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会会员 登录
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返回首页

李小星(君)的个人空间 http://mzjyss.cn/?4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试浅析王伟怀社长《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诗

热度 10已有 498 次阅读2017-4-10 11:47

试浅析王伟怀社长《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诗

  

  王伟怀社长是我们梅州人,早年投笔从戎参加革命,他平易近人,忠诚党的事业,历任中共梅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委统战部部长,梅州市政协副主席。


王社长还是个儒官,对诗词情有独钟,在担任嘉应诗社社长期间,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我市诗词事业的发展、为我市成功申报“中华诗词之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岁月的长河中,他用生花妙笔创作了大量的美丽诗篇,《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是他众多诗作中的一首。今年,值叶帅诞辰120周年,特录此诗与大家共同分赏学习,以下是我对王社长《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诗的赏析:


附:《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

王伟怀

一生把剑一生诗,武略文韬举世奇。

青少悲歌忧葬国,壮年浴血率雄师。

长征化险谋良策,半夜除奸正赤旗。

伟绩丰功垂史册,帅儒风范永光辉。


王社长此诗写于十年前,是为纪念叶剑英元帅诞辰110周年而作。此诗不但声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平仄方面完美无缺,中间两联对仗十分工整,而且脉络清晰,条理分明,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诗中,诗人以饱满的笔触热情讴歌了叶帅少年投笔从戎,青年献身革命,一生忧国忧民,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挽救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此诗把叶帅的功绩叙述得淋漓尽致,几近完美。


首联,诗人用“一生把剑一生诗,武略文韬举世奇。”的佳句作为开篇,总写叶帅雄才大略、有经天纬地之才,他既是叱咤风云的三军统帅,又是革命诗人的双重角色,还是举世罕见的千古奇才,为下来的谋篇布局做铺垫。


颔联紧接首联进一步深入,从“青少悲歌”开始,到“壮年浴血”过渡。叶帅从1917年进入云南讲武堂,到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率领所部教导团参加广州起义,任军事指挥部副总指挥,可以说明是“青少悲歌忧葬国”。“忧葬国”我的理解是指叶帅忧国忧民,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忧虑国家的存亡。“壮年浴血率雄师”比较直观,众所周知,叶帅从长征时期到解放战争,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军委会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瑞金卫戍区司令,闽赣及福建军区司令员等职,最后成为开国元帅,所率领的队伍都是几经浴血奋战,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颈联进一步阐述,“长征化险谋良策”,叶帅是国家的福将,每当国家有危难和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都敢于挺身而出,都能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使国家转危为安、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大家知道,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低潮,此时,我党我军处于内忧外患,一方面要抗日,还要躲避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另一方面要与张国焘的分裂政策作斗争。在这重大历史转折中,叶剑英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并企图危害中央的活动,带头执行党的北上方针政策,终于使党中央和红军脱离险境。毛泽东在后来,屡次称赞叶剑英在关键时刻为党为革命建立的一个大功。


半夜除奸正赤旗”说的是粉碎“四人帮”,挽救党和国家的又一件大事。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人相继逝世,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10月,在党和国家面临危险的紧急时刻,叶帅和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代表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使党旗更加鲜艳。在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叶帅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尾联,诗人用“伟绩丰功垂史册,帅儒风范永光辉”作结。叶帅不但是运筹帷幄、统帅三军的将帅之才,他还是儒帅,在大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写下无数的革命诗篇。叶帅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无法用语言来衡量和估量,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光辉后人。


综上所述,此诗是纪念叶帅的不可多得的好诗。


以上是我对王社长此诗的一点浅见,不一定真正理解诗人的立意和深度,说得不对的请诗人和各位行家指谬。


路过

鸡蛋
10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李小星(君) 2017-6-29 15:00
谢各位老师光临指导,问好各位!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5 18:49 , Processed in 0.166991 second(s), 24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