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梅花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语诗律学》/学习材料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4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7 编辑

8·4(二)诗人对于乙种拗,是尽可能用救的,上节所举乙种拗诸例,拗而不救,是颇为少见的,较常见的例子乃是拗而后救,并且用的是对句相救,换句话说,就是在五言的第三字或七方言的第五字上,出句该平而用仄,对句该仄而用平,例如:
  1、aB式.
  落日乌边下,秋原人外闲。(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还。(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促织甚微细,哀鸣何动人!(杜甫促织。)
  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杜甫蕃剑。)
  摇落暮天过,青枫霜叶稀…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刘长卿余下旅舍。)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
  鸟下见人寂,鱼来听饵馨。(韩愈独钓。)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游。)
  物外趣多别,尘中心枉劳。(许棠野步。)
  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岑参送桂佐下第。)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岑参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秦。)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母潜题灵隐寺山顶院。)
  帐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李白金陵。)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杜甫送远。)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身无拘束起长晚,路足交亲行自迟。(刘禹锡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尽抛今日贵人样,后振产朝名相家,(刘禹锡和仆身牛相公寓言。)
  谁言宰邑化黎庶,欲别云山如弟兄。(李嘉佑承思移宰江邑。)
  歌声袅袅出清汉,月色娟娟当翠楼。(杜牧南楼夜。)
  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刘威游东湖。)
  2、bA式。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简庐陟。)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注意:乙种拗救的bA式特少,因为在A式里用救即成三平调,与古风之句式混。)
  8·5到了宋人,虽然对于乙种拗渐多拗而不救,但仍有些诗人承受了唐人的衣钵,尽可能用救。例如:
  1、aB式。
  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苏轼新年。)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苏轼游鹤林招隐。)
  流水伴迟日,野花留晚香。(张耒建平途次。)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佛桑。(苏轼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出颖口初见淮山。)
  家藏玉牒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谢逸寄隐居士。)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范成大初归石湖。)
  青山缺处日初上,孤店开时莺乱啼。(陆游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感怀。)
  暄凉书问二千里,场屋声名三十年。(杨万里寄题曾子与竞秀亭。)
  2、bA式。
  故人越五岭,旅雁留三湘。(贺铸登乌江柏子冈。)
  8·6普通总说在出句为拗,在对句为救;其实,有时候诗人却为了对句有一个拗字,就索性在出句里安置一个拗字以为补救(两拗相消,即成为正)。比如“雨中草色绿堪染”绿字本可用青字以求合于平仄,就在出句故意用一个绿字,使它们平仄相应,虽然王维当时未必有这样的构思历程,但类比的情事应该是后代讲究拗救的诗人所常注意去做的。
  8·7(三)诗人对于丙种拗,是必须补救的;否则就象上节里所说犯了孤平;补救的方法是本句自救[注十一];五言的B式句子里,第一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这样,除了韵脚之外还有两个平声字,就不至于犯孤平),七言的B式句里里,第三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五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七言第一字是平声是不中用的,因为它的地位太不重要了。在上节里,我们已经隐约地说及三个孤平拗救的例子:
  李衡墟落存。(刘禹锡。)
  二毛伤虎贲。(同上。)
  东望望春春可怜。(苏题。)
  (望字本有平仄两读;若读平声,可不必救。)
  现在我们将再举一些例子,以为证明:
  欲归翻旅游。(高适别韦五。)
  乱山为四邻。(储嗣宗赠隐者。)
  酌酒与君君自宽。(王维酌酒与裴迪。)
  伛偻丈人乡里贤。(王维辋川别业。)
  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黄草峡西船不归。(杜甫黄草。)
  何日雨晴云出溪。(杜甫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
  逮在剑南思洛阳。(杜甫至后。)
  眼见客愁愁不醒。(杜甫绝句漫兴。)
  君向白田何日归。(李嘉佑送皇甫冉还安宜。)
  罗绮点成苔藓斑。(严郾望春石。)
  鱼钥兽环斜掩门。(赵光远题北里伎人壁。)
  长笛一声归岛门。(谭用之秋宿湘江。)
  嫁得五陵轻薄儿。(施肩吾代征妇怨。)
  满地月明何处砧。(薛能秋夜旅怀。)
  半夜对吹惊贼围。(章孝标闻角。)
  徐孺宅前湖水里。(来鹏寒食山馆。)
  8·8丙种拗救往往与乙种拗救同时并用。这样,对句腹节上字实在兼任两种职务;它即挽救了本句的孤平,同时又挽救了出句的该平而用仄[注十三]。例如:
  久客得无泪,故妻虽及晨。(杜甫促织。)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适送魏八。)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尝读逮公传,永怀尘外踪。(孟浩然晚泊浔阳。)
  古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温庭筠送人东游。)
  嗜酒渐思渴,读书多欲眠。(司空曙江园书事。)
  美酒易倾尽,好诗难卒酬…不觉入送晚,别来林木秋。(贾岛酬姚校书。)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高适重阳。)
  山斋留客扫红叶,野艇送僧披绿莎。(许浑赠茅山高拾遗。)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许浑登故洛阳城。)
  三秋木落半年客,满地月明何处砧。(薛能秋夜旅怀。)
  8·9宋代诗人八旧恪守唐人的格律,绝对不犯孤平,下面是从宋诗里摘出的孤平拗救的例子:
  (甲)丙种拗救独用。
  宠深还若惊。(王禹偁伍更睡。)
  举头闲望赊。(陈与义金潭道中。)
  数花摇翠藤。(赵师秀岩居僧。)
  水上禹书寒磬清。(梅尧臣送乐职方知泗州。)
  二客所须惟蜀醪。(苏过偕陈调翁经山买舟待夜潮发。)
  日暮拥阶黄叶深。(韩驹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临老避兵初一游。(陈与义巴邱书事。)
  隔岸一声黄栗留。(杨万里和昌英叔夜雨。)
  (乙)丙种拗救与乙种拗救并用。
  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余靖晚至松门僧舍。)
  及送故人尽,亦嗟归迹留。(梅尧臣依韵和子聘见寄。)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梅尧臣金山寺。)
  翠壁虎牙石,素花狼尾滩。(司马光送峡州陈帘秘书。)
  棐几坐清昼,博山凝妙香。(黄庭坚呻吟斋睡起。)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陈与义寒食。)
  明日受降处,甲齐熊耳高。(陆游小山塞曲。)
  老树有余韵,别花无此姿。(张道洽咏梅。)
  长堤冻柳不堪折,穷腊使君单骑行。(梅尧臣送乐职方知泗州。)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处动时归客情。(梅尧臣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疲乏中。)
  相知四海熟青眼?高卧一麾今白头。(谢逸寄隐居士。)
  溪声独带夜来雨,山色渐分云外霞。(李弥逊渡横溪。)
  故园更在北山北,佳节可怜三月三。(王至别张自强。)
  夕阳茅店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王十朋题湖边庄。)
  8·10仔细观察唐宋诗人的诗,孤平拗救独用者颇少,与乙种拗救配用者则颇多,又与下节所述丑类特殊形式配用者也很多,大约孤平拗救独用是不得已的办法,但若和乙种接线员救或丑类特殊形式配用,却能自成一格,显出格调的高古,所以唐宋诗人们颇喜欢用它。
32#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4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8 编辑

8·11上节说过,孤平是诗家之大忌;我们曾在一部全唐诗里寻觅,犯孤平的诗句,结果只找到了两个例子: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百岁老公司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即使我们有所遗漏,但是,犯孤平的句子少到几乎找不着的程度,已经足以证明它是诗人们极力避忌的一种形式。(参看注三。)高适和李颀也许是一时疏忽,也许是故意用古诗所容许的平仄。(高适是盛唐初期的人,当时诗律未细,也是一因。)总之,在唐宋千万首诗当中,这寥寥的两个例外适足以证明近体诗的孤平确为诗家的大忌而已。
  附注:
  [注十二]再举两个例子:
  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月光明素盘。(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注十三]再举一个例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3#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4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9 编辑

第九节      平厌的特殊形式
  9.1这里所谓平仄上的特殊形式,指的是五言b式的第四字或七言b式的第六字该仄而平,和五言a式的第四字或七言a式的第六字该平而仄。因为五言的第四字和七言的第六字是重要的节奏点,平仄不合,似乎是大大的违犯了平仄的规律,不合于“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所以我们称为平仄上的特殊形式。为便于叙述起见,我们把前者叫做子类特殊形式,后者叫做丑类特殊形式。
  9.2(一)子类特殊形式是把那本该用“平平平仄仄”的五言句子改为“平平仄平仄”,又把“仄仄平平平仄仄”的七言句子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换句话说,就是腹节的两个字平仄互换;本是“平仄”,现在改为“仄平”。在这种情形之下,头节上字以避免仄声为原则。(若不避免仄声,则以用普通形式为宜*)例如:
  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台。(王维《奉和圣制》)
  垂银棘庭印,持斧柏台纲。(苑咸《送大理正摄御史》)
  阊门折垂柳,御苑听残莺(李颀《送人尉闽中》)
  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乡园碧云外,兄弟渌江头。(常建《江行》)
  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李嶷《少年行》)
  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崔亘《春怨》)
  小园足生事,寻胜日倾壶。(杨颜《田家》)
  停车傍明月,走马入红尘。(王諲《十五夜观灯》)
  犹闻有知己,此去不徒然。(周万《送沈芳谒李观察》)
  宁知武陵趣,宛在市朝间。(祖咏《题韩少府水亭》)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过崔八丈水亭》)
  朱实初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技。(崔兴宗《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四仓曹宅夜饮》)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洞庭。(裴迪《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
  日色悠扬暎山尽,雨声萧飒渡江来。(白居易《百花亭晚望》)
  蜀客帆樯背归燕,楚山花木急啼鹃。(李郢《江亭春雾》)
  9.3这种特殊形式多数用于尾联的出句,这也是诗人的一种风尚。在上面所举诸例中,崔亘、周万、祖咏、王昌龄、裴迪都是用于尾联的;下面再录一些整篇的诗,以见全貌:
  奉使朔方赠郭都护李华
  绝塞临光禄,孤营佐贰师。
  铁衣山月冷,金鼓朔风悲。
  都护征兵日,将军破虏时。
  扬鞭玉关道,回首望旌旗。
  观王美人海图障子梁锽
  宋玉东家女,常怀物外多。
  自从图渤海,谁为觅湘娥?
  白鹭栖脂粉,赪鲂跃绮罗。
  仍怜转娇眼,别恨一横波。
  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杜甫
  其一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占”同“佔”,去声。)
  其二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
  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
  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刘长卿
  青阳振蛰初颁历,白首衔冤欲问天!
  绛老更能经几岁?贾生何事又三年?
  愁占蓍草终难决,病对椒花倍自怜。
  若道平分四时气,南枝为底发春偏?
  咏怀古迹五首(录二)杜甫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庚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其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西湖留别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伎船。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晓过伊水寄龙门僧司马札
  龙门树色暗苍苍,伊水东流春恨长。
  病马独嘶残夜月,行人欲渡满船霜。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山下禅庵老师在,愿将形役问空王!
34#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5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29 编辑

9.4唐人这种特殊形式,宋人深深地体会到了;尤其是用于尾联的妙处,宋人领略得最到家,所以也用得最多,几乎可说是青出于蓝。例如:
  (甲)用于首联者。
  微躯定谁恨,清啸不知劳。(刘敞《蝉》)
  南山半云雨,天气杂暄寒。(刘敞《独行》)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苏轼《荆州》)
  凭高散幽策,绿草满春坡。(徐玑《凭高》)
  危栏散湮郁,已暮亦登临。(陈鉴之《暮登蓬莱阁》)
  (七言首句多入韵,故特殊形式罕见。)
  (乙)用于颔联者。
  山桥断行路,溪雨涨春田。(欧阳修《离彭婆值雨》)
  星辰竞摇动,河汉湛虚明。(刘敞《月夜》)
  浮云帝乡外,落日古城边。(刘敞《临雨亭》)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王安石《即事》)
  云阴下斜谷,雨势落褒城。(文同《凝云榭晚兴》)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贺铸《秦淮夜泊》)
  潜鱼聚沙窟,坠鸟滑霜林。(陈师道《宿济河》)
  人声隐林杪,僧舍绕云根。(陈师道《游鹤山院》)
  田园一蚊蝶,书卷百牛腰。(周孚《赠萧光祖》)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周紫芝《雨过》)
  吾行正无定,魂梦岂忘归?(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排云数峰出,漏日半江明。(杨万里《明发新涂晴》)
  奇哉一江水,写此二更天!(杨万里《宿兰溪水驿前》)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稳去先应望庐岳,暂来谁复见龙泉?(梅尧臣《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
  日脚穿云射洲影,槎头摆子出潭声。(梅尧臣《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栽种成阴十年事,仓皇求买万金无。(苏轼《傅尧俞济源草堂》)
  云捧楼台出天上,风飘钟磐落人间。(杨蟠《甘露上方》)
  久矣归心到乡国,依然水宿伴鱼。(苏过《偕陈调翁龙山买舟待夜潮发》)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陈与义《巴邱书事》)
  到得我来恰君去,正当腊后与春前。(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
  仗外诸峰献松雪,霜前一雁度宫云。(杨万里《赴文德殿听麻仍拜表》)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朱熹《春谷》)
  (丙)用于颈联者。
  开窗置尊酒,看月涌江涛。(刘敞《秋晴西楼》)
  沂水弦歌重曾点,菑川故旧识平津。(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
  醉任狂风揭茅屋,卧听残雪打蓑衣。(王庭珪《题郭秀才钓亭》)
  更着好风堕清句,不知何地顿闲愁。(杨万里《和昌英叔久雨》)
  (此类最少。)
  (丁)用于尾联者。
  方今圣明代,不敢话辞荣。(张咏《县斋秋夕》)
  东辕有遗恨,日日物华清。(宋祁《中秋新霁》)
  思君正怊怅,黄叶更翩翩。(余靖《晚至松门僧舍》)
  依依半荒苑,行处独闻蝉。(欧阳修《雨后独行洛北》)
  悲欢古今事,寂寞堕荒城。(苏舜钦《和解生中秋月》)
  余非避喧者,坐爱远风清。(梅尧臣《夏日晚霁》)
  张衡四愁意,历历起登临。(刘敞《观鱼台》)
  天风拂襟袂,缥缈觉身轻。(周敦颐《游大林》)
  还应笑黄卷,寂寂守儒官。(司马光《送郑推官戡赴邠州》)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王安石《即事》)
  留连一杯酒,满眼欲归心。(王安石《欲归》)
  遥怀寄新月,又见一棱生。(文同《凝云榭晚兴》)
  谁怜远游子,心旌正摇摇!(贺铸《秦淮夜泊》)
  朋从正相远,梅信为谁开?(贺铸《江夏遇兴》)
  南荒足妖怪,此日谩桃符。(唐庚《除夕》)
  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汪藻《己酉乱后》)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周紫芝《雨过》)
  南阶两三菊,极意作今年。(吕本中《九日晨起》)
  云移稳扶杖,燕坐独焚香。(陈与义《放慵》)
  西冈夕阳路,不到又经年。(陆游《小舟游西泾》)
  东风好西去,吹泪到泉台。(杨万里《虞丞相挽词》)
  从知爽鸠乐,莫作雍门哀。(朱熹《登定王台》)
  端如退之语,江远共蒹葭。(王十朋《过三叉》)
  安得乘槎更东去,十洲风外弄潺湲!(徐铉《京口江际弄水》)
  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徐铉《送郝郎中》)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闻说秋来自高尚,道装筇竹鹤成双。(王禹偁《寄献润州赵舍人》)
  回日期君直西掖,当阶红药正开花。(王禹偁《送罗著作》)
  安得君恩许归去,东陵闲种一园瓜。(王禹偁《新秋即事》)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园小梅》)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林逋《梅花》)
  我独空斋挂尘榻,遗编时读子云书。(欧阳修《苏主簿挽歌》)
  使者徘徊有佳兴,高吟不减谢宣城。(梅尧臣《和韩钦圣学士》)
  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寻前事捻霜毛。(曾巩《上元》)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程伯子《郊行即事》)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苏轼《竹阁》)
  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苏轼《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何日芦轩下双榻,满持尊酒洗尘机。(贺铸《怀寄寇元弼》)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愿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韩驹《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此去腾骧吐虹气,何由来伴老夫闲!(张元干《奉送晁伯南归金溪》)
  岁晚无人吊遗迹,壁间诗在半灰埃。(周紫艺《凌歊晚眺》)
  记取晴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陆游《柳林酒家楼》)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陆游《宴西楼》)
  却笑飞仙未忘俗,金貂犹着侍中冠。(陆游《题丈人观道院壁》)
  已把痴顽敌忧患,不劳团扇念寒灰。(陆游《余年四十六入峡》)
  待把衣冠挂神武,看渠勋业上凌烟。(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
  墨客区区感荣遇,岂知深意在彝伦!(吕祖谦《贺车驾幸秘书省》)
  (此类最多。)

35#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5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30 编辑

 9.5此种特殊形式,一般人都认为“拗句”(有些人甚至仅仅承认这是“拗”,除此之外不称为“拗”)。谈“拗救”的人,自然也把它认为本句拗救:腹节上字该平而仄,是拗;腹节下字该仄而平,是救。但是,如果“拗”的意义是“违反常格”,则是否该称为“拗”尚有问题;因为这种形式常见到那样的程度,连应试的排律也允许用它(例如元稹《河鲤登龙门》:“回瞻顺流辈,谁敢望同升”),实在不很应该认为变例(叫做“特殊形式”也是不得已的)。它竟可认为b式的另一式,“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平仄”是任人择用的。不过,在另一个观点上,也可以认为“拗”;近体诗的出句和对句本该是平仄相对的,尤其是节奏点;现在出句的第四字和对句的第四字(七言则为第六字)都是平声,就该算是不合常规,也就可以叫做“拗”。如果要叫做“拗”的话,我们建议叫做“特拗”。
  9.6(二)丑类特殊形式是在aB式的联语中,把a式出句的腹节下字改为仄声,同时把B式对句的腹节上字改为平声。换句话说,在五言里,就改为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在七言里,就改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七言出句的第一字、第五字,和五言出句的第三字,还可以改为仄声,七言出句的第三字,和五言出句的第一字,还可以改为平声;七言对句的第一字还可以改为平声,七言对句的第三字和五言对句的第一字还可改为仄声。由此看来,这种形式的特征只在于七个字的声调,就是出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必须是仄声,末二字必须是“仄仄”,对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必须是平声,末三字必须是“平仄平”。这样,就五言而论,出句可能有五个仄声字,但对句不该有五个平声字,因为倒数第二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变为古风式的“三平调”了。(盛唐诗人偶然有此,但不足为法。)
  9.7这里我们有一点应该特别提出,就是丙种拗救(孤平拗救)和丑类特殊形式往往同时并用。这样,在五言里,就变为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在七言里,就变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现在我们分别举例如下:
  (甲)不与丙种拗救同用者。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裴迪《夏日过青龙寺》)
  行苦神亦秀,冷然溪上松。(崔兴宗《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
  落日池上酌,清风松下来。(孟浩然《裴司事见寻》)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孟浩然《送友东归》)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岑参《陕州月城楼》)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杜甫《送远》)
  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杜甫《泛江送客》)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杜甫《孤雁》)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杜甫《绝句》)
  落日风雨至,秋天鸿雁初。(高适《途中寄徐录事》)
  况有台上月,如闻云外笙。(刘禹锡《秋日书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乙)与丙种拗救同用者。
  流水如有意,莫禽相与还。(王维《归嵩山作》)
  正月今欲半,陆浑花未开。(岑参《送桂佐下第归陆浑》)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高适《别刘大校书》)
  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高适《别韦五》)
  对酒不觉瞑,落花盈我衣。(李白《自遣》)
  致此自避远,又非珠玉装。(杜甫《蕃剑》)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刘禹锡《视刀环歌》)
  本欲云雨化,却随波浪翻。(吕温《及第后答潼关主人》)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李商隐《落花》)
  闲赏步易远,野吟声自高。(许棠《野步》)
  9.8这种特殊形式显然是从古诗脱胎而来,所以五言特别多七言特别少。在此情况下,五言对句第一字喜欢用仄,大约因为诗人们不大喜欢句中共有四个平声,第三字既必须用平,就索性造成一种孤平拗救,使它的格调更高古些。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5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31 编辑

9.9宋人对于丑类特殊形式,也像子类一样,跟着唐人学步。不过,因为时代的关系,七言的例子渐渐多起来了。例如:
  (甲)不与丙种拗救同用者。
  野兴宜独往,春愁无定端。(刘敞《独行》)
  落日含古意,高台多远心。(刘敞《观鱼台》)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王安石《半山春晚即事》)
  水真绿净不可唾,鱼若空行无所依。(楼钥《顷游龙井》)
  (乙)与丙种拗救同用者。
  数里踏乱石,一川环碧峰。(苏舜钦《独游辋川》)
  木落山觉瘦,雨晴天似高。(刘敞《秋晴西楼》)
  之子固绝俗,少年甘寂寥。(周孚《赠萧光祖》)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周紫芝《雨过》)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同上)
  畎亩意不适,出门聊散忧。(陈与义《晚步》)
  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俱少年。(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
  宦游何啻路九折,归卧恨无山万重!(陆游《桐庐县泛舟东归》)
  马蹄践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方岳《梦寻梅》)
  9.10宋人的丑类特殊形式和丙种拗救同用者比独用者多了许多,这显得他们彻底领略唐人的妙用。但是,极少数诗人也偶然忘了唐人的遗规,五言对句第三字没有用平声,例如:
  雨脚收不尽,斜阳半古城。(梅尧臣《夏日晚霁》)
  9.11丑类特殊形式比子类为罕见,但是,它的地位也颇值得研究。丑类特式很少用于尾联,这和子类的情形恰恰相反。诗人最喜欢把它放在首句,尤其是五言。我们试把上面所举唐宋诸例作一统计如下:
  (1)用于首联者共18例。(崔兴宗,孟浩然《裴司事见寻》,岑参《陕州》,《送桂佐》,李白,杜甫《孤雁》,《蕃剑》,《绝句》,刘禹锡《视刀环》,高适《途中》,吕温《及第》,李商隐,许棠,刘敞《观鱼台》,周孚,周紫芝,陈与义,梅尧臣。)
  (2)用于颔联者共11例。(裴迪,孟浩然《送友东归》,王维,高适《别韦五》,刘敞《独行》,《秋晴》,苏舜钦,王安石,黄庭坚,方岳,楼钥。)
  (3)用于颈联者共5例。(杜甫《送远》,刘禹锡《秋日》,高适《别刘大》,李商隐,陆游。)
  (4)用于尾联者仅1例。(杜牧)
  用于尾联者,只有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因为是七言绝句,首句须入韵,只有第三句是仄脚,这才只好用于第三句。可见丑类特殊形式用于尾联是很不相宜的。
  9.12谈拗救的人,自然也把丑类特式认为一种拗救。这是对句相救:出句腹节下字拗,对句腹节上字救(注意,它们在句中的位置并不相同)。这样出句和对句的腹节下字都是仄声,重要节奏点的声调并不
  相对,所以叫做“拗”也是说得通的。
  丑类特式毕竟不像子类取得合法的地位,因此,排律中只容许有子类特式,不容许有丑类特式,因为排律的平仄规律比普通律绝更严的缘故。
  9.13以上所述的两种特殊形式,都可以证明“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有毛病的。墨守这口诀的人,将会牺牲了唐人所发明的两种“高格调”,因为这里五言出句的第四字和七言出句的第六字都是“不分明”
  的。但是,看轻这口诀的人,如果不加深究,将会因看见唐宋诗人在这种地方“不分明”,就认为任何地方都可以“不分明”,于是变了完全不讲诗律。
  9.14拗救的形式,除了给有些人认为格调高古之外,还有一种好处,就是给诗人在造句上有更多的自由。譬如上节所举杜甫的“远在剑南思洛阳”一个例子,“剑”字仄声,本是不合的,若要换另一个字,却非常难换;倒不如轻轻地用平声“思”字一救,就避免了孤平的毛病了。又如普通数目字中,只有“三”字和“千”字是平声字,其余从“一”至“六”,从“八”至“十”和“百”字、“万”字都是仄声字,岂非不便于对仗吗?但是,像本节所举的子类特拗,“田园一蚊蝶,书卷百牛腰”,“一”可以对“百”,“奇哉一江水,写此二更天”,“一”可以对“二”,丑类特拗,“马蹄践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七”可以对“四”,以仄对仄,自然谐和,这也是拗救的妙用。总之,谈诗律必须兼谈拗救,这等于法律上的“但书”,“但书”应认为法律的一部分,并非法律以外的东西。“但书”是增加法律的严密的,不是泯灭法律的。
  [注十四]仇兆熬曰:七律中,有平仄不谐,而句中自调者,贾幼邻诗:“剑佩声随玉墀步,玉墀二字仄平互调;杜少陵诗:西望瑶池降王母,降王二字亦仄平互调。此偶用变通之法耳。力按,不止七律,五律也一样,不是平仄不谐,而是另一平仄格式,不是偶用变通之法,而是常用的律句。
  [注十五]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曾把唐诗三百首里的仄起五言律诗作了一个统计,(因为仄起五律的尾联出句才能用平平仄平仄)。在总共五十首仄起五律当中,有二十五首的尾联出句(第七句)是用特残形式的,如下: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唐玄宗)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王勃)
  无人信高洁,谁谓表予心?(骆宾王)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全期)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李白)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杜甫)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杜甫)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杜甫)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刘长卿)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钱起)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钱起)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司空曙)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杜牧)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愁颜。(温庭筠,重读上声。)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崔涂)
  年年越溪女,相已采芙蓉。(杜荀鹤)
  另有二十五首尾联出句是用普通形式,但是,我们注意到,尾联出句头节上字如果是仄声,本该以不用特殊形式为原则,所以象下面的十个例子不能不用普通形式。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岑参)
  自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
  寄书长不远,况是未休兵。(杜甫)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孟浩然)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韩翃)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许浑)
  (王维,偶然值林叟,不在此例,因为王维那首诗是古风式的律诗,见本书第三十二节。)
  总计起来,在五十首当中,尾联出句的平仄是:
  平平仄平仄二十四首(占百分之四十八)
  仄平平仄仄十首(占百分之二十)
  平平仄仄仄八首(占百分之十六)
  平平平仄仄七首(占百分之十四)
  仄平仄平仄一首(占百分之二)
  由此看来,所谓拗倒应该是正,而我们称子类特殊形式,也不过是取便陈说而已。
  [注十六]补充一个例子:
  一身报国有万里,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5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32 编辑

第十节      失对和失粘
  10·1在第六节里,我们已经提及平仄上的对和粘,现在我们将详细地谈一谈失对和失粘,(失粘,有广义与狭义,这里指的是狭义,参看上文第六节),首先我们须知,对和粘的格律在盛唐以前并不十分讲究,二者比较起来,粘更居于不甚重要的地位。直至中唐以后,还偶然有不对不粘的例子,失对和失粘的失字是后代的诗人说出来的,失是不合格的意思,而唐人并不把不对不粘的情形认为这样严重。因此,有些诗论家并不做失对失粘,只称为拗对拗粘。现在我们分别叙述并兴例如下。
  10·2(一)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不相对,(即不相反),叫做失对,本来,在原则上,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应该字字相对(我们在第九节里也如此说),为什么现在我们只谈第二字呢?因为以第二字为准,其他各字可推而知;又有些地方为了特殊的原因,平仄不必相对的,如所谓一三五不论,又如特拗的腹节,又如入韵的首句的末字,等等,所以为免语病起见,只谈第二字,其余各字则请读者依照各种情形,分别加以判断就是了,失对的例子不很多,现在只能举出几个: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aA)(王维阙题。)
  落潮洗渔浦,倾荷枕驿楼。(bB)(储光羲京口送别王四谊。)
  涧树含朝雨,山鸟弄余春。(aA)(韦应物简庐陟。)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aA)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bB)。方用忧人疾,况自抱微疴。(aA)(韦应物新秋夜。)
  且喜河南定,不问邺城围。(杜甫忆弟。)
  雨频催发色,云轻不作阴。(bB)(刘禹锡春有情篇。)
  从此洛阳社,吟咏属书生。(aA)(刘禹锡送河南皇甫少尹。)
  七言的失对,例子非常难找,杜甫有些七言诗被认为拗对(董文焕声调四谱卷十二,而八至十三),但那些诗都是古风式的律诗,失对是不必顾虑的,由此看来,唐人倒也尽可能避免失对。
  10·3(二)上一联对句和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不相同,叫做失粘。失粘的例子很多(注十七),例如:
  10·4(甲)五律。
  晚次乐乡县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bA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bA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aB
  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bA
  (首联对句与颔联出句失粘。)
  送别崔著东征陈子昂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bA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bA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aB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aB
  (首联对句和颔联出句失粘,颈联对句与尾联出句失粘)
  10·5(乙)五绝
  椒园王维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bA
  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bA
  自遣李白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aB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aB
  晚登郡阁韦应物
  怅然高阁望,已掩东城关。bA
  春风偏送柳,夜景欲沉山。bA
  10·6(丙)七律
  和贾舍人早朝入明宫之作王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
  尚衣方进翠云裘。BA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aB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bA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bA
  (颈联与尾联失粘。)
  送方尊师归嵩山王维
  仙官欲往九龙潭,
  旄节朱幡倚石龛。AB
  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bA
  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bA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bA
  (颔联与劲联失粘,劲联与尾联失粘。)
  出塞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
  白草连天野火烧。AB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AB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AB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bA
  (首联与颔联失粘,颔联与颈联失粘。)
  春日京中中怀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
  愁思看春不当春。AB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aB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bA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bA
  (首联和颔联失粘,颈联与尾联失粘。)
  嵩山石淙侍宴应制宋之问
  离宫秘苑胜瀛洲,
  别有仙人洞壑幽。AB
  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aB
  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bA
  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aB
  首联与颔联失粘
  绵州越王楼即事乔琳
  三蜀澄清郡政闲,
  登楼携酌日跻攀。BA
  顿觉胸怀无俗事,回看掌握是人寰。bA
  滩声曲折涪州水,云影低衔富乐山。aB
  行雁南飞似乡信,忽然西笑向秦关。bA
  (首联与颔联失粘。)
  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李嘉祐
  梁宋人稀鸟自啼,
  登舻一望倍含凄。BA
  白骨半随河水去,黄云犹傍郡城低。bA
  平陂战地花空落,旧苑春田草未齐。aB
  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bA
  (首联与颔联失粘。)
  奉寄章十侍御杜甫
  淮海维扬一俊人,
  金章紫绶照青春。BA
  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aB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aB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bA
  (颔联与颈联失粘。)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杜甫
  竹里行厨洗玉盘,
  花边立马簇金鞍。BA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aB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aB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bA
  (颔联与颈联失粘。)
  10·7(丁)七绝
  送元二使西字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A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aB
  明妃曲储光羲
  胡王知妾不胜悲,
  乐府皆传汉国辞。AB
  朝来马上箜篌引,稍似宫中闲夜时。aB
  与谢良辅游泾川陵严寺李白
  乘君素舸泛泾西,
  宛似云门对若溪。AB
  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aB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AB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aB
  牡丹柳浑
  近来无奈牡丹何,
  数十千钱买一颗。AB
  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aB
  韦润州后亭海榴李嘉祐
  江上年年小雪迟,
  年光独报海榴知。BA
  寂寂山城风日暖,谢公含笑向南枝。bA
  谢严中丞送乳酒杜甫
  山瓶乳酒下青云,
  气味浓香幸见分。AB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aB
  赠内白居易
  漠漠暗苔新雨地,微微凉露欲秋天。bA
  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bA
38#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5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33 编辑

10·8依上面所举的例子看来,五律失粘较少,七律和七绝失粘较多,初唐诗人往往不顾失粘,象陈子昂宋之问杜审言等,都有失粘的例子,盛唐如王维和杜甫,失粘的诗句也不少,(但杜甫有些古风式的律诗,有意地造成拗粘,不在此例)大约粘的形式,在律诗形成的时候虽已有这种倾向,却还未成为必须遵守的规律,中唐以后,粘的规律渐严,但是,失粘不象失对那样容易觉察到,所以仍不免偶然违犯。(说是无意中违犯也可以,说是学陈宋王杜诸人不顾虑失粘也可以。)直到宋代,咱们还可以偶然见到失粘的例子:
  游鹤林招隐苏轼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馀妍。bA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aB
  睡馀柳花堕,目眩山樱然。bA
  西窗有病客,危坐看香烟。bA
  (颈联和尾联失粘。)
  寄隐居士谢逸
  先生骨相不封侯,
  卜居但得林塘幽。AA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aB
  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aB
  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aB
  (颔联与颈联失粘,颈粘与尾联失粘。)
  但是,苏轼和谢逸在这两首诗里,似乎是有意求拗,诗中有许多拗字,又有三平调,又有二四六的拗,谢逸并有拗对,这是故意造成古风式的律诗,不可以常例论的。(注十八)
  10·8近代(也许是自宋以后)科场中不准有失对失粘的诗,于是粘对几乎成为金科玉律,它是被算入平仄格式以内的,参看上文第六节。
  [注十七]补充两个例子: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首联与颔联失粘,颔联与颈联失粘。)
  城西陂泛舟杜甫
  青蛾皓齿在楼船,
  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仇兆熬曰:盛唐七律尚有宽而未严处,此诗(指城西陂泛舟)“横笛短箫悲远天”,次联宜用仄承,下云“春风自信雅樯动”,仍用平接矣。如李白登凤凰台诗上四句亦平仄未谐,此才人之不缚于律者,在中晚则声调谨严,无此疏入处。
  [注十八]白居易特意写了一些失粘失对的诗,称为齐梁体。
39#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55: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34 编辑

第十一节        上尾
  11·1上文所说许多诗病,失对比孤平为轻,失粘又比失对为轻,在我们将再谈一种诗病,在科场中并不认为不合式,一般人也不注意,然而为某一些诗论家所排斥,就是上尾(注十九)。
  11·2汉字菜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平仄格式中虽然只论平仄,但是做起仄韵诗来,仍然应该分辨上去入,上声和上声为韵,去声和去声为韵,入声和入声为韵;偶然有些上去通押的例子,那是变例。现在反过来谈平韵诗,平韵诗虽然在原则上不必考虑句中各字的上去入三声,但是有些人觉得一句之中,四声递用,乃是艺术的最高峰;所谓四声递用,就是尽可能在一句的五个字或七个字之内,具备平上去入四声,而且相间地应用,比如董文焕声调四谱所举杜审言的诗: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1·2若依照这诗做成一个谱,就是:
  入上去平平,
  平平入去平。
  平平入上去,平上去平平。
  入去平平上,平平上入平。
  入平平上去,平去入平平。
  第一,第三,第五和第七句都是四声俱全;第二句和第六句不能四声俱全,因为第一字若用仄声就犯了孤平。入句中,没有一句的形式是完全相同的,可说是尽了错综变化之妙,如果七言诗也依照这个办法,更可能做到句句四声俱全,因为七言比五言多了两个字,B式句子四声俱全也不至于犯孤平了。
  11·3介理,为了声调的极端和谐,却给予诗人一种不可忍受的束缚。这种诗偶然做一首则可,首首如此则势所不能。咱们只能尽可能避免两个同调的仄声在一起,如上上,去去,入入等;一句之中四声俱全,几乎可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40#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23:56: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6-5-17 10:34 编辑

11·4另有一种四声递用的说法是比较地合于事实的,朱彝尊说:老杜律诗单句句脚必上去入俱全;单句就是出句;如果首句入韵,句脚用平声,就是单句句脚平上去入俱全了,必字有语病,杜诗并非每首如此,只能说是多数如此,例如:
  11·5(甲)五律。
  李监宅
  尚觉王孙贵(去),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入),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上),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入),女婿近乘龙。
  (注意:首句若不入韵,势必有两个出句句脚的声调相同,但声调相同的句脚必须隔离,象这诗颔联出句句脚用入声,须至尾联出句句脚方得用入声。)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
  一匮功盈尺(入),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上),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入),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去),佳气日氤氲。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上),萧然净客心。
  掾曹乘逸兴(去),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入),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上),泓下亦龙吟。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平)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入),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上),万里可横行。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入),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上),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去),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上),重与细论文。
  西郊
  时出碧鸡坊(平),
  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去),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入),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上),疏懒意何长。
  出郭
  霜露晚凄凄(平),
  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去),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上),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入),还与旧乌啼。
  徐步
  整履步青芜(平),
  荒庭日欲晡。
  芹泥随燕觜(上),花蕊上蜂须。
  把酒从衣湿(入),吟诗信杖扶。
  敢论才见忌(去),实有醉如愚。
  玩月呈汉中王
  夜深露气清(平),
  江月满江城。
  浮客转危坐(上),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去),乌鹊自多惊。
  欲得淮王术(入),风吹晕已生。
  11·6(乙)七律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平),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上),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去),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入),翠管银罂下九霄。
  曲江
  一片花飞减却春(平),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上),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去),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入),何用浮荣绊此身?
  曲江对酒
  苑外江头坐不归(平),
  水精宫殿转霏微。
  桃花细逐杨花落(入),黄鸟时兼白鸟飞。
  纵饮久判人共弃(去),懒朝真与世相违。
  吏情更觉沧洲远(上),老大徒伤未拂衣。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上),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去),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入),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去),退食从容出每迟。
  南邻
  锦里先生乌角巾(平),
  园收芋粟不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上),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入),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去),相对柴门月色新。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平)?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去),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上),长使英雄泪满襟。
  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
  暮倚高楼对雪峰(平),
  僧来不语自鸣钟。
  孤城返照红将敛(上),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入),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去),大向交游万事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5-1-4 23:23 , Processed in 0.217886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