到亡国之音,敏感的人难免百感茫茫。但是,杜牧到底想表达什么呢?如果让你给这首诗总结一个中心思想,你一定会很犯难。揣摩字里行间的涵义,好像杜牧在批评歌女无情无义:国都亡了,还在不知羞耻地唱过去那些亡国之音。但杜牧是唐朝人,在那个男权社会里,用男人的气节要求女人也可以吗?何况是用士大夫的标准要求歌女,这是不是太强人所难了呢?

再往深里想想,歌女是卖唱的,唱什么歌不由自己做主,而是由花钱的人做主。这些花钱的人显然不会是贩夫走卒,而是有身份和权势的人。“不知亡国恨”的不是歌女,而是这些人,这才是真正值得批判和伤感的。如果再多想一层,南陈的灭亡对陈后主一家来说是灭顶之灾,但对平民百姓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国家换了一个主人,百姓生活就真的水深火热了吗?至少早在陈后主统治的时代,百姓的生活已经是水深火热了。这样的王朝值不值得效忠呢?对于国家的兴亡,匹夫难道有责吗?

也许匹夫真的有责,他们既然作为陈国子民,无论如何都应该站在陈后主的一边。但歌女这种在任何王朝里都没有地位的女人,从来都只是男人玩物的女人,她们如果也有亡国之恨的话,这份恨意到底从何说起呢?如果再多想一层,在杜牧生活的时代,唐王朝早已经由盛转衰,藩镇军阀渐渐形成割据势力,和中央朝廷分庭抗礼了。在这样的局势下,竟然还有人有心消遣,在《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里自得其乐,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现象吗?

但事情也可以反过来想:正是因为有了地方自治的势力,读书人才有了更多的出路,可以受到更大的礼遇,晋身之道才可以从可耻的“自媒”变成被多方礼聘。诗人李益就受过节度使刘济的延揽,他受宠若惊地写诗回答说: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意思是说自己感激刘济的知遇之恩,不会再惦记中央朝廷的职位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李益在秦淮酒楼上听歌,大概不会介意歌女演唱《玉树后庭花》吧?从《泊秦淮》简简单单的四句诗里,我们可以做出太多的理解,你很难说哪种理解一定就是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诗人运用文字就像摄影师运用镜头一样,只是抓拍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瞬间,但不加任何评论,不表任何态度,诗意到底该往什么方向理解全看读者的偏好。显然遗老遗少会有一种读法,李益式的读者又会有一种读法,不同身份和价值观的人一定各有各的读法。这就是所谓“诗无达诂”,诗意就是这样飘忽不定,不能强求标准答案。(节选自得到《熊逸唐诗50讲》,篇幅所限,有删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发表于 2020-4-16 20:45:42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7-9 16:12:4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5-1-3 07:44 , Processed in 0.210459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