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诗词学会(原名嘉应诗社)

 找回密码
 成会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60|回复: 3

就是不想好好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5 00: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2-3-9 16:42 编辑

      人们常会发问‘诗是什么’,是的,诗是什么?是语言吗?是文字吗?又是又不是,‘是’是因为诗首先是语言,即便是很古远的没有文字的时代或是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口头唱的歌都是语言,如越人歌、敕勒歌之类开始只是被闻者谐音记录,它是语言的歌却不是文字的诗;‘不是’是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并不能体现诗的特征,譬如说‘今天是5月4日’,能说这是诗吗?不能,可见语言、文字只是诗的载体,哪么,诗是什么呢?

      简言之,诗就是有话不想好好说,譬如想妹纸了,直接说‘妹子,我想你了’,这得多没趣呀。王维就很聪明地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妹纸想心上人快点来泡妹吧也是这样,譬如杜秋娘就这样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哥啊,你要是还不懂这话是什么意思妹纸可就老了哈;金昌绪笔下的妹子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想老公了就想老公呗,偏要说什么‘’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嗯,女人差不多都是这样的,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哥呀,谁比谁想对方多还用说吗?司马相如地位变了有了想换掉黄脸婆的意思流露了哪么一丢丢,这个黄脸婆卓文君回应也是绝了,知道骂你个打靶鬼大概是挽不回夫君的心了,干脆就说后生我做丈夫你做黄脸婆好了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平民女子如此,黄帝老儿的婆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这诗简单点说就是你个荡子皇帝呀就只知道长年沾花拈草,我还哪么年轻哪么美丽就这么忍心让我独守空床吗?指不定哪天西门庆从窗下经过老娘可就也跑了呢?

       女人们如此,男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譬如张籍面对政治诱降时就是有话不好好说偏要学着女人的口吻说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都什么呀,东平李师空道还不知道你个张籍也是个胡子拉碴的大汉么?算了算了,不就不想跟我这大军阀混么?朱庆馀也是,不就想问下我考得上考不上么?偏要学着新媳妇的口吻给张籍写信说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一看,呀,这不是我玩剩的么?哪就再玩一次呗,于是给朱庆馀回了封信说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嗯,小子,明知自个有才如此还怕斗不过一班平庸之辈吗?

       把妹是这么个玩法,求泡也是这么个玩法,拒绝人还是这么个玩法,就算对人或事愤愤然其实也仍是这么个玩法,直接骂的话不是干架就是有可能被杀头,换个方式来还不行吗?想说你贪得无厌就偏不说你,我说大老鼠还不行吗?我说大老鼠贪得无厌皇帝老儿你总不能降罪于我抓我杀了吧?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说到这我们是不是可以明白了,所谓诗嘛说白点就是有话偏不好好说而是变着法儿的说,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得艺术,扯上艺术就好办了,这个艺术是用语言、文字体现出来的,所以诗嘛不就是语言艺术吗?艺术性的语言才叫诗嘛,多简单的事呀,哈哈。

      话说来简单,如何变着法儿说恐怕就没哪么简单了,总不能都去学张籍装娘娘腔吧?方法总是多多的,罢了,我也是个懒虫,能省劲的就省吧,直接复制、粘贴给诸君做个参考就拉倒了,呵呵,
所谓诗词的艺术手法常见常用的大概有36法

1、直抒胸臆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2、融情于景
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托物言志
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虞世南)
4、托物起兴
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5、巧用衬托
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 “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春雨》•周邦彦)
6、联想巧妙
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晚次鄂州》卢纶
7、细节逼真
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8、欲扬先抑
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韩愈)
9、欲抑先扬
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
10、以动写静
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11、以静写动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
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
13、以实写虚
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14、虚实相间
如:“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前四句,只一句写晋军,往下全写东吴,可实写东吴,也虚写晋军。
15、乐景写哀
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绝句二首》•杜甫)再如:“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越调•平湖乐》•王恽
16、巧用问答
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杜甫)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
17、巧用比喻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8、巧用讽喻
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19、巧用借代
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代音乐(《琵琶行》•白居易);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度大庾岭》•宋之问)“长沙”代贾宜。
20、巧用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情”(《竹枝词》•刘禹锡);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丝”谐“思”。
21、巧用夸张
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李白);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白居易)
22、巧用拟人
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崔护)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秦观)
23、巧用对比
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越中览古》•李白);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雁歌行》•高适)
24、巧用白描
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廷钧)再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25、巧用典故
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文天祥。“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
26、巧用象征
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踏纱行》贺铸)再如:如 “红豆生南国”(《相思》•王维)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全诗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27、巧用反复
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再如“莫,莫,莫……错,错,错。”(《钗头凤》•陆游)
28、巧用互文
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白居易)
29、巧用曲笔
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再如“邯郸驿里逢冬天,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
30、言有尽而义无穷
如:“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债中行》•岑参)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3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王维)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2、开门见山
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33、卒章显志
如 “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白居易)“夜半来,天明去”,谁来谁去?读到此不了解。最后两句“卒章显志”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现出来了。
34、首尾呼应
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王维)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35、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如:“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南乡子》•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写寻梅,全诗56字,竟不见一个“梅”字。正所谓“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36、平中见奇
如:“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过山农家》•顾况) ; 诗句似不经意,叙述小事,而农家气息、山农形象却跃然纸上。

     爱信不信,爱学不学,您老随意,886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00: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首诗一看就是后人附会的,汉代之人怎会如此用韵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04: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2-3-10 08:16 编辑

古诗中直抒胸臆手法的运用及赏析

       所谓直抒胸臆,就是把自己心里的话坦白地说出来。想恋爱就说恋爱,不说东风来了百花开;感伤了就说感伤,不说千山万林木萧萧,这就是直抒胸臆。一般不借景抒情就算直抒胸臆了。亦称直陈肺腑法。它是敞开心胸,不依托任何事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手段,把内心活动和情感直接抒发出来的一种抒情方法。抒情一般分为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它不同于间接抒情,在于它不凭借外物作依托,心里有什么话,有什么想法,有怎样的感情,和盘托出,全抒之而后快。

       这种抒情方式看似平淡,缺少形象,是直白、坦率地渲泄,但却醍畅淋漓,是感情的必然喷发,往往在全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鉴赏时,可用“诗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的情感”的鉴赏语句。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最后一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诗句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坚贞的爱国志气和为国家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精神。刘禹锡《秋词》直接赞美秋景胜过春光的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作者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盛赞秋天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作者借明月表达了对老友遭遇的忧虑、对现实的愤慨不平以及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权贵为流的人生追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0 05: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花山人 于 2022-3-10 08:18 编辑

        当作者描写的都是景时,你能从景里读出作者的感情,就可以说是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 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它包 括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是将人物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情愫暗含在人物活动场所的景观物象描写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寓、烘托着人物的抱负或情感来布局谋篇的一种写作方法。

      运用融情于景法,应注意“情”与“景”的和谐关系,要在“景”中融情、寓志,在“情”的基调中写景,使得以“景”融“情”述“志”,以“情”配景,即为“情”选“景”,情景交融,切不可“情”“景”游离,更不能相悖。

       融情于景、移情于景:作者将自己的感受完完全全的寄托在景物上,并且让景物有了一定的“感情色彩”,作者常用拟人手法来描述景物的过程自然而然地抒发感情。也就是能看到全篇文章描述景物的过程中不断散发出思想感情。

        【范例】《再别康桥》中,“招摇的水草”、“挥手的柳条”、“波光里的艳影”等景物都是作者将自己的思绪融入到景物当中,让景物的呈现更加栩栩如生。

       作者的思想情感各不相同,在看待这些自然景物时,会带着各自的主观情感,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融入笔下景物之中。所以作者写景,并非为了单纯的描写景物,往往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情感。写借景抒情的散文,要达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笔下景物要与自身情感一致。自然景物是一种客观存在,人的心情、情感是经常变化的。而不同的心情,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写景时对景物要有选择,选择能够表现自己心情和情感的景物去写。如写心情郁闷感伤,选取莺歌燕舞、百花盛开就不恰当;心情感奋激动,选杨柳依依、晓风残月就不合适。因而,所写之“景”与心中之“情”一定要一致,要高度契合,才能做到情景相应,情因景生。

       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自然景物自身各有其独特的特征,世界上绝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才能真正地表现出景物的与众不同。写景是抒情的基础,作者要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先要写好景物。抓住笔下描写的景物与别的景物不同的独特之点,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对之精心描绘,做到景物特点分明、突出,个性独特、鲜明。

       三、抒情力求真挚自然。借景抒情的散文,是以抒情为宗旨的。所以,无论是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还是写景基础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挚,不能虚假,更不能装腔作势。虚假的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装腔作势会令人生厌。在感情真挚的基础上,抒情方式还要自然、顺畅,要有水到渠成之感。切切不能牵强附会,或给景物强加上一些生硬的情感,或强贴上某一种标签。那种没有写景基础的空洞抒情,是借景抒情散文最忌讳的。

        四、要放得开,收得拢。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所谓“形散”,就是指材料要充实,内容要丰富,要进行联想和想象,由点到面,由此及彼,由因到果。要纵穿天地,横贯古今。所谓“神聚”,就是说无论材料多少,选择面多繁杂,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一个主题,不可游离于中心和主题,否则,文章就是一盘散沙。

【范例】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将要去荒凉之地的友人元二的深深依恋和牵挂。诗的前两句明写春景,暗寓离别。其中不仅“柳”与“留”谐音,是离别的象征,“轻尘”“客舍”也都暗示了旅行的目的,巧妙地点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后两句点明了主题是以酒饯别,诗人借分手时的劝酒,表达对友人深厚的情意。友人此行要去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库车县境,同时代的王之涣有“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形容,何况安西更在玉门之外,其荒凉遥远可想而知。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只属于行者。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会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梅州市诗词学会 ( 粤ICP备17109579号
联系邮箱:jyss888@163.com    联系电话:13502339645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梅龙路市文联6楼608室    梅州嘉应诗社 版权所有

GMT+8, 2024-3-28 22:51 , Processed in 0.207709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