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7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毛诗序》探究风雅颂之本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13 23:37: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经/毛诗序》是我国的第一篇诗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与其儒家的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相当融洽的,毛诗序既揭示了诗的本质意义,即,诗者志也,其作用借孔子的话来说即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又从儒学的角度揭示了诗之六义风雅颂赋比兴的本质意义,当然,它也揭示了风雅颂与赋比兴的经纬关系。

      毛诗序开篇就揭示了风之本义及其社会功能,其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这里的风是德风、风化之意,故言风为教也,其大意是,《关雎》是讲后妃美德的诗,是《诗经》十五国国风的起始,它是用来教化天下,矫正天下的夫妇之道的,所以用后妃之德以教化乡村百姓,也用之以教化诸侯邦国,这是风以上化下的最好的阐释;进而毛诗序在揭示了诗的本质意义后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其以风化下的社会功能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上以风化下,诗经中有《关雎》、《麟趾》、《鹊巢》、《驺虞》《周南》、《召南》等;《关雎》、《麟趾》的教化,原是周文王时的风,但此风只讲一个邦国的事,文王后来是天子,管理的是天下之四方,所以此风只能记在周公的名下。南,是说天子的教化自北向南,《鹊巢》、《驺虞》的德行,本是邦国诸侯的风,《周南》、《召南》,是规范衡量初始时的标准,是王道教化的基础;

      毛诗序在揭诗了诗的本质意义后便开始阐释诗之六义及其本质,六义为风雅颂及赋比兴,风,通假讽,上层的(王者)用德风来教化下层的子民(百姓),下层的子民(百姓)用讽来劝喻上层(统治者),用深隐的文辞作委婉的谏劝,如此则说话的人不会得罪上层,听取的人也足可以引起警策,这就叫讽,下以讽刺上之诗,在诗经中为数不少,如《伐檀》、《硕鼠》之类是也;

      至于王道衰微,礼义废弛,政教丧失,诸侯各国各行其政,百姓之家风俗殊异,于是变风为雅,雅的诗就出来了。国家的史官明白政治得失的事实,伤感人伦关系的废弛,哀怨刑法政治的苛刻,于是选择吟咏自己情感的诗歌,用来讽喻上层,这是明达于世上的事情之变化,而又怀念旧时风化,所以变风为雅,它是发于内心的情感,但并不超越礼义,发于内心的情感是人的本性,不超越礼义是先王教化的恩泽留存。因此,如果诗是吟咏一个邦国的事,只是表现诗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就叫做风;如果诗是说的天下的事,表现的是包括四方的风俗,就叫做雅;雅,就是正的意思,说的是王政之所以衰微、兴盛的缘由,政事有小大之分,所以有的叫小雅,有的叫大雅。

      形四方之风,此风,个人理解为国风、邦风、乡风,即其邦国之风俗、风物之类也,故《史记》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故艾轩云,江汉之女,不可犯以非礼,可见周俗之美。“范滂之母,勉其子以名节”,可以见汉俗之美。


      颂,就是以形和容赞美盛德,并将其的成功的事业告诉祖宗神明的。(风、小雅、大雅、颂)这就是四始,是诗中最高的了。如何理解颂,《文心雕龙》颂赞第九曰,四始之至,颂居其极。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昔帝喾之世,咸墨为颂,以歌《九韶》。自商已下,文理允备。夫化偃一国谓之风,风正四方谓之雅,(容告神明)【雅容告神】谓之颂。风雅序人,【故】事兼变正;领主告神,【故】义必纯美。鲁(人)以公旦次编,商(人)以前王追录,斯乃宗庙之正歌,非飨燕之常咏也。《时迈》一篇,周公所制;哲人之颂,规式存焉。夫民各有心,勿壅惟口;晋(兴)【舆】之称原田,鲁民之刺裘鞞,直言不咏,短辞以讽,丘明子高,并谍为(诵)【颂】,斯则野(诵)【颂】之变体,浸被乎人事矣。及三闾《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至于秦政刻文,爰颂其德;汉之惠景,亦有述容;沿世并作,相继于时矣。若夫子云之表充国,孟坚之序戴侯,(仲武)【武仲】之美显宗,史岑之述(僖)【熹】后,或拟《清庙》,或范《(垧)【駉】那》,虽深浅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容,典章一也。至于班傅之《北征》《西(逝)【征】》,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马融之《广成》《上林》,雅而似赋,何弄文而失质乎!又崔瑗《文学》,蔡邕《樊渠》,并致美于序,而简约乎篇;挚虞品藻,颇为精核,至云杂以风雅,而不变旨趣;徒张虚论,有似黄白之伪说矣。及魏晋(辨)【杂】颂,鲜有出辙。陈思所缀,以《皇子》为摽;陆机积篇,惟《功臣》最显;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


      今天,有的人见到‘下以风刺上’之句就以为是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就以为是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而极尽鞭鞑之能事,殊不知风之本义原本如此,《史记·周纪》: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同车淑女曰,诗所谓兴观群怨,王道衰、礼义、刑政苛则怨声起矣,刺之何罪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23:39: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5-8-14 01:06 编辑

一不小心又弄了个同车淑女的网名,俺咋就哪么喜欢美眉呀,甚至于不惜做伪娘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23:41:45 | 只看该作者
《诗经》毛诗序全文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4#
发表于 2015-8-14 09:43:09 | 只看该作者
送花
5#
发表于 2015-8-14 10:04:55 | 只看该作者
只是表现诗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就叫做风;如果诗是说的天下的事,表现的是包括四方的风俗,就叫做雅;雅,就是正的意思

长知识了
6#
发表于 2015-9-6 20:29:49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9-8 07:31:0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8#
发表于 2015-9-12 08:24:3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8 20:52 , Processed in 0.198148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