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梅花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点亮诗歌的艺术色彩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20:34: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1-7-24 23:37 编辑

值得一说的是修辞之多不是上面的按陈望道先生的分类就能概括得了的,诗歌中常用的其余还有列锦、增动、驳尾等等。


1、列锦
列锦,又称列景,是由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绘景传情的修辞方式。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话红

2、物候
物候,是通过景物描写来含蓄地表明时令的修辞方法。如《诗经·采薇》中的四句: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3、增动
增动是给词语增强动感,使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立体感的修辞手法。如关振东的《夜宿庐山》:

云生脚底飘轻絮,
天在山中一鉴开。
我欲推窗摘星斗,
松摇月影入楼来。

4、奇设
奇设是近似荒唐的奇特设想,有正设和反设两种。

正设如熊鉴的《七绝》:

能救枯木再回春,
死后何妨再利民。
恨不生心千万颗,
遍施天下丧心人。
反设如满族民歌:
生不丢来死不丢,
除非黄鳝变泥鳅。
要等鸡蛋出鸭崽,
枯枝发芽我才丢。

5、偏语
偏语,有意偏离实际,只合情,不合理,看似语言乖僻谬误,实则情感至真至纯。如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6、双声

7、叠韵
何谓双声叠韵,“行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辀格磔声。”上句就是叠韵,下句就是双声;借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双音节词中两个字的汉语拼音的声母相同,就是双声。也就是同声母的字,就可以构成双声。

        用现代语言解释,汉语拼音的韵母与用此韵母拼音所得的字,就是叠韵。也就是同韵母的字可以构成叠韵。例如杜甫的七言律诗《赠田九判官司梁丘》中的“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其中“嫖姚”二字,它们便构成了叠韵。

8、回环
回环,是用前一语句的结尾做后一语句的开头,又用后一语句的结尾做前一语句的开头。如陈允平的《江南谣》:

柳絮飞时话别离,
梅花开后待郎归。
梅花开后无消息,
更待明年柳絮飞。

9、迭映
迭映是在句子前后相应位置上,连续用同一词语,表示相同或相反的意义。“迭”是迭用,“映”是对映。如姚燧的《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10、借代
不直接说事物本名,而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叫借代。借代分旁代和对代。

旁代(用随伴事物代替本体)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长刀短笠去烧畲。

对代(部分代全体、特定代普通、抽象代具体等)如杨纪伟的《山村即景》:

山上村姑四季忙,
割完秋色又经商。
桥头支起无欺店,
巧手调羹十里香。

11、驳尾    驳尾的运用,它不仅在山歌中常用,就是在诗词中也常用,如梁武帝的‘江南弄’中的绕红梁就是驳尾;当然,驳尾还有二驳尾三驳尾和全句驳尾的运用;山歌中还常常会运用到摘句起兴和结句;须说明一点的是,修辞在诗歌中的运用大多都是呈综合性的。

《江南弄》:
美人绵眇在云堂。雕金镂竹眠玉床。婉爱寥亮绕红梁。绕红梁。流月台。驻狂风。郁徘徊。

踏莎行/诗意梅江/梅花山人
月泊扁舟,云浮碧浪,一河灯火随波漾;梅林深处是人家,家山梦枕江风上。
不是春稠,应无春怅,心歌那阕为谁亮;濂溪烟雨到如今,如今千里诗潮涨。

12、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感官互通、互换、互用,妙在凭感觉,难以语法、逻辑原理解释。如马雪聪的《乡行趣》:

采笋扶锄上翠微,
山村沃野沐朝晖。
春风为我添诗兴,
拾得莺声一串归。



月凉梦破鸡声白,枫霁烟醒鸟话红。


盏内盛秋色、盏内有溪声

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在我们的客家山歌中还有虚玄,故意违反自然、人文规律,顺便说一下,借用和变化古人诗句也叫化用,它跟剽窃是风马牛不相干的事;

      坐下来啊嫐下来,嫐到两人心花开;嫐到鸡毛沉落水,嫐到石头浮上来;它就是故意违反自然律的运用,与汉朝民歌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12#
发表于 2021-8-22 09:42:06 | 只看该作者
感恩师绘彩蝶舞
清美滋养诗芯花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1 10:42:53 | 只看该作者
不要盲目轻视民间艺术,反而要注重民间艺术,甚至从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丰富诗歌的艺术表达,据学者研究,李白便大量地从南朝民歌中吸收了很多养分。客家山歌中虚玄歌如

涯计虚玄又过玄
昨日涯去梅州料
盲知遇到潘金莲
话涯请佢食肉丸----是否有余光中的坐上火车去会李白的传越感?

还有虚玄又过玄
邦条鸡毛来煮饭
一烧烧哩几阿年
伙屎一车拉唔完----是否有白发三千丈的韵味?

还有虚玄又过玄
狗虱捉来做牛使
一朝耙哩三段田
问涯耙到绵唔绵
14#
 楼主| 发表于 2023-3-17 15:13:18 | 只看该作者
诗词中的换称修辞/南山翠竹
换称(Antonomasia)是一种修辞手法。换称定义为用头衔、绰号或其他称呼代替姓名,或用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的修辞手法。

例:...... 宋建平不识趣,开始放马后炮:“......送你一句宋氏名言林小枫:初恋不可忘却的不是初恋的对象......是对纯洁青春的怀念......”(王海鸰《中国式离婚》)  说话人是宋建平,他不说“我”,而是把自己说成“宋氏”,以专家学者自居,有些戏谑,也是想引起对方注意,换称修辞格在此发挥了特殊的表达效果。

又如祖父生气了,把孙子称为“小祖宗”,这就是换称。

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流传很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中的“故人”,便是作者自指,属于换称修辞。之所以换称,有平仄押韵的需求,也有加强语气,渲染意境的作用。许多人将其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老朋友”,就是另一个意思了,好像此行很悲凉,而新的环境很险恶。实际上元二使安西是高就,而且,人家意气风发,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此处故人理解为作者自己,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的情绪,是比较恰当的。

还是王维的诗,《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把普通的青年称为王孙,一种戏谑的尊称,属于换称修辞。通过埋怨青年人“不经常回家看看”,表达一种亲近的感情。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也写道:“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的王孙,也是换称修辞。
15#
 楼主| 发表于 2023-3-17 15:15:30 | 只看该作者
换义修辞/南山翠竹
利用词语的多义性,在一定的语境中,将原来表示甲义的词语换过来表示乙义,并使两种意义互相关联的修辞方式,叫换义。例如

大方果然更见其大方。或者更确切地说,对他尤其大方,一路的车票都是她慷慨解囊。兵马俑门口,她开好 发 票,硬要和他一起照张相。(王戈《树上的鸟 儿》) 小说女主人公姓方,人称“大方”,待人接物也显得“大方”。作者运用字面的偶合,巧作换义,给表达增添了不少的语趣。

刘心武的《如意》有这样的语句:“然而,在这哭声里,从那两人各执一柄如意而终于没有如意的爱情中,我却捕捉到使整个人类能够维系下去,使我们这个世界能够变得更美,更纯净的那么一种东西……”第一个如意是物件,而第二个如意已经换义为“随人心愿”。换义修辞手法不仅改变了词义,而且改变了词性,令读者体味到一种忧伤和惋惜。

诗词中亦不乏换义修辞,如文天祥《过零丁洋》有诗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近代诗人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有诗句:“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辛弃疾有《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
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
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
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
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
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
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赵不遇,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是辛弃疾的朋友,一起游览积翠岩的时候,两人均已经去职赋闲。诗题本质是“题赵不遇”,文中的“不遇”,指怀才不遇。如此写来,意在鼓舞赵晋臣。所谓“慰人穷愁,坚人意志。”
16#
 楼主| 发表于 2023-3-17 15:17:08 | 只看该作者
诗词中的降用修辞/南山翠竹
降用就是词语的降级使用,将一些分量重的大的词语降作一般词语使用,即大词小用。也可以说,是在平常场合,故意用描述重大事件的词汇或语气。例如,“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郑振铎《猫》)

“畏罪潜逃”本指犯了罪的人害怕治罪而偷偷逃走。这里指的是怀疑猫偷吃了东西逃走了。

又如“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鲁迅《阿Q正传》) “勋业”本指功勋和事业,这里指阿Q对小尼姑的动手动脚。

南宋时叶绍翁作《苔钱》,通篇都是这等修辞。本来所咏的是地上的石耳之类的苔藓植物,却说钱流、朽贯、买爵、封侯之类,诙谐而风趣。

家贫地上却钱流,
朽贯年深不可收。
若使用之堪买爵,
等闲门巷亦封侯。

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游览当地江边一块石头,叫做“赤鼻矶”,故意通过谐音联想到“赤壁”。于是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便是降用。

17#
 楼主| 发表于 2023-3-17 15:20:30 | 只看该作者
反语/南山翠竹
反语是一种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也叫“倒反”、“说反话”。

反语,使语气更为强烈,情感越发充实。运用反语,还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又可以增加语言幽默感,或暗含讽刺。有时反语还能含蓄地表达出不便直言的事情,而弦外之音更为深刻。让我们一起品读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刚刚辞去节度参谋职务,在返居成都草堂的旅途中。诗中既写旅途所见,又抒发了途中所感。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即是反语,表面上是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反而应该因年老多病而退休”,实际上含蓄地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奈何无用武之地,他的名声竟然是因为“文章著”。诗人此时仅五十多岁,但由于受皇帝疏远,只能以年老多病为由“乞骸骨”。反语的手法含蓄地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与酸楚,同时暗暗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才是他漂泊无依、孤寂无靠的根本原因。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里的“伟绩”、“武功”等词,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辛辣地表现了作者对中外杀人者的讽刺和愤恨,令人过目难忘。

英文也有大量的反语修辞,例如:

Now, he had not even a penny with him and did not have to think about what to eat for lunch, wonderful!

他现在一分钱都没有,也不必操心午餐吃什么,真棒!

《诗经·硕鼠》一诗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亦是饱含强烈讽刺意味的反语。

元代无名氏散曲《中吕·朝天子》,

不读书最好,不识字最高,不晓事倒有人夸俏。
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
善的人欺,贫的人笑,读书人都累倒,
立身小学,修身则大事,智和能都不及鸦青钞。

开头二句即是反语,后面则是以反常现象映衬反语,极尽挥洒怒骂之巧。
18#
 楼主| 发表于 2023-4-18 10:38:17 | 只看该作者
连及/南山翠竹

连及是修辞格之一,定义为“说到甲时连带说及乙,而甲是表达者的意义所在,乙只起陪衬或调整音节作用的一种修辞方式。” 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首先讲到该辞格,该书1980年9月出版。

例如: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系辞上》

实际上风不能润物。由“雨”带“风”,上句本来只用“雷”或“霆”即可,补上一个字,使语言铿锵、有节奏感。

《礼记·玉藻》:“大夫不得造车马。”

而实际上车可造,马不可造,这里称“车马”亦为连及。

汉朝流传的佚名诗《李少卿与苏武诗三首》之三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实际上“弦望”描绘“月”,而不描绘“日”,句子由“月”连及“日”。

毛主席诗《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诗题“为女民兵题照”,且说了不爱红装,当然指的是“女”而不是“儿”。“儿”字在此属于连及,为了语句的连续通畅,且富有节奏,加了一个字,连类而及。

《孔雀东南飞》有诗句:“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讲的是昼夜劳作,而息是休息的意思,这里虽然把作息放在一起,并不表示休息的意思,只是劳作。补上一个息,属于连及修辞。

有些词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定型,如“好歹”、“利害”、“得失”、“舍得”等,已发展为偏义复合词,那是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不算连及。

19#
 楼主| 发表于 2023-4-26 00:14:12 | 只看该作者
部分文格名目虽借用于诗格,但内涵却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如林图南《论行文法》有所谓“鹤膝体”、“蜂腰体”等,“鹤膝体”举陈惇修《孔子用于鲁论》为例,然后解释道:“所谓鹤膝者,犹接花木者必用鹤膝枝乃易成也。论(指《孔子用于鲁论》)本是孔子,乃用孟子插入来,故如接花木而用鹤膝枝也。”唐人言诗病已用“鹤膝”为格名,如《文镜秘府论·南卷》“文二十八种病”第4种即为“鹤膝”,释曰:“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间粗,似鹤膝也,以其诗中央有病。”显然,这与林氏所谓“鹤膝”的概念全然不同,林氏乃指接花木的鹤膝枝,也就是瘦枝(宋史容注黄庭坚《急雪寄王立之问梅花》“莫遣寒侵鹤膝枝”句,注谓“借此以言梅花之瘦也”(21)),只不过在“瘦”这点上,二者意思有相通处。至于“蜂腰体”等,大致与此相类,可不论。于此既可窥文格名目的来历,也可见宋人对它的改造。

-------网摘之文。据此可见理论中的转借现象
20#
 楼主| 发表于 2023-4-27 13:21:50 | 只看该作者
避复修辞格/南山翠竹

在写作或说话时,为了避免词语运用的单调重复,有意选取同义词、近义词、(或转借一个词)来代替,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避复。

例如,杜甫《诸将五首》有诗句: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本来典故是玉碗,为了避复,改写成金碗,避免与玉鱼重复。

毛泽东《念奴娇·昆仑》: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其中“遗”、“赠”、“还”在这里的意思一样,采用不同的措辞,不仅避免重复,反而更加生动。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基本结构,因此有很多可能的重复,但是都采用避复修辞加以避免。例如《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我黍、我麦、我苗,便是避复修辞,使诗句反复而不重复。肯顾、肯德、肯劳;乐土、乐国、乐郊,亦都是避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7 04:36 , Processed in 0.207605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