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梅花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说格律诗【诗学推广】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9:4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1-8 21:15 编辑
小燕子 发表于 2014-1-8 08:37
中仄中平平中仄平(韵),这个八个字的八路沿未改过来呀,另外,你这个例子是举得不妥,过于宽了,对初学者反而 ...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大原则是:只要不犯孤平、三平尾、三仄脚,再记住‘句句相对,邻句相粘’,节奏是呈波浪式前进的就可以了,其实诗、词、曲、联都是一个道理,记住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就OK了,诗教实在没必要整得太复杂,让人看着头大说不定就不想学了:lol
32#
发表于 2014-1-8 19:46:38 | 只看该作者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4-1-8 19:23
非韵句也叫白脚句,如绝句的第三句,三平脚只出现在韵句上,三仄脚仄出现在非韵句上,对绝句来说,白脚 ...

你应该找出:白脚句可以三仄尾的论据,和一首诗例来,这才最有说服力。不然还是不能令人接受,你说有道理吗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20:2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1-8 21:13 编辑
古董 发表于 2014-1-8 19:46
你应该找出:白脚句可以三仄尾的论据,和一首诗例来,这才最有说服力。不然还是不能令人接受,你说有道理 ...


「闻虫」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暂得睡,这里的得很明显是入声而且是作仄音读运用的,说明一点的是,根据古词家理论,三仄脚句不可三个都是去声读,须有一个上声或是入声【阴入就更好了】以和谐音读;虽然白脚句中的三仄脚被允许,但却不提倡,只是偶尔运用也无妨,更主要的是,对于加强我们对他人诗词是否出律有更多的了解而不会陷进妄判的尴尬之地;
阴入之字偶尔可代平使用,代平,它并非真正的平声,只是音调比较低沉,上声偶尔代平也是这个道理,它都可以让音读相对和谐,说实在话,在客家话中,上声和阳平有时还真会难以区分,只好去查古字典了:lol
34#
发表于 2014-1-8 21:21:32 | 只看该作者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4-1-8 20:29
「闻虫」白居易
  暗虫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派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恰恰是唐,和李白期的,”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所以我们分清格律近代诗是什么年代确立的格律,要分清这些唐诗那些属于格律诗范畴那些属于古韵诗范畴,你说对吗?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21:28: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1-8 21:45 编辑
古董 发表于 2014-1-8 21:21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到了其曾祖父时 ...


这可就有点苛求了,毕竟山人不是考古家:lol,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是格律在齐梁时期甚至是齐梁之前就开始形成了,因为古四声是梁武帝时期的文人们发现的,梁武帝还亲自过问过此事,‘天子万福’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唐朝距齐梁后几百年呢,格律基本成熟定格。。。

曹丕《燕歌行》的灵活自由的七言诗,则为后来的七言律诗开创了一个新时期。。。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俺知道的就这些了:lol

36#
发表于 2014-1-8 22:25:30 | 只看该作者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4-1-8 19:43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大原则是:只要不犯孤平、三平尾、三仄脚,再记住‘句句相对,邻句相 ...

说得极是,所以,你举的那个定式,还不如不举。举了就是可以套用的,而不是又要细究:第几个字用了平声会形成三平脚,或用了仄声会犯孤平.....不要搞得太复杂,让人看了犯晕。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01:42:29 | 只看该作者
小燕子 发表于 2014-1-8 22:25
说得极是,所以,你举的那个定式,还不如不举。举了就是可以套用的,而不是又要细究:第几个字用了平声会 ...

已重新编辑和添加了部分内容,请检阅,看看是否还有错漏之处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00:06: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9-1-6 10:22 编辑

2.平仄和对仗
  2.1平仄和对仗,是近体诗中最讲究的两件事;古体诗中,也不能完全不讲究它们。新诗虽然是一切都解放了,但是,就汉语来说,有了字音就不可能没有平仄,单音字多了也很容易形成整齐的对仗。新诗虽然不受它们的约束,却也还有许多诗人灵活地运用它们。因此,在未谈诗律以前,先谈一谈什么叫做平仄和对仗,也不是没有用处的。
  2.2平仄是一种声调的关系。相传沈约最初发现在汉语里共有四个声调,就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又相传仄声这个名称也是沈约起的。有人说,仄就是侧,侧就是不平。仄声和平声相对立,换句话说,仄声就是上去入三声的总名。依近体诗的规矩,是以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平仄递用。假定一句诗的第一第二字都是平声,那么,第三第四字就应该都是仄声;如果第一第二字都是仄声,第三第四字就应该都是平声。(详见下文第六节。)
  2.3现在咱们要讨论的,有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上去入三声合成一类(仄声),而平声自成一类?第二,为什么平仄递用可以构成诗的节奏?
  2.4关于第一个问题,咱们应该先知道声调的性质。声调自然是以音高(pitch)为主要的特征,但是长短和升降也有关系。依中古声调的情形看来,上古的声调大约只有两大类,就是平声和入声。中古的上声最大部分是平声变来的,极小部分是入声变来的;中古的去声大部分是入声变来的,小部分是平声变来的(或者是由平声经过了上声再转到去声)。等到平入两声演化为平上去入四声这个过程完成了的时候,依我们的设想,平声是长的,不升不降的;上去入声都是短的,或升或降的。这样,自然地分为平仄两类了。平字指的是不升不降,仄字指的是不平(如上路之险仄),也就是或升或降。(上字应该指的是升,去字应该指的是降,入字应该指的是特别短促。古人以为平上去入只是代表字,没有意义,现在想来恐不尽然。)如果我们的设想不错,平仄递用也就是长短使用,平调与升调或促调递用。
  2.5关于第二个问题,和长短递用是有密切关系的。英语的诗有所谓轻重律和重轻律。英语是以轻重音为要素的语言,自然以轻重递用为诗的节奏。如果像希腊语和拉丁语,以长短音为要素的,诗歌就不讲究轻重律或重轻律,反而讲究长短律或短长律了。(希腊人称一短一长为iambus,一长一短为trochee,二短一长律为anapest,一长二短律为dactyl,英国人借用这四个术语来称呼轻重律或重轻律,这是不大合理的。)由此看来,汉语近体诗中的仄仄平平乃是一种短长律,平平仄仄乃是一种长短律。汉语诗律和西洋诗律当然不能尽同,但是它们的节奏原则是一样的。
2.6五言古诗虽然不很讲求平仄,但五平调或四平调仍是尽可能地避免的,否则就嫌单调了。五仄调或四仄调比较地常见,因为仄声还有上去入的分别,它们或升,或降,或特别短促,就不十分单调。(参见下文第二十八节。)
  2.7近体诗喜欢用平声做韵脚,因为平声是一个长音,便于曼声歌唱的缘故。这恰像英诗里轻重律多与重轻律,希腊拉丁诗里短长律多于长短律。在英诗或希腊拉丁诗里,有些虽然本来是用重轻律或长短律的,也喜欢用重音或长音收尾,叫做不完全律(catalectic),大约也是因为它便于曼声歌唱的缘故。
  跟着历史的变迁,近代的声调的实际音高也不能和中古相同,所以人民口头创作只能依据实际语音,不能再沿用中古的平仄。现代新诗如果要运用平仄,自然也只能以现代的实际语音为标准。例如北京语音里没有入声,平声分为阴阳两类,又有一重轻声,是否仍应该另行发现节奏的规律,这却是现代诗人所应研究的了。

----------王力汉语诗律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3 16:13 , Processed in 0.20697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