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1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词点评交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2-24 21:0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明:诗词点评内容是经本人整理众方家之言,结合本地诗坛实际和个人体悟,用自己语言表述出来,只代表自己的观点或倾向,与诗友交流,敬请诗友们不吝赐教。

诗词点评交流
一丶点评原则
同城四个诗社百几位诗人。诗词点评尚未形成良好风气,令人好不纠结。
诗词点评要让人认同,合理的表达方式和合礼的沟通,至为重要。对真实的点评进行有质量的表达才是有意义的。廉价的夸赞毫无意义,借助点评真诚切磋交流而促进彼此诗词水平的提高,那么无疑当以在如实褒扬的基础上,善意地指出彼此的不足之处为善。如果不知对方属于哪一类人,那么适当讲究一下沟通的方式方法,尽可能以他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切磋交流,抑或点到为止为宜。
诗词点评时,均宜尽量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由衷褒扬;2)善意指拙;3)力求准确。
合理的砸一砖和良好的建议会令人进步!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快乐别人,开心自己。
诗词点评的目的。
开展诗词点评,目的是为了诗词提高和进步,诗臻至善。若舍此而争,则不值得。如果以高水平要求别人,为提高诗品诗境诗艺,立心不可谓不善。态度方式不妥。虽有几分文学道理,但缺乏与人为善的态度,与帮助、切磋的适当方式。每每是居高临下,容易引起对方反感?尤其是碰到同样心高气傲之人。会买账吗?
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道刚刚,强弱自见。而文则不同。纷纭世界,美玉难免微瑕,石头亦有光泽,诗词本无绝对的标准。历来众说纷纭。重要的是通过友好切磋互动,达到共识,帮人益己。
诗词点评的态度与方式有讲究。切磋,批评,争鸣是好事。其态度,方式,用语当否,则效果大异。同一观点论事,态度方法可有三种:
第一种:鄙视谴责辱骂。你这种水平也来滥竽充数,挤占好诗的位置,回家去吧!你这种人格,能写出什么象样的诗?连这样的滥诗也说好,丢人现眼,下去吧!不懂装懂,糟踏文化,欺骗读者,云云。这种批评缺乏善意,有违诗词点评原则,任谁听了都不会舒服。且自己就未必很懂很高,别人也必会反唇相讥。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过,度量大者也能从恶语中正面吸取有益成分。
第二种:直来直去,直击问题。语言冷峻,确有道理。但有些诗友听了不大舒服。
第三种,友好切磋,热情帮助式:某某诗兄这首诗,有某某优点,但存在某某不足,改进后更好。(热情者甚至直接改动)仅供参考,问好!有肯定,有鼓励,有帮助,效果最好!
作为被批评者,要能够虚心听得进笫二种意见,坦然面对第一种点评,不要一触即跳。同一观点的反批评回应。应该回答自已不同意的点评,同一观点也有两种表达方式;
第一种,激言反击式:你懂什么?还有资格来说三道四,好为人师!你自已写得出来吗?
第二种:友好婉拒式:您的点评虽也有道理,但并未全然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意思,依据,主张是某某某某,并无不妥。虽然。我仍然真该诚感谢你对我的诗的关注和帮助之谊。望以后多提宝贵意见。
第一种态度,缺乏虚心雅量,不可取。以往的意气争论,是由双方都取第-种态度引起的,这是应当注意。
诗词点评一方面是评论者本身水平高低问题,能否在评论中一语中的;能否在评论中做到批评精髓;能否有一种大度洒脱情怀;能否坚持真正推敲精神;能否宽厚仁礼。
诗词点评另一方面是接受评论者能否有闻者足戒的精神;能否有推敲诗歌本身的认识;能否有诗者的风度胸襟;能否有学习的精神;能否有探索的韧劲。
诗词点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的一个交流环境,大家能就本身水平互相推敲的一个平台。我们需要的是可以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提高作品质量和思想内涵的一个平台。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阳光,友爱和相对无私的一个心境和思想。更需要一种正确的交流态度。作为诗社应该有引导和服务精神以及责任。
二、善纳点评。
现在的诗坛,点评的侧重点多在于校正已发诗词中律韵的不妥之处,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往往忽略了对诗意的点评,
现在的诗坛,有人写了一首诗或是一段什么文字,等待着别人的赞扬。其目的不外是想提高自己的声望。“声望” 这东西,就那么重要吗?何况他的水平只是在自己的天平上称出,没有得到公认。
被点评者需要谦虚。有时候不被理解或者说的不是很正确时候,也要心平气和地和点评者认真讨论。不要一看点评不被自己所喜欢就火气上升,怒而勃发,说点评者不理解或者水平很差,不懂自己,这就是不正确的态度了。除非这个点评者属于心理变态,故意搬弄是非,或者互相点评时候你指出过他的问题,他反过来故意和你作对,如果是这样的,一笑置之,不理就是。双方都有谦和态度才能促进互相提高。
你写了诗或其他东西,如果公开出去,写得好坏,都会看到别人对你的“点评”。如何面对这些点评呢?应当讨论讨论,我的看法是:
第一,对点评,总体上要欢迎。虽然点评的人,品质有好坏,水平有高低,语言有软硬,但人家既然能对你的诗词点评,就说明人家在关注你,你应该暗自庆幸,心存感激。试想,如果你的诗词没有一个人关注你,你会多沮丧、多寂寞、多遗憾。当然,对污辱和谩骂你的话,你能忍则忍,不能忍就在网上微信中删除好了。或退而避之。
第二,对点评,心态上要平和。面对各种各样的点评,你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或喜或怒或忧或恨。有的点评可能会让你感到愉悦,有的点评可能会让你受到启发,有的点评可能会让你怒气冲天,有的点评可能会让你如饮白开水。但只要你把心胸放宽一点,眼光放远一点,你就会感觉到,哪个点评都很可爱,哪个点评对你都有价值。
第三,对点评,态度上要谦虚。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待别人的点评不能视而不见或见而不思,而要逐条过目、认真研究、换位思考。这样,你就会在这些点评中受到教益和启发,对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修炼自己大有好处。
三、善评技巧。
作诗评责之易,赞之难。因为责之者,但能道出一处瑕疵,立论即成矣,此所以易;赞之者常需面面俱到,若有一处不到,即遭人非难,此所以不易。然若以为一诗有一处不善,即不为佳作,则又稍嫌武断。若必求处处皆善,则世间无好诗矣。
评诗有法可循。分硬、软两端,硬件易,软件者难。诗法错了,明眼便知,点出即可,几无分歧。多鼓励,少求全责备为上。遇高手之作,所评不在诗法,而在意境之中矣,是意境之交流,神遇之享受也。有常法,而无常理,岂可独断乎!
    点评太过笼统模糊,只言差而不言何处差、如何差,读者如何摸得到头脑?所评若果有中,方可对症下药。
也有人点评别人的诗文,不具客观性。往往以一己之见,对他人诗作或全盘否定,或以偏概全,反正就是自己正确,似乎只有他才得了诗词创作精髓的真传。
从评价诗词用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学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诗标准,以及习惯用语,不必求全责备,更不必弄个什么评诗专门用语,显得死板,毫无生气可言。
    评一首诗,须诗句合起来看,不能单独拿出一句来评判。有很多句子,单独一看,很烂,上下句连起来看,很妙。虚也罢,实也好,粗细无论,要看整联,甚至整首诗,才能做出评判。
例:有一次,一群游客登山饮酒赋诗,唐伯虎扮作一个破衣烂衫的乞丐,上前对他们说道:“诸君今天在山上作诗,能让我这个叫花子也参加吗?”登山客们先是大惊,回过神后,其中的领头人想戏耍他,说:“来来来,你这个叫花子,写一首诗试试看!”唐伯虎毫不客气地接过笔,蘸上墨水,在纸上写下了“一上”两个字,然后扔下笔就走。领头人哈哈大笑,起身把他追回,令他再写。唐伯虎接着又写了“一上”,然后还是扔笔要走。领头人感叹道:“我就知道叫花子不会写诗嘛!”唐伯虎回答说:“我这个人天生喜欢喝酒,必须先喝了酒,才能引起作诗的兴趣,您能给我一点酒喝吗?”领头人斟了满满一大杯酒放在唐伯虎面前,发话道:“你如果能写诗,我们就让你一醉方休;你要是写不出来,我们就要痛打你一顿!”大家都在旁边起哄:“你写呀,写呀!”递上纸笔,逼迫他马上写。唐伯虎不慌不忙地接过纸笔,又写了“又一上”三字。登山客们全都哈哈大笑,有人差一点就笑倒在地。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说:“这就叫诗吗!”唐伯虎见玩笑开得差不多了,唐伯虎走上前一步,问道:“我想喝酒已经很久了,诸君真想看我喝酒之后作诗吗?”他一边说话一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望着天空将酒杯扔了出去,回头提笔,在纸上续出这样一首绝句: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登山客们目睹叫花子的精彩表演,忍不住大声赞叹,认为遇到了奇人,赶忙拉他入席坐下,大家一起饮酒赋诗,尽醉而返。但谁也没能认出,这个叫花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人们对他的诗才愈加佩服.
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全面评价一首好诗不仅需要高水平,还要时间和精力。评诗尽量地评优少评劣,我们不是在作者的百密中去找一疏,而是要沙里淘金,没有一首好诗,那只有一句好诗也尽可能有人把它挖出来,不好的尽量少提,鼓励为主。如果大家都朝这个方向努力,点评就是会变成百宝箱,别人也乐意来,反之,大家都去找他人的错失,不仅会有口水仗,谁还乐意来呢?
让我们来看格那丁(网名)选评廖国华的
珍珠泉
潺湲一眼冷侵肤,泉畔留题有大苏。
寻迹我来轻击掌,不知唤得老龙无?
这首诗能看出作者才具秀拔。常规写泉都是从清冷入手,配上石头,这样才有味道,如“谷泉惊暗石”“清泉石上流”“泉声咽危石”等。此诗第一句也是这个意思,但不是重点,是一种共性描述,奠定一个基调,这样三四句才有着落。好在三四句荡开去,而不极尽笔墨写泉如何清冷深邃,这是其高妙处,一个“击掌唤老龙”的动作可以想见,这叫逸才。所不足者第二句稍弱,不知这句放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评诗有四忌:一味只在格律层面打转,一味只在词句层面下手,一味只揣度作者用意居心,一味只谈论性灵神韵。
诗词点评其实说起来也难也不难
1、难,在于你要比较准确把握作者心态和诗词意境,做到这个就需要认真阅读诗词以后体会了才能下笔,但是做到这个着实不易。所以点评当中出现一些偶尔的不理解属于正常。而被点评者则需要有一种谦虚态度,本着推敲原则和点评者讨论,说出自己真实的意图。
2、不难,在于诗词点评可以走捷径,认真读一遍,感觉生涩的词句,也就是诗家所言----非诗家语言,提出来即可,因为诗词创新不能生编乱造,生吞活剥。词只有自己知道而大家都不知道则属于造词。造词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大家都能理解。(例如我自己的点春台)。前后意境感觉不统一的,也可以提出来。如,起句慷概激昂而结尾则悲悲戚戚的、悲喜恨怒忧郁杂乱一起的。前后链接不紧密出现脱离主题的。动词和形容词以及叠词不能很好表现力的等等。
点评的态度很重要,点评者当真诚,不阿谀,不敷衍。本着自己水平去说。不讽刺,不打击,多建议,多推敲,多给予帮助。要就诗论诗,于体会中谈感触。千万不要心怀偏见,故意说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更不要牵扯是非左右。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态度,真正的出于良心的点评。有时间可以详细加以评析,评论得失。这才是君子之评。
“评要得当”如何评?高手建议有时间大家多读一些诗话,比如钟嵘的《诗品》、谢榛的《四溟诗话》、袁枚的《随园诗话》、王夫之的《姜斋诗话》、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顾随先生的《诗词感发讲稿》。其实现代网络这么发达,这些都可以在网上读到。每天或每周读几页,积少成多,对写或评都有益处。
梅花山人在嘉应诗社网转载过好多诗词理论文章。
我在嘉应诗社网也转载过一些,如来自中华诗词论坛孤狼诗话,  冯延辰的诗话40条,诗的杂论 五则, 四川大学王红教授《中国诗歌艺术》,杨逸明老师诗话。值得一读。
现在来分享一则诗话:重大政治题材写成诗,要流传很难。毛泽东写红军长征和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重大题材有很多人写,但毛诗流传了,别人写得即使比他好也没有用,因为他是这重大事件的参予者和指挥者。神舟十号和天宫一号上天,大家写诗,有十万首,哪首能流传?熊东遨的诗写得好,我记得他的许多佳句,但就是不太记得住“大写中华到太空”那首,虽然那首诗还荣获一等大奖。有人写了赞颂神舟的诗给我看,我对他说:你没有参加制造神舟的工作,你的诗如果要流传也有办法,就是先去消灭另外九千九百九十九首,剩你一首也许就流传了。如果办不到,那就自己动手消灭自已的这一首吧!
四、韵律随众
格律诗词因其精美的格律加上高雅的语言、高超的意境成为文学王冠上的明珠。点评诗词用韵律,习惯平水韵的就用她,普通话得心应手的就按照新韵,各得其所,没必要陷入格律的争论中。不守格律是万万不可的,但格律也不是万能的。诗律当随时而变。不合客观规律的诗律就应淘汰,前人的诗律理论不合时的,我们今天的诗词作者就不该全盘照收。如果我们不能逾雷池一步,那岂不作茧自缚,画地为牢,拘泥于前人而不敢突破,那岂不仰古人鼻息?如此怎能让今天的旧体诗更上一层楼呢?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网上关于诗学理论的资料非常丰富。
五、求真求精
诗词写不好可以慢慢来,但一定要写真实的心灵感受,人,总是有自己的生活和感受的,无论什么感受,只要是真实的,都会触动人心的。古往今来沽名钓誉的多了,可留在史册上的有几人?还是凭真本事吧,可惜至今很难有超越前人的诗词篇章流传,白白生活在这美好的时代。
一个诗人,归根结底是靠作品说话的,靠自己的作品去寻找知音和读者的。现在诗词不是后继无人,而是如何地与时俱进,用诗词这一特殊体裁更好地表现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如何创作出精品力作无愧于后人。
学其格律易,得其境界难。入其形易,得其神难。然而当今格律诗词队伍,号称百万大军,其实能及格者不足十分之一,有精品产生者大约百分之一。各种假大空式的“表态”、“跟风”作品盛行,直面现实、倾吐真情的作品则难得一见。有之,也限于一些非主流的小范围之内。
我以前也感叹过,有诗为证《诗评》二首,发在嘉应诗社网上:
歌赋辞文少大师,平平仄仄缺名诗。
唐朝李杜千年诵,当代骚人几个吱。
多见话通编俗句,难闻章着创新词。
应熬五七言中苦,清韵百千年后知。
歌唱吟酬八股姿,声声句句颂扬辞。
人文趋向堪忧虑,社会氛围耐究思。
墨客违心依样写,时民接纳仿腔吱。
如今不重诗词赋,可作消闲好度时。
诗人要用自己的有感之物去打动读者的物的同感。诗必须写诗人自己的有感之物,这有感之物用诗的意境传递给读者,读者自己也必须同时具有有感之物的意境(只是没表达出来),这诗的効力才会对读者发生作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用诗吟出了这个意境,只有李白吟出来,所以白是诗人是天才。读者的脑子里也存有这月光、这床前,这地上霜、这思故乡,但他没有吟出,所以读者只是读者。读者读了李白的诗才加深了自己脑子中早己存在的意境,这就是诗人与读者的区别。
如果李白写的是《床前一个鬼,青面獠牙嘴。经常到床前,邀我同举杯。》就算李白见到的鬼真是这样,但读者并不可能也见到这同样的鬼,这读者的脑子里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意境,所以他就不会发生同感,这鬼诗因此就是没效力的。
“昼出耘田夜积痲,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古代的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诗人和读者都对农村生活意境具有切身的同感,所以这首诗经诗人一吟出,其艺术感染力就会对读者产生意境的艺术再现。
今天的月亮通过科学的进步,人们已经知道那是一片不毛之地,绕月飞船摄下的照片也没什么诗意,你仍用古人的浪漫去描写嫦娥因飞船而起舞,吴刚为远客而捧酒,这是诗人的老干虚假意境,读者是不买账的。
诗的意境必须建立在能与读者发生共识同感的基础之上才能发生艺术效力。
例:下面是我的拙作,但在我的生活小圈子里产生过共鸣。
莫问人生事若何,简繁巨细且啰嗦。
油盐柴米时花少,喜庆婚丧心费多。
非事事非难摆脱,事完完事受煎磨。
谁能仁义礼仪废,都在人前哭与歌。
写诗需要博学。 “工夫在诗外”,写诗不是读了一些诗歌、背了一些格律平仄就可以动笔去写。其实真正优秀诗歌优秀在于其内涵和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和文字的驾驭水平。这些很多是需要作者有博学的知识、深厚的生活积累。于细微处显深厚。多读书、古今中外都需要去汲取。
古人《五经》中我们读了多少?《四书》之中又了解了多少?二十四史我们又了解多少?这些基本的其实都是过去读书人要读的。更不要说《甲乙经》、《黄帝内经》、《老庄》、《古文观止》、诸多佛经之类诸子百家了。
当今的中国,由农业社会走进现代化溶入地球村。
你不能说航空母舰是一叶轻舟已过万重山吧?你不能说宇宙飞船在鸿雁传书吧?农业社会的小桥流水人家很美,钢铁社会的高大立交桥,蚂蚁似的堵车,网上黑客攻击,无所不在的网络诈骗,你如何用形象思维去表现呢?用后羿的箭去比喻火箭升空?叫嫦娥去迎接绕月飞船?
   如今的风景区为什么那么挤?特别是节假日那简直比赶农贸市场还人山人海,谁都只能看见前面的后脑勺,那会产生什么诗意?满天雾霾,满城高楼,人们早无星空月圆的概念,哪来的“云淡风清”、“月明星稀”意境?
诗例:
辉煌不再
油价低迷百业荒,小区遍地尽空房。
长街破败沙封路,老店凄清草蔽墙。
纵有孤楼堪寄梦,已无大树好乘凉.*
当年灯火阑珊处,荆棘丛生可牧羊。
*注:  前几年,来自全国各大油田的勘探开发队伍,云集轮南塔里木油田,形成一个有酒店、舞厅、商店的灯红酒绿的繁华小区。如今人走楼空,一片破败景象,可见边疆经济的脆弱。
点评:此律是合于时,合于事的感时之作.诗人用讽喻之筆,直言不阿,针砭时弊,风人之旨,美刺之情.描写景物,历历如在目前.诗直书时事,首联横空一笔,点出"主题的原委",一针见血.一言以蔽之.承联进一步用近镜头描摹"百业荒"的真实写照,让人信服.对仗工稳,一气呵成.不造作,不躲闪,不矫情.转句如流水行云,造句典雅,感慨深沉.非深临其境,深谙其事者不能道也.结句以"景句"作结,发人深省者,莫过於此也。
下面是我写的一种社会现象。
百花巷
百态千姿应市求,随风招展出墙头。
花娇叶嫩蜂欢采,枝老香寒蝶舞游。
来惯鸡迎临旅榻,见多犬接上高楼。
最含情处斜拦路,行客留心莫被钩。
六、诗味诗心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最完美形式。从读诗到写诗,从学习古人到与古人进行交流,这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一种精神上的时空穿越。单就读诗来讲,先要从语言形式入手,了解诗歌(包括词)的格律,修辞,句法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探求并把握诗的意境;最后上升到境界。这就是读懂一首诗所要经历的三个层次。
这里讨论的是品诗的最高层次:境界,故诗的境界有三味,即胸襟、气质、与情怀。
1. 胸襟。胸襟在词典中意思是指人的心情、志趣、和抱负,是指诗人的思想境界。
这里以《兰亭序》、《前赤壁赋》为例。
王羲之《兰亭序》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
苏轼前赤壁赋流露出自己思想,表现他豁达人生观,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我们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
毛泽东《沁园春﹒雪》只能产生于其时其人
“千里冰封,万里雪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人人所见,人人所知;古今所见,古今所知;毛泽东自己当年在北京时亦早已所见所知的天地人物,之前为什么没有《雪》这样的词产生?而只有在毛泽东自己经历了长征这样的从失败转向胜利,对天地人物有了一个超越古今的认识之后,才产生了《雪》这样的时代之作!《雪》只能产生于毛泽东本人的统帅气质之时,更只能产生于毛泽东经历大革命失败乃历尽千辛万苦的长征之后!凡大气且霸气的诗词,只能产生于霸气之人且其人能施展霸才之时!
毛泽东《雪》是站在江山之上对天地人物的敬畏之音!
一个人当他被推上统帅地位之时,他对天地人物总有一番感慨!成功有成功的感慨,失败有失败的感慨!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胜利之人胜利之时的感慨。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失败之人失败之时的感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稼轩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是文人对英雄的冷静的旁观的感慨!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岳飞自己在山河破碎、家国沦亡之时的悲愤的感慨!
而毛泽东词《雪》之气慨,则是从失败走向胜利,对天地人物进一步升华认识之后的霸气!这霸气又是一个时代一个群体之气,即所谓万众一心之气是也!这万众一心之气通过一个人的天才的大气的吞吐而喷发出来!虽是一人一口之吞吐,却是万人万口之强音!这就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 气质。诗歌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因为它不具备普通商品的属性。诗言志,人的志向是不可以用钱币来衡量的,故诗也无价。在这一点上,诗歌甚至与文物和艺术品也不一样。文物和艺术品(书法、绘画、也包括乐曲)都有它们的市场价值,唯独诗歌没有。
诗人的价值不在其贫富,而在其独立的人格与气质,以及对其生命中那一份浪漫的执着追求。总的看来,历史上的诗人多不得志。即使在崇尚的诗歌的时代,诗人可以从一介布衣而成为王侯公卿的座上客,而这种风光也只是暂时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人的独立人格决定了他们往往是仕途上的失败者,且一生穷困潦倒。
3. 情怀。诗人虽穷,但不寂寞。诗人爱好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爱山水,好游历;爱美酒,醉而吟。因此诗人又是世上最讲究享受的人。诗人具有与自然山水进行感情交流的独特能力。草木山川,春花秋月,在诗人的眼中都是有灵魂的。诗人多爱酒,这也许是因为酒精有助于诗人释放感情的缘故。然而诗人之饮酒非为饮酒而饮酒,必有寄托也。酒也不论好坏,只要能醉,能激发诗人创作的灵感就行。所以欧阳修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诗人多为性情中人,他们多愁善感,忠实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喜怒哀乐发自内心,从不掩饰。然而诗人对于自己个人的命运多能抱有一种达观的态度。
苏轼在他的《赤壁赋》中对此作了很好的概述。这是一种与天地共生,与日月长存的情怀,所以诗人都能从容面对死亡。甚至连死也要死得浪漫,故有汨罗沉江、广陵绝响的悲壮之举,令人感动至今。诗人之价值于斯可见也。
下面是我表达情怀的习作:
退休遐想
春日融融夜气清,雄鸡放唱报三更。
提醒莫失桃花约,听取春雷第一声。
夏季炎炎烈日曛,耕诗耘赋脑荤荤。
陶公邀赴桃源处,看我锄天种白云。
秋日凉凉自在身,登天撩月戏星辰。
巧逢王母仙桃宴,万寿无疆享绝伦。
冬至闲闲醉酒醺,退休无地可耕耘。
来年计划回乡去,租赁青山牧野云。
诗友们评:人生四季,妙。想象力真丰富,学习,欣赏! 这几首写的好,希望在自己特有的诗风格上继续努力!佳句迭出!致敬!
赏诗宜赏心。“诗意出乎心”、“无情则无诗,缺乏真情则难为好诗”、“家国情怀”、“悲天悯人”等等。遗憾的是,一些当代诗评,在诗评中对此等之事给以应有的关注不够,很少有人在心之灵层面与作者会心,乃至与读者进行实质性的交流,而常常是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投入到所谓句稳律工云云之上了。
炼字、炼句、对仗、手法等等方面当然可以评说。但是,作者动心摇魄、反复推敲,运用合理的意象,采用恰当的词句、独到的表现手法,把他发现的那种饱含着深情的有如香茗或甘醇的独特的美呈现在你面前了,难道你只是在句稳律工之类层面上大赏而特赏吗?得赏心啊!
评者要对高格、心志、气象、情怀风骨、作者性情等方面的中肯点评,当代诗评缺乏真知灼见,却是不争的事实。
以评者的诗者之心赏作者之心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进而在理论层面上逐步引导和规范诗词创作实践。这个的确有点儿难,如果评者本身不具一颗真正的诗者之心,那么是很难指望他能写出真正挠到痒处、恰如其分而又言简意赅的诗评来的。
要学会赏心再写诗评。一颗真正的诗者之心或曰仁者之心才是最为堪赏的呀!
评诗有讲究。诗是做什么的?诗,绝大多数是作者写给别人看的,所以它的目的就是按照自身规范,恰如其分的用文字将自己所感所想表达出来,并传递给读者。也即是说,作者作诗时,应该顾及读者的体验。
无论多么精美的节奏、多么工整的韵律,也只是好诗的手段,而不是好诗的标准。现在有一些旧体诗词作者的艺术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出现在他们笔下的句子也很精美,对仗工整,平仄和谐,但是,主题、意境、词汇、句式却都给人以似曾相识的印象,总感觉其中少了点什么东西。
少了什么东西呢?就是少了作为当代人的诗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和思考,或者说是自己的立场。
下面几首表达我个人思想。
三乡采风  
神情默默面中和,纪念碑前感慨多。
在此向天求一愿:从今同室不操戈。
访兴宁将军府有感
精忠抗日立功勋,自是心中敬十分。
但愿文明无好战,人间莫再出将军。
也评无字碑
立碑何必惹相舆,苦了诗家秉笔书。
只有时人才露面,纵然无字也多余。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当年民主号声隆,鸿业未成身已终。
两岸同圆中国梦,劝君莫作示儿翁。
七、挠到痒处
评诗就像挠痒,须要挠到痒处才行,否则一定会让你如鲠在喉。然而诗无达诂,任何一个评者,都无法完全精准的把握作者用意,也无法拿出一个受到各方面公认的准则去衡量诗词。所以所谓“挠到痒处”,往往是指挠到自己痒处,而不是挠到别人痒处——你是否能把自己对某首诗的观感、见解,用准确而完整的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如果能,就是挠到了痒处;如果不能,则没有挠到痒处。心里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可不就像身上有痒处但挠不到吗?
    这个问题,又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认为某首诗好或坏,却不知好在哪里、坏在哪里;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却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想要解决这两种挠不到自己痒处的情形,前者首要提升眼界,后者首要增扩词汇,办法都是多读书。
事实上,往往经常搜肠刮肚半天,才能找到一个词组或者句子比较恰当的表述对某首诗的见解。当冥思苦想半天终于找到它时,那种感觉就像三伏天吃到了一块冰冻西瓜,整个人都透爽了。
   对诗词点评,未必全是大众口味,人人称赞,自己能从中领悟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够了。
八、珍惜平台
诗社是诗词交流平台,其本身不仅有发表诗作的功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互相点评交流的功能。如果诗友在诗社只发不评,那这位诗友对一个交流平台只利用了一半,对诗友本身而言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岂不可惜?
点评作品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带着要点评作品的思想去欣赏一首诗作与路过浏览一下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有体会,毋庸置疑。
不要忽视了点评作品的作用和功效,他不仅会帮你提高欣赏水平,也会对自己的创作起到推进提升的作用,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他会帮你提高对诗作(包括自己的作品)的鉴别能力,会使你慢慢地懂得什么样的诗是佳作,什么样的作品还不够成熟,瑕疵在哪里。有了这样的能力,自己的创作水平的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许多勤于点评的诗友进步比较快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担心自己的点评得不到诗友的认可,不好意思去点评别人的作品。其实大可不必。
梅花山人语:文人相轻是老问题,眼高手低往往是文人的通病,看待获奖作品我们总是能找到点什么毛病,而自己却又往往喜欢自我陶醉而不自知,是故,批评变得特别重要,也许,握握手,送送花,恭维几句可以让我们笑逐颜开甚至于麻醉了我们的神经,但是,它却不能让我们取得应有的进步,诗社,需要一个怎样的批评环境,我们该如何看待批评与自我批评。
廖惠玲,古朝榜这两人的诗词点评的水平最有,令人佩服。梅花山人,幸勇,秋歌,天涯红叶,陈敬开,满园香茶行,古懂等几个比较活跃。为方便大家品读,转载嘉应诗社网诗词点评文章。
廖惠玲对陈敬开嘉应诗社乙未重阳雅集有赋的点评:
金秋客邑果飘香,极目丹枫菊正黄。
又是重阳花正好,诗词之市凯歌扬。
前面两句空乏,用在任何一个集会场面皆可,没有针对性,更无“我”之情怀,诗中无情即无魂。写诗要把“我”融进去,即便是通篇写景的诗歌,也是移情入景,景为情设的。最后句几乎是陈词滥调。所谓陈词滥调就是人人都说得出的话,毫无新意、更无诗意。诗词的创作要追求”新、奇、巧“的陌生感,才能出其新意,令人眼前一亮。为此,我试作一首同题诗,见笑了!
亲亲雅集饱诗肠,惹得情思涨欲狂。
谁说花开花最好,一行平仄压花香。
对《丁香情结》的点评:
春心何以寄,高处望平洲。
日暖风犹冷,衣单雨正稠。
凭栏思故旧,借酒解新愁。
欲断情难舍,丁香花满头。
廖惠玲点评:丁香花期很长。丁香花从九月一直开到次年的三月。所谓丁香情结,或许就是与人、与事的某种难以了断的情怀罢了。起两句快笔直入,直舒出一种情无所寄、惆怅慨叹之怀。时光流逝,丁香也将黯然作结,此时此刻,情何以堪!其实,情何以堪的最重要的是对某种经历或是美好情怀的婉转消失的悲叹。起两句顿牵出一股神脉,那就是丁香般的人或与丁香般的一段往事。这使我想起雨巷诗人戴望舒了。他因一首《雨巷》闻名。而《雨巷》中最著名的意象就是丁香。神脉蜿蜒,下联“日暖风犹冷,衣单雨正稠。”阳光灿烂却觉风吹冷寒,单衣薄衫却正遇潇潇雨凉。此两句活的理解是:灿烂的阳光温暖不了我的内心,时运不济的时候,偏偏遇到另种困顿。此画面呈现出一幅内心凄苦、厄境难解的落魄形象。接着,“凭栏思故旧,借酒解新愁。”思绪遥接,此时此景,触动作者很多。但想也徒然,恨也徒然,那光景已经一去难追,这眼前的落寞惆怅,只求借酒消解,图得一醉悠悠、悲欢离合且模糊吧。真可谓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那种极其无奈的人生况味。最后”欲断情难舍,丁香花满头“醉醒时分,旧日情分依然萦怀,无法解脱,就让我怀端着过去丁香般的美好记忆日复一日地走过我的人生吧。在这里,”丁香“并非是真实的意象,而是来自作者心中的心象。而这心象是作者非常眷恋的东西,至于具体什么,就让读者各自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受了。这首诗,总体章法圆转自如,起承转合皆自然流畅,而象征物”丁香“的运用拿捏得准确,放在这首五律当中,发挥了道具的作用。这首诗的动人之处来自于作者人的到场,心的到位,所以读来分外动人。欣赏。
廖惠玲:突然看到此贴,顿感汗颜。实在想不到此位爷竟将这些评语贴上来。其实,我评网站诗词并非针对某人,而是打开题目阅读后,有话非说不可的时候,才会沉思下笔。我才薄,点评得并不很到位,有得罪的地方,请各位包涵。
满园香茶行:山人老师说要多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在我就点评下自己的劣作(本想删除的,一想留住也好给自己一个警示)。
诗题红叶(五绝)
秋歌飞往北,红叶满香山。
松柏来迎客,丹心尽可闲。
这是昨天晚上看完恒大球赛后匆忙写的一首劣诗:首先在选韵上就犯了一个错误,选了较少韵脚的上平十五删部。其次首句显得非常勉强,歌本来可以飞,秋歌除了人名外还代表秋韵,但是说秋韵飞往北就显得不合理,因为一叶落天下皆秋,不存在秋由南往北的道理,如果说是秋歌坐飞机到北京就显得非常俗了,直白得连老干体都不如!第三句本意想表达(秋歌空间上说的松柏杂其中)松柏迎客(游客),松迎客是有所本,但加入柏就牵强了,有为押韵和平仄而为之的感觉。“丹心尽可闲”本意为通过松柏接待游客,主角红叶就可以毫无顾虑地尽情展示自己的优美,发挥香山主人翁的精神,从而达到整个香山遍红叶的氛围。但是这句显然没有达到所要表达的效果!除了用词欠斟酌外,第三句铺垫得也不够。整首诗给人一种牵强和差强人意和为平仄而平仄为韵而韵的感觉!特此记之!

廖惠玲对宗旨的点评:
咏三百山
古朴清幽别有天,雄奇险秀四时鲜。
苍苔深谷千年碧,缘木情藤百代缠。
乳汁殷殷滋粤港,云烟恋恋绕山川。
万园尽是人工景,此处还存大自然。
廖惠玲诗歌首联不错,尾联也算过得去,遗憾的是中间两联缺乏诗歌的张力。所谓张力,就是由外在文字表面提供的较深层次的玩味空间。此诗中间两联是完全是对感性形象的贫乏叙述,从而陷入诗质稀薄的尴尬。试和唱一首:
绿障多情高捧天,行人此处赚新鲜。
迷苔幽谷生牵挂,恋碧浓云死纠缠。
古木威风惊俗眼,轻流合唱慰晴川。
归来笑把衣衫嗅,一味熏来更自然。
幸勇难得这么直言点评,极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惠玲带了好头,继续为嘉应诗社网作奉献!
宗旨回复正如幸工所言:难得这么直言点评。望能得到更多指导。诚谢。我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涉网二年多,喜读你的诗歌并唱和过(见笑)。近期你在本网对诗友们的诗歌点评我极为关注。我个人认为你点评的诗词理论水平比较高,论述精彩到位。且更为赞赏的是:直言善意。从本网现状看很需要这样的点评。要是诗社能组织网友一次活动,你给网友们上一课多好啊。
后来果真在嘉应诗社由廖惠玲上了关于诗歌的张力课。
古朝榜解读黄辉君忆江南
篝火烬,明月正当空。素手纤纤欺白雪,丹唇艳艳妒芙蓉。相顾不言中。
这是一首写在相识或者恋爱时的词。篝火,也就是野外用木柴烧的火堆,烬,就是烧完了。那天在野外围着篝火,看着篝火烧完、火灭了。而明月当空,多么美好的夜晚,素手纤纤欺白雪,丹唇艳艳妒芙蓉。素手纤纤,就是形容女人的手,欺白雪。就是很白。玉肌如雪。丹唇艳艳,就是红唇,妒芙蓉,芙蓉,即、荷花。这里是倒装句,意思就是说连荷花都比不上佳人的那胭脂红唇。这二句,活脱脱一个冰肌玉洁、明艳动人美女就在眼前。美得让人浮想翩翩。相顾不言中,在这么美好的夜晚,面对这样美的人,此处无声胜有声。
古朝榜解读黄辉君如梦令•月
几度阴晴园缺,装扮玉台歌阙。素影正分明,今夜星河皎洁。如雪,如雪,偏照离人伤别。
这时一首咏月词,其实是望月思人。作者赋于月某一种的感情。起句阴晴园缺,熟语了,都知啥意思。装扮玉台歌阙。素影正分明,今夜的月装扮着天上瑶台歌阙,好像能看到天上仙乐歌舞,天上正热闹着呢,而明月清影,该园的园,该明的明,照得天空星河灿烂,月光皎皎如雪,照着人不免让人感觉些许寒意。望着月光,思着人,月是园的,而伊人不在,所以都有点怪月亮,明月皎皎,偏照离人伤别。读到这里,我记得我也写过类似的词句,如:此恨只关风与月,风冷清秋,月照离人别。莫道男儿心似铁,当时真个心如裂。
古朝榜解读登高观音:
作者/刘伟东
万道金光万步梯,林前径侧尽菩提。
灵山眼界无穷远,自在峰高云作衣。
当初看这首诗时,是这诗入选挂在泮坑诗廊的作品,觉得写得挺好的,当时也有想说说这诗好在那里的想法。但还有作品要挂诗廊上,就没写,但在10月5日采风的时候,看到诗社、梅江诗韵第四期的书上,又看到了这首,但与现在这首有很大的差别。就来说说,我认为这诗好在哪里。那首坏在那里,不一定对,如果不认同可一笑置之。这是一首七绝诗,作者最好注明用的是新韵,因为按平水韵,是不押韵的。
1、这诗好在起、承、转、合自然,意思联贯。2、好在意境,作者能把自已的情,自然融到看到的景中。
起句:万道金光万步梯,作者登山来到山脚下所看到的、和感悟到的。万道金光万步梯,万步梯,起句形容这山高。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很高、很美。起句意境就给读者带来了高大开阔之感。这也是这山给作者的第一个感受。
承句:林前径侧尽菩提。承上上句,作者开始登山,行走在万步梯登高过程中,把自已所看到的再赋于自己的感悟。作者并没有具体到是山中的某一种花、或者某一种树,作者而是用一个尽字,隐括整个山中的一切花草树木,尽菩提。菩提是佛家语。有指觉悟,豁然开悟的意思。作者在登山过程中,对自已所看到的都有所觉悟。给人一种好像用佛家的眼光看待这里的一切,这里的一切也使自已有所觉悟。昨天我读兰质蕙心诗友,秋游万福寺,其中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凡身沾得仙家气,顿觉心头五蕴开。五蕴,也是佛家语,
转句:灵山眼界无穷远,这时候作者已登上了山顶,灵山,一般都是指有寺庙、道观的山,表示有灵气仙山。站在山顶上,居高临远。这时候自已在这大自然中都会有一种感受的。有的人会感到天高地阔,而觉得自已置身在这其中,会觉得自已变得缈小、或产生一种感伤。如:陈子昂,登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有的人会觉得心与天宽。如: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这时候作者站在山顶上、想表达什么呢。
合句:自在峰高云作衣。作者站在山峰上,思情汹涌,有所思有所悟,感悟到什么呢?自在。站在高峰上,感觉自已就好像站在云端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读这句还要延伸出某种意境才行,后面还有三个字呢,云作衣。这就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意思。这里有叶帅诗里的意境。四顾缈无际,天风吹我衣。听涛起雄心。还能让人想到李白仙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些就是我说这首诗有意境的地方,是我所喜欢的。
但是那天去采风的时候我又读到了作者投给梅江诗社第四期的书上发表的这首诗,当时还跟梅花山人讨论了一下这首诗。我回来后也再次读了这首诗。现在来说这首诗坏在那里。
登乌仙岩
万道金光万步梯,林前径侧尽菩提。
仙灵眼界无穷远,自在山高云作衣。
如果当时我看到的是这首诗,我不会说是这期泮坑诗廊上最好作品。这首诗有什么问题呢?我觉得问题大大的。1、题目也没有前一首帖切,2、山高 也没有用 峰高好。3、最主要问题出在后面转句上,仙灵、两字、把自已转没了,仙灵眼界无穷远,自在山高云作衣。转得不行。读到第三句,把自己站在山顶上看,所感悟到的,要在诗中表达的意思。觉得是转给了仙灵。仙灵、一般给人感觉就是仙呀、神呀的。转而写仙人在这里眼界远。云作衣。仙人本来就是这样,还要写啊,那不是废话吗?读后有一字之差,谬之千里之感。把自已转没了。这样这首诗就没有意思了。
廖惠玲对宗旨的溜一夏的点评:组诗贴地气、有烟火味。遗憾的是,太过随意的遣词用句使组诗近乎打油。
宗旨回复:谢谢诗友关注,你的点评很中肯。令我感动。我一贯以来底气不足打油惯了,我的日志里随处可见,此前也好多诗友指出过同样问题,我应当克服,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作诗水平。并望你今后多多指点。再谢!
溜一夏
1•暑期所见  
小桥流水绕人家,瓦屋柴门藤半遮。
只见顽童三五个,溪中赤足捉鱼虾。
2•江边烧烤
江边烧烤出红炉,冷饮高呼再一壶。
火熄烟消熏味散,客人还在议贪徒。
3•骚士纳凉  
堤边雅聚纳凉儒,尽兴棚中各呴濡。
但看楼头杨柳月,骚人还在论之乎。
4•姨妈暑舞  
广场大妈尽欢娱,难见徐娘带丈夫。
大汗淋漓回到屋,一身疲累爱人扶。
9•长堤漫步
雨霁月明空气新,携妻带子去江滨,
香风有意牵衣袖,欲挽堤边漫步人。
10•夏夜
蛙语软长慰乱怀,月扶竹影卧窗台。
清风为我能安睡,频送荷香入梦来。
11•夏日独酌  
啯啯蛙声不忍闻,一瓶落肚醉醺醺。
偏偏朋友又来电,股市今天泛绿云 。
12•步行街有见
大妈频频起舞娇,绿荫翁媪扇轻摇。
欣观商铺门前水,列队鱼儿过木桥。

最后提点建议:1、诗社集体学习日的学习内容预告。便于互动交流。主讲要留下互动交流时间。学习内容向专题转变。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如:鉴赏、唱和、诗话、诗论、意象、用典、通感、张力、对仗、修辞、时语入诗、田园诗、咏物诗、数字诗、曲赋、打油、山歌、老干话题、对联、收听讲座、吟唱等等。

2、每次期刊发行后,或由主编进行剖析点评。提高发行质量,提升诗社形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2#
 楼主| 发表于 2017-2-24 21:12:3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我在梅岭诗词联学会2月23日的发言稿。
3#
发表于 2017-2-25 10:41:06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3-1 23:32:54 | 只看该作者
诗词本无绝对的标准。历来众说纷纭。重要的是通过友好切磋互动,达到共识,帮人益己。
你的发言仔细看有许多亮点,如上面所录......改天再回来细看,现在夜深了 ,目目先!晚安!
5#
发表于 2017-3-7 11:03:21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3-20 19:3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长兴 于 2017-3-20 19:36 编辑

对毛泽东《雪》如此抬高,实在不敢苟同啊。他的诗词有不少败笔。比如:不须放屁!
还有叶帅诗里面的不少时代局限,也不见谁敢评说几句啊。
不管对错与水平高低,论者儒林傲骨最重要,独立思考最重要。
7#
发表于 2017-3-22 02:36:18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7-7-11 09:43: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精彩分享,期待更多佳作奉献.顺致夏日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5-7 05:04 , Processed in 0.432346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