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梅花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语诗律学》/学习材料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34: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18 编辑

第五节       首句用韵问题
  5.1上节郑重地说明,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不得通韵;但是,凡读过中晚唐的诗尤其是宋诗的人,都会注意到好些诗似乎通韵的近体诗,看起来好象是邻韵可以同用似的。其实借用邻韵只限于首句。钱大昕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十驾齐养新录》里说: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现在我们来谈一谈首句用韵的问题。
  5.2原来诗的首句本可不用韵,其首句入韵是多余的。所以古人称五七律为四韵诗,排律则有十韵二十韵等,即使首句入韵,也不把它算在韵数之内。诗人们往往从这么多余的韵脚上讨取多少的自由,所以有偶然借用邻韵的办法。盛唐以前,比例甚少(下面只举李颀、杜甫、刘长卿、王维各一首)[注八],中晚唐较多。谁知这一来,竟成了一种风气!宋人的首句用邻韵似乎是有意的,几乎可说是一种时髦,越来越多了。现在我们依照某韵与某韵为邻韵,分成若干种,然后依类举例于下。在这些例子中,首句虽入韵而不同韵,只可谓之“衬韵”,录引时就不必独自为一行了。
  5.3(一)东韵与冬韵
  (甲)以冬衬东
  送李回李颀
  知君官属大司农,诏幸骊山职事雄。
  岁发金钱供御府,昼看仙液注离宫。
  千岩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辇路中。
  不睹声明与文物,自伤流滞去关东。
  牡丹韩琮
  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阴成始放红。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
  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
  寓意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沧浪怀贯之苏舜钦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钱塘上元夜祥符寺曾巩
  月明如画露叶浓,锦帐名郎笑语同。
  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
  红云灯火浮沧海,碧水楼太侵远空。
  白发蹉跎欢意少,强颜犹入少年丛。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司马光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弛驱羁旅中。
  夏日梦伯兄寄江南黄庭坚
  故园相见略雍容,睡起南窗日射红。
  诗酒一言谈笑隔,江山千里梦魂通。
  河天月晕鱼分子,槲叶风微鹿养茸。
  几度白砂青影里,审听嘶马自搘筇。
  霰杨万里
  雪花遣霰作前锋,势破张皇欲暗空。
  筛瓦巧寻疏处漏,跳阶误到暖边融。
  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方讶一冬暄较甚,今宵敢叹卧如弓。
  三峡歌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宫词王建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遍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乙)以东衬冬
  深宫李商隐
  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
  狂飙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
  斑竹岭边无限泪,景阳宫里及时钟。
  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独游辋川苏舜钦
  行穿翠霭中,绝涧落疏钟。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
  暗林麋养角,当路虎留踪。
  隐逸何曾见?孤吟对古松。
  成都杨亿
  五丁力尽蜀山通,千古成都绿酎醲。
  白帝仓空蛙在井,青天路险剑为峰。
  漫传西汉祠神马,已见南阳起卧龙。
  张载勒铭堪作戒,莫矜函谷一丸封。
  城上彭汝砺
  孤城纵目尽南东,山转溪回翠万重。
  云际静浮滨汉水,林端清送上方钟。
  今时汉北无雏凤,当日襄南有卧龙。
  万事废兴无足问,登临吾乐正从容。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寄李渤张籍
  五度溪头踯躅红,嵩阳寺里讲时钟。
  春山处处行应好,一月看花到几峰。
  宫词王建
  灯前飞入玉阶虫,未卧常闻半夜钟。
  看着中元斋日到,自盘金线绣真容。
  5.4(二)江韵与阳韵
  寄献润州赵舍人王禹偁
  南徐城古树苍苍,衙府楼台尽枕江。
  甘露钟声清醉榻,海门山色滴吟窗。
  直庐久负题红药,出镇何妨拥碧幢。
  闻说秋来自高尚,道装筇竹鹤成双。
  泛吴凇江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意:盛唐时江阳绝不相通,虽在首句,亦不能用为邻韵。晚唐以后江阳相通之例亦颇罕见。)
  5.5(三)支韵与微韵
  (甲)以微衬支
  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王涯
  延英面奉如春闱,亦选功夫亦选奇。
  在冶只求金不耗,用心空学秤无私。
  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独喜至公谁是证,弥天上人与新诗。
  题宫门沈亚之
  君王多感放束归,从此秦宫不复期。
  春景自伤秦丧主,落花如雨泪胭脂。
  侍宴韩偓
  蜂黄蝶粉两依依,狎宴临春日正迟。
  密旨不教江令醉,丽华微笑认皇慈。
  梦张剑州王安石
  万里怜君蜀道归,相逢似喜语还悲。
  江淮别业依前处,日月新阡卜几时。
  自说曲阿犹未稳,即寻湓水去犹疑。
  茫然却是陈桥梦,昨日春风马上思。
  八月十六玩月孔平仲
  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
  只恐月光无好恶,自怜人意有盈亏。
  风摩露洗非常洁,地阔天高是处宜。
  百尺曹亭吾独有,更教玉笛倚栏吹。
  (乙)以支衬微
  题魏将军庙许浑
  武牢关下护龙旗,挟槊弯弧马上飞。
  汉业未兴王霸在,秦军才散鲁连归。
  坟穿大泽埋金剑,庙枕长溪挂铁衣。
  欲奠忠魂何处问,苇花枫叶雨霏霏。
  答鄜时友同宿见示马戴
  为客自堪悲,风尘日满衣。
  承明无计入,旧隐但怀归。
  雪积孤城暗,灯残晓角微。
  相逢喜同宿,此地故人稀。
  云朔逢山友张蠙
  会面却生疑,居然似梦归。
  塞深行客少,家远识人稀。
  战马分旗牧,惊禽曳箭飞。
  将军虽异礼,难便脱麻衣。
  倡女词张籍
  轻鬓从梳阔扫眉,为嫌风日小楼稀。
  画罗金缕难相称,故著寻常淡薄衣。
  郊行即事程伯子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乌江东乡往返马上作贺铸
  悠悠东去欲何之?草草西还可是归。
  残日雨竿荒戍远,青山满眼故园非。
  江田经雨菰将熟,石路无风蛾蠓飞。
  回羡耕夫闲胜我,早收鸡犬闭柴扉。
  九日登天湖朱熹
  去岁潇湘重九时。满城寒雨客思归。
  故山此日还佳节,黄菊清罇更晚晖。
  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且吹衣。
  相看下视人实小,只合从今老翠微。
  5.6(四)鱼韵与虞韵
  (甲)以虞衬鱼
  秋野杜甫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
  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
  盘飨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忆故州张籍
  叠石为山伴野夫,自收灵药读仙书。
  如今身是他乡客,每见青山忆旧居。
  游庐山次韵章传道苏轼
  尘容已似服辕驹,野性犹同纵壑鱼。
  出入岩峦千仞表,较量筋力十年初。
  虽无窈窕驱前马,还有鸱夷挂后车。
  莫笑吟诗淡生活,当令阿买为君书。
  题湖边庄王十朋
  十里青山荫碧湖,湖边风物画难如。
  夕阳茅舍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
  旧卜草庄临水竹,来寻野叟问耕锄。
  他年待挂衣冠后,乘兴扁舟取次居。
  (乙)以鱼衬虞
  悟真院王安石
  野水从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5.7齐韵与支韵
  (甲)以支衬齐
  题古寺刘沧
  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长天月影高窗过,疏树寒鸦半夜啼。
  池水竭来龙已去,老松枯处鹤犹栖。
  伤心可惜从前事,寥落朱廊堕粉泥。
  和周廉彦张耒
  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
  修禊洛滨期一醉,天津春浪绿浮堤。
  (乙)以齐衬支
  登岳阳楼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丙)以齐衬微
  春近黄庭坚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稍晚,春色先从柳阴归。
  春日山行王庭硅
  缓鞚青丝马不嘶,春山草长静柴扉。
  迸林新笋斑斑出,隔水幽禽款款飞。
  雨过泉声鸣岭背,日长花气扑人衣。
  雲藏遠岫茶煙起,知有僧居在翠微。
  5.8佳韵与灰韵
  内直晨出便赴奉慈斋欧阳修
  凌晨更直九门开,驱马悠悠望禁街。
  霜後楼台明晓日,天寒烟雾著宫櫰。
  山林未去犹贪宠,罐酒何时共放怀。
  已觉萧条悲晚岁,更怜衰病怯清斋。
  5.9(七)真韵与文韵
  (甲)以文衬真
  湖上言事方千
  吟霜与吟云,此兴亦甘贫。
  吹箭落翠羽,垂丝牵锦鳞。
  满湖风撼月,半日雨藏春。
  却笑萦簪组,劳心字远人。
  次韵曹辅寄壑泉试新芽苏轼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试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乙)以真衬文
  送孙莹京监擢第归蜀觐省刘长卿
  适贺一枝新,旋惊万里分。
  礼闱称独步,太学许能文。
  征马望春草,行人看暮云。
  遥知倚门处,江树正氛氲。
  牡丹李商隐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韦庄
  雕阴寒食足游人,金凤罗衣湿麝熏。
  肠断入城芳草路,淡红香白一群群。
  酬薛奉礼姚合
  楼楼沧海一耕人,诏遗江边作使君。
  山顶雨余青到地,涛头风起白连云。
  诗成客见书墙和,药熟僧来就鼎分。
  珍重来章相借问,芳名未识已曾闻。
  送辛幼安周孚
  西风掠面不胜尘,老欲从君自濯薰。
  两意未成还忤俗,一饥相迫又离群。
  只今参佐须孙楚,何日公卿属范云?
  节物关心那可别?断红疏绿正春分!
  赴文德殿听嘛仍拜表杨万里
  苍龙观阙启槐宸,白玉阶除振鹭群。
  仗外诸峰献松雪,霜前一雁度宫云。
  舍人就日宣麻制,丞相瞻天进表文。
  夙退自欣还自笑,素餐便当策殊勋。
  5.10(八)元韵与真文
  (甲)以真衬元
  故衫白居易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有示陆龟蒙
  相对莫辞贫,蓬蒿任寒门。
  无情是金玉,不报主人恩。
  (乙)以元衬真
  出近村归偶作陆游
  朝骑小蹇出烟村,拥路争看八十身。
  似我犹为一好汉,问君曾见几闲人?
  杨梅线紫开园晚,蓴菜丝长入市新。
  莫笑坚顽推不倒,天教日日享常珍。
  (丙)以文衬元
  思京口戏周器之王令
  江南别日醉方醺,贪爱青天带水痕。
  忘却碧山归路直,误投浮世俗尘昏。
  终期散发江边钓,当有渔舟日系门。
  但恨故人犹喜仕,他时胸腹未堪论。
  (丁)以元衬文
  感秋别怨卢仝
  霜秋自断魂,楚调怨离分。
  魄散瑶台月,心随巫峡云。
  蛾眉谁共画,凤曲不同闻。
  莫似湘妃泪,斑斑点翠裙。
  5·11(九)删韵与元寒
  (甲)以元衬删。
  又行次作欧阳修
  秋色满郊原,人行禾黍间。
  雉飞横断涧,烧响入空山。
  野水苍烟起,平林夕鸟还。
  嵩风久不见,寒碧更孱颜。
  与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归苏轼
  娟娟云月稍侵轩,潋潋星河半隐山。
  鱼纶未收清夜永,凤箫犹在翠微间。
  凄风瑟缩经弦柱,香露凄迷着髻鬟。
  共喜使群能鼓乐,万人争看火城还。
  (乙)以寒衬删。
  甘露上方杨蟠
  沧江万景对朱栏,白鸟群飞去复还。
  云捧楼如出天上,风飘钟磬落人间。
  银河倒泻分双月,锦水西来转几山。
  今古冥冥难借问,且持玉爵破愁颜。
  暮春上塘道中范成大
  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石门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已山。
  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
  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闲。
  九月十三日始就郊墅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岳珂
  槐影西清舞翠鸾,竹宫高接五云环。
  职陪温洛图书地,名在元封卜祝间。
  昼访未承龙阁问,晨香犹而羽衣班。
  祠官到处无公事,且听松声老此山。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青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丙)以删衬寒
  哭李商隐崔珏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西行孔平仲
  缭绕西行入乱山,白云深处据征鞍。
  荞花着雨相争秀,枣类迎阳一半丹。
  鞅掌未能逃物役,乾坤何处托身安。
  莒台东响情无限,那更秋风作暮寒。
  次韵林冲和筠庄李弥逊
  叠叠重得两岸山,钩连秀色上琅千。
  孤亭四壁面烟雨,人与白鸥分暮寒。
  5·12(十)先韵与删寒元
  (甲)以删衬先
  雨后独行洛北欧阳修
  北阙望南山,明岚杂紫烟。
  归云向嵩岭,残雨过伊川。
  树绕芳堤外,桥横落照前。
  依依半荒苑,行处独闻蝉。
  寒食王禹
  今年寒食在西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穿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作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乙)以先衬删
  伊川独游欧阳修
  绿树遶伊川,人行乱石间,
  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出,僧归野渡闲。
  岩阿谁可访,兴尽复空还。
  送谢希深学士北使欧阳修
  汉使入幽燕,风烟两国间。山河持节远,亭障出疆闲。
  征马闻笳跃,雕弓向月弯。御寒低便面,赠客解刀环。
  鼓角云中垒,牛羊雪外山。穹庐鸣朔吹,冻酒发朱颜。
  塞草生侵碛,春榆绿满关。应须鴈北向,方值使南还。
  (丙)以寒衬先
  寄题曾子与竞秀亭杨万里
  老夫上下蓼花滩,每过君家辄系船。
  尊酒灯前山入座,孤鸿月底水连天。
  暄凉书问二千里,场屋声名三十年。
  竞秀主人文似豹,不应雾隐万峰边。
  (丁)以先衬寒
  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持国廷评欧阳修
  禁署沉沉玉漏传,月华云表溢金盘。
  纤埃不隔光初满,万物无声夜向阑。
  莲烛烧残愁梦断,薰炉薰歇觉衣单。
  水精宫锁黄金阙,故比人间分外寒。
  望湖楼醉书苏轼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戊)以先衬元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竹阁苏轼
  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
  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
  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
  田家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5·13(十一)萧韵与豪韵
  偕陈调公翁龙山买舟待夜潮发苏过
  来逢春雨长鱼苗,去见秋风擘角螯。
  久矣归心到乡国,依然水宿伴渔舠。
  一天如许皆明月,二客所须惟浊醪。
  今夜四更潮有信,更须留眼看银涛。
  5·14(十二)麻韵与佳韵
  三日赴宴口占欧阳修
  赐饮初逢禊节佳,昆池新涨碧无涯。
  九门寒食多游骑,三月春阴正养花。
  共喜流觞修故事,自怜双鬓惜年华。
  凤城残照归鞍晚,禁御无风柳自斜。
  (按,佳字与麻韵通押,唐人即有之,例如杜甫喜晴及刘禹锡送蕲州李郎中赴任。但除佳字外,佳韵其他的字未见有与麻通押者,由此看来,也许佳字本是分属佳麻两韵,麻与佳是否应认为邻韵,颇成问题。)

2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3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0 编辑

5·15(十三)庚与青蒸。
  (甲)以青衬庚
  送极少府贬郴州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酬朗州崔员外刘禹锡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
  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
  自此曾沾宣室召,如今又守阖闾城。
  何人万里能相忆,同舍仙郎与外兄。
  春游罗邺
  絮草和烟暖更青,闲门要路一时连。
  年年点简人间事,唯有春负不世情。
  成都喜事陆游
  大城小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
  莺花又作新年梦,丝竹常闻静夜声。
  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
  尊中酒满身强健,未恨飘零过此生。
  春晴怀故园海棠杨万里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年寒食负先生。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和孔密州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二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小放歌行陈师道
  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
  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
  水口行舟韩偓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题决两山相对鸣。
  (乙)以庚衬青
  八月六日作韩偓
  簪裾皆是汉公卿,尽作锋铓剑血醒。
  显负旧恩归乱主,难教新国用轻刑。
  穴中狡兔终须尽,井上婴儿岂自宁。
  底事亦疑惩未了,更应书罪在泉扃。
  桐柏观赵师秀
  山深地忽平,缥缈见殊庭。
  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
  石坛遗鹳羽,粉壁剥龙形。
  道士玉灵宝,轻强满百龄。
  (丙)以庚衬蒸
  边将马戴
  玉榼酒频倾,论功笑李陵。
  红缰跑骏马,金镞掣秋鹰。
  塞迥连天雪,河深彻底冰。
  谁言提一剑,勤苦事中兴。
  病告中怀子华原父欧阳修
  狂来有意与春争,老去心情渐不能。
  世味惟存诗淡泊,生涯半为病侵陵。
  花明晓日繁如锦,酒拨浮醅绿似渑。
  自是少年豪横过,而今疑钝若寒蝇。
  5·16(十四)蒸韵与侵韵
  拟杜子美峡中意宋祁
  天入虚楼倚百层,四方遥谢此登临。
  惊风借壑为寒籁,落日容云作暝阴。
  岘井北抛王粲宅,楚衣南逐女媭砧。
  十年不识长安道,九签宸开紫气深。
  (按以蒸衬侵之例颇为罕见)
  5·17覃韵与盐咸
  (甲)以覃衬盐
  别张自疆王铚
  燕子低飞入坏檐,柳条轻拂绿毵毵。
  故园更在北山北,佳节可怜三月三。
  万古愁多凭浊酒,九原事往落清谈。
  都门别恨终难写,满眼风光思不堪。
  (乙)以咸衬覃
  垂虹亭米芾
  断云一叶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5·18上面所举首句用邻韵的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与排律),其作者除王维,李颀,刘长卿,杜甫是盛唐的人,韩琮,王建,李商隐,张籍,王涯,沈亚之,韩偓,许浑,马戴,张蟠,刘沧,方干,姚合,韦庄,白居易,崔珏,罗邺是中唐或晚唐的人外,其余都是宋代的人,可以证明此风始于盛唐,到中晚唐逐渐成为风气,到了宋代更是变本加厉了。
  5·19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之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相似的韵认为邻韵,所谓相近,不因上平声和下平声的界限而有所间隔,这样,我们可以把相近的韵分为八类如下:
  (一)东冬为一类
  (二)支微齐为一类,支与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
  (三)鱼虞一类
  (四)佳灰为一类
  (五)真文元寒删六韵为一类,真与文近,元与文近,寒与删近,删与先近,先又与元近,真与元,寒与先,元与删较远,到于真与寒,寒与元,文与删先,先与真文则原则上不能认为邻韵。
  (六)萧肴豪为一类
  (七)庚青蒸三韵为一类庚与青较近,它们与蒸较远。
  (八)覃盐咸为一类。
  5·20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以下的结论:
  (一)近体诗不得通韵,仅首句可用邻韵;现代诗人作律绝任意通韵者,不合唐宋诗人的格律。
  (二)首句用邻韵,仅以本节所举同类之韵为限;现代诗人真庚通押,删咸通押之类,纵然用于首句,亦不合于唐宋诗人的旧规。
2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3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2 编辑

第六节       平仄的格式
  6·1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普通的格式如下:
  (一)五律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仄平平。)
  (乙)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
  6·2出句如系仄头,对句必须是平头,出句如系平头,对句必须是仄头,这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这叫做粘。(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粘,就是一切的平仄都合式,不合叫做失粘,狭义的粘,如这里所述,违者也叫做失粘。参看下文第十节。)
  6·3上文第二节里说过,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因此,五言排律的平仄只须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注意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延长下去就是了,第三节里说过,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减半,因此,五言绝句的平仄只须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也注意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就是了。
  6·4(二)七律
  (甲)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6·5七言律诗的粘对,和五言律诗的粘对,规则完全相同,七言排律是七方律诗的延长,七言绝句是七言律诗的减半,因此,它们的平仄也就是七律的平仄,只须注意依照粘对的规则,分别延长或减半就是了。
  6·6为了便于记忆和了解起见,我们对于近体诗的平仄,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和更新颖的说明。近体诗的平仄的原则只是要求不单调,为要不单调,所以(一)平声和仄声必须递换,(二)一联之中,平仄必须相对,但若每联的平仄相同,又变为单调了,所以(三)下一联的出句的平仄必须和上一联的对句的平仄相粘,这样,相近的两联的平仄才不至于相同。
  6·7关于平仄的递换,咱们不妨先假定两样的四言平仄形式,就是:
  1、平平仄仄
  2、仄仄平平
  然后,咱们再假定五言律诗有平脚和仄脚两种句子,于是依照下面的四个方法,把上面的四言的句子再加上一个字,使它们变为五言:
  (一)平平仄仄的四言欲变为仄脚的五言诗,须在中间插入一个平声字(以平随平),成为平平平仄仄。
  (二)平平仄仄的四言欲变成平脚的五言时,须在句末加上一个平声字(以平随平)成为平平仄仄平。
  (三)仄仄平平的四言欲变成平脚的五言时,须在中间插入一个仄声字(以仄随仄),成为仄仄仄平平
  (四)仄仄平平的四言欲变成仄脚的五言时,须在句末加上一个仄声字(以仄随平)成为仄仄平平仄
  简单地说,就是:
  (一)仄脚仍仄脚,中插平。
  (二)仄脚仍平脚,尾加平。
  (三)平脚仍平脚,中插仄。
  (四)平脚变仄脚,属加仄。
  6·8这样五律虽有八句,其平仄变化,不出于下列的四种形式之外:
  (一)仄仄平平仄
  (二)仄仄仄平平
  (三)平平平仄仄
  (四)平平仄仄平
  如果咱们把第一类认为a,第二类认为A(都是仄头),又把第三类认为b,第四类认为B(都是平头),那么,上文的五律平头平仄式可以简单地表示如下:
  (甲)仄起式
  1、首句不入韵者。
  aB,bA,aB,bA
  2、首句入韵者
  AB,bA,aB,bA
  (乙)平起式
  1、首句不入韵者。
  bA,aB,bA,aB
  2、首句入韵者
  BA,aB,bA,aB
2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3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2 编辑

6·9七律的句子就是五律的句子的延长,只在句首加上两具字,仄头加平头,平头加成仄头,就成为下列的四种形式:
  (一)平平仄仄平平仄(a)
  (二)平平仄仄仄平平(A)
  (三)仄仄平平平仄仄(b)
  (四)仄仄平平仄仄平(B)
  这样,上文的七律平仄也可以简示如下:
  (甲)平起式
  1、首句入韵者。
  AB,bA,aB,bA
  2、首句不入韵者
  aB,bA,aB,bA
  (乙)仄起式
  1、首句入韵者。
  BA,aB,bA,aB
  2、首句不入韵者
  bA,aB,bA,aB
  6·10近体诗句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位,如下:
  五言诗每句三节: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诗每句四节: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6·11为叙述的方便起见,我们将把最后一个节奏称为脚节,脚节之上为腹节,腹节之上为头节,头节之上为顶节。五言的诗句只有三节,没有顶节,这些称呼是与上文所说七律的句子为五律的句子的延长的理论相配合的,所所谓加长,只是头上加顶,不是脚下加靴。
  6·12下面我们将分别举出一些实例,来证明近体诗的平仄,我们仅举律绝的例子,排律可以由此类推。
  6·13(一)五律
  (甲)仄起式
  1、首句不入韵者
  江亭晚眺王安石
  日下崦嵫外,秋生沆砀闲。
  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
  雨过云收岭,天空月上湾。
  归鞍侵调角,回首六朝山。
  (全首仅有一个回字不合平仄格式。)
  2、首句入韵者
  送裴别将之安西高适
  绝域眇难跻,
  悠然信马蹄。
  风尘经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全首仅摇少行三字不合平仄格式)
  (乙)平起式
  1、首句不入韵者
  春日登楼司归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诗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沈思忽自惊。
  (全首与平仄格式相符。)
  2、首句入韵者
  答白刑部闻新蝉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
  已自感流年。
  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
  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
  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全首仅有何字不合平仄格式。)
  6·14五绝
  (甲)仄起式
  1、首句不入韵者
  溪上罗公升
  往岁贪奇览,今年遂考磐。
  间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
  (全首与平仄格式相符)
  2、首句入韵者
  野牧园张孝祥
  秋晚稻生孙,
  催科不到门。
  入闲牛亦乐,随意过前屯。
  (全首仅秋随二字不合平仄格式。)
  (乙)平起式。
  1、首句不入韵者
  晚过水花欧阳修
  寒川消积雪,冻浦暂通流。
  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
  (全首无一字不合平仄格式)
  2、首句入韵者。
  白鹭李嘉佑
  江南绿水多,
  顾影逗轻波。
  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全首无一字不合平仄格式。)
  6·15(三)七律
  (甲)平起式
  1、首句入韵者
  使次安陆寄友人刘长卿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全首仅不三君估字不合平仄格式。)
  2、首句不入韵者。
  城上夜宴白居易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将秉烛游。
  风月万家河两岸,笙歌一曲郡西楼。
  诗听越客吟何苦,酒别吴娃劝不休。
  从道人生都是梦,梦中欢笑亦胜愁。
  (全首只有风万从欢及第二梦字不合平仄格式。)
  (乙)仄起式
  1、首句入韵者
  题李处士幽居温庭筠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春。
  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
  南山自是忘年友,谷口徒称郑子真。
  (全首只有一个见字不合平仄格式。)
  2、首句不入韵者。
  寄殷协律白居易
  五岁优游同过日,一朝消散似浮云。
  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
  几度听鸡歌白日,亦曾骑马咏红裙。
  吴娘暮雨萧萧曲,自别江南更不闻。
  (全首只有一消亦骑四字不合平仄格式。)
  6·16(四)七绝
  (甲)平起式
  1、首句入韵者
  解闷之十杜甫
  忆过泸戎摘荔枝,
  青峰隐映石逶迤。
  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全首只有红字不合平仄格式。)
  2、首句不入韵者
  南游感兴窦巩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全首只有惟鹧飞三字不合平仄格式。)
  (乙)仄起式
  1、首句入韵者
  题旧卷范成大
  盘落秋江水石明,
  高枫老柳两滩横。
  君看叠岘云容变,又有中宵雨意生。
  (全首与平仄格式完全相符。)
  2、首句不入韵者
  念昔游杜牧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全首仅有一个春字不合平仄格式。)
2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3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3 编辑

6·17以上本节所举各诗,在平仄上说,都是近体诗中的标准诗。虽然有少数的字未合平仄格式,但那些地方都是可以通融的,至于通融的条件,将见于下节。
  6·18末了,我们将谈一谈仄韵近体诗的平仄,近体诗用仄韵,本非正例(见上文第七节);偶然用仄韵时,只把每联的对句改为a式或b式(不用AB)就是了,依盛唐人的规矩,在五律仄韵诗里,各联出句的末字须平仄相间,上文第四节所举刘长卿和刘禹锡的仄韵五律,都是合于这个规矩的,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仄),逢君谪居者。(ab)
  分飞黄鹤楼(平),流落苍梧野。(Ba)
  驿使乘云去(仄),征帆沿溜下。(ab)
  不知从此分(平),还袂何时把。(Ba)
  (越字谪字和黄字叫做拗字,首联对句和末联出句为特殊形式,参看下文第七,第八和第九节。)
  秋云岭刘长卿
  山色无定姿(平),如烟复如黛。(Ba)
  孤峰夕阳后(仄),翠岭秋天外。(ab)
  云起遥蔽亏(平),江回频向背。(Ba)
  不知今远近(仄),到处犹相对。(ab)
  (首联对句与次联出句皆系特殊形式,参看下文第九节,三联出句平仄平仄平,系古式,刘长卿喜欢把这个古式用于仄韵五律。)
  这一个平仄相间的规矩,中唐人已不能完全遵守(例如刘禹锡);到了晚唐出句就索性一律用平脚,使它和对句的仄脚相对,例如:
  乾宁三年在奉天重围作韩偓
  仗剑夜巡城(平),衣襟满霜霰。(Ab)
  贼火遍郊坰(平),飞焰侵星汉。(Aa)
  积雪似空江(平),长林如断岸。(Ab)
  独凭女墙头(平),思家起长叹。(Ab)
  (首联对句和末联对句系特殊形式,见第九节,注意此诗失粘失对,与古风的界限并不分明。)
  五更韩偓
  秋雨五更头(平),桐竹鸣骚屑。(Aa)
  却似残春间(平),断送花时节。(Aa)
  空楼雁一声(平),远屏灯半灭。(Bb)
  绣被拥娇寒(平),眉山正愁绝。(Aa)
  (三联对句和末联对句系特殊形式,失对,失粘。)
  6.19五绝用仄韵,较五律为多见。它的出句用平脚或仄脚,并不一定。但是,比较起来,仍以平仄相间为最多,而且是先仄脚,后平脚。例如:
  茱萸湾答崔戴华问刘长卿
  荒凉夜店绝(仄),迢递人烟远。(ba)
  苍苍古木中(平),多是隋家苑。(Ba)
  6.20七言近体用仄韵,最为罕见。第七节里所举韩偓七言仄律,除第一句因入韵须用仄韵外,其余各联出句都用平脚,这可以说是和他的五言仄律的规矩大致相同。现在再举他的另一首七言仄律来看:
  闲步韩偓
  庄南纵步游荒野(仄),
  独鸟寒烟轻惹惹。(ab)
  傍山疏雨湿秋花(平),僻路浅泉浮败果。(Ab)
  樵人相见指惊麏(平),牧童四散收嘶马。(Aa)
  一壶倾尽未能归(平),黄昏更望诸峰火。(Aa)
  此诗失对失粘,严格说来不符合仄韵七律规则。
  6.21仄韵七绝,非常罕见,现在试举一例如下,请注意第三句系用平脚:
  戏赠灵澈上人吕温
  僧家亦有芳春兴,
  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2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4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4 编辑

第七节       闆于一三五不论
  7.1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相传有两句门诀,就是
  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
  意思是说,每句的第一字、第三字和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至于第二字、第四字和第六字则必须依照格式,该平不能用仄、该仄不能用平。这是就七言诗而论的;其所以下提及第七字者,因为第七字居于句末.尤其要分明,是不待言的。由此类推.近体的五古诗应该是:三不论,二四分明.
  7.2这两句口诀不知是谁造出来的‘切韵指南后面载有这口诀。其实这只是很浮浅的观察,和事实颇不相符:事实上.一三五不一定可以不论,二四六不一定要分明。因此,这门诀在表面上虽给予人们一种简单明快的感觉,实际上却极容易引起初学做诗的入的误解.现在我们把不论和分明的规律详加叙述.使大家明暸近体诗的乎仄并不是那样简单的。
  7.3首先咱们应该记得,七言诗是在五言诗的上面再加两个字而成的;因此,五言的第一字等于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三字等于七言的第五字,换一句话说,五言的第一字可以不论的地方,七言的第三字也可以不论;五言的的第三字可以不论的地方.七言的第五字也可以不论。分明的地方由此类推。下文所将要谈到的许多特殊形式,都是由这一个理论的基础产生。造是非常重要的初步认识。
  7、4(一)七言诗句的第一字(顶节上字)的平仄,无论任何情形之下,都是可以不论的。因为它距离句尾最远,地位最不重要;既不在节奏点(二四六各字则在节奏点).而五言诗句裹也没有任何字和它的地位相当。于是.该平的也可以用仄,该仄的也可以用平.例如(例句皆已比于上文各节,下倣此):
  1.宜平而用仄.
  突营射杀呼延将。(李白)
  一生几许伤心事。(王维)
  小儿弄笔不能嗔.(刘禹锡)
  雪花遣霰作前锋。(杨万里)
  2.宜仄而用平.
  鱼拥香钩近钓矶。(牛贺)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
  彭蠡湖边香橘柚.(刘长卿)
  从道人生都是梦.{白居易)
  7.5(二)五言诗句第一字和七言诗句第三宇(头节上字的平仄,除B式外,可以不论,例如:
  1.宜平而用仄.
  少年无不可.(高适)
  暗尘随马去.(苏味道)
  隔竹见笼疑有鹤。(温庭筠)
  水客暗游烧野火.(元稹)
  2.宜仄而用平.
  回首六朝山(王安石)
  摇落怨睽摧。(高适)
  何事秋卿咏。(刘禹锡)
  西陆蝉声唱(骆宾王)
  鹧鸾空自泛寒洲。(储光义)
  君家何处访庭闱。(杜甫)
  秋山春雨閒吟虞,(杜牧)
  红云灯火浮沧海.<曾巩)
2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41: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5 编辑

7.6但是,在B式诗句里,如係五言,第一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如係七言诗,第三字平仄须分明.换句话说就是B式的头节上字必须依照规定.限用平声.也就是:
  1.五言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平仄仄平;
  2,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得改为仄仄仄平仄仄平。
  如果近体诗违犯了这一个规律,就叫做犯孤平.因为韵脚的平声字是固定的,除此之外,句中就单剩一个平声字了。孤平是诗家的大忌[注十].由此看来,一.三五不论的口诀是靠不住的;在这种情形之下.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的平声非论不可。
  7.7现在试在上文第一第二两节所举的例子中,把所有一切B式的句子都抄录于下,以为例证:
  l五言。
  龙池岁月深…山蝉虞虞吟。(沉佺期)
  南冠客思深…凰步响易沉.(骆宾王)
  鸣鸾降九霄…烟舍北渚遥.[李峤)
  言寻谷口来…云阴送晚雷,(丝查宣)
  心中自不平…风多杂鼓声.(杨炯)
  秋边一雁声…无家问死生。(杜甫)
  分从起草余…虞卿正着书。(韩愈)
  吾生学养蒙…车边巳昼熊…茶香透竹丛…寒山远烧红…
  何能访老翁?(王维)
  龙飞四十春…丹青忆老臣…调和鼎鼎新…传经固绝伦…
  东方领搢绅…馀波德照邻…由来席上珍…愚蒙但隐沦…
  生涯似众人…苍茫舆有神。(杜甫)
  妖星下直庐…神都忆帝车…差肩列凤兴…乾坤欲晏如…
  麒麟滞玉除…平生意有余…新文尚起予…经过歎里闾…
  山家药正锄…南翁愤始摅…功无礼忽诸…恩波锦帕舒...
  沿流想疾徐…钞诗听小胥…萧萧白暎梳.(杜甫)
  初兴蓟北师…端居滟澦时…常怀湛露诗…生逢酒赋欺
  惭纡德泽滋…风云际会期…中原鼓角悲…宗臣切受遗…
  行人避蒺藜…尧封旧俗疑…超然待具芡…无忧贵在兹…
  群公各典司…孤城最怨思…苍生可察眉…家家急竞锥…
  耕严进奕棼…麟伤泣象尼…倾阳逐露葵…哀歌欲和谁?(杜甫)
  南朝号戚藩…惊湍激箭奔…谣傅义帝冤…乡豪恃子孙…
  连甍竹覆轩…苹生枉渚暄…李衡墟落存…星悬橘柚村…
  儿童习左言…诗书志所敦…驰声气尚吞…巡兵戊己屯…
  来观衢室樽…朝阳辟帝阍…传呵步紫垣…传家宝祚蕃…
  雄图授化元…洪恩九族惇…微班识至尊…徒闻太学论…
  抢榆尚笑鲲…愁心醉不惽…看方理病源…二毛伤虎贲…
  临风楚奏烦.(刘禹锡)
  春生返照中…斋诚帝念隆...荣光答圣衷…偷穿玳瑁栊…
  搜求好处终…宵晖欲半弓...斜阳绝漠戎…潜泉脉暗洪…
  耘催荷篠翁…殷勤绮镐邯…睛烟塞迂空…胭脂桃径红…
  天开禁掖崇…端鸾竭至忠…闾阎贺岁丰...豪京倚赖雄…
  殊恩赦邓通…诗书封面聋…杯夸玛瑙烘…弹丝动削葱…
  那知恨亦充…班窗网曙虫…骑他老病骢…魂惊耳更聪…
  持疑又省躬...良辰坐歎穷…阴繁崦澹桐…篱栽备幼冲…
  因趸定作熊…晴和鹤一冲。(元稹)
  初登典校司…形骸两不羁…言通药石规…无杯不共持…
  幽对皇子陂…闲吟短李诗…通宵靡不为…腾腾出九逵…
  山晴彩翠奇…园花雪压枝…盘筵占地施…金钿耀水嬉…
  华樽逐胜移…觥飞白玉卮…归鞍酩酊骑…红尘塞路歧…
  回还节候催…天成万物宜…云霄窃暗窥…毫锋锐若锥…
  齐陈晁董词…专场战不疲…千僚俨等衰…还从好爵縻…
  多惭侍赤墀…偏瞻獬豸姿…刚肠嫉喔咿…输忠在灭私…
  东台吏不欺…平生志在兹…山藏路险巇…兰芳遇霰萎…
  吹毛遂得疵…殷勤马上辞…山经绮季祠…城楼枕水湄…
  江平绿淼弥…人家苦竹篱…鳏鱼失水鳍…三声晓角吹…
  嫌醒自啜醴…倾心向日葵…嗟予独在斯…行乖接履綦…
  惊时为别离…余欢不可追…中怀写向谁…何人共解颐…
  加餐亦似饥。(白居易)
  2、七言
  海燕又栖玳瑁梁…丹凤城南秋夜长…(沉全期)
  东望望春春可怜…城上平临北斗悬…鸟弄歌声杂管弦。(苏轼)
  江上巍巍万岁楼…日日悲看水独流…向晚茫茫作旅愁。(储光羲)
  叹息人间万事非…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
  卷幔山泉入镜中…何事吹箫向碧空。(王维)
  三峡星河影动摇…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
  江上旌旗拂紫烟。(李白)
  烟渚云帆处处通…金管余吹曲未终…惊鼓跳鱼拨刺红…
  吟作新诗寄浙东…五宿澄波皓月中。(白居易)
  晓望林亭雪半煳…胞暖寒禽气渐苏…梳洗楼前粉蝉铺…
  寡和高歌只自娱…对景东西事有殊。(元稹)
  楼上从容万状移…笛赛婆宫澈夜吹…乍卷帘帷月上时。(元稹)
  一点君山似措杯…夏口篙工厄诉洄…坐见千峰雪浪堆…
  坱轧浑忧地轴摧…蜃作波涛古岸颓…汩没汀洲雁鹜哀…
  水狗斜倾尾缆开…鲧穴相传有化能…渐觉宵分曙气催…
  白马君侯傍柳来。(元稹)
  7·8以上所举,五言一百六十九句,七言三十八句,都没有犯孤平。除了李衡墟落存,二毛伤虎贲和东望望春春可怜三句将在下文第八节另有解释之处,其余B式
  都如上文所说,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决不肯随便使用一个仄声,现在一般人很少知道避孤平;这样重要的规律(几乎可说是铁律)也被忽略了,我们不能不归罪于一三五不论的口决。

2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42: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5 编辑

7·9(三)五言诗句第三字和七字诗句第五字(腹节上字)的平仄,以依照平仄格式为正例,不依照平仄格式为变例。现在试举些变例来看:
  1、b式。
  端居不出户(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浮云一别后(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林花扫更落(孟浩然晚春)
  微升占塞外(杜甫初月)
  清晨入古寺(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亲朋尽一哭(杜甫送远)
  孤城向水闭(刘长卿余干旅舍)
  春归定得意(李嘉佑送张惟俭秀才入举)
  幸因腐草出(杜甫萤火)
  妖氛拥白马(杜甫观兵)
  秋水才深四五尽(杜甫南邻)
  走觅南邻爱洒伴(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怅望千秋一洒泪(杜甫咏怀古迹)
  爽气遥分隔浦岫(李嘉佑晚登江楼有怀)
  初过重阳惜残菊(李嘉佑游徐城河)
  回首青山独不语(李嘉佑晚发咸阳)
  朝罢须裁五色诏(王维和贾舍人早朝)
  2、B式
  禅房花木深(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田园春雨余(韦应物春日郊居)
  知君才望新(高适别刘大校书)
  看随秋草哀(刘湾即席赋露中菊)
  余亦扁舟湘水阴(刘长卿送宇文迁明府)
  坐卧闲房春草深(李颀题*公山池)
  事简鱼竿私自亲(李嘉佑晚登江楼有怀)
  锦里先生乌角巾(杜甫南邻)
  处处征胡人渐稀(李嘉佑题灵台县东山村主人)
  目极伤神谁为携(杜甫野望)
  未厌门前鄱水清(李嘉佑承恩移宰江邑)
  知掩山扉三十秋(韦应物答秦十四校书)
  3、a式
  明月隐高树(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白发老闲事(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我有一瓢酒(韦应物简卢陟)
  未有桂阳使(韦应物对韩少尹所赠砚有怀)
  洛城一别四千里(杜甫恨别)
  4、A式
  漠漠秋云低(杜甫秦州杂诗)
  醉里开衡门(高适酬卫八雪中见寄)
  相问良殷勤(韦应物路逢崔元二侍御)
  主人为卜林塘幽(杜甫卜居)
  将军帐下来从容(张谓送皇甫龄宰交河)
  7·10由上文所举诸例看来,b式和B式的变例颇多,a式和A式的变例则甚少,因为a式句子变了,末三字成为仄平仄,A式句子变了,末三字成为平平平,二者都是古体诗的标准平仄,尤其是后者,(见下文第廿八九两节),近体诗应该极力避免,杜甫和高适喜欢用古诗的平仄来做律诗,所以他们的A式颇多变例;刘长卿的律诗可认为标准律诗,他的律句是绝对没有a式和A式的变例的。
29#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43: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6 编辑

7·11凡不合平仄的字,叫做拗,前人所谓拗,除了二四六的拗之外,只有五言第三字和七言第五字不合才叫做拗,B式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用仄声也叫做拗,普通五言的第一字和七言的第三字即可不论平仄,也就无所谓拗,现在我们为方便起见,不管二四六或一三五,任何地位,不合平仄的都叫做拗,依照本节上文所述,一三五的拗可以分为三种:
  (一)七言第一字(顶节上字),及Aab三式的五言第一字,又同式的七言第三字(即头节上字),可称为甲种拗,计人对此,可以不避,也可以不救。
  (二)五言第三字及七言第五字(腹节上字)的拗,可称为乙种拗,计人对此,尽可能避免,否则尽可能补救。
  (三)B式五言第一字和七言第三字(头节上字)的拗(即孤平),可称为丙种拗,诗人对此,绝对避免,否则必须补救。
  7·12关于这些拗句的补救,将见下节,现在附带谈一谈二四六的拗,二四六正当节奏点,本不应用拗。但是,有两种特殊形式是可以用拗的(见下文第九节);此外,有些诗人有时候不甘受律句平仄的拘束;或故意求取高古的格调,也喜欢在节奏点用拗,例如: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坐阁独成闷,行塘阅清辉(韦应物社日寄崔都水)
  郑公经纶日,隋氏风尘昏。(高适三君咏)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孟浩然晚春)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冯高兴发新(杜甫题郑县亭子)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杜甫至后)
  新亭举目风景异,茂陵着书消渴长(杜甫十二月一日)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李贺南园)
  7·13总之,像上面这些二四六用拗的例子并不是律句正则,它们极近于古风式的律诗,初学诗的人应该先求平仄分明,决不能因为弄错了平仄而以此为口实。
3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44: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6 编辑

第八节        拗救
  8·1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拗而能救,就不为病。所谓拗救,就是上面该平的地方用了仄声,所以在下面该仄的地方用平声,以为抵偿;如果上面该仄的地方用了平声,下面该平的地方也用仄声以为抵偿,拗救大约可以分为两类:
  1、本句自救,例如在同一个句子里,第一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三字该仄而用平。
  2、对句相救,例如出句第三字该平而用仄,则对句第三字该仄而用平。
  下文将叙述诗人对于甲乙丙三种拗的处理。
  8·2(一)诗人对于甲种拗,固然可以不救;但是许多人在有意无意之间,造成了拗救的局面,这样,在声调方面,更觉得铿锵可喜,例如:
  1、本句自救
  (子)七方第一字该平而仄,第三字该仄而平。
  夕阳城上角偏愁。(李嘉佑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夜钟残月雁归声。(高适夜别韦司士。)
  再吹羌笛关山月。(王昌龄从军行。)

  叶心朱宝看时落。(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郊茅舍。)
  (丑)七言第一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
  亭脊太高君莫诉。(白居易高亭。)
  犹赖德全如醉者。(刘禹锡秘书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
  同作逐臣君更远。(刘禹锡送裴郎中贬吉州。)
  西学已行秦博士。(张籍送杨少尹赴凤翔。)
  (注意:此类本句自救只限于七言Aab二式。)
  2、对句相救。
  (子)七言第一字相救(顶节上相救)。
  (a)平拗仄救。
  闻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鲍溶夏日怀杜棕附马。)
  唯对松篁听刻漏,更无尘土翳虚空。(韩屋雨后月中玉堂闲坐。)
  (注意:A式第一字仄,则第三字应平;自看碧玉之例绝少。)
  (b)仄拗平救
  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白居易蔷薇正开春酒初熟)
  乍牵玉勒辞金栈,催整花钿出绣闺。(张祜爱妾换马。)
  (丑)五言第一字相救及七言第三字相救(头节上字相救。)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元稹早归。)
  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温庭筠春日野行。)
  进转辘轳千树晓,开门闾阖万山秋。(放浑秋日侯扇。)
  马上折残江上柳,舟中开尽岭南花。(许浑南康阻涉。)
  (注意:此类仅有仄拗平救,因平拗仄救即犯孤平。)
  3、本句自救而对句又相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楼上凤皇飞去后,自云红叶属山鸡。(王建九仙公主旧庄。)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白居易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
  波上马嘶看翟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温庭筠利州南渡。)
  岚翠暗来空觉润,涧茶余爽不成眠。(温庭筠和赵遐题岳寺。)
  南苑草芳眠锦雉,来城云暖下霓旄。(杜牧长安。)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往岂无情。(杜牧得替后移居溪馆。)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许浑卧病。)
  瞿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让美人歌。(许浑韶州韶阳楼夜宴)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许浑颖州从事西湖亭议饯。)
  丝柳向空轻宛转,玉山看日渐徘徊。(鲍溶人日陪宣州范中丞宴。)
  红柿路幽山翠泾,锦帆风起浪花飘。(姚合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
  空殿欲摧尘满枥,小池初涸草侵沙。(姚合废宅。)
  江对楚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李绅过钟陵。)
  知爱鲁连归海上,肯令王翦在频阳,(杨巨源赠张将军。)
  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楼处挂弥猴。(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此种拗救,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字字相对,极与谐和,故诗人最喜欢用它,例子不胜枚举,但只能用bA式;若用aB式,即犯孤平.)
  8·3看了上面诸例,可见第六节所述的平仄格式只是求其整齐,实际上,若依唐人的诗式,还有补充说明的必要,在七言律诗里,出句和对句如果是bA式,其平仄应该有两种方式,任用一种:
  (甲)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后者在应用上,并不比前者少见,甚至于还比前者多见;尤其是中晚唐以后,后者差不多成为一种风尚(许浑最讲究此道)。若依这种说法,竟可以不必认为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5-1-4 23:24 , Processed in 0.245884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