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梅花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干大学诗词班讲义【编辑中】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08:35: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3-4-12 00:08 编辑

附2        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4种词类。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区别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

名词,是词类的一种,属于实词,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名词同时也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如:天空,河流,田野,衣服,牙刷,桌子,老师,学生,父亲,西瓜等等。

动词一般就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汇如‘走、笑、有、在、看、写、飞、落、保护、开始、起来、上去等等

形容词,很多语言中均有的主要词类中的一种。形容词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特征或属性,常用作定语,也可作表语、补语或状语。红、亮、香、稳、热、喜、闹、开朗、害羞、活泼、热情等

数词,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叫做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百、万、亿、兆、半、单、双。

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如头、匹、条等。


代词,即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可分为三类: 人称代词, 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如你我他等,疑问代词谁,孰,何等,指示代词如这、那、彼、此等。

副词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指一类用以修饰动词,相当于英语的verb或加强描绘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副词的种类
  • 程度副词:非常、绝对、极度、十分、最、顶级、太、更、极其、格外、分外、一直、才、总……
  • 范围副词:也、都、全部、总体、总共、共、统统、又、仅仅、只、光、一概……
  • 时间副词(顺序、频率):首先、其次、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
  • 肯定副词:必、必须、必定、准、的确.....
  • 否定副词:不、非、没、没有、不用、未、别……
  • 情态副词: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
  • 语气副词: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
  • 地点副词:家、这里、那里、每一处、楼上楼下、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国外……


介词、介系词在语法里是一个用来表现一个字的文法功能的词汇或字缀。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所处、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的词。
如于、由、因、为、比、就等。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顺承、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助词,又称为语助词。文法术语,指的是一种词类,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

叹词是一个汉语词汇,为语法学术语。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我们常用的叹词有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哎等等。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常见的语气词有:的、了、么、呢、吧、啊。语气词:附着在词语、句子末,表示语气。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拟声词虽然也是摹仿自然的声音,却有很大的主观性。自然界的声音无限,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辨别,再由自己语言的音位系统模拟,这样的模拟往往会失真。因此,它和口技的声音摹仿,有所不同。

附3   词性结构
词性结构    词性结构上常用的主要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形名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6种
1,主谓结构,顾名思义即主语和谓语的组合,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主语一般由名词担任,谓语一般由动词担任。
2,动宾结构,顾名思义即动词和宾语的组合,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宾语一般由名词担任,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在名词和动词的运用上正好相反。
3,形名结构,顾名思义即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分两种,其一是形容词在前名词在后,如大老虎,其二是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如老虎大。。
4,并列结构,顾名思义是并行排列的意思,无主次之分,如天地、日月、山川。。。
5,偏正结构,顾名思义也是名词动词等的并行排列而有所偏有所正,偏正结构有主次之分,前面的词作修饰的作用而修饰后面的词,可见,后面的词才是主,如雨夜、渔歌、竹风等,夜、歌、风在这里是为主的,主即正也,雨夜是雨修饰夜,白点说是雨之夜,其余类同,渔歌是渔之歌,竹风是竹之风。
偏正短语又叫偏正词组,是由修饰语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短语。动词、名词、形容词与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例如:名词前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定语(状语)和中心语的关系是偏和正的关系;偏正短语包括定中短语与状中短语。
6,联合结构,联合结构也叫联合短语,顾名思义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不分主次、平等并列地组合在一起的短语。举例如调查研究、身体力行、舞文弄墨、植树造林等。



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7 12:2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19-6-4 23:02 编辑

对仗练习,出句另拟    出句:竹声无复旧时雨    烟雨桥头听棹远
正对
邻对
宽对

借对
流水对   才与青山分寂寞
错综对

以上各一

23#
发表于 2019-1-27 22:1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湾径邀 于 2019-1-27 22:21 编辑

师意诚妙 义明春田
24#
发表于 2019-2-1 15:47:13 | 只看该作者
25#
 楼主| 发表于 2021-5-25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湾径邀 发表于 2019-1-27 22:11
师意诚妙 义明春田

26#
发表于 2021-8-8 12:09:25 | 只看该作者
励习韵  永飘香
27#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00:24:49 | 只看该作者
湾径邀 发表于 2021-8-8 12:09
励习韵  永飘香

28#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08:3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3-4-19 15:33 编辑

引言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为弘扬国粹,我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在一年多的试行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订了《联律通则》(修订稿)。现经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予以颁发。


第一章  基本规则


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第二条  词性对品。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第三条  结构对应。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第四条  节率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异有同,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第五条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如犯本通则第十条避忌之(3),或影响句中平仄调协,则从宽。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第六条  形成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


第二章 传统对格


第七条  对于历史上形成的且沿用至今的属对格式,例如,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凡符合传统修辞对格,即可视为成对,体现对格词语的词性与结构的对仗要求,以及句中平仄要求则从宽。


第八条  用字的声调平仄遵循汉语音韵学的成规。判别声调平仄遵循近古至今通行的《诗韵》旧声或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今声“双轨制”,单在同一联文中不得混用。


第九条  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


第十条 避忌问题。(1)忌合掌。(2)忌不规则重字(3)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

第三章  词性从宽范围


第十一条  允许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大致包括:

(1)形容词和动词(尤其不及物动词);

(2)在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中充当修饰成分的词;

(3)按句法结构充当状语的词;

(4)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介词与助词、连绵字互对等常见对仗形式;

(5)某些成序列(或系列)的事物名目,两种序列(或系列)之间相对,如,自然数列、天干地支系列、五行、十二属相,以及即事为文合符逻辑的临时结构系列等。

第十二条  巧对、趣对、借对(或借音或借义)、摘句对、集句对等允许不受典型对式的严格限制。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通则作为楹联创作、评审、鉴赏在格律方面的依据。由中国楹联学会解释。

第十四条  本通则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2007年6月1日公布的《联律通则(试行)》同时废止。


嘉应诗社-梅州最有影响力的文学社团! -
http://www.mzjyss.cn/forum.php?m ... &extra=page%3D2

29#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11:05:26 | 只看该作者
“客家”是“客” 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来的人,他们的语言,风俗,谱系,都足以证明,他们说的是混杂着土话的官话。在他们迁徙的远途中,时而损坏了他们的语言,时而为各地的方言所影响而其语言变为更丰富;他们因山居之故,使语言变为富于特征,与别的方言有分别。单就广 东一省而论, 说客家话的有四百万人,客家有的是淳朴的风俗:很坦率,待人很和蔼,自奉很薄,勇于互助,对袓先极为尊敬……他们反对缠足,可见此风盛行时,他们已离故乡。依他们的族谱看来,客家是从华北南徙的,前三世纪,他们还在山东,山西,到了秦朝(纪元前二四九至二〇九),他们被迫迁于河南、安徽,及至晋朝(纪元后四一九),他们又不容于豫皖,于是徙于江西福建多山的区域。唐初,复经变乱,他们又被迫南移,一部分住在赣粤交界的山间,另有一部分避居于福建的极北。在宋代(960 — 1278),他们当了兵,一二七九年与蒙古人(力按,即元军)战于澳门之西》,与宋之末主同死难者数万人。大约在此时,他们就迁徙至广东沿岸各地;但直到明朝(1368),才算是住定了。每变更一个朝代,总有若千骚乱。他们虽住在闽赣的山上,也不免被双方的兵士所抢掠;结果,他们只好搬到比较能容客籍的海岸去。江西的客家经过了广东的边界,卜居于龙州,兴宁,平远。福建的客家由漳州浮江而下,达于海,乘船南行,散布于沿海各地,直至于新安香山等处。昔日居于宁化的客家停留在汕头附近。但汕头是住不下了,于是他们沿东江而上,至于嘉应州,即以此地为大本营。他们从广东的东北渐渐散布于广东其他各地。自从太平天国以后,他们才有考试及做官的权利。一八六四至一八六六年,"本地人”与客家发生恶战,计各次械斗而死者,总数达十五万人。政府极力遏止,其中有愿迁居广西海南围州者,得受政府巨量的津贴。到了今日,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有人满之患,往往不免于饥寒,而中国内地已无可迁居者,于是他们又纷纷到Calfome,澳大利亚, Transvaal去开金矿,到东京(Tonkin)去开煤矿,到麻六甲,巴达维亚,BorMo去开锡矿了。
30#
发表于 2022-12-21 12:35:44 | 只看该作者

草长莺飞,万里平畴春景象
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xiang
雨飘燕舞 无边天际雾霭仙
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xia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4-30 03:54 , Processed in 0.24193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