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什么是粘和拈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3-2 20:2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1-3-3 18:43 编辑

关键词:粘、失粘、拈二

     粘的字义是相著也,按现代的白话来说是东西互相附着连结在一起,律诗中的粘是平仄得当谓之粘,不得当则叫失粘,失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指出:出句如系仄头,对句必须是平头,出句如系平头,对句必须是仄头,这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这叫做粘。(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粘,就是一切的平仄都合式,不合叫做失粘,狭义的粘,如这里所述,违者也叫做失粘。参看下文第十节。),据此可见,王力先生所论的粘是狭义上的粘,其仅指联与联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的失粘则出自于宋朝陈鹄的《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于沈约。至唐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凡表启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粘。然文人出奇,时有不拘此格者。广义上的粘和失粘王力先生已经解释过了,此不赘。


     拈的字义是用指取物,从字义上比较可知的是拈与粘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拈二则是出自于唐代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中的曰:‘昔伶伦造律,盖为文章之本也。是以气因律而生,节假律而明,才得律而清焉。宁预于词场,不可不知音律焉。孔圣删《诗》,非代议所及。自汉魏至于晋宋,高唱者十有馀人,然观其乐府,犹有小失。齐梁陈隋,下品实繁,专事拘忌,弥损厥道。夫能文者匪谓四声尽要流美,八病或须避之,纵不拈二,未为深缺。即“罗衣何飘飘,长裾随风还”,雅调仍在,况其它句乎?故词有刚柔,调有高下,但令词与调合,首末相称,中间不败,便是知音。而沈生虽怪,曹王曾无先觉,隐侯言之更远。璠今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将来秀士,无致深憾。参见换头术


一,换头者,若兢于《蓬州野望》诗曰:
  飘摇宕渠域,旷望蜀门隈,水共三巴远,山随八阵开。桥形疑汉接,石势似烟回。欲下他乡泪,猿声几处催。
  此篇第一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平;次句头两字又平,次句头两字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去上入,次句头两字又平:如此轮转,自初以终篇,名为双换头,是最善也。若不可得如此,则如篇首第二字是平,下句第二字是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去上入,次句第二字又用平:如此轮转终篇,唯换第二字,其第一字与下句第一字用平不妨,此亦名为换头,然不及双换。又不得句头第一字是去上入,次句头用去上入,则声不调也。可不慎欤!


     从换头术中可见的是双换头由始至终句句都在强调头两字,单换头则在强调第二字,可见,所谓拈二即是取其前二之意,通俗点说也就是拈取前面的二个字。《文镜眼心抄》说此换头或名拈二,拈二者谓平声为一字,上去入为一字’,可见这个拈二是唐人对于初唐元兢的换头术的通俗叫法,


     在汉语诗学中,粘、失粘和拈二都是专用术语,但没发现有所谓‘粘二’的术语,不知‘粘二’出自于哪位学者哪部论著?也不知‘粘二’是否哪个好事者故意杜撰出来的玩意更不知‘粘二’偷换拈二的概念是否别有用心要把近体的形成往前推至元兢借而抹煞沈宋之功

《汉语诗律学》第六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5 21:54 , Processed in 0.222767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