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若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力 《诗词格律》及《诗词格律十讲》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2:40:14 | 只看该作者

(六)长短句(杂言诗)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6-26 10:41 编辑

(六)长短句(杂言诗)

我们在第一节裏讲过,古体诗有杂言的一体。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

杂言诗由於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排奡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觉到,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现在试举他的一首杂言诗为例: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过,猿猱欲度愁攀援[74]。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75]。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连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相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嶮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2:48:09 | 只看该作者

(七)入律的古风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6-26 10:42 编辑

(七)入律的古风

讲到这裏,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非常明显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古体诗都和近体诗迥然不同的。上文说过,律诗产生以后,诗人们即使写古体诗,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律诗的影响。有些诗人在写古体诗是还注意粘对(只管第二字,不管第四字),另有一些诗人,不但不避律句,而且还喜欢用律句。这种情况,在七言古风中更为突出。我们试看初唐王勃所写的著名的《滕王阁》诗:

滕王阁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平仄合律,粘对基本上合律[76],简直是两首律诗连在一起,不过其中一首是仄韵绝句罢了。注意:这种仄韵与平韵的交替,四句一换韵,到后来成为入律古风的典型。高适、王维等人的七言古风,基本上是依照这个格式的。现在试举高适的一个例子: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凌杂风雨[7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鬬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78]。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79]!


这一首古风有很多的律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篇中各句基本上都是律句,或准律句(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2)基本上依照粘对的规则,特别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完全是对立的。
(3)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像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像仄韵律诗。
(4)仄声韵与平声韵完全是交替的。
(5)韵部完全依照韵书,不用通韵。
(6)大量地运用对仗,而且多数是工对。


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的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於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於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看见,在古体诗的名义下,有各种不同的体裁,其中有些体裁相互显示著很大的差别。杂言古体诗与入律的古风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也不相同:五古不入律的较多,七古入律的较多。当然也有例外,像柏梁体就不可能是入律的古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各种“古风”,才不至於怀疑它们的格律是不可捉摸的。


[1] 六言诗是很少见的。

[2] 也有七言长律,如杜甫《清明》二首等。

[3] 参照下文第43页。

[4] 郭编杜甫诗集把多数绝句都归入近体诗。元稹所编的《白氏长庆集》索性就把这种绝句归入律诗。

[5] 《佩文韵府》等书,也是按这个诗韵排列的。

[6] 刘长卿、白居易、韩偓等人写了一些仄韵律诗,因为这种诗是罕见的,这裏不谈。


[7] 我们有意识地举一些在今天看来不必分别,而前人在律诗中严格区别开来的韵,如东与冬,鱼与虞,庚与青。其馀的韵可以参看下文各节所举的例子。四支,张巡《守睢阳诗》,43页。五微,苏轼《寿星院寒碧轩》,36页。十灰,杜甫《春日忆李白》,39页。十三元,林逋《山园小梅》,20页。十四寒,杜甫《月夜》,29页。十五删,陆游《书愤》,23页。一先,王维《使至塞上》,27页。二萧,毛主席《送瘟神》(其二),30页。四豪,卢纶《塞下曲》,51页。五歌,杜甫《天末怀李白》,32页。六麻,杜牧《泊秦淮》,50页。七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2页。十蒸,苏轼《郿坞》,51页。十一尤,李白《渡荆门送别》,29页。窄韵不举例。

[8] 扬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龙庭”就是“龙城”。这裏不用“龙城”,而用“龙庭”,因为“城”字是八庚韵,“庭”字是九青韵。

[9] 李白有一首《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也是首句用邻韵,还有李颀的《送李回》。但是这种情况不多见。

[10] 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ān、zēn两读,分入覃侵两韵,这裏押侵韵,读zēn。字下加小圆点的都是入声字。下同。

[11] 参看上文19页杜甫《月夜忆舍弟》。

[12] 这一种格式比较少见。参看上文第19页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13] “那”,平声。

[14] “教”,平声。



[15] “漫”,平声。

[16] 参看下文第42页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7] 参看下文第40页杜甫《客至》。

[18] “粘”,读nián。

[19] 失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失粘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狭义的失粘就是这裏所讲的。

[20] “燕”,平声。

[21] 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於像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不是孤平。

[22] 杜甫《秦州杂诗》第二十首:“晒药能无妇,应门幸有儿。”《独坐》第二首:“晒药安垂老,应门试小童。”答应的应(又写作譍)在唐宋时有平去二读,这裏读平声,所以不犯孤平。参看《诗韵合璧》蒸韵譍字条。

[23] 唐人的试帖诗也容许这种平仄格式,可见它是正规的格式。

[24] 上文20页所引林逋《山园小梅》第三句“疏影横斜水清浅”,第七句“幸有微吟可相狎”两句,下文32页所引杜甫《天末怀李白》第一句“凉风起天末”也是这种情况。

[25] 鄜,读如孚,平声。看,读如刊,平声。

[26] 下文33页所引陆游《夜泊水村》第七句“记取江湖泊船处”,39页所引杜甫《春日忆李白》第七句“何时一尊酒”,王维《观猎》第七句“回看射雕处”也都是这种情况。

[27] 一作《时世行赠田妇》。

[28] “旋”,去声。

[29] “更”,去声。

[30] “令”,平声。“漂”,去声。

[31] “过”,平声。

[32] “为”,去声。

[33] 这还不能算是上文所述的那种特定格式,因为那种格式第三字必须用平声,这句第三字“玉”字用的是仄声(入声)。

[34] “芹”字今入文韵,但杜甫时代还是真韵字,不算出韵。

[35] “为”,去声。

[36] 这是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标准来衡量的。当然也可以拿“仄仄平平仄仄平”来衡量,不过那样也有不合平仄的地方。下同。

[37] 这裏所谓“词”不是诗词的“词”。词类指名词、动词等。

[38] 有时候,也有人把字分为动字、静字。所谓静字,当时指的是今天所谓名词;所谓动字就是动词。

[39] 代词“之”“其”归入虚词。

[40] 这十一类还不是完备的。

[41] “思”,去声。“论”,平声。“清新”句和“何时”句都是拗句。这裏可以看出拗句在对仗上能起作用,否则“庾开府”不能对“鲍参军”。

[42] “看

。。。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2:5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6-26 03:03 编辑

第三章 词律

第一节 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1]。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2](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详见下节)。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於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於唐代大中初年[3],女蛮国进贡,她们梳著高髻,戴著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於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4]。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於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毬乐》咏的是抛绣毬,《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5]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6]。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著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7]。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8]:

踏莎行(彬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裏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碌{左为革},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兎。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牀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像《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他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裏就不举例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2:51: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6-26 03:13 编辑

第二节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下面是万树《词律》所列《菩萨蛮》的词谱原来的样子[9]:

菩萨蛮(四十四字。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重叠金)
李白
平 可仄林漠 可平漠烟如织韵寒 可仄山一 可平带伤心碧叶瞑 可平色入高楼 换平有 可平人楼 可仄上愁 叶平 玉 可平阶空竚立 三换仄宿 可平鸟归飞急 三叶仄何 可仄处是归程 四换平长 可仄亭连 可仄短亭 四叶平


《词律》在词牌下面注明规定的字数,词牌的别名;在词中注明平仄和叶韵。凡平仄均可的地方,注明“可平”、“可仄”(於平声字下面注明“可仄”,於仄声字下面注明“可平”);凡平仄不可通融的地方就不加注,例如林字下面没有注,这就表明必须依照林字的平仄,林字平声,就应照填一个平声字。“织”字下面注个韵字,表示这裏该用韵;“碧”字下面注个叶字,表示这裏该叶韵(即与“织”字押韵)。当然并不规定押哪一上韵,但是要求一个仄声韵。“楼”字下面注“换平”,是说换平声韵。“愁”字下面注“叶平”,是说叶平声韵。“立”字下面注“三换仄”,是说在第三个韵又换了仄声韵;“急”字下面注“三叶仄”,是说叶仄声韵;“程”字下面注“四换平”,是说在第四个韵又换了平声韵;“亭”字下面注“四叶平”,是说叶平声韵。万树是清初时代的人;在万树以前,词人们早已填词,那又依照谁人所定的词谱呢?古人并不需要词谱,只要有了样品,就可以照填。试看辛弃疾所填的一首《菩萨蛮》: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馀,
山深闻鹧鸪。


辛词共用四十四个字,共用四个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韵交替,完全和李白原词相同。平仄也完全模仿李白原词,甚至原词前阕末句用“仄平平仄平”,后阕用“平平平仄平”,都完全模仿了。

这裏有一个问题:拿谁的词来做样品呢?如果说写《菩萨蛮》要拿李白原词做样品,李白又拿谁的词做样品呢?其实《菩萨蛮》的最早的作者(李白?)并不需要任何样品,因为《菩萨蛮》是按曲谱而作出的。民间作品多数是入乐演唱的,所以只须按曲作词,而不需要照样填词。至於后世某些词调,那又是另一种情况。词人创造一种词调,后人跟著填词。词牌是越来越多的。有些词牌是后起的,那只能拿较晚的作品作为样品。



本来,唐宋人填词就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一个词牌往往有几种别体。词中本来就是律句占优势;有些词的拗句又常常被后代词人改为律句。例如《菩萨蛮》前后阕末句的“仄平平仄平”就被改为“平平仄仄平”。有些词,如《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在开始的时期就有相当大的灵活性,所以后代更自由一些。大致说来,小令的格律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我们研究词律的时候,既要仔细考究它的规则,又要知道它的变化。不求甚解和胶柱鼓瑟都是不对的。

这裏我们将列举一些词谱,作为示例。为了便於了解,我们改变了前人的做法,不再录样品,而是依照第二章讲诗律时的办法,列举一些平仄格式,然后再举两三首词为例[10]。

忆江南(廿七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11]?

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纱,或作浣纱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12]。

(后阕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裏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

一樽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浣溪沙(195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13]。

菩萨蛮(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14]。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共用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竚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15]。

采桑子(四十四字,又只恐多情累美人,蓬山零落几枝春。林深不许飞明月,莫染残香著此身。

卜算子(四十四字)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25#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2:5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6-26 03:23 编辑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羣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减字木兰花(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每两句一换韵。)

减字木兰花

[宋]秦观

天涯旧恨,

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

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

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

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裏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16]。

命令昨颁[17],

十万工农下吉安。

忆秦娥(四十六字)

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此调多用入声韵。前阕后三句与后阕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忆秦娥

[宋]范成大



楼阴缺,

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

一天风露,

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

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

片时春梦,

江南天阔。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2:51: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6-26 03:29 编辑

清平乐(四十六字)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后阕换平声韵。)


清平乐(晚春)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

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峯,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西江月(五十字)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18]



(前后阕同。第一句无韵,第二、第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押原韵的仄声韵。这种平仄通押的调子,在词调中是很少见的。但是,《西江月》却是最流行的曲调。前后阕头两句要用对仗。)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裏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

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

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

不日四方来贺。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3:3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6-30 00:55 编辑

浪淘沙(五十四字)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前后阕同。)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裏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3:36:38 | 只看该作者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裏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裏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杳。

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毛泽东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柳君失柳,

杨柳轻颺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3:41:17 | 只看该作者
渔家傲(六十二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渔家傲(秋常)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裏,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记梦)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毛泽东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30#
 楼主| 发表于 2014-6-26 03:4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6-29 12:22 编辑

满江红(九十三字)


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此调常用入声韵,而且往往用一些对仗。)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擡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19]。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满江红(金陵怀古)

[元]萨都剌



六代豪华,

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势,

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

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

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

胭脂井坏寒螿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

秦淮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5-5 11:38 , Processed in 0.23434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