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梅花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秀区攀桂坊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5-5-21 15:17:58 | 只看该作者
攀桂坊人文秀甲
12#
发表于 2015-5-22 21:00:21 |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5-22 23:21:24 | 只看该作者
多谢版主的热心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00:11:20 | 只看该作者

周溪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5-24 00:39 编辑

周溪

嘉应学院附近的饶公桥与文祠。
纪念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而命名的濂溪桥(又名周溪桥)。
东山书院前的状元桥。
盘龙桥李屋,出了一翰林、一武解元和八位举人。

49aae5d315064d25a130b4f28c609c5c.jpg (82.83 KB, 下载次数: 724)

49aae5d315064d25a130b4f28c609c5c.jpg

0880fb956c184262982c5cf2a5211815.jpg (89.5 KB, 下载次数: 731)

0880fb956c184262982c5cf2a5211815.jpg

93345eb97f9c4c609b411ccabc3f4b19.jpg (85.39 KB, 下载次数: 694)

93345eb97f9c4c609b411ccabc3f4b19.jpg

c2cf8d8477564a3d83490b30e1caf999.jpg (63.97 KB, 下载次数: 731)

c2cf8d8477564a3d83490b30e1caf999.jpg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5-24 00:3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5-24 00:34 编辑

                                                    流水窅然话周溪
                                                          本报记者 刘奕宏 高讯/摄影  

      从梅城千佛塔景区眺望城区,西南逶迤而来的梅江穿城而过,北岸的两条小河程江和周溪注入梅江,像两条彩带缚住奔腾的巨龙。梅江、程江、周溪共同构成了梅州城区的重要水系。
  作为梅州人母亲河的梅江,江以“梅”名,与传说中的梅王梅鋗 和梅花联系在一起;程江的起名也令人肃然起敬,纪念的是以德化人的客家前贤程旼 。唯独周溪,这条蜿蜒流过城东攀桂坊的小溪,却被人忽略,流水窅(音yǎo)然(形容溪水弯弯曲曲缓缓流去),洪钟静寂,作为梅州一条文化河或文化带的重要性尚待读者认识。


  命名出于纪念周敦颐

  周溪起源于梅县石扇镇的巴庄,从北蜿蜒而来,经过银营、洋门至城东黄竹洋,与来自象村的另一条小溪汇合,经过金盘桥,终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周溪。因此把周溪比拟作一条充满灵气的龙,龙头在攀桂坊的东山,龙尾则在金盘桥附近的梅县广益中学的挖子里。
  周溪的秉性是温和的,即使在雨水丰盈的雨季,也很少咆哮肆虐,可谓“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正是由于它的温驯与慈爱,哺育了古老的嘉应州东厢堡直至攀桂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周溪的下游,有黄、谢、李、张、萧、饶、杨、陈诸姓氏,中游两岸的周溪村、蓝塘村,则生活着谢、古、侯、张等姓氏的居民,唯独没有姓周的人家。然而,在梅县高级中学东门前,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叫“濂溪桥”(俗称周溪桥)。
  “濂溪”是宋朝理学家周敦颐的字号。周溪河上为何会横跨一座濂溪桥呢?原来当地也曾有过一间濂溪书院。记者查阅史书发现,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周敦颐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熙宁三年(1070),擢升为提点刑狱。现在的梅州地方史志没有明确记载周敦颐来过梅州,原因是北宋中叶以前梅州地方史料的失传。如《康熙程乡县志》的《职官年表》对梅州知州的 记录,上限是 元祐 年间(1086—1094)的揭阳进士陈希伋,已在周敦颐任职广东的时间以后。在粤期间,周敦颐深入有瘴气和险峻之地。梅州正是瘴疠之地,所以周敦颐来过梅州的可能性极大。后人可能为纪念这位思想家,把这梅城附近的一条小溪命名为周溪。因此,“形如腰带,旋绕周回,故曰周溪”的说法,未免显得浅薄。
  400年后,明孝宗弘治年间,江西永丰籍进士刘彬担任程乡知县,基于他对周敦颐道德学问、思想精深的仰慕,更基于周敦颐与梅州的历史渊源,决定在周溪河畔建立濂溪书院。他在今盘龙岃东北的一个状如片月的地方——曲池,筑堂池上,书院前的照壁上画一太极图,二进为讲堂,左右为楼,外边挖两座石栏水井,名叫“天泉”,门外东侧有云步桥,桥北有云洞,作云谷堂。
  明末翰林李士淳 (二何)曾以诗为证:
  水抱周溪为建桥,登瀛早取姓名标。
  派来濂洛渊源远,秀拱花洲采色饶。
  先哲曾拈无极秘,平川豫播状元谣。
  期将忠孝酬廷献,温饱何庸负立朝。
  这首诗说明状元桥下的周溪,是为纪念周敦颐而取名的,通过他和他的弟子程颢、程颐的思想文化传播,让远在岭东的梅州文运开发也受到积极的影响。于是周溪与梅江的交汇地,衍生了“百花洲尾齐州前,此地出状元”的谶语。


                          座座古桥见证鼎盛人文


  在历史悠久的周溪,横跨之上的桥梁有10来座,不少也承载着众多的人文掌故。在梅州城区,周溪上的古老桥梁,栉风沐雨依然发挥着渡人通行的功用,以它那古朴、苍虬的身姿见证梅城东郊人文鼎盛的历史。
  溯周溪而上,第一座具有丰富韵味的石拱桥是状元桥。状元桥在宋代已经存在,相传南宋状元文天祥为抗击蒙元侵略者,曾来到梅州招募军士,经过此桥,所以取名状元桥。既有呼应“此地出状元”旧谶的期望,也有纪念文天祥这位誓死抗元的民族英雄的寄托。
  古代,状元桥作为西阳、芹洋、金丰一带农村通往梅城的必经之路,西端是小溪唇、杨桃墩,东端是东山书院、千佛塔、大东岩、阳东岩。始建于南汉的千佛塔已有千年的历史,宋代的梅州进士蓝奎曾在大东岩苦修学问,写下:“懒思身外无穷事,愿读人间未见书。”
  翻开历史文献,我们还能发现,状元桥两端,除了梅城三大书院之一的东山书院外,曾存在七贤书院、锦江书院、先贤书院、齐州寺旧址,可以说状元桥一带是梅城文化重镇。
  在状元桥上游几百米的盘龙桥,则是攀桂坊几大书香家族方便联络的桥梁。
  “盘龙桥”直至今天依然作为一个地名在使用,它不单是一座桥梁的名称,也是攀桂坊里一个地方的标杆。周溪来到这里,突然悠游地转了两个弯,盘龙桥东端的李屋就在这个弯弓之内,李氏家族在清代出了一位翰林、一位武解元、八位文武举人。隔着周溪举目可见的是黄遵宪家族所在的禄善堂和德赞楼,黄遵宪高祖父一门出了一位进士、八位举人。盘龙桥西端还是进士杨仲兴的故居,再远处的张家围、旺巷口、教场背,遍布的是张琚、李黼平、刘庆缃等著名文人故居。
  濂溪书院在历史的风雨中淡去,濂溪桥却依然屹立在周溪,它是周溪河上的几个古老石拱桥中曾发挥重要交通功用的 桥梁。贤母桥建成之前,它是众多车辆从梅松路通往东山港的必经要津。经过该桥进入周溪村,这里有明初建成的围龙屋老谢屋,是进士谢卿谋的故居。传承席狮舞、铙钹花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碧峰寺,也在碧水潺潺的小溪旁。
  到了民国时代,在濂溪书院旧址对岸的天字岃上,在周溪河畔的饶公桥旁,承载着梅州近现代文化教育旗帜的高等学府陆续诞生。
  饶公桥 始建于明朝宪宗成 化年(1465—1487)年间,由当地一位乡绅饶嵩四出资,把周溪两岸砌石筑坎,溪中用石砌成三个桥墩形成四孔,在桥墩上铺上木板架成桥,方便人们挡风遮雨,在桥上盖屋檐,成为程乡县第一座廊桥而驰名。人们为纪念饶嵩四,故命名为“饶公桥”。
  天字岃上最早建立的学府,是由当时美国教会学校广益中学负责人汲平如和教育家黄墨村等一起创办的。1924年,汲平如、黄墨村与梅县的乡绅、政要、教育界人士卢耕甫、廖道传、刘志陆等人协商,利用广益中学的天字岃用地,创办嘉应大学,成立粤东最早的高等学府,为梅州、赣南、闽西、潮汕等地的学子提供就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数年后,嘉应大学因政局动荡停办。
  20世纪30年代,来自攀桂坊的资深教育 家黄遵庚在此地兴办梅州农业职业学校。黄遵庚是黄遵宪的堂弟,早年留学日本,学习农学,曾在广州担任教育局长一职。黄遵庚回到家乡,一心一意兴办教育,并在农校旁创办梅州师范学校,为家乡同时培育大批农业与师范人才。梅州师范学校后来成为嘉应师专的前身。
  天字岃的弦歌读书声,影响着几代梅州人,也为日后嘉应大学 (今嘉应学院),在周溪边麻子岗的重生,埋下文化薪火相传的种子。



16#
发表于 2015-5-24 08:28:24 | 只看该作者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五子之一,程朱理学代表人,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1]
因仕宦生涯,经常迁徒。虽收生传道授业,但无长随门生,有影响者不多,程颢、程颐曾以师礼事之,但实为学友。周氏学术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
主要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后人编成《周子全书》。
17#
发表于 2015-5-27 21:41:05 | 只看该作者
很详细啊,谢谢山哥,辛苦你了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08:37:06 | 只看该作者
                                                         侯安国

      侯安国(?-约1276),本籍福建宁化。据江西第五修《侯氏族谱》记载,他是宋代理学名家侯仲良(字师
侯安国像

圣)的八世孙。侯安国秉承家学,习《春秋》,登南宋淳祐间(1241-1252)乡贡进士,旋即于宝祐(1253-1258)初任梅州教授,掌管生员的教育、课试等。他刚上任,就遍查本地史志文献,得知梅州风俗醇美,“民勤耕织,士敦诗书”,为之惊喜。当了解前代名宦刘安世(刘元城)于哲宗时谪居梅州,在城内创设书院,亲为讲学,梅州文教从此发轫,遂顿生敬意,择日从学宫的教授署,到相距仅半里的元城书院视察;然后往城区周边巡视,借此了解民情民风。他看到梅州“地僻人稀,风俗淳美”,大为歆慕,于是举家落籍梅州,定居于城东攀桂坊。他担任梅州教授尽心尽责,开经讲学,采取多项措施鼓励梅州子弟入学读书,使得原本“僻处岭南、经学草昧”的梅州“文风日盛”。他尤其注重以春秋大义教授生徒,培养出了南宋末年十二岁就考中进士的诗人、追随文天祥抗元的英雄志士蔡蒙吉。就在元兵南下,世事纷扰之时,侯安国辞世。
。。。
       侯安国在梅州落籍开基,成为梅州侯姓的开基一世祖。他的后代也人才辈出,他的四个儿子就分别是山长、教谕、学谕和提调,后人秉承良好家风和客家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历代人才辈出。在封建社会,耕读传家的梅州侯氏产生了众多进士、举人、贡生等科举士人,产生了福建南安知县、乡贤侯谨度,安徽太和知县侯枢臣、直隶邯郸知府侯国钧等许多良吏名宦。在近现代,则涌现出了太平天国水军统帅、森王侯裕田,现代林业教育先驱、教育家、诗人、书法家侯过,国民党中将侯志明、侯梅、侯志庆,少将侯又生侯声,外事活动家侯桐,原羽毛球国家队教练侯加昌,原新加坡国防部长侯永昌,原武汉大学校长侯杰昌,国际著名电影导演侯孝贤,等等。[3][url=] [/url]现在,他的后人已广布海内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22 16:28 , Processed in 0.249658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