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5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通感与摹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12 18: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1-13 00:49 编辑

    史吴两注①,均局束字面。阳关三叠②,有声无形,非绘事所能传,故曰:“断肠声里无形影。”然龙眠画笔③,写惜别悲歌情状,维妙维肖,观者苦于无声中闻声而肠断,故曰:“画出无声亦断肠。”即听觉补充视觉之理也(参观《管锥编》450页)。但丁诗言石壁上雕刻歌唱队像④,人巧夺天,观赏时自觉眼耳两识相争,一言:“唱声无”,一言:“唱声有”,正抉剖此境。王从之《滹南诗话》⑤卷二云:“东坡题阳关图⑥:‘尤眠独识殷勤处,画出阳关意外声。’予谓可言声外意,不可言意外声也。”东坡语意与山谷同,王氏未解诗旨。曹子建《七启》所谓⑦“造响于无声”,可以断章焉。太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云:“寒松萧瑟如有声。”乐天《画竹歌》云:“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介甫《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余作诗》云:“暮气沉舟暗鱼罟,欹眠呕轧如闻橹。”东坡《韩干马十四匹》云:“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若有声。”放翁《剑南诗稿》卷八十一《曝旧画》云⑧:“翩翩喜鹊如相语,汹汹惊涛觉有声。”楼大防《攻愧集》⑨卷一《题龙眠画骑射抱球戏》云:“静中似有叱咤声,墨淡犹疑锦绣眩。”汤垕《画鉴·高僧试笔图》云⑩:“一僧攘臂挥翰,傍观数士人咨嗟啧啧之态,如闻有声。”攻愧“墨淡”句别写一境,非听觉补充视觉,而视觉自力补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⑾卷二《论画工用榻写》节云:“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郑毅夫《郧溪集》⑿卷十八《记画》云:“纯淡墨画竹树黄雀者,虽墨为之,如具五彩。云僧贯休画。⒀”李曾伯《可斋杂稿》卷三十四《满江红·甲午宜兴赋僧舍墨梅》⒁云:“犹赖有墨池老手,草玄白。”王元美《弇州四部稿》⒂卷一百三十八《题石田写生册》云:“以浅色淡墨作之。吾家三岁儿一一指呼不误,所谓妙而真者也。‘意足不求颜色似’,语虽俊,似不足为公解嘲。”盖陈简斋《和张规臣水墨梅》第四首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弇州进一解,谓意足自能颜色具,即张彦远之说也。荷马史诗描摹一金盾上⒃,雕镂人物众多,或战阵,或耕耘,有曰:“犁田发土,泥色俨如黑。然此盾固纯金铸也,盖艺妙入神矣。”美学论师赞叹为得未曾有,审美形似之旨已发于此两句中。窃谓攻愧、可斋等诗词断句,正复同耐玩索;墨梅之“草玄能白”,与古希腊人言白粉笔能画出黑人肖像,尤相映成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8:11:34 | 只看该作者
①史:宋代注家史容。此外是指史容为黄庭坚《题阳关图》作注,引白居易“一声
一断肠。”吴:宋吴曾。此处是指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七为黄庭坚诗作注,引李商隐
《赠歌妓》“断肠声里唱阳关”。
    ②阳关三叠:曲调名。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
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曲。唱时第三句重叠
一下,故白居易《对酒》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
‘劝君更进一杯酒’。”三叠是叠第三句,故第三句成为第四声了。
    ③龙眠:宋代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归老于龙眠山,因号龙眠居士。
    ④但丁:十三、四世纪意大利诗人,有《神曲》,记梦游地狱、净界、天国三界事,
常借用比喻述志。
    ⑤《滹南诗话》:金王若虚(字从之)撰,三卷。
    ⑥《阳关图》·宋李公麟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画的阳关送别图。不少诗人
为之题咏。
    ⑦曹子建:三国魏曹植字,曹操之子。
    ⑧放翁:末陆游字。撰有《剑南诗稿》八十五卷。
    ⑨楼大防:宋楼钥字。撰有《攻愧集》一百二十卷。
    ⑩汤垕:元代画论家,有《画鉴》一卷。
    ⑾《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撰,十卷。
    ⑿郑毅夫:宋郑獬字。撰有《郧溪集》三十卷。
    ⒀僧贯休:唐僧,本姓姜,字德隐。
    ⒁《可斋杂稿》:宋李曾伯撰,三十四卷,又续稿八卷,后续稿十二卷。
    ⒂王元美:明王世贞字,号弇州山人。撰有《弇州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续稿二
百七卷。
    ⒃荷马史诗:指《伊利亚特》。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8:1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1-12 18:23 编辑

    这一则讲一种修辞手法,即能把听觉、视觉沟通起来的通感。

    宋代画家李公麟绘《阳关图》,刻画“惜别悲歌情状,维妙维肖”,故题诗者众。黄庭坚《题阳关图》云:“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送别时咏唱三叠之阳关曲是有声无形的,李公麟画不出声音,所以黄诗说“无形影”、“无声”,即使如此,还是足以令人断肠的,这其中的道理,就是将视觉与听觉沟通起来,产生出的艺术效果。李公麟画出咏歌的形象,给人以视觉感受,虽然没有咏歌的悲声,但可以调动听觉的联想。正如白居易《琵琶行》里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无声,却起到了有声、甚至胜于有声的作用。钱先生在《管锥编·大音希声》中指出,这种修辞手法就是“以耳识幻感补益眼识实觉”。曹植《七启》所谓“造响于无声”,亦即无声酝响之意,于乐止响息之静中,“方能蓄孕大音”。还是以《琵琶行》为例,白居易写琵琶女弹奏之中“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在酝大响,所以诗中接着写“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就是于声息乐止之后突然爆发的,如同银瓶乍破般清脆的大音,如水浆之冲激声,如铁骑刀枪之铿锵高亢声,这样的“大音”,白居易无法让人听到,他是以文字描绘的视觉形象,勾起人的听觉联想,以此作为补充。所以说李白《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时,能从“寒松萧瑟”的画面形象上,听到松树因风鼓动而发出的声音“如有声”,也是以视觉形象引起听觉的幻感为之补充的。白居易《画竹歌》的“疑有声”,王安石《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余作诗》的“如闻橹”,苏轼《韩干马十四匹》的“若有声”,陆游《曝旧画》的“觉有声”,楼钥《题龙眠画骑射抱球戏》的“叱咤声”,都是先有画家描绘出的瑟瑟竹林、沉舟撒网、马饮且行、喜鹊惊涛等视觉形象,因为这些形象本身含有声音,诗人自然会以“听觉补充视觉”。而“抱球骑射”、“咨嗟啧啧之态”的画面,诗人不必勾起联想,就会以“视觉自力补充”,从而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

    王世贞在《题石田写生册》中说:“意足不求颜色似”,所谓意足,即意妙入神,也就是能有沟通人们各种感觉的艺术力量,例如中国的水墨画,全是或浓或淡的墨色,但可以画出动人的雪景,如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图中有群峰耸立,寒林萧瑟,白屋傍山,岸渚汀洲,皑皑白雪,莽苍一片,使水、天、雪、雾构成了一幅凛然寒冷、深远有致的迷人景象,汤垕评说:“见之使人蒸凛”(《画鉴》),就是这幅画产生的艺术力量,它不仅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还使人如临其境,使人感到置身于雪天群山寒林之中。范宽靠的不是五颜六色,仅仅是黑白相间的衬托。古希腊人所谓白粉能画黑人肖像是同样的道理,任其相映成趣。

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8:2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若兰 于 2014-11-13 00:59 编辑

四川大学王红教授关于通感的视频公开课
http://v.163.com/movie/2011/10/2/4/M7GF9DSNB_M7GHGHM24.html

诗的语言张力

http://v.163.com/movie/2011/10/V/B/M7GF9DSNB_M7GHGGDVB.html

初习诗词者建议先看东南大学王步高教授的视频公开课,从第1集看起

http://v.163.com/movie/2014/1/P/0/M9IJH8P3G_M9IJT1PP0.html

对声情的了解、句式上的分配和诗词的吟唱可看台湾成功大学王伟勇教授的视频公开课

http://video.chaoxing.com/play_400000759_7840.shtml

5#
发表于 2014-11-13 10:00:05 | 只看该作者
收藏学习!
谢山人!
6#
发表于 2014-11-14 08:39:24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2:19:15 | 只看该作者
guyueqiuyi 发表于 2014-11-13 10:00
收藏学习!
谢山人!

谢谢胡先生垂注
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4 12:19: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张社长垂注
9#
发表于 2014-11-15 10:10:59 | 只看该作者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6:10: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徐老临赏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5-7 13:58 , Processed in 0.221235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