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梅花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白话入诗的思考.宋彩霞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4-5-4 19:52:19 | 只看该作者
就风格来讲,各有优势,当倡导百花齐放。唐代诗歌之所以能够达到文学高峰,与所处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无不关系。我们希望,鼓励更多的人来唱,唱出自己的调子。
真诚地感谢山人的境界。是一方之福,是时代之福。
12#
发表于 2014-5-5 21:58:38 | 只看该作者
那如此一来,岂不是满城尽是山歌手。会不会太通俗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23:04: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5-6 00:30 编辑
开朗的心情 发表于 2014-5-4 19:52
就风格来讲,各有优势,当倡导百花齐放。唐代诗歌之所以能够达到文学高峰,与所处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无不 ...


仿古如古,自是高境,古代亦多有白话入诗之作,不说宋唐,就是诗经也如是,个人理解,为适应时代之需,诗人们何妨作些白话诗词面向大众,有大众的喜欢才能有广阔的诗学之一片天空;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23:09:28 | 只看该作者
天涯红叶 发表于 2014-5-5 21:58
那如此一来,岂不是满城尽是山歌手。会不会太通俗了。

白话入诗跟山歌不是一回事,山歌有山歌的特色,诗有诗的境界;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通篇白话直描,然其意境甚高,哪会沦落为打油山歌之类;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23:1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5-5 23:18 编辑
天涯红叶 发表于 2014-5-5 21:58
那如此一来,岂不是满城尽是山歌手。会不会太通俗了。


为加强理解,转一篇赏析帖

谈金昌绪《春怨》的空白美
                                              --yangyanping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春怨》
       美学家朱光潜说:“写景宜显,写情宜隐。”在文学艺术中,“隐”与“显”是相对而言的。从诗歌重含蓄这一点来说,“显”为“隐”提供了表现的基础和线索,“隐”是“显”深层的意蕴与延伸。正因为有了这个“隐”的存在,其诗歌的表现就更加含蓄。根据西方接受美学思想所表述的来看,任何艺术作品不管看起来如何全面、生动、具体,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或者“空白”。这里的“不确定性”与“空白”就是中国诗歌理论中说的“隐”。而这“隐”的思想情感需要读者根据“显”来读解和感受,需要读者的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的作用,才能最终实现阅读欣赏的要求。
       那么,这些审美空白是怎样形成的?就中国古代诗歌而言,审美“空白”的形成与汉语语言特点相联系,它借助汉语诗歌语言的特点来表现的,有的是选择富有时空的意象,有的是用方位词语,有的是用名词排列,有的是通过时间、地点转变,有的是运用语序颠倒,有的是运用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等。这些方式所形成的“空白”,在诗歌中就是一个个审美空间。而这些审美空间不但蕴含着诗人的情感意绪,形成极为深邃的审美意境,而且给读者以审美想象,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并产生情感的共鸣。
        唐朝诗人金昌绪的《春怨》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可以说是很富有表现力的,其审美空白也是极为明确的。赏读这首诗,从表面来看,意思很明确的,诗人不过描写了一位少妇“打莺做梦”的事。但细心读来,可以感受到诗人处处给我们设有审美空白。对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我们要注意诗中的“梦”。在文学中,“梦”也是一种表现情感的方式,而且是一种极为深沉的境界。常言道,日有所思,也有所梦。“梦”的本质就在于真切地反映了做梦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在西方的心理学派是很注重“梦”对反映人的内心本质的作用的。在文学艺术中,梦构成了一个心理空间,更是一个美妙的境界。从本诗来看,“打莺”,就是因为莺啼惊醒了自己的梦。什么梦有这样重要,这样让人不舍?这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空白)。其次,就是“不得到辽西”一句所暗示的空间。诗人就采用了“跳接”的手法,“妾”(思妇)在家做梦,为的是“到辽西”。这里,诗歌中的地点“跳”开了,空间发生了变换,形成一个物理空间,当然也就道出了思妇“打莺”的本质。再次,我们还要看到,诗歌中,“黄莺”这一意象所暗示的时间空间。那不懂人世情感的“黄莺”却在大清早唱起了春天的歌曲。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同时也复苏了人的感情。春天时美好的季节,但也是短暂的,而人的青春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也是最为短暂的,青春易逝,因而,“伤春”就如“悲秋”一样,也就成了古代诗歌,特别是闺怨诗的主题。在诗歌中,“黄莺歌唱”预示着春天已经来了,一个少妇春心的觉醒,思夫之情也油然而生。丈夫离开自己又是一年了,这样一年一年过去,内心不但总是充满着思念与牵挂,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思妇的觉醒,感觉到自己的美好的年华就这样白白流失,内心的酸楚油然而生。思妇在无奈之下,这一切也只好寄予梦中了。诗中一个动词“打”字很是传神,生动形象刻画了思妇在此时此刻内心的强烈情感。它要让黄莺快快飞走,好好做一个与远在边关的丈夫相见的美梦。这样的结尾,不但表现出思妇思念丈夫的真切情怀,而且让读者感觉到思妇的辛酸与无赖,从而从深层次表现了“闺怨”的意义。
        诗歌中一个一个的空白,给我们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在这些空间里,感受到在封建社会,那个战争的年代,丈夫外出打仗,多年不能回家,或者根本不能回家,在家的思妇,那是多么的无奈,因而只有在梦中相间。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歌时,无不感受到思妇思念被远征丈夫那种焦急的心情,感受到了思妇内心那忧伤和凄楚,也感受到统治者的徭役或者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与灾难,……
       总之,这一个个感受,一个个思考都源于诗歌中所留下的审美空间,一个个审美“空白”,不但表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性,而且表现出“不写”之妙的审美效果。
注--本帖来自新浪博客

16#
发表于 2014-6-6 12:03:58 | 只看该作者
人的感情复杂多变
17#
发表于 2014-6-24 18:32: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秋歌 于 2014-6-24 18:38 编辑

我来试一首不按平仄白话诗哈.
十八一枝花,闺女变成妈.
辛劳一辈子,撑起半个家.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30 01:1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4-6-30 01:21 编辑
秋歌 发表于 2014-6-24 18:32
我来试一首不按平仄白话诗哈.
十八一枝花,闺女变成妈.
辛劳一辈子,撑起半个家.


哈哈
上夜花姑娘,下夜变老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5-5 14:27 , Processed in 0.237636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