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08|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点评一首五律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4-7-10 18: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0 19:36 编辑

学习

目前孤平的争议很大,一派是启功的两仄夹平论,一派是王力的除一平论,以哪派为准尚无定论;学生个人浅见认为,在不以律害意的情况下,没必要刻意追求格律的标准化--尤其是在白脚句中。。。

个人观点,技术是次要的,艺术才是主要的,古人论诗病之种类繁多,数都数不过来,不是硬伤应以不论为好。。。

学生比较认同幽园居士的观点,此诗以帷幄来代指屋夏的诗伤更甚。。。

个人浅见可能跟老师相左,见谅见谅


2#
发表于 2014-7-11 15: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1 15:39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1 14:09
谢谢您提出问题!有一派的说法如君所言,余并不认同。仄仄平平仄写成仄仄仄平仄(帷幄置新囤),出句只有 ...


帷字是平声读,原句的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现是平仄仄平仄,把一三的平仄互换了,故,浅见认为是本句自救,最多算半拗而不是孤平;

如按两仄夹平即孤平论来说的话须另说。。。
3#
发表于 2014-7-11 15:4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1 16:22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1 14:28
浅见以为,艺术重要,格律不能不要。创作传统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词,要讲究平仄韵律,有一定的难度。于是 ...


首先谢谢老师的指教;

孤平论尚无定论,即使在中华诗词网上也吵个不休;个人比较认同王力先生的观点,而对启功先生的两仄夹平论实在不敢认同,太苛了点,如按启功先生的观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简单易记的口诀就会变成废话,格律在线检测的一三五可平可仄的例式也将重写,这对诗学的传承浅见认为殊无益处。。。
4#
发表于 2014-7-14 15: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4 15:52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1 16:26
帷字是平声,但平仄仄平仄并非本句自救。本句自救是指本该“平平仄仄平”,第一个字不得已用了仄声字,便 ...


谢谢曹老师细心的解释,获益良多;

正好有一首打油之作求教老师,还望老师不吝赐教

心怀雪月远凡尘,醉得松风境界真;
放浪长街追鹤梦,疏狂瘦酒作山人;

途穷不效哭车辙,室陋亦当安我身;
纵是沧桑欺造化,梅香桂影着杯痕。


不与亦,哭与安,可否作上拗下救之拗救看待,谢谢
5#
发表于 2014-7-15 01: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5 03:00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4 18:48
途穷不效哭车辙,室陋亦当安我身。“途”救了出句、“安”救了对句。


通过老师细心的解释好象明白了一些,‘室陋亦当安我身’可跟‘黄草峡西船不归’等同看,属本句自救,但还有些不太明白,我们知道,七言是五言的延续,如‘途穷不效哭车辙’其实是五言‘不效哭车辙’的延续,因不字是入声字,此句甚至可以看作只有车字一个平声读,这跟‘帷幄置新囤’是否属同病甚至是更甚,当然,如按两仄夹平即孤平的论点来说的话,哭车辙是明显的两仄夹一平了,那也就成了孤平了,但按除一平论来说的话,七言之‘途穷不效哭车辙’肯定是不属于孤平的,是否可以理解成七言之五字之出可通过一三字来本句自救,同理,三字之出通过一五字来自救,这种现象其实比较常见,两种观点的差异常常会造成网友之间的岐议,所以,老师对这样的话题的指点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事情;

另,学生的确曾在几个诗教网站看过这样的论点,就是作为绝句的拗体来说,白脚句中可以不论孤平,也可以不论三仄脚,即使是全仄都容许,但一般来说,为不影响音节的和谐,原节点上该平的地方都会以阴入之字代平使用,不知老师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如何
6#
发表于 2014-7-15 02: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5 02:12 编辑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7-11 09:15
喜欢这种有益的讨论、交流!


欢迎参与交流讨论,这对我们这些后学来说意义很大
7#
发表于 2014-7-16 10: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6 15:21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5 09:55
格律诗中,孤平,拗句,都是病。有的拗而能救,便是拗救。拗而不救,孤平,还说是格律诗,就强人所难了, ...

谢谢老师的不吝赐教,老师的孤平观是比较中庸和科学的,句中有连平即可不算孤平,事实上我们在古诗库中也每每可见这样的句式,此不举例了;

学生想请教一下诗病中的三仄脚和白脚句的全仄现象,昨晚我粗略地看了一下王安石和陆游的诗集,可以发现的是,他们诗中的三仄脚的诗也每有出现,可见他们对三仄脚并不特别忌讳,如需举证学生会在下贴中粘贴。。。

村饮--陆游

醉插江梅老更宜,尤能老树拣繁枝;
假令住世十小劫,应爱此花无厌时。

学生想请教的是,假令住世十小劫,此句可以说是全仄之句,陆游的这首村饮算不算是格律诗,如算,是否可作特拗体看待,如不算,我们可见的是,其起承结句都是很标准的格律句,我们又能把它归在哪类诗体中。。。

此中的令字在平水韵中虽有平声读,但有特别的注--使令,可见令字的平声读并不是普遍使用的

我们可以从古诗论中发现的是,自明朝开始,明人特别注重技术及所谓的诗病之说,包括挤韵撞韵诸说,诗必入典,酬唱之作过多,藏头、回文等等这体哪体的也多,但恰好的是,诗歌史上的诗评也对明诗的垢病最多。。。





8#
发表于 2014-7-16 14: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6 17:52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6 13:50
此句与唐朝杜牧的《江南春》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平仄相似,对句第五字易仄为平即救。


事实上是前人之此类之诗根本就不去救--如陆诗村饮,就这么一直传唱到现在;

南朝四百八十寺还好说一点,我们知道的是八和十都是入声读而且都是阴入之字,如果按以入代平的观点来说的话,它们也根本就不必去救,当然也不存在三仄脚不三仄脚孤不孤平之说了。。。

如果说唐宋之人并未把入声全部划入仄声的话,在纳兰词中,我们也一样可以找到以入代平的例证,事实上我们不知道入声全部划入仄声的说法始于何时,但李渔词论中的以入代平和以上代平之语却是很明确的,一般的理解是,所谓代也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声,只是把它作平声看罢了。。。


如果我们今天按陆游村饮之诗的体例去投稿格律诗刊诗赛的话可能直接会被判死刑,这就是观点不同所造成的结果,所以,嘉应诗社会员大会提出要加强诗词理论的研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理论的研究,以给我们这些后学释疑和指引航向。。。

9#
发表于 2014-7-16 15: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6 18:05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6 15:08
“八和十都是入声读而且都是阴入之字”  似乎“八”音阴入,“十”音阳入。    正因平仄拗救复杂多变,我 ...


一般来说,今天被划入平声读的古入声多数是古之阴入之字,十字的音读跟八一样短促低沉,在今天也是平声读,在中原音韵上可以找到它代平使用来作旁证,在数字中,一、七、八、十都是阴入,这个我可以在其它的诗教网上找到证据;

假令住世十小劫,如果我们按以上代平和以入代平的观点再加用假、令之异声读去看待的话,这句的音读其实也是很和谐的,假有入声读,小可作代平看,李渔词论中有云,有些上声跟阳平的分别很小,事实上我们客家话中这种现象也比较常见,如不去对照韵书的话有时很难分辨,故可代平。。。

少与诗病打交道这个观点学生非常赞同,谢谢老师的不吝赐教,献花致敬
10#
发表于 2014-7-17 13: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7-17 17:05 编辑
曹杜荣 发表于 2014-7-17 08:20
所谓中古音,是指从隋经唐至宋这个历史时期的汉语语音,音调大致为平、上、去、入四个,平与入均未分阴阳。 ...


嗯,古入声在现代汉语中被分别派入进四声中了,十确实是阳平;阴入与阳入,通过同音比较法去区别的话还是比较容易辩别它们之间的调值差的,如湿与十,约与药,发与伐,福与复,塔与踏。。。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

谢谢老师的指教


学习曹老师严谨的学风和诲人不倦的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5-18 16:56 , Processed in 0.230650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