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4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汉字听写大赛想到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8 14:4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由汉字听写大赛想到的


       众所周知,央视最近举办了“汉字听写大赛”,国人无不感到影响深远。比赛中不论参赛队来自何地,一律都用普通话发音,简体字书写。就发音而论,也就是在用新韵发音。由此想到,倘若举办一次古典诗词比赛,用什么韵来发音呢!难道会用诗词界所谓的“正统”平水韵来发音朗诵吗?!我想,绝无可能。只能用符合普通话标准的《新韵》来发音来朗诵。不用长篇论述,多费口舌,明白人一看就知,新韵时代的到来和古韵时代的扬弃是历史的必然,不论出于什么样目的和偏好,都无法阻挡事物发展的趋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发表于 2014-9-8 20:4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yueqiuyi 于 2014-9-9 11:04 编辑

我也想跟楼主谈一些个见。
1、在漫长的岁月里,古韵从产生到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其中“平水韵”是古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当时的诗词界作为一个统一的“游戏规则”,是很有必要的。
2、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新韵的产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3、至于古韵和新韵哪个是“正统”,至今诗界仍存在争议。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争论的必要。我们在阅读、欣赏、学习古人的诗词的时候肯定应该遵循古韵的“游戏规则”;而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新韵或古韵。
4、当然,在选用古韵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顾及当今普及普通话的时势。举一个例子:在采用“平水韵”的“上平:十三元”韵部作为韵脚时,应将其中“an ”韵母的字和“en”韵母的字区分开来,不要在同一首诗的韵脚中混用。再举一个例子:在采用入声字作为韵脚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在普通话中属于上声和去声的字。
5、因此,我始终如一地支持古韵和新韵并存的“双轨制”。
6、对于那些认为应该扬弃古韵的看法,我认为有失偏颇。楼主在本帖子中举例说:“若举办一次古典诗词比赛,用什么韵来发音呢!难道会用诗词界所谓的“正统”平水韵来发音朗诵吗?!我想,绝无可能。只能用符合普通话标准的《新韵》来发音来朗诵。”并据此认为“新韵时代的到来和古韵时代的扬弃是历史的必然”。对此我想反问一下:“假如所举办的是吟诵古人作品的古典诗词比赛,那么你将怎样看待其中那些与当今普通话相冲突的韵律问题呢?抑或是坚决反对举办这类比赛呢?”

以上个见供参考。
3#
 楼主| 发表于 2014-9-8 22:20:16 | 只看该作者
今人有几个能准确发出古韵来朗诵古诗词?只是在查韵表用韵而已。君不见,从课堂和媒体,哪里不是在用普通话朗诵古诗词!!!不知你能否准确发出古韵,也许你能发出。新韵已经推广三十多年,再长期“双规”,是不合适宜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4-9-8 22:21:22 | 只看该作者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9-8 20:42
我也想跟楼主谈一些个见。
1、在漫长的岁月里,古韵从产生到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其中“平 ...

今人有几个能准确发出古韵来朗诵古诗词?只是在查韵表用韵而已。君不见,从课堂和媒体,哪里不是在用普通话朗诵古诗词!!!不知你能否准确发出古韵,也许你能发出。新韵已经推广三十多年,再长期“双规”,是不合适宜的。
5#
发表于 2014-9-8 23:32:01 | 只看该作者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好形势!
6#
发表于 2014-9-9 11:13: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uyueqiuyi 于 2014-9-9 11:31 编辑
闲趣 发表于 2014-9-8 22:20
今人有几个能准确发出古韵来朗诵古诗词?只是在查韵表用韵而已。君不见,从课堂和媒体,哪里不是在用普通话 ...

问好楼主!
回复你对我的质疑: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懂得古韵发音,也没有说过要用古韵的发音来进行古诗词朗诵,更没有反对用普通话来朗诵古诗词。因此你的质疑属于空穴来风。
相反地,我对你的质疑:“假如所举办的是吟诵古人作品的古典诗词比赛,那么你将怎样看待其中那些与当今普通话相冲突的韵律问题呢?抑或是坚决反对举办这类比赛呢?”你是没有只言片语作出答复呢!
再举一个实际例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李商隐的名作《登乐游原》。但如果拿“中华新韵”来看这首诗,是完全违背押韵要求的。假如在某个古诗词朗诵比赛中,有选手选择了这首诗参赛,并且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朗诵,同时假设楼主作为该赛事的评委,你会怎样评判他呢?

7#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2:14:55 | 只看该作者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9-9 11:13
问好楼主!
回复你对我的质疑: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懂得古韵发音,也没有说过要用古韵的发音来进行古诗词朗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背韵有怎么样呢?不是一样被人世代传诵吗?诗的魅力在内涵而不在用韵。只要便于大众能读出正确发音和意境美感就好!事物要发展,用韵要统一,分久必合是最普通的常理。在文学界,只有古典诗词还在实行“双规”过渡,本人只是希望这种过渡期短一点。没别的意思。其他问题不展开讨论,各行其是吧!
8#
发表于 2014-9-9 12:43:02 | 只看该作者
闲趣 发表于 2014-9-9 12:14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背韵有怎么样呢?不是一样被人世代传诵吗?诗的魅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传统音韵并不背韵,原、昏在平水韵中上平十三元;按普通话用韵就背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4-9-9 14:36:24 | 只看该作者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9-9 12:43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传统音韵并不背韵,原、昏在平水韵中上平十三元; ...

问题不在古人的诗用新韵去套的背韵,那时没有普通话。问题在于今人讲着读着普通话,却用自己也读不出标准发音的古韵去写现在的古典诗词,是否有点生搬硬套,不便大众阅读内容,品感声律呢?
10#
发表于 2014-9-9 17:5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9-13 05:59 编辑

如果说当今的语音发展向普通话方向发展这一点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成为厚今薄古的借口,同理,厚古而薄今也是不可取的;

古韵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按音韵学的分野,三国至魏晋南北朝为上古汉语,隋唐宋为中古汉语,元明清为近代汉语,民国以后为现代汉语,哪么,三国以前的秦汉呢,秦汉以前的呢,大概只能划入远古汉语了。。。对于中华新韵而言,它是民国时期归类的诗韵,而民国时期的官方用语是官话而不是普通话,这个官话在当今的台湾仍有保留,这部诗韵的运用也许并不完全适合于今天的普通话,哪么,今天的普通话在音韵学的领域又该划入哪类呢,我想,大概只能算是当代汉语了;对于当代汉语而言,新韵韵书虽多,却还没有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被大众广泛认可而通行的诗韵,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十三辙、十四韵及按新华字典的拼音而运韵的现象各行其是,这也许是新韵暂时还没得到普遍认可的因素。。。

事实上在诗界所指的古韵一般意义上都指的是中古汉语。。。

平水韵的争论很大,中华诗词论坛至今还在争论不断,谁也说不清楚平水韵是个什么东东,当然就更说不清平水韵的读音了;事实上我国的诗词创作中,平水韵从来就不是诗韵的唯一用韵,在我国的历史上,韵书之多可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可以从二十四史中得到佐证】;个人理解,平水韵其实就是礼部韵略的翻刻版,而礼部韵略所依托的是广韵和集韵,而广韵和集韵是承袭着唐韵和切韵而来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平水韵虽只有106个韵部,但它的实质却仍然是广韵的206韵,在平水韵的韵部分类上每一韵部曰大韵,大韵之外还分小韵,最明显的是十三元部,它把广韵原来的元魂痕三部归为一部,原来的支之脂归为了平水四支一部,原来的三十四部入声归为了十七部,我们今天所说的平水韵或者说平水音,它的实质是中古音读而不要狭义地理解成仅此一部韵书的音读;对于中古音读,有很多音韵学的学者【如王力、高本汉、白一平、潘悟云等】都有一整套的拟音系统,说平水韵是不可读的观点也许不太恰当,但是,真正会读中古音的人士应该不多倒可能是真的;

个人浅见,我们都是些初习诗词者,无谓于陷进今古音韵的争论之中,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都不足取,哪么,又何妨求同而存异、双轨并行呢,作为初学者的我们来说,还是先想想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才是正理。。。

言之匆匆,如有不对之处,欢迎闲趣诗长批评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7:44 , Processed in 0.24999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